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集兴趣班教材.docx
- 文档编号:30135119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4.78KB
芳草集兴趣班教材.docx
《芳草集兴趣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芳草集兴趣班教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芳草集兴趣班教材
“芳草园”作文兴趣班授课材料
第一课段的训练
文章是由段组成的。
一段话往往就是一篇短文。
练好段是为高年级读写整篇打基础。
三年级小朋友要在练好段上下功夫。
那么,怎样练好段呢?
要侧重练好段的结构法。
现在,介绍常见的四种段的结构法给大家学习。
一、练好连续结构段
连续结构段,是指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按照所写内容的先后顺序,一层紧接一层连起来写的,前后不能颠倒。
有的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接,有的按时间顺序连接,也有的按物体变化的过程连接。
如:
下面例段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早晨,我们一起床就得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
我们马上向码头走去。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我们上了船,迎着朝阳破浪前进……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
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句紧接一句写的。
连接的顺序是:
早晨接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马上向码头走去→看到蓝天、白云、海、朝阳→上船出海。
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再看下面例段:
……我先放了一桶水,把青菜浸在水里。
等到青菜全部浸湿后,就把菜叶一张一张地掰下来,把菜茎上的泥粗洗一下,接着再放一桶水,将菜叶一张一张地擦洗;最后,把洗干净了的菜浸泡四五分钟,漂去可能有的农药,然后捞到筛子里漏干水。
这一段话写的是一个洗菜的过程。
句与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连接的,用“先……接着……最后……”三个时间代词把洗菜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句子连接得非常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试验开始了。
我先把蚱蜢的头部浸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仔细观察,只见它一动不动,似乎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只有腹部一起一伏,大概就是在呼吸吧。
几分钟过去了,蚱蜢不耐烦地蹬了几下腿,还是那么有力,看来蚱蜢的呼吸器官,的确不在头部。
于是,我把蚱蜢倒过来,把它的腹部浸在水里,头留在外面,这么一来,蚱蜢可受不了啦!
刚一放进去,它的腿就使劲地乱蹬,拼命挣扎。
四分钟以后,它难过极了,嘴边冒出了一颗颗水泡,腿也只能微微地颤动。
再过了一会儿,气泡消失了,腿也不动了,我把蚱蜢拿起来一看,发现它死了。
①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全段一共写了______句话。
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是按顺序写的。
2、学写连续结构段
写毛笔字;扫地;喝水;关窗户;换笔芯;打苍蝇;穿外衣等。
二、练好并列结构段
并列结构段,是指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这种结构,段中没有概括全段的句子,段的内容又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
可以这么说,并列结构段实际上是总分结构段省略了总述部分。
例一《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四段。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
四句话分别写了“树”、“晨雾”、“太阳”、“野花”,都是围绕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来写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又如下面例段:
老爷爷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语,嘴里低吟着咏花的古诗。
老奶奶看花,拄着拐杖,牵着孙孙,有的还很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发髻上。
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衣,有的甚至是绸料的。
小学生们系着红领巾,叫啊,跳啊,被这一望无际的海棠花惊呆了。
这也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段落。
写四种不同的人看花的情景。
先写老爷爷怎么看,接着写老奶奶怎么看,再写青年人怎么看,最后写小学生怎么看。
虽然排列有先后,但表达的意思,都是讲看花,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这样写,层次非常清楚。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进行练习。
猫有一对明亮的眼睛,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看清东西,再狡猾的老鼠也逃不过它的眼睛。
它的耳朵很灵活,能随意转向发声处,只要有声音,哪怕是极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辨出。
猫的脚趾上有锋利的爪,这就是猫能疾走如飞,还能沿壁上房,爬树跳墙,追捕老鼠的主要原因。
猫的脚掌上长着一块软而厚的肉垫儿,因而走路时没有声音,可悄悄地,出其不意地逮住老鼠。
猫的胡须很粗,感觉灵敏,能测出各种洞口的大小……
