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非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特训3.docx
- 文档编号:30128998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15.81KB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非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特训3.docx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非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特训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非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特训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非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特训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
(九)《经典咏流传》节目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同学们的热议。
请你参加以下几项语文实践活动。
【节目简介】
《经典咏流传》以“和诗以歌”的方式,将古诗词和现代音乐相结合——把诗唱给你听,使经典文化永远流传。
【传唱再现】
◎传唱经典
苔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经典传唱人
乡村支教教师梁俊和石门坎的孩子们
◎创作故事
2013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省石门坎支教。
在两年的乡村教书时光里,他尝试唱着古诗弹着琴,为孩子们带来了100多首诗词,其中50首谱成曲。
梁俊骨子里的文人风骨让他坚信:
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
“我发现,原来我也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梁俊如是说。
2018年春节,梁俊和孩子们登上了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吟唱了《苔》。
梁俊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就是这首诗歌的意义。
在我心中,大山的孩子们也如诗中的苔花一样,也有绽放的时刻,体现生命的价值。
”梁俊和孩子们让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在一夜之间,唱响了中国。
走红之后,梁俊又着手推进公众号“梁俊唱古诗”,将“诗性教育”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各方声音】
《经典咏流传》,这节目配得起这么一个名字。
一首诗,一支曲,再加上一个人,这其中的故事和缘分让人非常享受,也激活了我们的文化心。
——纵横天下(来自豆瓣)
每期节目,我最爱听康震老师的点评。
这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简直是《经典咏流传》的灵魂人物。
——麦兜(网友)
为古诗词配曲是件有意义的事。
可惜的是,节目中有不少歌曲明显是为了节目仓促而作,显得文化底蕴不足。
——拾文化(来自XX百科)
诗词曲赋凝聚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观念和生命智慧。
进行再创作,是一件严肃之事,必须心怀敬畏。
一些改编,看似赏心悦目,实则破坏了诗词本身的意象与境界。
——小桥流水(来自新浪网)
节目质量不敢苟同,比如《三字经》中的“悌”被传唱者读成“dì”。
还有,鉴赏团某些嘉宾过于煽情搞笑,经常误读诗词,实在看不下去。
——守护一亩田(网友)
【节目影响】
《经典咏流传》在春节期间播出后,就在豆瓣获得9.4分的好评,创文化类节目新高。
前四期节目视频播放量近2亿,近百篇相关文章获得10W+关注,节目推送的17首歌曲霸屏QQ音乐排行榜。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 ,也让更多人感受到“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这一文化新气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在两会上提出《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的提案。
1.对《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大家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个节目将古诗词和现代音乐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新气象。
B.这个节目让乡村支教教师梁俊走红,也让一首孤独了三百年的小诗传唱开来,获得了新的生机。
C.康震老师的参与,让这个节目获得了更多的好评。
D.这个节目热播后,文化类节目成为市场的主流。
2.根据上下文,为【节目影响】部分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不超过10字)
大众对这档节目的喜爱
3.有人认为,《经典咏流传》热播看似带来文化繁荣,但这种繁荣只是一种假象,事实上是种“虚”荣。
你赞成这种看法吗?
请结合上述材料,阐述你的观点。
【示例一】我认为《经典咏流传》的热播能掀起文化热,促进文化繁荣。
节目“和诗以歌”的方式,将古诗词和现代乐相结合,使古老的诗歌有了现代元素,焕发新的生机。
梁俊和孩子们登央视吟唱《苔》,让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激发了无数人的文化心,一夜之间,唱响中国。
还有,鉴赏嘉宾康震老师更是舌灿莲花,让观众受益匪浅,激发观众诗心。
节目播出后,获得了不同媒体的关注传播,使经典古诗词文化内涵获得更丰富深厚与多样化的表达,也激活了大众的文化心,一场文化热悄然掀起。
葆有一颗文化心,去感受文化,传承经典,那么势必带来文化繁荣。
【示例二】我认为《经典咏流传》的热播看似带来文化繁荣,这种繁荣可能只是一种假象,事实上是种‘虚’荣。
节目“和诗以歌”的方式,将古诗词和现代乐相结合,做法固然不错,但是诗词曲赋凝聚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观念和生命智慧,进行再创作,是一件严肃之事,必须心怀敬畏。
有不少歌曲明显是为了节目仓促而作,显得文化底蕴不足,破坏了诗词本身的意象与境界。
此外鉴赏团嘉宾经常误读诗词,节目通过现代媒体引爆话题,有过于娱乐化的倾向等现象,这样反而使经典沦为一种娱乐符号或者标签,经典诗意又有几何?
