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考312考研测验题解析.docx
- 文档编号:30127853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69.54KB
心理学统考312考研测验题解析.docx
《心理学统考312考研测验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统考312考研测验题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统考312考研测验题解析
2017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真题解读
一、选择题
(一)单顶选择题(22-60)
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
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观念D.心理理论
【解读】D。
此题考察对心理理论的考察。
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
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另外,根据题意,比较容易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D.相互观点采择
【解读】D。
此题考察发展心理学中观点采择能力的不同阶段特征。
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根据题意,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
A.生态系统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
C.知觉学习理论D.条件反射学说
【解读】B。
替代强化,直接反应出班杜拉。
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通过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着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
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A.沙伊B.莱文森C.哈维格斯特D.艾里克森
【解读】A。
此题考察主要发展理论的提出者,属于识记内容,沙伊根据智力适应理论,把人的一生智力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
沙伊认为,儿童、青少年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则强调运用。
26、斯金纳训练鸽子学习走“8”字形线路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连续接近技术B.始予线索技术
C.消退技术D.负强化技术
【解读】D。
看到斯金纳,迅速与强化联系起来。
斯金纳在研究中,连续几天对鸽子喂少于他们正常进食量的食物,以便在测试时,它们处于饥饿状态,由此增强寻找食物的动机。
而食物分发器被设定为每隔15秒落下食丸,不管动物当时在做什么。
可以看出,给予鸽子食物是一种消除鸽子的饥饿的行为,对于鸽子来说是一种负强化,通过消除饥饿这一不良刺激,使鸽子增加在获得食物之前的行为。
27、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大的因素是()
A.直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唤醒
【解读】A。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只能是内因,所以容易选择来自内部的直接经验。
28、关于学习的含义,错误的表述是()
A.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
B.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
C.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
D.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解读】B。
对学习含义的理解经常是容易考察的点。
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思维的持久变化的过程,并不仅限于行为的改变。
经验所引起的变化既可以是行为上的,也可以是思维上的。
此外,动物也是学习的主体。
B选项的表述中“就是”两个字展现了其表示含义的绝对性,具有错误选项绝对化的特征,容易被选择。
29、某学生在学校的数学计算测验中表现良好,购物时却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适合解释这一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A.结构匹配理论B.关系转换理论
C.建构主义迁移理论D.产生式迁移理论
【解读】C。
此题考察对知识的运用,重点关注情景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的意义要通过知识的应用来理解。
学习迁移就是知识在新的条件下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同时涉及知识的意义与应用范围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建构和迁移两个词基本上可以涵盖题干所传达的意义。
如此,本体就不难选择了。
30、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
A.认知内驱力B.情感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解读】D。
此题考察内驱力的种类,抓住题干中的“工作能力”“相应地位”两次,即可轻松选出答案,属基本概念的区分。
奥苏泊尔对学习动机的分类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得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31、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建立成就目标的是()
A.社会目标B.绩效目标C.表现目标D.掌握目标
【解读】D。
此题考察基本知识点,需重点理解“增长”一词,方可选出答案。
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两种不同的内隐观点,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
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而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确立表现目标。
