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框体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130818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6.40KB
初三第一框体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
《初三第一框体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第一框体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第一框体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
初三第一框体——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_九年级政治教案
一课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一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从事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生产劳动。
2、了解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历程,认识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极端低下的。
3、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生产关系”这一基本概念;识记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氏族组织的发展情况;了解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氏族是最基本的单位;懂得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4、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金属工具、手工业出现的意义,懂得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懂得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能力目标
1、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能从课文的阐述中把握要点,在课后的复习中能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
2、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认识原始社会。
3、了解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过程,用发展的观点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产生,应该认识到生产劳动的重要作用,从而初步树立劳动的观点,培养劳动的习惯。
2、初步懂得生产力的发展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初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教学重点]:
1、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
2、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3、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4、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
5、私有制的产生。
[教学难点]:
1、生产劳动是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基础。
2、生产力三要素的地位。
3、生产关系的基本概念。
4、私有制的产生。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法。
[课前准备]:
布置自学本节课内容并思考:
本节课有几个小标题?
这几个小标题共同说明了什么?
挂图、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长期困惑的三个问题是“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
一、原始社会在生产劳动中形成
19世纪中期,达尔文论证了人猿共祖。
(古代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1876年,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真正解决了人类起源问题的是恩格斯。
阅读教材P.4页楷体字部分了解动物利用自然物和人制造工具的区别:
利用自然物;将自然物加工成工具进行劳动。
例:
鲁智深打造禅杖。
黑猩猩不能削木棍。
蜘蛛不能不织网。
1.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从事生产劳动,制造工具是生产劳动的主要特征。
什么是生产劳动?
⑴制造和使用----做;⑵目的、计划----想。
人类使用工具从事劳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动物则不可能这样做。
比如,动物在吃光某块地方的植物时,并不懂得它们在干什么;而人类铲除某块地方的野生植物,是为了腾出地方来播种谷类或种植树木,他们知识这样做可以得到较多的收获。
这种制造和使用工具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劳动的能力,就是人类特有的自觉能动性。
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首先在懂得:
生产劳动既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劳动是形成人类社会的基础
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必须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进行。
正是在共同进行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以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形成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
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史称原始社会。
课堂讨论:
从生产劳动中,能否得出“人们制造工具仅仅是为了自己使用?
人们制造工具,并不只是为了给自己使用。
锄头、钢笔、电脑、火箭、核武器等等。
农民分工和协作。
投影片:
动物、人类对自然界的活动
动物只能适应和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生存条件,自然条件一旦发生变化,动物就会出现“生存危机”。
例如,虎的数量不过6000只,我国的华南虎已濒临灭绝,要靠人类来保护它们传宗接代。
人类社会自下而上的首要条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因为,人们要生存,就必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料来。
为了获得这些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就必须劳动。
同时,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就成为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的基础。
如生产中的协作关系、分工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生活中的家庭关系,以及后来出现的宗教关系、政治关系,等等。
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
二、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1、漫长的石器时代
石器不仅反映了原始人类改造自然的艰辛,而且表现出人类童年的智慧。
石器是人类制造的最初的工具,也是原始社会主要的工具。
2.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产生
(1)过程
采集、渔猎→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植物→原始农、畜牧业
3、生产力----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阅读教材,看投影片,小声议论
生劳动者-------à制造、使用者——》主导作用
产生产工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力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1.结合图表分析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生产力三要素分析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原始人的生产经验贫乏,劳动技能很差。
◆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绝大部分是用石头加工而成的,比较简陋、粗笨。
(简陋的石器)
◆原始人的劳动对象极为有限,仅限于石头、树木、果实、种子、野兽等。
总之,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提问:
为什么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因为各社会的劳动者和劳动对象都不好进行比较,而劳动工具是可以进行比较的。
如:
石器与机器比:
很明显哪个先进、哪个落后。
提问:
你如何理解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不断增长,能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如:
我国目前各行各业进行的等级考试,人们通过
各种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都是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它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是未来的劳动者,更应努力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平等互助的经济社会关系
1、没有剥削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①.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②.平等互助合作关系→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③.平等分配消费品→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
这种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由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没有压迫的氏族制度(政治关系)
①.氏族的定义、发展阶段
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氏族,也叫氏族公社,是按照血统关系结成的集团。
②氏族的发展
氏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③.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
在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中,氏族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部落和部落联盟也有相应的议事会。
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是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
在议事会上,选举或撤换氏族长(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和军事首领。
讨论生产活动的组织安排和产品的分配,决定收容外族人或俘虏加入本氏族,为被杀害的氏族成员接受赎金或实行血族复仇等重大问题。
氏族是被推举出来的勤劳勇敢、又有威信的人,他不脱离生产,也没有强制的权力。
一旦他辜负了氏族成员的信任,可以撤换。
氏族长和军事首领被撤换后,便同氏族同其他成员一样,成为普通一员。
④.没有私有观念的精神文化(文化关系)
生产关系:
平等互助合作------->文化关系:
朴素的道德观念——没有私有观念
总之,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和道德观念表明,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社会。
四、私有制的瓦解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1、金属工具及手工业的出现
金属工具及手工业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结果:
农业、手工业从多数人→个体劳动
2、私有制的产生: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同学们知道:
生产工具是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提问:
在原始社会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主要使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
到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工具?