【示例三】我认为应该理性看待。
节目“和诗以歌”的方式,将古诗词和现代乐相结合,使古老的诗歌有了现代元素,更好地活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
《经典咏流传》播出后,获得了广泛地关注,这些都可以表明诗词曲赋以现代艺术形式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激发、引领人们的文化心,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对经典流传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节目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误读诗词,通过现代媒体引爆话题,有过于娱乐化的倾向等现象,则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的审核、引领,让真正的经典文化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十)(2018岳阳)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1】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被人为创造出来,用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偶像剧、商业大片、娱乐圈花边新闻、网络游戏、热点消息等。
我们每天光是保持对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专注,就已经很困难了。
拿网络游戏来说吧,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而成。
目的是什么?
创造一个虚拟空间,吸引你的注意力并消磨你的时间。
可以说,一切娱乐产品背后的庞大团队,考虑的更多的是用多种手段来减小你触及它们时的心理阻力,诱导你一次次去点击,耗费你的精力,让你忘记自己该做什么,让你很难保持专注,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
【文本2】
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投入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轻而易举获得大量愉悦感,久而久之,当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时,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
相对而言,付出更多,貌似愉悦感更少的事情——比如学习、阅读、深度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文本3】
当我能够在画画中其乐陶陶时,我的生活变得令人着迷。
我惊讶地发现在自然景色中还有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东西。
每当走路坐车时,附加了一个新目的,那可真是新鲜有趣之极:
山丘的侧面有那么丰富的色彩,在阴暗处和阳光下不相同;水塘里闪烁着如此耀眼夺目的反光,光波在一层一层地淡下去,表面和边缘那种镀金镶银般的光亮真是美不胜收。
在每一个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种额外的兴味。
在美术馆,我会用一种剖析的理解的眼光来欣赏一幅幅艺术杰作,我常常看见阻碍过我的难点,被一个个绘画大师如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在不精疲力竭消耗体力的情况下,比绘画更使人全神贯注了。
我的日子因专注于这一目标而使每一个空闲都很充实。
我感到心满意足。
这就是思考带给我的福利。
(节选自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
1.这组文本的主要目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C)
A.阐述大众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
B.呼吁大众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C.呼吁大众在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磨砺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D.表现丘吉尔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
2.根据文本信息,比较“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愉悦感”和“丘吉尔的愉悦感”有什么不同?
生活中大多数人获得愉悦感,不需要动脑子,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
愉悦的保持时长短暂;愉悦感的获得依赖媒体等外物,把自己的生活导向空虚和无聊。
丘吉尔获得愉悦感,却是全身心付出,经过了观察、比较、剖析、内化等一系列深度思考过程;愉悦保持时长绵长,因为不时有新知识纳入自己思维体系而获得快乐与满足;愉悦感的获得从自己出发,生活永远有额外的兴味,也将永远充实。
(能从付出精力的程度、愉悦的持久度、愉悦的影响度选择一点作答即可)
3.根据【文本1】【文本2】,预测一下,大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失去什么能力?