32、在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A.学习阶段B.保持阶段阶段C.干扰阶段D.回忆阶段
【解读】B。
此题考察实验心理学中经典实验范式。
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包括学习阶段、提取练习阶段、干扰阶段和回忆阶段。
如果没进行过该种实验范式的实验训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记住。
33、下列选项中,测定启动效应常用的方法是()
A.双耳分析法B.对偶联合法C.知觉辨认法D.分散注意法
【解读】C。
启动和负启动都是实验心理学中经典实验范式。
测量启动效应是知觉辨认的方法。
34、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中,“不同情境”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
【解读】A。
考察对自变量含义的理解。
不同情境是自变量。
基本上属于送分题。
35、下列变量中,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隐记忆的是()
A.年龄B.记忆C.加工水平D.感觉通道转换
【解读】D。
此题考察实验心理学中的结论,部分心理学导论中也有体现。
年龄和注意会影响外显记忆;加工水平会影响外显记忆,但不影响内隐记忆;感觉通道转换会影响内隐记忆,但是不影响外显记忆,体现出一种内隐和外线的分离。
36、康拉德(R.conrad)的实脸证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
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语义编码D.音形编码
【解读】A。
此题考察短时记忆编码的经典实验,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实验中,一般考察听觉编码的要更多一些。
1964年康拉德(R.CONRAD)在记忆广度实验中发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存在着语音上的联系。
他选用了两组声音易混淆的字母“BCPTV和FMNSX为实验材料,用速未器以每个0.75秒的速度逐一随机地向被试呈现,每呈现完6个字母后要求被试凭回忆默写出来,如果记不清楚允许猜写,但不许不写。
结果表明,尽管字母是以视觉方式呈现的,但被试回忆中写错的字母约80%左右是发生在声音相近的字母之间,如B和P,S和X,很少发生在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如F和E。
这说明被试回忆结果的性质,既不是随机的,也不为知觉性质所决定。
以后,康拉德等人改用听觉方式向被试呈现声音相近的字母系列,如EGCZBD和声音不相近的字母系列如FGOAYQR,实验结果与在视觉呈现条件所得结果相当一致(r=0.64)。
可见,短时记忆确认是以言语听觉形式对刺激进行编码的,或者说是以听觉编码形式占主导的。
37、心理学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方法”部分通常不包括()
A.被试分配B.研究假设C.材料选择D.实验设计
【解读】B。
此题考察心理学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多翻阅一些成型的心理学研究报告。
研究假设不属于研究方法部分。
基本属于送分题。
38、声笼法实验主要用来探讨的听觉特性是()
A.音高特性B.响度特性C.音色特性D.方位特性
【解读】D。
此题考查听觉领域主要实验方法的研究目的。
需要重点记忆,考验复习的广度。
39、某企业考察不同工龄员工的离职意向,将整个企业3000名员工按工龄分为三组,两年以下有1000人,两年至五年有1500人,五年以上有500人。
如果采用按比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容量为600的样本,那么,从两年至五年工龄的员工中应抽取的人数为()
A.100B.200C.300D.400
【解读】C。
此题考察抽样方法中有关分层随机的理解。
两年至五年有1500人,占总人数的1/2;采用按比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则两年至五年这一层抽取的人数应该为样本总量600的1/2,即可轻松选择300。
40、按一定速度给被试依次呈现材料中的各个工程,让他们学习和记忆。
第一次呈现时,要求被试识记材料;从第二次呈现起,要求被试在每个工程出现时,说出紧邻其后的下一个工程。
这种记忆研究方法属于()
A.全部呈现法B.重建法C.重学法D.提示法
【解读】D。
经典的实验方法考察,在没有实际操作过的情况下,记住是最好的选择。
同时,通过排除法,能够比较好排除A、B和C选项。
提示法是指系列中的刺激工程按顺序排成一列,以事先定好的速度逐项向被试呈现。
被试把刺激系列全部学习一遍以后,即回到系列的开头,开始第二遍学习,但这次要求被试在看到一个工程时,必须努力猜出它的下一个工程。
由于刺激系列是等速逐一呈现的,所以不管被试能否猜出第二个工程,猜得对还是不对,几秒钟后,第二个工程总会以固定的速度呈现,起到强化和纠正的作用,同时它也提示被试继续设法猜第三个工程。
这样一遍一遍地反复呈现,直至被试完全记住整个刺激系列。
41、研究者通常通过控制温度、照明、噪音以及被试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各种额外变量,以突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这些做法损害最大的效果类型是()
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构思效度D.统计结论效度
【解读】B。
实验研究效度的考察,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往往表现为一种不相容性。
实验的内部效度越高,控制的额外变量越多,其结果就越能确认是由实验处理造成的。
因而它的外部效度被影响的可能性越大。
42、序列反应时方法的基本逻辑来源于()
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
C.开窗实验法D.排除-包含法
【解读】B。
减法反应时的逻辑及应用。
序列反应时任务正是序列学习范式中的经典任务之一,它以反应时作为反应指标,以序列规则下的操作成绩和随机序列下的操作成绩之差来表示内隐学习的学习量,依据减法法反应时的原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43-45题
在一项双耳分听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要求被试追随双耳听到的靶子词.实验设置了四种条件,
(1)感觉可辨度低,词义可辨度高;
(2)感觉可辨度低,词义可辨度低;(3)感觉可辨度高,词义可辨度低;(4)感觉可辨度高,词义可辨度高;感觉可辨度低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都是由同一人读出,感觉可辨度高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由不同性别的两个人分别读出;词义辨别度低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同属一个范畴。
