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精练检测题 doc.docx
- 文档编号:30137574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8.94KB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精练检测题 doc.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精练检测题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精练检测题 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精练检测题doc
第二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浔阳对薄公堂迁谪独辟溪径
B.崔嵬振聋发聩 银篦恬然自安
C.巉岩出奇制胜吮吸不径而走
D.峥嵘趋之若骛霓裳气慨非凡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
高而险的山岩)
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
北方的沙漠)
C.凡六百一十六言(凡:
共计。
言:
说话)
D.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
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诗歌具有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蜀道难》《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多首。
B.杜甫,字子美。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C.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D.李商隐,盛唐诗人。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5.课文内容默写。
(1)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剑阁峥嵘而崔嵬,,。
(3)江间波浪兼天涌,。
,孤舟一系故园心。
(4)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
(5)一去紫台连朔漠,。
,环珮空归夜月魂。
(6)大弦嘈嘈如急雨,。
,大珠小珠落玉盘。
(7)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8)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
。
6.对《蜀道难》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B.在第一段中,诗人借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展开想象,给“蜀道难”的命题增添了神秘色彩;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大险情,令人触目惊心,创造出了一个“奇之又奇”的艺术世界。
C.第二段在亲切地询问友人“何时还”之后,诗人又旧话重题,再议“蜀道难”。
鸟是悲鸟,树是古木,月夜惨淡,空山寂寥,子规声断,情境悲怆。
接着再写山之高危,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再一次强调山高路险。
D.结尾段“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几句诗,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奉劝友人不可以久居,都是实指。
7.对《秋兴八首》(其一)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首联从秋景写起,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
颔联承上展开,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颈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D.最后一联,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
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
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
8.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起句气势飞动,着一“赴”字,便令“群山万壑”集于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
而描写江山灵秀,是为了托出昭君,包含了万千感慨,颇寓怜惜之意。
B.第二联用对比的手法,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
“一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永葬漠北。
也通过“青冢”这一称呼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第三联是委婉的讽语:
仅凭画图哪里能识得佳人的美貌呢?
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
诗人通过理性的质问和悲凄的想象,表达了无限的伤感。
D.最后一联,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
怨埋没汉宫,恨远离家国。
结尾两句虽是附会之语,却是至情之论。
9.对《登高》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起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是一个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急风猎猎、秋高气爽、啼猿悲秋等特点,气势恢弘,境界阔大。
第二句转写眼前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让人耳目为之一新。
B.颔联中诗人视通万里,凝神谛听:
萧萧落叶,仿佛是在为秋的脚步伴奏;滚滚长江,好像是在为秋的来临壮大声势。
“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
诗人感慨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中,诗人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至此,诗情达到顶点,似乎无以为继。
D.尾联中,诗人笔锋一转,从急管繁弦的紧张气氛中挣脱出来,又归于和缓的理性思索: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在这种自我反思、自我劝勉中,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留恋。
10.对《琵琶行》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琵琶行》是作者上书言事,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得罪了很多权贵,而受到沉重的政治打击之后所写。
只有了解这一政治背景,才能理解这首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
B.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
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
C.作者运用了大量拟声词和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她弹奏的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
演奏时而高亢,时而幽咽,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间歇,或如铁骑驰骋,风雨骤至,或如珠玉落盘,莺语花间,令人叹为观止。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全诗的主旨句。
在这首诗中,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
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
11.对《锦瑟》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锦瑟》第一联,是铺陈之笔。
锦瑟的50根弦,象征诗人将近50岁的人生。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兴寄遥深,感情凝重。
B.第二联,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情怀。
“庄生晓梦迷蝴蝶”,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怀;“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
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C.第三联,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
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
D.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④繁华地⑤,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
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
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
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⑤繁华地:
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
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
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
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说: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1:
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材料2:
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
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
材料3:
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欲望、物质带来的,欲望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材料4:
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你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坑害了别人,甚至坑害了国家。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以“幸福是_____________”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或短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B
解析:
A项“薄”—“簿”,“溪”—“蹊”;C项“径”—“胫”;D项“骛”—“鹜”,“慨”—“概”。
3.C
解析:
言:
字。
4.D
解析: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
5.参考答案:
(1)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4)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5)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6)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6.D
解析:
“都是实指”不当。
诗歌的语言本来就有不惊人不足以为美的特点。
诗句迷离恍惚,亦实亦虚,亦虚亦实,不能说都是实指。
7.C
解析:
“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8.B
解析:
“通过青冢……表现……歌颂”有些牵强,不恰当。
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9.B
解析:
感慨“人生无常”不恰当。
10.D
解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句。
11.A
解析:
《锦瑟》第一联是起兴之笔,而非“铺陈之笔”。
二、阅读鉴赏
(一)
1.参考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参考答案: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二)
1.参考答案: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2.参考答案:
同意。
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
(三)
1.参考答案:
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2.参考答案:
(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3.参考答案:
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4.参考答案: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
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三、写作
参考答案:
略。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
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
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
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
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
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
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
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
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10、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
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
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
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
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
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
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
麻花辫。
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
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
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而坚毅。
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成为最美丽的语言。
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
谷子的叶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
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
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
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
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
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
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精练检测题 doc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第二 单元 精练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