它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原始社会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主要使用石头加工制作的简陋工具进行生产,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金属工具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
3.金属工具和手工业出现的意义------->个体劳动的盛行
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这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手工业逐渐有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这表明,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碑原先需要许多人共同进行的生产活动,这时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畜群分散给各个家庭去养,土地分配给各个家庭去耕种,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代替了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共同劳动。
请看教材第7页第4段。
提问: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个体劳动代表一种怎样的生产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个体劳动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生产力,成为生产发展的趋势。
提问:
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就要求生产资料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
4.生产资料所有制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由氏族公有制转变为个体家庭私有
当原始人在氏族公社范围内共同劳动时,生产资料自然归氏族公社所有。
当个体劳动日益盛行后,生产资料也就相应在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
5.私有制的确立----à土地开始变成私有财产
由于原始社会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当土地变成私有财产后,标志着私有制已经在社会上确立起来了。
个体家庭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出现财产占有的不平等和贫富分化现象。
6.氏族制度的瓦解
①贫富分化的产生
在私有制产生的过程中,氏族公社的成员,由于各个家庭占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数量不同,劳动力的多、强弱不同,家庭人口多寡不同,以及受到天灾人祸等灾害的影响的程度不同,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贫富不均。
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家庭,就成了公社中的富人;而大多数氏族成员则陷入贫困和破产。
这说明,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
读一读教材P7最后1段。
②.交换的发展及影响
提问:
交换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它对原始社会的解体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大家知道,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原来非常低下,生产没有什么剩余,产品主要是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
有时一个氏族偶然获得较多的某种生产资料,就用多余的部分去同其他氏族相交换。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畜牧业和农业发展起来以后,每个氏族、部落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自己吃、用之外,还有一点剩余,就拿剩余的东西去跟别的部落和氏族进行交换,于是,交换便逐渐经常起来。
最初的交换,只在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
随着氏族内部各个家庭都拥有私有财产,交换也在氏族内部成员之间发展起来了。
在手工业发展起来以后,才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这时交换就更频繁,而且交换范围和规模也有了扩大。
交换在促进私有制发展的同时,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和氏族成员的地位不平等。
[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瓦解,以及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情况。
[课堂练习]
见“课堂练习(第一课第一框题)”
三、分析说明题
1.今年3月18日,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江泽民同志2000年11月给我市东关中心小学五(4)班吴霜同学的回信。
从这封信中,可以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真情关心下一代,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炽热情怀。
某班同学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的回信,就如何“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甲同学认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为每个人的成才创造条件,青少年都能成才。
乙同学认为:
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学习,就能成才,就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请谈谈你的看法。
2.2003年11月27日至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200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对此,某校初三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甲同学认为:
我国经济和社会要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乙同学认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最重要在于全体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丙同学认为:
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最重要是要依靠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实施依法治国。
针对以上同学的观点,请发表你的看法。
3.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小王同学认为,正是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因此只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小李同学则认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已取得了伟大成就,而政治和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所以现在应把政治和文化建设做为工作的中心,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请简要评析两人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4.今年5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扬州视察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扬州近年来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并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某校时事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扬州发展新跨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王平同学认为:
应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把它作为加快扬州发展的中心工作;而李霞同学认为:
扬州的加快发展离不开科教兴国的战略,这才是我们当前的中心工作。
请简要评析两个同学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5.政治课上,同学们就“治理国家”问题展开了讨论。
同学甲认为: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说明国家的治理就是靠道德。
同学乙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国务院制定了1000多部法律、法规,这说明国家的治理是靠法律。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甲、乙两同学的观点加以辨析。
6.2003年11月27日至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200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对此,某校初三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甲同学认为:
我国经济和社会要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乙同学认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最重要在于全体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丙同学认为:
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最重要是要依靠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实施依法治国。
针对以上同学的观点,请发表你的看法。
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作者yanming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课开始学习我国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即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基本纲领中的纲领。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同时,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知大家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
如果有,则请大家回想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1.当初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发动以推翻封建政权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
2.我国改革的包括哪些内容?
3.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
4.我国在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和要求是“”。
因此,大家在回顾了上述问题后,就会明白课本上的这句话: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大家都知道,每个基本纲领都由和构成。
那么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其基本政策包括?
?
?
?
?
?
(你能找到吗?
