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大练兵基本知识200问答.docx
- 文档编号:30136165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71
- 大小:61.54KB
公安民警大练兵基本知识200问答.docx
《公安民警大练兵基本知识200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安民警大练兵基本知识200问答.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安民警大练兵基本知识200问答
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基本知识200问答
(2007-08-2721:
45:
56)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民展的成果。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是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推动社会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能否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就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命运。
能否发展生产力,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中能否取胜。
5.什么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及根本任务决定的。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什么?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7.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社会矛盾,都受这个主要矛盾的作用和制约。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怎样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五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工,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记主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建设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10.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其关键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它充分体现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应该把握的一条总的原则,就是要把改革的力度、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
12.21世纪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的内容是什么?
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将目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的、内容比较全面丰富、发展均衡的小康社会,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
实现这个目标,将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重要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特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其特征主要有: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和期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灵魂。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重要条件,又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条件,为物质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识基础。
17.“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和国家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战略方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
18.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在对当今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各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基本依据。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有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整体?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第一,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第二,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第三,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第四,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概括起来说,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3.为什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与时俱进,就党的全部理论和要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4.为什么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中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的问题,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5.为什么说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为我们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以信息科技、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3)经济全球化趋势在继续发展,国家间的经贸联系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资本,提供了条件。
(4)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
把握好、利用好、维护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6.科学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的内容是什么?
(1)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
人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仅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才,也为千千万万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新天地。
所有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3)求真务实的政绩观。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是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人民的利益,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
(4)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
党的权力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期望,代表人民的利益,就必须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要点问答
27.什么是宪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与一般法律相比,宪法有下列特征:
(1)内容最重要。
宪法集中规定了一个国家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等。
(2)法律效力最高。
宪法是一般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一般法律的内容不得与宪法规定的原则相抵触;宪法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3)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严格。
这是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宪法的修改必然引起其他法律的修改,所以规定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是为了保证宪法的稳定性。
28.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是什么?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诉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9.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18条至第31条修正案,规定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关于国家主席职权和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30.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依靠的基本力量有哪些?
我国宪法序言规定,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可见在社会主义诉建设事业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依靠的三支基本力量。
31.我国宪法对统一战线是如何表述的?
社会主义诉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族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32.宪法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怎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国家尽一切的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3.宪法对我国的对外政策是怎样规定的?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保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34.我国的国家性质在宪法中是如何表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孤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这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35.什么是我国的人大代表制度?
其性质和地位是怎样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选民或者代表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在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组成完整的国家机构,分别行使法定范围的职权,其他国家机关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同时又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整个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要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6.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表明中国将在宪法的保障下,坚定不移地走法治道路。
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标志着国家在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上的巨大进步。
对于健全社会主义记主政治,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37.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其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决定着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构成了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38.我国宪法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怎样规定的?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9.我国宪法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是什么?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40.我国宪法对土地制度是怎样规定的?
(1)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2)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3)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4)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41.宪法对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是怎样规定的?
(1)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2)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42.我国宪法对社会保障制度是怎样规定的?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同经济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43.国家提倡的五爱公德是什么?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44.我国宪法对于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益有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45.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有什么重大意义?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首先,“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的原则,将对我国的立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原则,将指导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第三,“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原则,将指导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四,“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原则,将指导人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46.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1)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4)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5)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6)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7)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8)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9)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10)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11)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2)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3)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4)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15)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47.我国宪法对宗教信仰是如何规定的?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二是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三是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48.我国宪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安民警 练兵 基本知识 200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