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煤矿六井基础资料汇编.docx
- 文档编号:30123870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8.32KB
梅河煤矿六井基础资料汇编.docx
《梅河煤矿六井基础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河煤矿六井基础资料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梅河煤矿六井基础资料汇编
梅河煤矿六井基础资料汇编
一、煤矿概况
1、矿井自然情况(还要介绍煤种、开采煤层、灾害情况,包括水、火、瓦斯)
1)、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
梅河煤矿六井属于国有煤矿大型企业——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梅河煤田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梅河口市红梅镇,距梅河口市中心30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125°26′20″,北纬42°27′40″,东以海龙水渠50m保护煤柱边界为界,西以海龙水渠为界,北以f12、f10号断层为界;南以各个煤层最低可采边界为界。
矿区地处大柳河冲积平原之Ⅱ级阶地,为丘陵地形,标高350~375m。
两侧老盘为低山地形,标高400~450m。
坡度30°~35°。
2)、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
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和镇兰堡村,是梅河煤矿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生产矿井。
开采范围:
东至井田边界,西至海龙水渠保护煤柱;北以F3断层为界,南为煤层可采边界。
矿区走向长4km,宽1.2km;面积4.8km2。
地表标高+350.0m~+357.0m。
3)、开采煤种为长焰煤,井田开采煤层属于第三系梅河组上含煤组。
可采煤层有5层,即2、3、4、5、9层煤。
煤层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倾向N0~120°,相向倾斜,结构较复杂,夹石层较多,煤层向南和东逐渐变薄尖灭,其它煤层不可采。
。
区内大断层主要有f12、f3、f10、f11等。
f12、f3、f10、f11等断层组位于井田北部,对井田煤层破坏较大,使北翼煤层倾角达到45°~90°,南翼较坦7°~27°。
f3断层位于井田北中部,为逆掩断层,倾角60°~80°,落差0~240m,7剖面线至东部受该断层影响把煤层断为上下两块。
井田北部构造较复杂,断层发育,煤层直立。
南部煤层倾角较缓,发育较稳定,产状变化规律明显。
4)、矿井自然灾害主要有: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
梅河煤矿六井水文地质类型为:
Ⅱ-Ⅲ型,矿井全井涌水量为80m3/h,无突水威胁。
煤层自燃发火期2个月,属于易自燃煤层。
该矿井2009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
瓦斯绝对涌出量12.17m3/min,相对涌出量18.84m3/min,为高瓦斯矿井,没有煤(岩)与瓦斯(CO2)突出现象。
煤尘爆炸指数50.73%,有爆炸危险。
2006年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鉴定结论为强爆炸。
煤层坚硬系数:
f=2.,今年未发生顶板事故。
2、矿井证照情况(还要介绍安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资质、特种作业人员数量、矿井从业人员总数、井下作业人员数量、采掘人员数量等)
梅河煤矿六井由吉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
22000006211234,采权人:
辽源矿务局。
经济类型:
国有企业。
有效期:
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现更名为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梅河煤矿六井。
