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上第1单元整合备课.docx
- 文档编号:30123422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12KB
鲁教版四上第1单元整合备课.docx
《鲁教版四上第1单元整合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四上第1单元整合备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四上第1单元整合备课
文苑学校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2014年8月20日
单元主题
走进千山万水
单元知识结构重难点
一、知识结构
1.单元导语:
江山如画。
阅读课文,体会热爱之情,学习表达情感。
2.课例:
《1.古诗两首》《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4*.七月的天山》;3.词语盘点;4.语文园地一:
(1)口语交际——走,我们去秋游;
(2)习作——我们的校园;(3)我的发现——习作好方法;(4)日积月累——景色描写的诗句;(5)宽带网——祖国山水。
二、重点难点
1.字词基础和积累语言;
2.文本阅读:
《1.古诗两首》《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
3.习作。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25个生字,口头组词运用;正确认读、规范书写35个生字,能口头和书面组词运用。
2.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3.积累课内外好词佳句和精美语段,熟读成诵,规范默写,理解运用。
4.赞美祖国壮丽河山,观察一处景物并写下来,要有意义、想细致周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5.积极参与基础知识、朗读/诵读和综合测评,顺利通过,争取佳绩。
单元课时规划
1.预习——3课时2.阅读——3课时
3.积累——2课时4.实践——3课时
5.测评——3课时
单元
教学
反思
第一次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没有想到效果还是不错的,抓住写景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方法,直奔教学主题,给学生接受和消化提供比较充裕的时间,结合练笔,达成学以致用的效果。
由于是第一次整合,也难免出现把握不准,侧重取舍不当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慢慢体会,改进,是语文教学更有成效。
第一单元第一模块:
预习
基本任务
1.清楚单元学习框架;
2.掌握字词基础知识;
3.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14年9月1日星期1第2节
一、学习目标:
1.通读单元内容,了解内容框架,明确单元主题,确定学习重点;
2.学会预习方法,能根据预习方法完成第一环节的预习,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自主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词,正确认读25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练习规范书写。
二、学习过程
1.通读单元内容
(1)本单元主题是什么?
(走进千山万水)
(2)本单元编排了哪些内容?
(课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
(3)学习重点是什么?
(字词基础、日积月累、阅读1.2.3课、习作)
2.明确预习四读法(课件出示)
一读:
读通,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结合生字表及词语盘点正确认读生字词语。
二读:
读懂,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
读顺,联系文后思考题有目的地读文,写下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读:
读熟,联系自己读书的感受,能有感情地朗读。
3.认读生字生词
(1)内容详见文后列表或者生字表
(一)
(二),词语盘点。
(2)自主认读、解义;
(3)交流合作展示评议活动(详见课件)
4.初步练习规范书写
(1)总体要求:
正确、规范、优美。
(2)重点指导:
第一课——亭、潭、谐
第二课——漓、澜、瑕、泰
第三课——簇、溪、隙、臀、擦、乳
5、完成《学习乐园》字词部分练习。
第2课时14年9月2日星期2第1节
一、学习目标:
1.正确、规范地读、写、用生字生词,辨析形近字、多音字等;
2.正确、规范地读、写名言佳句,理解运用。
二、学习过程
1.生字生词读写过关活动(课件)
2.形近字辨析
绵棉;澜斓;瑕暇;桨奖;峦恋;泰秦
3.多音字辨析
似、卷、转、饮、重、泊
4.描写景色的诗句,熟读成诵,正确默写。
(1)15页;
(2)补充六句古诗(见学习园地第1页)
(2)补充1首古诗(见学习园地第2页):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第3课时14年9月3日星期3第1节
一、学习目标:
1.流利朗读文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运用勾画批注和抄写总结等方法,尝试完成文后思考练习题。
二、学习过程:
1.回顾预习四读法,课件出示
2.运用四读法,运用默读、勾画批注、查阅工具书等方法逐课逐步完成后三个环节的预习,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重点精读课文)
3.把预习的结果有序地整理在预习本上。
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后思考题的理解——我的感受和问题
4.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预习结果——赞同、补充、
5.归纳整理:
联系讨论的结果适当修改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第一模块重在引导学生预习,其实预习在始业课程时就在同步进行,所以学生的生字认读方面掌握的比较扎实,第一课时的内容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所以预习要在授课以前就开始进行,利用早读至少提前一周开始听课文录音,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问题是从第二课时开始的,形近字、多音字、课外积累等,学生说说读读就没有时间了,缺少一个书写练习的时间。
因此要考虑时间的调控,给学生写一写的练习时间。
最大的问题是在第三课时,学生利用阅读四读法来预习,有的只进行到第二步,快的进行到第三步,还有不会预习的,因此耗费时间比较多,把学生交流的时间挤占了。
第一单元预习,学生还比较生疏,掌握方法后应该能够节省时间,更快一些了。
第二单元第二模块:
阅读
基本任务
1.品读感悟;
2.课堂练笔;
3.增量阅读。
教学过程
第4课时14年9月3日星期3第2节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背诵优美段落;
2.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美景
1.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交流“甲天下”的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的读文说说金华的双龙洞有什么特点。
3.欣赏桂林和双龙洞的图片,配上音乐,学生去感受到他们的美和奇妙。
思考都是描写祖国山水的文章,他们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呢?
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学习。
(二)理解课文,学习方法
1.小组读课文《桂林山水》,整理以下问题:
(1)读读第一、四自然段,想想这篇课文用了怎样的文章结构?
(总—分—总)
(2)桂林的水有哪三个特点?
是怎么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
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
(特点之二“清”。
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
(特点之三“绿”。
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
学习排比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3)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
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
(4)作者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为什么还要写大海和西湖,泰山和香山呢?