)现阶段只要求大家学习和了解其中的三项政策内容:
第一框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坚持和完善制度;
第二框题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国家;
第三框题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即坚持和完善制度。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
1.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从它与我国的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看:
(2)从它的基本内容看:
①议事原则:
②人员组成:
③机构性质:
④主要职能:
(3)从它的组成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
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
并对人民代表大会,
受人民代表大会。
请注意以下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①行使的职权是:
、、、;
②常设机关是。
2.关于人民代表的几个问题
(1)各级人民代表的性质及其产生:
人民代表由产生。
(2)人民代表的特点极其原因:
特点是。
(3)国家保障人民代表完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使命。
(见《伴你学》有关问题)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
复习和巩固: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其常设机关是。
4.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5.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6.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路线中提出的我国在今后相当长内的奋斗目标是,其中对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和要求是“”。
而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实现民主的坚强后盾。
要真正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
二、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作为新时期我国的重要治国方略?
):
⑴
⑵
⑶
2.依法治国的含义:
(1)含义:
(2)本质:
(3)根本目的:
。
3.实施依法治国有哪些要求?
(1)(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a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2)b有何重要性?
c有何要求?
a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3)
b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了什么要求?
(4)
a为什么要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
b从中你能找出我国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吗?
复习和巩固:
1.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4.我国为什么需要依法治国这个治国方略?
5.要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民必然把我国的个民族包含在内。
我国是怎样保证少数民族的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的呢?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主要表现
;。
2.我国维护民族团结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是:
、、。
(2)为此我国采取的一些措施:
?
?
?
?
其中包括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战略。
4.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制度
(1)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既是我国的;
也是我国的。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班级姓名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其常设机关是。
4.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班级姓名
复习和巩固:
1.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4.我国为什么需要依法治国这个治国方略?
5.要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妇女、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特殊保护
导入新课:
提问:
为什么要对妇女、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的人身权利进行特殊保护?
学生活动
(一):
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大家介绍小组的调查结果,说明在现代社会,妇女、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的人身权利还在受着不同程度的侵害,所以,法律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
妇女、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特殊保护(板书)
一、妇女、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板书)
学生活动
(二):
分析下列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感谢上帝没使他成为女人,并将之列为上帝赐给他的八种恩惠之一。
2、犹太男子在祈祷时会说:
“赞颂不使我做女子的我主!
”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作者通过哈姆雷特之口高声呼唤: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
《旧约》上讲述神创世的故事:
第一天神造了天地;第二天造了空气;第三天造了植物;第四天造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第五天造了鱼类和飞鸟;第六天造了野兽、牲畜、昆虫和一个男人……而女人只是神用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造成的。
据世界银行1995年统计,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男人的人数均超过女人。
有些中东国家,如沙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等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分别为100:
81、100:
77、100:
60和100:
58。
而经济发达国家则女子比例略高于男子。
学生通过分析知道,历史上女人比男人的社会地位低,受歧视现象严重。
近百年,尽管随着世界范围的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权主义的兴起,两性之间的社会地位差距越来越小,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重男轻女、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很严重。
我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妇女,宪法明确保障妇女与男子的平等地位,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物管理的人数大大增加,但在很多地区,仍较严重地存在着歧视妇女的现象。
妇女解放和真正的男女平等,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至于保护未成年人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更是人类社会的通行准则。
未成年人不但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更由于他们尚缺少独立生活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更需要家长、教师及全社会的关怀和爱护。
如何保护妇女、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
1、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障妇女的权利和平等地位。
(板书)
我国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
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举例: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优秀女性(详见扩展资料和媒体素材图片)
2、法律对女职工有特殊保护规定(板书)
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和哺育子女的需要,我国有关部门劳动的法律、法规对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采取了有别于男职工的特殊保护措施。
如,禁止或限制女职工从事某些不适合妇女生理特点的作业,对妇女在月经期、怀孕期、生育期、哺乳期进行保护等。
但由于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影响,造成妇女整体素质偏低,在低层次劳动密集型行业滞留现象较为严重,妇女自身利益被损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种新的“性别分工”倾向,已为很多社会问题埋下隐患。
举例:
外出打工身患绝症 无良老板置若罔闻(详见扩展资料和媒体素材)
3、法律打击拐卖妇女的犯罪行为(板书)
拐卖妇女的犯罪现象在我国一些地区时有发生。
为保护妇女的人身安全,我国法律严惩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
举例:
杭州市郊某县农民魏某腿有残疾,年近四十仍未娶妻。
一天,他以3000元的“价格”从一个“介绍人”手里“买下”一外地女子,并不顾该女子被骗的哭诉,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并和家人日夜看守,不许她单独外出。
当警方来解救时,他还纠集家人,对警方进行阻挠、围攻。
最终,魏某以收买被拐卖妇女罪、强奸罪和聚众阻碍国家工作人员解救被拐卖的妇女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第一框体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 初三 第一 初中 政治 第五 教案 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