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吉)MK安许证字(2007)Y018,有效期2007年11月30日至2010年11月30日,发证机关:
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
煤炭生产许可证,编号:
202205811005,有效期2007年12月27日至2022年12月27日,发证机关:
吉林省煤炭工业局。
井长孙德发经吉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培训考核,取得《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
证书编号:
第0902********号
梅河煤矿六井安全管理机构:
组长:
孙德发姜贵仁
副组长:
王立先
组员:
刘云鹏何云龙黄少东徐运利宫凤才张贵春刘满
高明有杨旭升陈世广张杰李艳清刘春喜
管理人员资质:
全井所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均取得由吉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培训考核颁发的《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
全井特种作业人员数量:
123人,矿井从业人员总数576人,井下作业人员数量489人,采掘人员数量225人。
3、矿井地质条件
1)地层
梅河煤矿六井本区地层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白垩系的赤色岩层、第三系及其含煤地层及第四系组成,其中前震旦系在煤田两侧有部分出露,其余全被第四系所覆盖。
本区地层从老到新叙述如下:
前震旦系(Anz)
分布在井区南北边缘,由绿色片岩、花岗片麻岩组成与
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白垩系黑崴子组(K1h)
由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和砂砾组成,颁在勘探区南北两侧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新生界下第三系梅河组含煤地层(E)
第三系梅河组为本区含煤地层。
自下而上分为四段:
底部泥岩、砂砾岩段(E1):
由灰绿、杂色泥岩夹薄层灰白色砂岩组成,向南变为砂砾岩。
含煤段(E2):
由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偶夹薄层砂砾岩,含可采煤5层,煤层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
2、3、4、5层煤全层发育、9层煤局部发育。
泥岩段、上含煤段(E3-4):
由灰褐、茶褐色泥岩组成,局部地段夹有砂岩、石子岩、灰质页岩。
上含煤段主要由砂岩夹泥岩组成,局部地段含有煤层。
煤层均不可采。
绿色岩段(E5):
由绿色、灰白色砂岩、石子岩等组成。
新生界第四系(Q):
以不整合关系覆盖梅河煤田,厚20~40m。
上部表土层厚7~30m,由黄土和粘土组成。
下部流砂层厚4~33m,由细、粗砂岩及底砾石组成,含水丰富。
2)、构造
梅河煤田所处的构造位置、区域构造的基本特征。
梅河煤田位于抚顺――密山断裂带中段,煤盆地形态受华夏式构造体系控制,早第三纪含煤岩系沉积于该带的断裂部位,凹陷聚煤盆地呈N45°E向展布,其沉积方向与裂断构造方向一致。
成煤盆地为一向斜构造,但由于后期断裂切割,在各个井田形成不完整向斜或单斜构造,仅在三井西部保存比较完整。
成煤盆地的富煤中心一般都在向斜的轴部,由于受其基底不均衡沉降的影响,在东西两侧形成沉积厚度大,煤层厚的特点。
本区断层发育,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层。
北东向为走向逆冲断层和正断层,延伸较远、落差较大,倾角一般在60~80°,这组断层往往组成地堑、叠状构造,将煤层分割成若干宽窄不等、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条带段块。
北西向断层则将向斜切割成若干段,使煤层在东部7剖面线~东部边界,煤层不连续,断为两块。
本区辉绿岩侵入白垩系和梅河组含煤地层中,但对煤层影响较小。
井田主要构造情况见下表:
断层
编号
性质
倾向
(°)
倾角
(°)
落差(m)
分布范围
f12
正断层
320
82
300-500
全区
f3
逆断层
318
83
300-250
7剖面线至东部边界
f10
正断层
309
87