(对比)
2、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1)思考: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游览顺序)。
(2)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
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4)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地方?
(内洞)
内洞有什么特点?
(三)朗读课文,总结方法
1、从两篇文章中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锻炼,有感情地读一读。
2、总结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抓住不同的特点。
(2)按照游览顺序。
第5课时14年9月4日星期4第2节
一、学习目标:
1.迁移运用作者的表达方式,完成2.3两课的练笔;
2.展示评议修改练笔。
二、学习过程:
1、《桂林山水》仿写训练,读写结合:
(1)比较下面句子,说说哪一句写得好?
为什么?
A、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啊!
B、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2)照样子,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例:
漓江的水很绿。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A、公园里的花多香。
公园里的花___________,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节日时街上的人真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话训练: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
(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
3、选择一种方法,完成《我的校园》练笔。
4、展示评议,修改。
第6课时14年9月4日星期4第5节
一、学习目标:
1.总结单元阅读、写作方法:
景物描写。
2.迁移运用单元阅读方法于《七月的天山》。
3、背诵、理解《古诗两首》。
二、学习过程:
1.迁移学习《七月的天山》:
(1)朗读课文,作者是用了哪种方法描写的?
(2)想一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讨论。
(3)第四自然段写野花时,用了排比句,找出来,读一读。
判断第四自然段中“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是否是排比句,说明理由,并把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2.学习古诗:
(1)熟读:
读准字音、节奏
(2)朗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读诗,从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背诵。
(4)学习《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忆江南》。
反思:
阅读模块基本能够按照教学进度来进行,其原因是学生的预习比较充分,对于课文朗读的很熟练,因此,问题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这样就能够给学生扩展阅读了几首诗。
虽然增量阅读还不丰富,但是已经有了开始,我相信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能够更好的融合和拓展。
第二单元第三模块:
积累
基本任务
1.课内语言积累;
2.课外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第7.8课时14年9月5、9日星期5、2第1、1节
一、学习目标:
1.熟练背诵第2课,背诵并正确默写第1课和日积月累的名言佳句。
2.通过拓展阅读积累描写景色的优美语句。
二、学习过程:
(一)品词语之美
1.小组内读词语盘点,然后说说本单元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找到它所在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
2.小组内说说自己积累的关于写自然风光的课外的四字词语。
(可参考英才教程)
(二)诵句、文之美
1.朗读我有情,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部分,展示给同学们。
2.背诵我最快,背诵《古诗两首》和《桂林山水》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2.3自然段)
3.比比我很棒,看看谁背得好,背诵的有感情。
4.默写《古诗两首》。
(学习园地第2页)
5.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吟诵。
(2)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
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读文章之美
1、拓展阅读《雪上与冰湖(配套第6页》《漓江(园地第5页)》《温泉(园地第7页)》《神话世界九寨沟(园地第9页)》
2.完成相应练习
反思:
此模块重在背诵积累,也进行了相应的阅读增量,虽然用去的两个课时,但我感觉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我觉得原因主要是给了学生背诵的时间,但依然不够,再就是读了,背了,写的太少,也不能保证考试的效果。
因此,要思考怎么把读背写更加高校有效的结合。
第二单元第四模块:
实践
基本任务
1.综合性学习;
2.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过程
第9课时14年9月10日星期3第1节
一、学习目标:
1、讨论秋游计划,并制定秋游方案。
2、能够想得细致、周到,说得清楚、明白。
二、学习过程:
1.情景再现:
秋游能让我们认识大自然,增长许多知识。
如果我们去秋游,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让我们共同讨论一下吧!
2.畅所欲言:
(1)说一说:
以小组单位,共同讨论一下秋游的具体活动计划。
(2)评一评:
每组推选一人谈谈本组的活动计划。
比一比,评一评,看哪一组的计划周密,妥当,从而形成班级的活动方案。
3、智慧锦囊:
(1)读一读《口语交际习作》第2页,学习活动方案的制定。
(2)共同形成班级的活动方案。
第10.11课时14年9月10、11日星期3、4第2、2节
一、学习目标:
1.观察一处景物,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
2.评议修改习作。
二、学习过程:
1、阅读领悟:
(1)阅读《梅雨潭》。
(2)说一说写作顺序和景物的特点。
2、习作实践:
(1)素材积累:
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
(2)整理一下观察到的内容。
3、尝试习作:
把自己观察到的最喜欢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4、修改评价:
文章写完了,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反思:
借助于“口语交际与习作”这本书后,感觉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不仅能够比较有序开展实践活动,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和学习素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只是在活动组织中,会出现无序状态,学生无话的状态,因此要考虑如何加强实践活动前的铺垫工作。
第二单元第五模块:
测评
基本任务
1.单项和综合测评;
2.口头和书面测评。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14年9月11日星期4第5节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合作完成朗读、背诵测评。
二、测试过程;
1、确定朗读、背诵测评的内容:
(1)古诗两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3.8段。
2、小组内检查测评。
3、抽取学号测评,代表本组成绩,作为本单元的成绩。
第13课时14年9月12日星期5第1节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合作完成基础测评。
二、测试过程:
1.基础测评:
择要测评生词为主的字词基础
2.积累测评:
择要测评古诗、名句和精美文段。
第14课时14年9月15日星期1第2节
一、学习目标:
1.师生合作完成综合测评。
二、测评过程:
1、讲明测试要求,发放试题。
2、完成卷面考试。
反思:
没有想到的是考试的改变带给学生的影响和激励作用这么强大,尤其是诵读测评,让学生和老师都有了前所未有的体会,学生背诵朗读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能够制定符合实际的测评标准,还能够给与别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学生展示的胆量也变得大了,这也是一种锻炼,今后会一直坚持,并不断改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教版四上第 单元 整合 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