①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
②这一段话是从()()()()()来写猫的特点。
2、学写并列结构段
①白天,猫喜欢;晚上,它总喜欢。
②教室、大成殿、小白兔、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
三、练好总分结构段
总分结构段,是指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的段。
这种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
例一《翠鸟》中的第一段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
第一句是总的叙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第二、三、四句是围绕总叙的意思,分述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的颜色“非常艳鲜”。
例二《松鼠》中的一段
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毛笔,皮可以做衣服。
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这一段话是先分说,后总说。
先分别说明松鼠的用途:
“肉可以吃”、“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做衣”,然后总说,“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
例三: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有石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这一段话是“总——分——总”式的结构。
共写了6句话,第一句总说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5句分别说栏板上雕刻的三种不同形态的龙如何精美。
最后一句总说这些龙“像活的一样”。
上述三种都叫总分结构。
第一种形式先总后分,第二种是先分后总,第三种是先总后分再总。
不管运用哪一种构段方法,都要围绕段的中心意思来写,目的是把内容写具体。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各例段,完成练习。
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
这里的花,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这儿的果子也非常多,香蕉、菠萝蜜、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枝。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②一共写了三句话。
第______句是总叙,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______,可分为______层。
2、学写总分结构段
①用具:
一个书包、一个笔盒、一支钢笔、一件衣服、一盏台灯……
②建筑:
教室、大成殿、校园一角、双柏树……
③活动场面:
课间十分钟、体育比赛、科技表演、广场的喷泉真是变化多端……
四、练好概括与具体结构段
概括与具体结构段,是指段里的两层意思表明概括介绍和具体描述的关系。
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先概括写,后具体写;一种是先具体写,后概括写。
如《我的弟弟》中的一段:
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懂礼貌。
他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得到黄伯伯的允许,才跨进门去,敬个礼说:
“黄伯伯好!
”黄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算术,下午教他俄语和图画。
他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
特务在旁边监视的时候,他就用俄语跟黄伯伯说话,特务不懂俄语,干着急也没办法。
这段话是写“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在监狱里的事情:
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懂礼貌。
它分两层写出对弟弟的印象:
爱学习,懂礼貌。
接着具体地描写弟弟怎样轻轻地敲门,怎样向黄伯伯敬礼问好;怎样学好每门功课,用俄语跟黄伯伯说话。
这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再看《周总理的睡衣》第一自然段:
邓妈妈70多岁了。
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沙发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
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
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熟练地打结。
她是多么认真啊!
这段话写的是邓妈妈为周总理补睡衣的事。
课文先写邓妈妈“戴着花镜”“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熟练地打结”。
这些外貌和补睡衣的具体描写,给我们留下印象:
邓妈妈是多么认真啊!
这是先具体后概括写的写法。
学习了上面两段话,我们可以懂得:
1、读时,第一步要弄清段中哪是概括写,哪是具体写。
把概括写的划分为一层,把具体写的划分为一层;第二步,从概括句可以理解它的意思;第三步,应学习课文是怎样围绕概括句进行具体描述的。
这样,才学有所得。
2、写时,要明确中心,在怎样具体描述上下功夫。
要不,会造成文章内容不具体,缺乏感人的力量。
学好这种构段法很有用场。
可以用它来写景,写物和写人。
上面举的两个段都有是通过一件事写一个的的片断。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例段,完成练习。
有一次,顾老师病了,高烧达到了40度,医生给她开了三天病假,可是她却把病假条塞进口袋,照常来学校工作。
上课,只见她额上冒着汗珠,拿粉笔的手不住地颤动着,但她还是不停地、慢慢地讲着,时而又亲切地问我们“你们听得见吗?
”这时候,我们都深深地感到顾老师是多么关心我们同学啊!