20
5~9剖面线
fg
逆断层
100
31
13
3剖面线附近
井田煤层属于第三系梅河组上含煤组。
可采煤层有5层,即2、3、4、5、9层煤。
煤层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倾向N0~120°,相向倾斜。
区内大断层主要有f12、f3、f10、f11等。
f12、f3、f10、f11等断层组位于井田北部,对井田煤层破坏较大,使北翼煤层倾角达到45°~90°,南翼较坦7°~27°。
f3断层位于井田北中部,为逆掩断层,倾角60°~80°,落差0~240m,7剖面线至东部受该断层影响把煤层断为上下两块。
总体看,井田北部构造较复杂,断层发育,煤层直立。
南部煤层倾角较缓,发育较稳定,产状变化规律明显。
本区煤层为梅河煤田上含煤组,共计5个可采煤层,编号为2、3、4、5、9层煤。
结构较复杂,夹石层较多,煤层向南和东逐渐变薄尖灭,其它煤层不可采。
各可采煤层分别叙述如下:
2层煤分布范围最大,煤厚一般3-5m,最厚可达7.4m,平均厚4.0m。
煤层结构较复杂,夹石层最多达5层,夹石为泥岩、砂岩。
3层煤分布范围较小,煤厚一般1.0-1.5m,最厚5.1m,平均厚1.2m。
煤层结构较复杂,夹石层2-3层,夹石为泥岩、砂岩。
4层煤分布范围次于2层煤,煤厚一般2.5-5.0m,最厚可达12.5m,平均厚4m。
煤层结构较复杂,夹石层2-4层,夹石为泥岩、砂岩。
5层煤分布范围较大,煤厚一般3-6m,最厚可达11m,平均厚4.5m。
煤层结构较复杂,夹石层最多达5层,一般2-3层,夹石为泥岩、砂岩。
9层煤分布范围较小,煤厚一般2-6m,最厚可达9.0m,平均厚3.3m。
煤层结构较复杂,夹石层最多达6层,一般2-3层,夹石为泥岩、砂岩。
各煤层在向斜南翼逐渐变薄尖灭,往东亦逐渐变薄尖灭。
井田本部煤层赋存情况良好,聚煤中心在VI-3~VI-9剖面线之间。
煤质
物理性质
颜色黑色,条痕褐色,容重为1.2~1.58,硬度较大,无内生裂隙或裂隙不发育,断口贝壳状或平坦状,煤岩类型为半暗至光亮型。
化学性质
90年局化验室化验分煤层质如下表:
层号
水分
%
灰分
Agc/o
挥发分
Vrc/o
发热量
Mj/Kg
硫分
Sc/o
容重
(t/m3)
2
4.83~12.14
11.13
10.7~34.43
26.14
45.63~50.01
47.38
18.61~19.74
19.41
0.31
1.22~1.58
1.42
3
4.83~12.14
10.95
6.43~33.47
24.71
43.75~51.13
47.20
17.67~22.4
19.48
1.0
1.29~1.42
1.39
4
9.71~13.19
11.20
13.34~34.55
19.94
43.57~50.16
46.19
17.09~22.41
21.15
0.43
1.34~1.53
1.42
5
9.63~130.6
10.58
23.15~36.17
28.42
44.08~48.09
46.73
17.20~22.30
18.11
0.46
1.35~1.48
1.40
9
8.25~11.4
9.83
17.12~30.51
23.81
44.10~49.30
46.70
17.12~23.30
19.11
0.39
1.20~1.56
1.40
4、其他(该矿是否包含以下内容:
安全生产千天矿井、列入国家示范工程矿井、2007年以来隐瞒安全生产问题的矿井、曾险些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矿井、曾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曾被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井、曾被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井、曾被吊销安全管理人员资质的矿井、曾接受《特别规定》处罚的矿井等)
无
二、煤矿生产现状
1、矿井开拓方式
井田采用片盘斜井石门方式开拓,以石门划分采区。
整个井田划分为两个开拓水平。
第一开拓水平,是从地面的+360m标高至井田的+50m标高,阶段垂高为310m,构成完整的生产水平系统。
由+50m标高水平至终深-150m标高,为矿井的第二开拓水平,阶段垂高为200m。
第一开拓水平,布置了直通地面的斜井井筒2个,装备了2个井筒,担负矿井的主、辅提升的全部任务。
第二开拓水平,布置了2个暗斜井筒,分别为暗主斜井。
2、矿井采掘系统(还要介绍采煤工作面个数、工作面番号):
采煤(还要介绍放顶煤采煤法开采、复(残)采情况)和掘进情况。
六井现有1个回采采区为8202区,采煤方法为:
综采放定煤。
开采上限标高:
-35.7m~-48.6m,开采下限标高:
-61.6m~-55.8m.工作面长度60米,设计走向长度156米,现至2009年12月11日剩余走向长度135米。
采区煤炭可采储量8.4万吨,开采时间为2009年11月25日,煤层倾角15°~20°/18°。
采放高度平均8.0米,采放比1:
2.2,工作面断面为12m2,工作面支护形式为:
液压支架。
采区两道倾角为0°~24°。
落煤方式为:
采煤机机械落煤,最大空顶距6.25米,最小空顶距5.65米,顶板管理采用全部陷落法,上下出口的支护形式均为单体支柱配合π钢支护,入回风巷的支护方式均为带钢锚网,巷道断面8.0m2,巷道高度2.4米。
开采煤层为原始煤层。
回采工艺:
准备→机组落煤→退溜子→移架子→地位放顶煤。
六井现有2个掘进工作面,一个位于-50水平,巷道名称为:
8402区下段风道,支护形式:
带钢锚网,巷道用途:
采区回风,巷道倾角-25°~8°,设计工程量:
290米,现已施工23米。
另一个位于-100水平,巷道名称为:
8402区下段联络道,支护形式:
带钢锚网,巷道用途:
采区联络、行人、回风,巷道倾角15°,设计工程量:
75米,现已施工40米。
3、矿井通风系统(还要介绍通风方式和反风方式)
主(备)扇型号:
BDK6-NO18
能力:
132/110KW
总入风量:
2926M3/分总排风量:
3270M3/分
通风方式:
抽出式反风方式:
压入式
机电硐室均为独立通风无不合理的串联风
梅河六井为独立通风矿井.风门72道挡风墙5道无风桥
4、提升运输系统
梅河六井运输系统地面没有电机车。
井下设有蓄电机车,在+50大巷使用(主要运输大巷)型号:
CDXT-5/TC,使用台数2台,每次牵引9辆U型一吨矿车,由+50大巷牵引至主井车场,运输长度:
240米,再由主井串车提升至露天,轨道型号为24kg/m。
机车充电室位置在+50暗副井车场风门外入风侧,井下主运输皮带型号为SDJ-800,巷道倾角为17°,每台皮带均设有KHP-Z(PZBJ-Ⅱ)型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监控装置,有烟雾、跑偏、打滑、撕带、急停、超温、堆煤等保护。
运输线路:
采掘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皮带运输机———→煤库装车———→机车牵引———→串车提升———→露天煤罐翻车
5、矿井供电系统(还要介绍井下变电所位置)
梅河矿六井所有用电电源均由地面变电所供给,变电所有两趟入所电源,分别为六二梅采线和六三梅黑线,入所电压为6万伏。
变电所设有两台总变压器容量均为KSJ-1.8MVA。
一台使用,一台备用,采用电磁型继电保护装置,入井电源由地面变电所直接供给,设有两条线路,分别为2#盘(电缆ZLQP30-3×95)和10#盘(电缆MYJV22-3×70),在井下每个变电所都可形成环网供电,入井电压为6KV,井下+150变电所设置在+150主井车场附近,电源由地面变电所直接供给、两趟电源分别同时运行;+50变电所设置在+50付井车场,电源由+150变电所供给、两趟电源分别同时运行;-50设置在-50暗付井车场,电源由+50变电所供给、两趟电源分别同时运行;-150设置在-150大巷距车场200米处,电源由-50变电所供给单电源运行。
井下每个变电的继电保护均为智能电子保护。
现井下采区变电所设置在-50大巷,电源由-50变电所供给,所用保护全部为电子保护。
6、矿井排水系统
梅河六井井下设有四个主要水泵房,每个水泵房都设有三台水泵,一台使用,两台备用,必要时一台检修,分别都具有双管路排水能力,-150水平和-50水平为两段排水,先排至+50水仓,再经+50主排水泵排至地面,+50主排管路可直接把水排至露天,备用管路则将水倒入+150水仓,在经+150主排水泵排至露天,+150水仓拦截+150水平以上的水,+150水泵两趟管路均可把水直接排至地面。
现在全井最大涌水量为90m3/h,正常涌水量为80m3/h。
水泵型号
数量
流量
升/秒
扬程(m)
水仓
容量
(m3)
管径
(φ)
排水地点
MD155-30×10
3
43
300
640/820
150mm
-150~+50水平
MD280-43×4
3
77.8
172
900/1550
200mm
-50~-+50水平
MD280-43×9
3
77.8
387
672/864
200mm
+50~露天/+150
MD155-30×10
3
43
300
400/600
150mm
+150~露天
7、瓦斯监控系统
瓦斯监控系统型号:
KJ19N分站型号:
BFDZ-2数量:
18台
CH4传感器型号:
KYJ-2000数量:
24个
CO传感器型号:
CTH500数量:
6个
温度传感器型号:
GWD40数量:
6个
开停传感器型号:
CT-31数量:
4个
馈电传感器型号:
KCT-36数量:
10个
风速传感器型号:
KCF2数量:
4个
烟雾传感器型号:
KCN2数量:
4个
风门传感器型号:
CFK40数量:
31个
8、矿井通讯系统
地面对外部联系有程控电话,地面调度室设有TLD-2000D型程控调度通讯系统,可安设100门电话机,现以安设68门。
段队、办公室、主扇房、主、副井信号房、绞车房、地面变电所、锅炉、注氮房、瓦斯泵站、矿灯室等主要场所,均设有电话与调度室联系。
井上、下联系采用KT1017防爆型矿用电话,井下电话设在各水平井底车场、机电硐室、水泵房(变电所)、绞车房、装载点、火药库、采掘工作面等主要地点可与地面调度室直通。
9、防尘灭火系统
煤尘爆炸性指数:
52.68%鉴定日期:
06.10
煤层自燃发火期:
60天鉴定日期:
06.10
防尘供水管路遍布全井
主要防火措施有注氮气.洒阻化剂.灌浆注浆充砂段隔绝氧气.均压灭火.水仓容量1146M3
消火管路遍布在主要生产水平及工作面
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带式输送机机头20米范围内无可燃支护
10、压风自救系统(还要介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地面设有压风系统,此系统为紧急救援时使用,空压机型号为WW-1.8/9,数量1台,能够满足井下现有采、掘工作面供风需求,采、掘工作面并设有压风自救装置。
11、其它(还要介绍该矿是否包含以下内容:
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矿井、采用放顶煤采煤法开采矿井、复(残)采矿井等
无以上内容。
12、重大危险源(水、煤、岩层含水,井口门是否低于最高洪水位,地表水情况、地表塌陷情况、临近矿井水情况)、火、瓦斯(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煤尘、冲击地压)
梅河煤矿六井经长春华煤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评价,结论为该矿存在水害威胁。
开采浅部煤层时建议采取疏、排水措施,只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对可疑积水区,首先进行调查,并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内防治水规定,该矿可以实现安全生产。
井筒位置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
地表水情况:
该井田地表有磨盘山水库人工水渠及刘家堡小河,经井田东西部,最后流入大柳河。
人工水渠和刘家堡小河,河水最高洪水位349.0m,流量2.58m3/秒,水渠每年5月来水到9月下旬停水,地表多为农田和山地。
地表塌陷坑均已回填,回采后出现陆续陆续出现的地表低洼区域将逐步回填,防止出现地表积水区。
临近矿井水情况:
1)、新兰井
新兰井于1999年报废,对开采最低标高+200水平进行了封闭,现矿井涌水量为25m3/h,+200水平仍在进行排水。
对六井开采无威胁。
2)、兴达煤矿
兴达煤矿建井时间1997年,于2007年4月关闭。
开采煤层5号煤,采高2.0米,开采上限为+300米,下限为+200米,全井涌水量为57.5m3/h,涌水全部排到井上。
该井井田边界与六井水平间距为200米,对六井开采无水害威胁。
3)、兰堡煤矿
兰堡煤矿建井时间1995年,于2006年3月关闭。
开采煤层为5号煤及9号煤。
开采上限为+325米,下限为+260米,全井涌水量为0.3m3/h,涌水全部排到井上,对六井开采无水害威胁。
4)、县矿小井
县矿小井在六井建井之前就已经废弃,井田范围兰堡水渠西北100米,地下长600米。
南北长400米,开采煤层为一层煤,开采水平为+300米以上,采高2.0米,现已经回填。
13、历年发生事故情况(自建井起见下表)
六井建井以来死亡事故统计表
姓名
单位
地点
时间
事故类别
杨贵军
机关
1503区
82.9.1
顶板事故
姚文才
巷修段
老80区
84.8.20
顶板事故
张晓秋
采煤段
2405区
84.11.5
物体打击
刘军
运输段
地面
85.12.1
运输事故
杨青
机关
3201区
87.9.18
摔死
于凤祥
采煤段
2900区
88.3.3
顶板事故
高学江
运输段
地面
89.3.1
运输事故
张东生
机电段
付井
91.7.25
运输事故
郭有才
采煤段
+195木场
92.11.13
顶板事故
韩生
运输段
+195木场
92.11.13
顶板事故
姚宝林
运输段
+150车场
93.5.18
运输事故
刘兴国
运输段
主井
94.3.6
绞车道摔死