最终他们会因为太期望媒体为他们思考并作出判断而丧失热情,丧失抗争欲望,失去自己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军军想将上面三则文本作为素材,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请帮他补充完成下列写作提纲。
摆出难以保持专注和不愿深度思考的现象→分析难以保持专注和不愿深度思考的原因及影响→做到专注以及深度思考的策略与方法
5.这组文本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示例一:
我曾沉迷过游戏,陷入其中,成为了“愉悦感”的奴隶,这组文本引起我思考,要为自己设定有意义的目标,并把它安排进日常中,保持专注。
示例二:
我曾经拒绝过抢夺注意力的低劣娱乐产品,这组文本让我更加相信我的拒绝是正确的,我以后还是选择亲近那些引发思考,需要动脑子的优秀产品。
(十一)(2018重庆A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
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
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
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心理意象法:
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
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
心理意象法可以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
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做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
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
“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
”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
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
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
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
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
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
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
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
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
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工作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
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
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
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链接材料一】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
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
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连结起来。
【链接材料二】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6:
40-7:
00
起床
7:
00-7:
10
背诵一篇英语短文
7:
10-7:
30
早餐
7:
30-7:
50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
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7:
50-12:
00
上课
12:
10-12:
20
学习英语语法
12:
20-12:
40
午餐
12:
40-12:
50
背诵一首古诗词
12:
50-14:
00
午休
14:
00-14:
20
阅读名著片段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D)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而不是“利用前面的知识解决后面的问题”。
2.“链接材料一”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
请指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心理意象法。
相同点:
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
不同点:
心理意象法建立联系的事物范围广;而罗马房间记忆法建立联系的事物仅限于房间内的事物。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根据“链接材料一”中“罗马房间记忆法”的特点“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连接起来”可知,它与“把新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的“心理意象法”类似。
结合文中相应的两个段落,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
3.阅读“链接材料二”,具体分析学霸何晓羽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
①分散学习法,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3个10分钟和2个20分钟的时间来分散学习语文、英语、数学;②交叉学习法,利用早餐后的20分钟,交叉学习了英语和数学;③习题检测法,挑战数学错题。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链接材料二”中,何晓羽充分利用“少量多次”策略来学习英语、数学、语文,这属于分散学习法。
7:
30-7:
50这一时间段学习英语和数学,穿插练习,这属于交叉学习法。
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提升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这属于习题检测法。
4.老师要求背诵《桃花源记》,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作简要阐述。
①详尽发问法。
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桃花源记》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
②心理意向法。
想象自己是“桃花源”的游人,将游人的行踪变成一幅幅图画(或变成一个游人探险的故事)把内容串联起来。
③分散学习法。
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诵。
【解析】本题考查领会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桃花源记》篇幅较长,线索明晰,画面感强,可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根据对文中五种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的理解,可选取详尽发问法、心理意向法和分散学习法等进行阐述。
(十二)(2018南京)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走两步”,认出你
影片《碟中谍5》中有一个场景引起了人们对步态识别技术的关注,戴着面罩的间谍在安保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形了,原来是他的步伐“出卖”了他。
知道吗,影片中的步态识别技术如今已走进了现实。
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目标的有效识别距离以步态识别技术最远,可达50米。
“步态识别技术”中的“步态”不仅包括体型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还包括运动特征,如运动方式、姿态等。
在“走两步”的背后是强大的自动步态识别系统,主要包括监控摄像机、计算机以及步态视频序列处理与识别软件,而建立步态数据库也是非常关键性的工作。
这一系统在识别身份的功能基础上,能够存储和跟踪个人信息,关注个人健康发展,在运动员精准训练、疾病筛查、智能家居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炫酷新装备
心情杯 这款智能水杯,杯身颜色可以根据你正在经历的事情、你的心情而变化。
例如,你支持的球队进球时,水杯内置的LED灯会立刻呈现蓝色,似乎它也在跟你一起为球队助威。
“小纽扣” 这款高清智能摄像机外形像纽扣,能通过语音、面部和步态识别,锁定你的拍摄对象,自动选择、录制最精彩的瞬间,并将其编辑成可共享的短视频。
爱牙仪 它是一款智能口腔自测仪,让你的口腔环境清晰可见,还能通过精准定位牙菌斑,准确检出蛀牙、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早期症状,有效预防、诊断各种口腔疾病。
触感屏 这是模拟实物触感的屏幕。
当手指在鱼的图像上移动,能充分感受到鱼鳞特有的质感。
若是将手指移动到鱼眼位置,你会发现手指的滑动没有丝毫阻力,就好像拨弄一颗小珠子。
“大白” 它是一种智能机器人。
只要说出“大白”的名字就可以将其唤醒,进而完成你的各项指令。
它可以陪着你出去或者在家玩耍,解答你天文、地理等方面的问题,还能预报天气状况,播放投影电影,甚至可以跟你聊天。
砰!