词义可辨度高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分属不同范畴。
实脸任务是要求被试复述听到的靶子词,但最后要求被试回忆呈现的非靶子词,结果发现,无论词义辨别度高或低,在感觉课辨别度低时回忆的非靶子词的数量均多余感觉可辨度高时回忆的非靶子词数量
4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A.2B.3C.4D.5
【解读】A。
此题考察自变量含义的理解。
题干研究中的自变量有两个,一个是感觉可辨度,一个是词义可辨度、因变量为非靶子词的回忆数量。
44、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A.追随的信息得到了全部加工
B.非追随的信息也得到了加工
C.左右两耳所追随的信息数量是一致的
D.非靶子词比靶子词得到了更多的加工
【解读】B。
考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能够由实验结果得出恰当的结论。
非靶子词代表了非追随耳的加工程度。
题干中说,无论词义辨别度高或低,在感觉可辨别度低时回忆的非靶子词的数量均多于感觉可辨度高时回忆的非靶子词数量。
这说明了感觉可辨度低时,对非追随耳程度比感觉可辨度高时更好,意在强调对非追随耳(非靶子词)的加工。
45、该实验结构支持的理论是()
A.早期选择理论B.晚期选择理论
C.特征整合理论D.资源有限理论
【解读】A。
考察实验结果的理论支撑。
因为词义辨别度高或低代表了信息有无充分加工,充分加工是晚期选择模的观点。
没有被加工是早期选择理论的观点。
题目中说词义辨别高低对非靶子词无影响,所以说明信息没有充分加工。
46、一个实验有三组被试,各组被试人数相同,方差分析的总自由度为29,该实验的被试数为()
A.8B.9C.10D.11
【解读】C。
方差分析中自由度的分解。
方差分析的总自由度=N-1=29,则实验处理的总次数为30,k=3,则每组的人数为30/3=10。
47、下列关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优点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
B.有大量成像参数供实验者选择
C.信号直接来自脑组织结构功能性的交化
D.可以同时提供结构和功能的图像
【解读】A。
考察对主要实验技术特点的考察。
fMRI具有无创性、同时提供机能性和结构性的图像、极高的空间分辨率、成像速度快、有大量成像参数供实验者选择等优点,但同时由于不是直接检测神经活动,而是检测滞后于神经活动5-8秒的氧信号,因此时间分辨率低于EEG和MEG,这也是其最大的缺点。
48、对偶比较法通常用来制作()
A.顺序量表B.称名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
【解读】A。
考察心理量表对应的制作方法。
顺序量表的建立方法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49、研究者筛取了28对夫妻.考查双方承受压力的差异,正确的验证方法是()
A.独立t检验,双侧假设检验
B.配对t检验,单侧假设检验
C.配对t检验,双侧假设检验
D.独立t检脸,单侧假设检验
【解读】C。
考察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理解了就很容易。
夫妻之间共同生活,是有一定关联的,选择配对样本。
考察双方承受压力的差异,题目并没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偏向(比如谁比谁高或谁比谁低),所以需要用双侧检验。
50、统计功效是()
A.ɑB.βC.1-ɑD.1-β
【解读】D。
统计检验力含义的理解,为近些年来心理统计领域比较热的词。
1-β反映正确检验出真实差异的把握度,称为统计检验力或统计功效。
51、某被试作答了由30道题目构成的一个测验,所有题目对被试提供的工程信息量总和为25,那么此测验对被试的测量精度(估计标准差)是()
A.0.83B.0.2C.0.1D.0.04
【解读】根据已有信息,此题尚不能提供答案选项。
52、比较不同心理特质的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的统计量是()
A.差异系数B.四分位差C.平均差D.标准差
【解读】A。
差异量数使用条件的考察。
变异系数又称差异系数,适用于比较同一团体不同属性特质观测值的离散程度,也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使用的是同种观测工具,所测的特质相同,但样本间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
53、斯带芬森(Stephenson)1953年提出的的研究自我概念的方法是()
A.语义区分法B.Q分数技术C.两难故事法D.内隐联想法
【解读】B。
经典研究方法的考察。
Q分数技术是自我概念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语义区分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和其同事所创立。
两难故事法由科尔伯格创立。
内隐联想法是格林沃尔德(A.G.Greenwald)在1998年首先提出的。
54、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其均值为10,标准差为5,其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
A.[8.60,11.40] B.[8.04,11.96]
C.[7.65,12.35]D.[6.90,13.10]
【解读】A。
考察心理统计中区间估计的内容,属典型题。
总体方差未知时,用样本方差代替总体方差,再除以根号下n-1求得标准误SE为0.71,带入公式10-1.96SE<μ<10+1.96SE,即可求得[8.60,11.40]。
55、关于心理测量中的行为样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被试有代表性的行为
B.能反映被试行为特征的一组行为
C.被试出现的可观测行为
D.被试行为取样中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
【解读】D。
心理测量中关于行为样本的考察,注意与被试样本相区别。
行为样本是从总体行为中抽取出来的,能够反映个体特定心里特质的一组行为,可根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
被试的行为样本要有代表性,一般不考虑取样中存在的偏差。
56、一个测验由0、l计分的100道单选题构成.根据原始得分计算题目分度的恰当方法是()
A.Φ相关 B.点二列相关 C.等级相关 D.四分相关
【解读】B。
点二列相关系数的使用条件,属于容易题。
点二列相关适用工程是0、1计分,而效标或测验总分是连续变量的数量资料。
57、某被试的书氏智力测试分数比同年龄常模团体的均值高一个标准差,其IQ是()
A.120 B.ll5 C.110 D.105
【解读】B。