杨凯
采煤段
付井
95.8.20
运输事故
王忠仙
机电段
4401区
96.7.4
机械事故
许显生
采煤段
4401区
96.10.12
风道漏底
王化忠
采煤段
4401区
96.10.12
风道漏底
宋权
采煤段
4501区
96.12.7
掉入煤库
王宝春
采煤段
5201区
98.4.8
瓦斯爆炸
刘伟
采煤段
5201区
98.4.8
瓦斯爆炸
高振
采煤段
5201区
98.4.8
瓦斯爆炸
赵印利
采煤段
5201区
98.4.8
瓦斯爆炸
兰志国
采煤段
5201区
98.4.8
瓦斯爆炸
李建国
采煤段
5201区
98.4.8
瓦斯爆炸
魏辉
采煤段
5201区
98.4.8
瓦斯爆炸
齐树林
通风段
5201区
98.4.8
瓦斯爆炸
梁金贵
采煤段
5202区
2000.8.6
顶板事故
赵家信
采煤段
5202区
2000.11.13
机械事故
徐世清
通风段
地面
2001.1.26
地面施工事故砸死
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主要预防措施。
水灾预防措施:
(1)、认真分析矿井的充水条件和补给条件及水量变化,矿井测水量每10天观测一次。
及时掌握矿井水文动态,搞好预测预报。
(2)、利用物探、钻探技术,查明矿井潜在的积水区水源,掌握积水区的位置水量分析其危害程度进行预测,指导设计和施工。
(3)、掌握各种情况下的突水征兆
根据防治水多年工作总结,当采掘工作面出现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体、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变混、有臭味等情况都属突水征兆,必须停止作业,报告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
(4)、各单位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完善矿井防治水机构人员和队伍,建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
(5)、每月进行一次防治水隐患排差,做好防治水预测预报工作。
在开采过程中对矿井的突水水源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查明井田内老窑数量和分布地点,查明地面池塘,塌陷区积水情况和水量变化情况,编制好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开展逐头逐面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工作。
(6)、坚持贯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严格执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吉林省煤矿水害防止细则》及有关防治水规定,对存在的水害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探放水措施,严禁开采各类防水煤柱,严格现场施工管理,井下出现突水征兆,必须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采区必要的防范措施。
(7)、切实完善防治水工程设施,提高抗灾能力。
(8)、配备一定数量的探放水设备(钻机),施工队伍。
(9)、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增强抵御水害能力,通过培训,使职工能够了解各种突水征兆,做到能够避害。
火灾预防措施:
1)、梅河煤矿六井有一对主、副井筒、一对暗主、副井筒,均按规定设置一氧化碳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并不断完善。
井上部分采用KJ-19型矿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通过3×1.5屏蔽电缆和井下分站相连接,井下分站是BFDZ—2型监测主机和KGA3型一氧化碳传感器配套使用,对井下采掘工作面和其它可能发火地点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如有一氧化炭超限现象能立刻报警。
并通过短信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基础 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