音乐来了!
语音识别技术主要解决30厘米到5米范围的语音交互问题,它的代表产品就是智能音箱。
让音箱听懂你的语言,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听见、听准和听懂。
从技术角度来看,就是拾音、读音和解音三个关键技术环节。
拾音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必须保证音箱听见你的声音;读音是将符合要求的声音转换成文字;解音则是识别人类的指令甚至情感。
距离音箱3米内,你只有使用普通话发出“播放‘歌手+歌名’”的明确指令,音箱才会精准播放歌曲。
如说“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这首歌浓郁的中国风就会扑面而来。
当距离超出5米,识别率就会下降甚至接收不到指令。
在音乐方面,人工智能还有更广泛的应用。
如在音乐订制网站,你可以根据所选择的主题、乐器、节奏、氛围和时长等多个元素订制乐曲。
当按下“渲染”键后,砰!
乐曲就诞生了!
人工智能软件不仅完成了谱曲,同时也负责演奏和混音工作。
(根据《大众科学》《今日科技》《环球科学》等期刊编辑)
轩轩是科技馆的志愿者,小可在她那里看见了以上有趣的资料,对科技馆很好奇,轩轩便带她去玩。
1.根据情境完成题目。
(1)输入个人相关信息后,小可开始体验馆内种种新奇的科技产品,她做不到的一项是(D)
A.戴上面具,穿上轩轩的外套,步态识别系统仍然准确地“认出”了自己。
B.用智能口腔自测仪轻松检测出蛀牙等早期症状,提醒自己注意保护牙齿。
C.看到触感屏上鱼的图像,用手指轻轻地滑过,就像真的触摸到鱼鳞一般。
D.对着智能音箱说:
“来一首周杰伦的中国风!
”音箱就播放出《青花瓷》。
【解析】原文明确指出:
距离音箱3米内,你只有使用普通话发出“播放‘歌手+歌名’”的明确指令,音箱才会精准播放歌曲。
当距离超出5米,识别率就会下降甚至接收不到指令。
(2)轩轩带小可走向一扇神奇的门,隔着约十米远,轩轩说:
“芝麻开门!
”门开了。
这里发挥作用的是步态识别技术还是语音识别技术呢?
请作出判断,并介绍其工作原理。
运用的是步态识别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步态识别系统摄入步态和相应的身份信息;然后,系统提取步态特征并存储到步态数据库;当系统再次检测到相同步态的时候,便会从数据库中找出对应的信息,进而确认身份。
2.小可是个球迷,她想去看世界杯决赛。
在科技馆这么多智能产品中,她想携带两件。
如果你是轩轩,会推荐哪两件?
为什么?
示例:
推荐“小纽扣”。
因为这款高清智能摄像机能锁定小可喜欢的球员,自动选择、录制最精彩的瞬间,并将其编辑成可共享的短视频。
推荐“大白”。
因为这是一种智能机器人,它可以陪伴小可去看球,解答遇见的各种问题,甚至可以跟小可聊天。
3.轩轩播放了一首动听的乐曲,她说这是自己的作品,是送给小可的礼物。
之前,她在音乐订制网站的主题栏选择了“友谊”,乐器栏选择了“长笛”,节奏栏选择了“舒缓”……按下“渲染”键,乐曲就诞生了。
小可感谢之余,产生了疑惑:
这个作品是轩轩的原创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是轩轩的原创。
尽管乐曲是人工智能软件制作并演奏出来的,但乐曲的主题、乐器、节奏等核心元素都是由轩轩确定的。
(言之成理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文学作品 连续性 文本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