①给上面这话分层(用“‖”号标明)
②这段话是用先再的方法写的。
段中的概述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段中举了一个什么事例来说明“顾老师是多么关心我们同学”
2、学写概括与具体结构段
①围绕“爱动脑筋”这个中心,把内容写具体。
②围绕“妈妈对我可关心了”这个中心,把内容写具体。
③围绕“教室里可安静了”这个中心,把内容写具体。
第二课怎样写好活动类的作文
写活动指的是记叙参观、访问以及一些有组织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
记叙一次集体活动是属于叙事范围的,也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写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各种环节写清楚。
活动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文时只有把这个过程交代清楚了,读者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活动首先要叙述完整,也就是要写清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以及活动的过程,让人感觉到整个活动是完整的。
一般来说,一次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都会出现文章的开头,用一句简短的话作个交代。
例如《记一次拔河比赛》,文章的第一段就介绍到“今天,我们班要和四年级一班进行一场拔河比赛。
比赛的地点就是学校操场。
比赛的规则采取三局两胜制,每班各20人参加。
”三句话就把这次活动的时间,地点,人数规则交代清楚了。
再如《记一次数学竞赛》的开头: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同班的四位一起去参加区举办的数学竞赛。
“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完以后,就要开始写活动的过程。
活动过程一般分三个部分,活动前,活动中,活动结束,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
2.按一定顺序写。
活动的内容很多,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一般是简要地方交代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写经过。
先进行的内容先写,后进行的内容后写,这样可以使文章有条有理。
有些活动还可以按地点的转换顺序来写。
如《课间十分钟》,就可以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写,可以从操场的东边写起,先写乒乓球台,几个同学在打球,接着写球台右边的大树下,同学们在爬杆,再写操场中间,同学们有的跳皮筋,有的跳绳。
有的踢毽子,最后写操场的西边,几个同学在丢沙包。
3.要详略得当。
记叙过程也要有详有略,写活动时,许多同学都写成“流水帐”,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平铺直叙,不分主次。
读这样的作文就显得平淡乏味。
在写活动的过程时并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非常具体地写下来,而是选择最精彩,感受最深的地方详写,其他的地方略写就可以了。
要把重点的地方写得具体,就要把活动中人物都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写清楚。
要想把人物写得逼真,形象,把活动的场面写得热烈,感人,要加上人物的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来看下面的一段描写:
一转眼,轮到我们上场了,我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咚咚”直跳。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动作做好,一定要给班级争光。
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口号,一个个斗志昂扬地走到主席台前。
这段描写中,作者写了自己上场时的心情:
紧张——“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咚咚’直跳”;决心——“一定要把动作做好,一定要给班级争光”。
上场时的神态:
“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口号,一个个“斗志昂扬”地走到主席台前。
生动形象。
3.点面结合。
活动中光有对主要人物的描写还不够,还要写好集体活动,做到点面结合,对于一些表演性的、比赛的活动,除了参加活动的人员外,往往还有很多观众,因此,不仅要写好参加活动的人员,还要写好观众的不同反应。
如有位小作者描写跳绳比赛时,对观众进行了这样的描写:
这时坐在位子上的同学为我们高呼呐喊:
“加油!
”有的同学甚至站了起来,抡起胳膊喊叫助威。
听着这震耳欲聋的叫喊声,我们越跳越起劲。
4.环境烘托。
在活动中除了对人物的描写外,我们要对有关的环境进行描写。
例如,路途中的景物,运动四周的树林和彩旗,晚会会场的布置等等。
这样,不仅使内容具体,也会使活动显得生动而有趣。
总之,要学会在众多的活动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活动去详细写,写活动时,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好活动的场面,做到点面结合,就一定能把活动写好。
本期习作训练菜单:
面目全非、大眼瞪小眼、盘根错节、扳手大赛、24点游戏、纸上站兵、传话比赛、巧猜数字、吹泡泡等。
第三课由短变长的秘密
下面先看个例子: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个老裁缝,每天都要做衣服,做得很好。
她年龄很大。
她很疼爱我。
有时给我讲很好听的故事。
冬天的一个晚上,那天很冷,她给我做棉衣。
我穿着棉衣很高兴。
奶奶也很开心。
“写作文,最大的苦恼是写不长”,很多学生愁眉苦脸地说。
就象上面的作文,好象一个病人,只有皮和骨,没有一点血和肉。
那么,怎样使你的文章,写得饱满,犹如一个生机勃勃,身体健壮的年轻人呢?
其实,并不高深。
只要在关键的地方,加入具体的描写。
好!
下面我们就给上面的作文,添加“血肉”。
第一段,抓住“她年龄很大”的特点,添加一段外貌描写。
修改如下:
我的奶奶是一个老裁缝,她做的衣服可棒了!
