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30133173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9.04KB
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docx
《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
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
八上《核舟记》学案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清朝涨潮编辑的《》,作者。
【词语解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高可二黍许()②中轩敞者为舱()③其两膝相比者()
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⑤尝贻余核舟一()⑥佛印绝类弥勒()
⑦诎右臂支船()⑧左手倚一衡木()⑨其船背稍夷()
⑩为字共三十有四()⑪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而:
①启窗而观()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为:
①为宫室、器皿、人物()②为人五()③中轩敞者为舱()
之:
①能以径寸之木()②箬篷覆之()③左臂挂念珠倚之()
【划分语句节奏】
4.尝贻余核舟一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翻译句子】
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7.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8.嘻,技亦灵怪矣哉!
【拓展阅读】
【甲】《核舟记》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
画卷。
②物色:
观察。
③逮:
等到。
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③一士人善画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1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中考链接】2013年•北京市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
(2)其两膝相比者比: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4.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原文回答,
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的桃核,
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②”,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
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雕着花纹的栏杆。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④。
《桃花源记》(八上)学案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作者,名,字,东晋著名诗人。
【词语解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芳草鲜美()②欲穷其林()③屋舍俨然()
④阡陌交通()⑤便要还家()⑥妻子邑人()
⑦缘溪行()⑧仿佛若有光()⑨来此绝境()
⑩处处志之()⑪欣然规往()⑫无问津者()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遂:
①后遂无问津者()②遂迷,不复得路()
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神情与苏、黄不属()③属引凄异()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划分语句节奏】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5.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句子】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课文内容理解】
9.作者生活在一个战乱纷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
这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10.文章最后一段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意在说明什么?
【中考链接】(2012福建省南平市)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1-14题。
(12分)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1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①②。
(2分)
1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2分)
《大道之行也》(八上)学案
【文学常识】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家经典,是(朝代)(人名)编纂而成。
【词语解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选贤与能()②人不独亲其亲()③男有分()
④谋闭而不兴()⑤是谓大同()⑥女有归()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于:
①货恶其弃于地()②不必藏于己()③力恶其不出于身()
【划分语句节奏】
4.不独子其子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翻译句子】
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课文内容理解】
9.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10.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拓展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②故外户而不闭()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3.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中考链接】(2013浙江宁波)(8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17.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2分)
《三峡》(八上)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地理著作。
作者是(朝代)的。
【词语解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略无阙处()②不见曦月()③夏水襄陵()
④沿溯阻绝()⑤乘奔御风()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绝:
①沿溯阻绝()②绝巘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或:
①或王命急宣()②或以钱币乞之()
【划分语句节奏】
4.自非亭午夜分(一处)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每个分句划一处)
【翻译句子】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课文内容理解】
9.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10.《三峡》一文引用渔歌起到什么作用?
11.本文是描绘三峡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的山水小品文,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中考链接】
(2013年·安徽省)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略无阙处阙:
(2)沿溯阻绝溯:
(3)则素湍绿潭素:
(4)属引凄异属
(5)故渔者歌曰故:
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4、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
(每空限填一字)(2分)
15、第
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第
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分)
《短文两篇》(八上)
《答谢中书书》
【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代的。
【词语解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四时俱备()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划分语句节奏】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句子】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文内容理解】
7.文章后两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本文从哪些角度写景?
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中考链接】(09浙江省11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2分)
1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观潮》(八上)
【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代的。
【词语解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既望()②际天而来()③吞天沃日()
④乘骑()⑤一舸无迹()⑥披发文身()
⑦倍穹常时()⑧僦赁看幕()
【划分语句节奏】
3.方其远出海门
4.大声如雷霆
【翻译句子】
5..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6.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课文内容理解】
7.全文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8.第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9.作者对水军演习的场面进行描写时,描写的是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彼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
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中考链接】(2011·南昌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
(10分)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2.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B.吴儿善泅者数百(善于)
C.随波而逝(消失)D.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11.下列与“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广起,夺而杀尉B.而山不加增
C.泉香而酒洌D.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12.用现代汉语翻译“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这句话。
(2分)
13.概括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面,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分)
《与朱元思书》(八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文学常识】
3.本文作者是,字,(朝代)文学家。
【词语解释】
2.在文中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翻译句子】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课文内容理解】
5.文章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和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突出水的特点。
第三段则主要从和两方面写出富春山的特点。
6.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所展示的画面。
7.面对富春江上的奇山异水,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
”的感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中考链接】(09年泉港区)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8.整体感悟全文,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文中“ ”一句写水流势湍急,与《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6分)
⑴一百许里 许:
⑵猿则百叫无绝 绝:
遂许先帝以驱驰 许: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杂然相许 许:
天下独绝 绝:
10.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2分)(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怀,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2分)
答:
《湖心亭看雪》(八上)学案
【文学常识】
1.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
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词语解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雾凇沆砀()②上下一白()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
更:
①更:
是日更定________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划分语句节奏】
4.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一童子烧炉酒正沸
【翻译句子】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课文内容理解】
9.分析“绝”字的妙处。
10.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11.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
为什么?
12.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拓展阅读】
【甲】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
13.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14.【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15.①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②《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16.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A.比较阅读: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中考链接】(2010石狮市)
(一)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6--10题。
(15分)
6.课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_______(朝代)文学家。
(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A.余拏一小舟()B.上下一白()
C.客此()D.及下船()
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B.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宋无罪而攻之
C.是是日,更定矣D.其问其姓氏
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如土石何
9.翻译下列句子。
(5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
《记承天寺夜游》(八上)学案
【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代的。
【词语解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解衣欲睡()②月色入户()③欣然起行()④念无与为乐者()⑤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划分语句节奏】
3.念无与为乐者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句子】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文内容理解】
8.“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9.品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10.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
【中考链接】(2013沈阳中考试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
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
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
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
尊崇,敬仰。
⑤折节:
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
惊奇注视的样子。
1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3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俯而不答 仰而笑呼 余 宿其家
1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
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4分)
《核舟记》答案
1.《虞初新志》魏学洢
2.①可:
大约②轩:
高起③比:
靠近④简:
挑选⑤贻:
赠⑥绝:
极
⑦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点 文言文 预习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