对韦氏智力含义的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
韦氏智力测验的离差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
58、下列导出分数中,不属于等距变量的是()
A.百分等级B.CFEB分数C.Z分数D.T分数
【解读】A。
等距变量特征的理解,为测量与统计相结合的知识点。
百分等级不具有相等单位,所以不是等距变量。
59、心理学家用画人测验评估儿童的人格特征,这种投射技术是()
A.联想型B.构造型C.完成型D.表达型
【解读】D。
人格评估方法中投射技术的考察。
表达型,又称表露法,使受测者利用某种媒介自由地表露ta的心理状态。
60、高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责任感的判断,常会影响他对中层管理者的决策力和领导力的评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严格误差B.宽容误差C.晕轮效应D.趋中效应
【解读】C。
社会心理学中经典效应的考察。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感觉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题中并不能看出高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产生过于严格或宽松乃至中庸的评价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66-75)
66.工作记忆的组成部分有( )
A.语音环路 B.唤醒系统 C.视觉空间画板 D.中央执行系统
【解读】ACD。
心理学导论中工作记忆的考察。
工作记忆的成分包括以下几部分:
语音环路,主要用于记住词的顺序,保持信息;视觉空间模板,重要用于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情境缓冲器,用来整合视觉、空间和言语信息;中央执行器,类似于注意的中枢系统,主要用于分配注意资源,控制加工过程,这是工作记忆的关键成分。
67.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意想象的有()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
【解读】AB。
心理学导论中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区分。
有意想象包括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
幻想属于无意想象,表象不属于想象。
68.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有()
A.对工作的好奇 B.获取丰厚报酬
C.避免受到处罚 D.对学习的兴趣
【解读】AD。
心理学导论中动机种类的考察。
内部动机是人们对事物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
外部动机是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
对工作的好奇、学习的兴趣都是指向活动本身,是内部动机。
69.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包含()
A.人格面具 B.阿尼玛 C.阿尼姆斯 D.情结
【解读】ABC。
此题属于人格心理学或心理学史的内容,基本属于超纲内容。
集体潜意识包括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和自身,情结是荣格个体心理学的概念。
70.下列选项中,可以为关键期的存在提供证据的有()
A.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 B.人类语言的习得
C.动物的视觉剥夺 D.鸟类的印刻
【解读】ABCD。
发展心理学中的关键期的考察。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一般认为有四个领域的研究可以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和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
7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理学思想渊源有()
A.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 B.杜威的经验学习论
C.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D.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
【解读】BCD。
教育心理学中主要学习理论的发展。
建构主义观点基于皮亚杰、维果斯基、格式塔心理学以及杜威的教育哲学,在伍德沃克的《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有写到。
72.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有()
A.ABA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对照组设计 D.ABBA设计
【解读】BD。
被试内设计控制顺序误差的方法。
A-B-A设计是在不同实验处理的条件下,对单个被试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的一种研究策略。
在此实验设计中,首先在A阶段观测行为发生的频率作为基线,在B阶段,施加实验处理,在实验处理结束后,继续观察并记录行为变化作为第二个A阶段的数据,被试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B,不是被试内设计。
C对照组设计是多组设计,属被试间设计。
拉丁方设计和ABBA设计是被试内设计。
73.对一个2x3被试内设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能得到的信息有()
A.主效应 B.简单主效应 C.被试阅读误差 D.交互作用
【解读】ABD。
此题考察对实验设计的理解。
对2x3的被试内设计的实验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以得到主效应、交互效应,简单主效应,但不能得到阅读误差。
74.MMPI中诈病量表(F量表)的功能有()
A.检测被试患病程度 B.检测被试是否故意装好
C.作为心理病态的指标 D.揭示被试是否夸大问题
【解读】ACD。
经典心理量表的考察,但考察的内容复习时相对易忽视。
MMPI中的F量表为诈病分数,分数高表示诈病或确系严重偏执,具体分值代表的含义如下:
(1)0-2分为正常;
(2)3-9分可能在某些方面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统考 312 考研 测验 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