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头发几乎全白了,鱼尾纹已经很深,但那双眼睛总是那么亲切,那么慈祥。
她那双手十个指头特别长,一看就是会做活计的人。
第二段,听了奶奶好听的故事,总有感受,可增加一段心里描写。
修改如下:
我是奶奶惟一的孙子,她最疼爱我了。
晚上,奶奶常常把我搂在怀里,讲她小时候的故事。
我听着听着,好几次泪水禁不住流出了眼框。
奶奶的童年和我真不好比呀,难怪奶奶额上的皱纹那么深。
第三段,奶奶缝棉衣时,增加一段环境描写,来烘托当时的气氛。
修改如下:
冬天的一个晚上,我睡在暖和的被窝里,可是奶奶却怕我白天身体受凉,坐在灯下戴着老花镜给我缝棉背心。
呼啸的北风拍打着窗户,奶奶的手冻得通红,她还是坐在那儿一针一线地缝着,不知什么时候,我进入了梦乡。
最后一段,可添加“我和奶奶”高兴的动作描写。
修改如下:
第二天早晨,我从梦中醒来,一件棉背心放在我的床边。
我连忙捧起了棉衣,看了又看,小心地穿在身上。
一股暖流在我胸膛不断地涌动。
啊!
大小正合适。
我仔细地摸了摸,又轻软又结实。
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奶奶面前,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奶奶抚摸着我的肩膀。
我深情地抬头望着那熟悉的脸,奶奶脸上的皱纹笑开了花。
所以说,学会描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关键,是“由短变长的秘密”,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突破口。
本讲义将学习描写作为学习写作技巧的重中之重。
本期习作训练菜单:
1、扩写《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卖珠宝的商人,到郑国去卖宝珠。
他用名贵的有香味的木料,做了一个盒子,又想方设法把盒子装饰得十分美观,把宝珠装在里面。
有个郑国人,出很高的价钱买了那盒宝珠。
郑国人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珠还给了那个商人,只把盒子拿走了。
因为盒子做得太好看了,那个郑国人只看中了那个盒子,而不知道宝珠珠比盒子的价格要贵多少倍呢!
2、图书馆理员张明,不但是个读书迷,而且十分爱护书,对工作很负责,只要发现书坏了,他就带回家精心修补。
因此,他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第四课观察入微,描写传神——谈谈动作描写
“行动从思想中来”。
人物动作是人物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具体表现。
在写人叙事的作文里,描写动作,是刻画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的一种方法。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崐加生动,更加鲜明。
读后,故事中的人物会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我们学过的作文里,只要写人物,必须描写人物的动作。
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
我们在作文时,要想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就必须学会善于捕捉人物的动作。
学会描写动作,就是学会了用“事实说话”,就可以避免内容的空洞,就可以把内容写具体了。
一、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抓蝴蝶的动作)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
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打篮球的动作)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例:
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
如:
“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
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四、描写动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选择人物在重大事件中,在关键时刻的动作来描写,这种动作最能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2.人物的动作,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崐的。
因此要善于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崐使人物的动作描写得形象鲜明,具有活力。
3.人物动作的描写要全面些,不仅要写四肢的动作,还可以崐写躯干、头、脖子的动作。
人物的脸部变化,也可以放在动作描写崐的范围里。
五、练习:
仿照例文的写法,从训练题每段的第一句话起笔。
接着叙述所见所感,结尾用一句话作结束。
推菜车(原文)
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小明可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
推菜车(例文)
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急忙跑过去帮助推菜车。
那菜车上鲜灵灵的大白菜,堆得像小山一样。
老爷爷弓着背,弯着腰吃力地往上拉。
小明弯下腰去,双手推着车的后车帮,嘴里不住地喊着:
“一二三!
一二三!
”那车轮慢慢地向前移动,走过了一段陡坡。
突然,车轮又陷进一个小土坑。
小明急中生智,找来碎石块垫在土坑里,双手推起车轮,猛的一使劲,菜车又平稳地行进了。
老爷爷放下车把,抹了一下脸上的汗水,说:
“多亏了你的帮助,谢谢你!
”小明摇摇头说: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
1自习课上,小明专心做功课……他多么值得我学习啊!
2下班回来,妈妈就忙着做家务……她是多么辛苦啊!
③放学后,我看见奶奶正在给花浇水……
第五课细节描写
有些同学不知道“细节”,细节就是主要情节中的细小的环节,也是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和心理活动,以及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
因此他们在写作文时,往往用简单的叙述代替一个个细小的环节描写,使得文章内容干瘪,缺乏感染力。
有一位老师根据本班学生刘毅打破全县小学生跳高纪录的事,要求同学们以《我们班里的“小飞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好一两处细节,表现这位“小飞人”顽强拼搏的精神。
可不少同学在写到刘毅跳过1.71米的高度时,只写这样两句话:
当快要接近跳高架时,只见刘毅同学像小燕子似的,一下子跃过了横竿。
他终于打破了县小学生跳高纪录。
这里只有单薄的情节,而没有丰富的细节。
如此粗略的描写,怎能表现“小飞人”刘毅的拼搏精神,突出这篇短文的中心?
又怎能感染读者,给人深刻的印象?
细节要“细”,不是简单地用“他一下子跃过了横竿”这句话所能代替的。
请看下面修改后的内容:
当快要接近跳高架时,只见他咬紧牙,屏住气,两眼直盯着横竿,突然左腿在地上猛然一蹬,两手在身旁划了道长长的半弧形,从身后一下子摆到前额,一眨眼,身子高高腾起,凌空飞跃在黑白相间的横竿上,刹那间,上身又轻轻往下一压,右腿协调自如地一翻,轻松地越过了横竿。
他终于打破了县小学生跳高纪录。
这样一改,文章就生动多了,“一杯白开水”就变成了“一杯龙井茶”。
一个犹如雄鹰在天空中翱翔的奋力拼搏的运动员形象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
“咬紧牙”、“屏住气”、“两眼直盯着”这一连串的细节,不是有力地表现出刘毅的“意志顽强”吗?
……修改过后的这段文字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好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在“他跃过了横竿,打破了县小学生跳高纪录”这一主要情节中增加了细节描写,而不像上面所说的那个同学用一般的情节描写代替细节描写,致使文章的中心表现不出来。
因此,细节描写要注意一个“细”,即在主要情节中增加有关细小的环节描写,使主要情节更加丰满,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
读一读下面这段细节描写。
“杨明的双腿渐渐麻木了,眼皮也直打架。
他顺手从地上拾起一个小木棍,朝腿上狠狠戳去,可是麻木的双腿什么知觉也没有。
他又使劲拧着眼皮,这下灵了,睡意被赶跑了。
他又提起精神专心致志对着老母鸡照了起来……”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小科学迷中》的一段话,写了小科学迷杨明用手电筒代替日光对老母鸡做科学实验的主要情节。
杨明“用小木棍狠狠地戳腿”“用手使劲拧眼皮”这两个细小的动作是“杨明做科学实验”这一主要情节中的两个细节。
这两个细节具体表现了杨明做科学实验的坚强决心和意志。
。
练习:
写一段话来描写老师发脾气时的情景。
第六课怎样把语言写生动
语言生动,是一篇好文章必备的条件之一;语言生动,文章才会有文采,才会吸引读者。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语言生动呢?
一、要做到语言准确
语言的生动,是建立在语言准确的基础上的。
同学们都知道,宋朝有个诗人叫王安石,他的诗作《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据说王安石写这句诗时,“绿”曾经用过“到”、“过”、“入”等字,但他经过反复推敲,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用“到”、“过”、“入”等字虽然也可以,但只能表现出春风的动态,而“绿”字不但用得准确,而且能生动地反映出春风来临之后给整个江南大地带来的变化,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美好印象。
上面说的是用词,要做到语言准确,还要求造句准确,就是要求把话说对,合乎情理。
语言只有准确,才能生动。
二、词语要力求具体化、形象化
具体、形象的同语会增加语言的真实感,会使语言生动感人。
一般来说,描写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等的词语,是具体形象的。
用得恰当,就会使语言生动。
如:
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燕子》)
“乌黑”、“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等描写燕子颜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芳草 兴趣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