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11741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82.35KB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棚(pén)屋里猛然变得灯火通明,刺眼的聚光灯下,女工们的躯体显得那样苍白而无力。
冰冷的水笼头仿佛一张张巨人的血(xuè)盆大口要吞没这骚动的人群。
B.他蜷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搐(cù)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经络,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méng)叮过的公牛。
C.“肥皂”的名称出于皂角树,从前把它的荚(jiá)果捣烂磋成丸子,用来洗脸洗澡洗衣服,现在用的肥皂是用油脂(zhǐ)和碱制成的,跟皂角树无关。
D.可能仅仅因为在各种陶片、铜制箭头和战车护板当中,我遇到了一个人——苍白的脸上长着一双迷蒙的眼睛,紧闭的嘴和高高的颧(quán)骨——清晰(xī)然而不能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熟能生巧,形成语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项,棚(péng)、“水笼头”应为“水龙头”;
B项,“经络”应为“筋络”、搐(chù);
C项,脂(zhī)、“磋”应为“搓”。
故选D。
【点睛】汉字字音字形的考查,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
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雪要认真思考怎么办。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
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乙】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丙】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纷至沓来B.轻率C.而是D.逐渐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答案】2.C3.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A项,纷至沓来:
指顾客、消息、信息等连续不断地到来。
文中形容“信息爆炸”、形形色色的“异文化”,使用对象正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项,轻率:
(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结合“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说明作者要写一种不理智、不稳健的。
很情绪化、随便的心态,语意正确,故B项不符合题意;
C项,而是:
往往用于固定搭配“不是……而是……”中,是一组表并列关系复句的关联词。
依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显然是强调人们不要去勉强别人,即劝告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语意没有强调要人们“应该做什么”之意,所以,应该用表示肯定前者,否定后者的关联词,即“是……而不是”,所以该将“而是”改为“而不是”,故C项符合题意;
D项,逐渐:
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化。
依据“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强调中国人这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是渐渐累积的,渐渐变化的,语意正确,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标点符合在语言表达中起表情达意的辅助作用,要求考生平时积累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能依据句意、语气、语言结构、书写位置等正确使用或改正标点符号。
C项,“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中的两个逗号该改为顿号,因为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主要用在并列的词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
文中“克己”“忍耐”“收敛”从词性上说都是动词,从成分上说都是“意思”的定语,所以他们三者是并列的词,适用于顿号。
故选C。
【点睛】顿号的用法:
1.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B.人群很快聚拢来,最后那四名军警被挤得太厉害,便只好不止一次地用马屁股和鞭子把他们“赶开”,这是当时人们的说法。
C.一个需要整顿的全新世界,人类必须吸收古代留传下来的全部力量来构筑未来。
奥林匹克精神是这种力量之一。
D.他像小学生一样,拜草原的牧人和终年奔走在大漠的“赶脚人”为师,整理、搜集、改编在西北大地广泛流传的“花儿”和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民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
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A项,成分残缺,压缩主干:
真正使命就是参加事业。
“这种或那种方式”是“参加”的状语,表示“参加”的凭借条件,所以该补充介词“以”,故A项不正确;
C项,成分残缺,提取前一句的主干:
一个世界,人类必须吸收力量来构筑未来。
双主语,且“一个世界”缺少动词和宾语,依据“奥林匹克精神是这种力量之一”可知文意强调“人类”吸收的“力量”,所以可把“一个世界”变成条件状语,即在前面加上介词“面对”,故C项不正确;
D语序不当,“整理、搜集、改编”在时间和逻辑事理上都不当,应改为“搜集、整理、改编”,故D项不正确;
故选B。
【点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病句辨析题,不少病句有明显的标志词语,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
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
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
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出自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作者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表——雨果,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离骚》的作者是春秋时楚国人屈原,“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C.《琵琶行》属于七言歌行体长篇叙事诗,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和元稹一起倡导了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
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字号别称、年代国别、历史地位等,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使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B项,“春秋时期”错误,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故选B。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记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讳饰手法,可以委婉地将不便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事说出来,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克斯就使用了讳饰手法,用“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等说法委婉表述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表达了他的悼念之情。
B.对比手法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较,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
“《解放黑奴宣言》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和“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和“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种族不平等的流沙”和“兄弟情谊的盘石”等对比,都揭露了黑人现阶段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未来自由幸福的憧憬。
C.鲁侍萍述说梅小姐的辛酸往事时,周朴园立起来问“你是谁?
”“哦,你,你,你是——”,表现了周朴园即将要见到一直怀念着的侍萍时的激动和期盼。
D.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大宅子”为比喻,展开形象化的议论,批判了对待“大宅子”即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徘徊不敢走进门”的虚无主义,“放一把火烧光”的逃避主义,“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投降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及作用、赏析重要句子魅力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考生在学习作品时,熟悉文章中重要句段的艺术手法、语言魅力及表情达意的作用,考生必须立足文本,学会分析,才能迁移所学,准确地完成题目。
B项,依据“《解放黑奴宣言》
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可知,“欢乐的黎明”指的是《解放黑奴宣言》的到来,“慢慢长夜”指100年前的黑人遭遇,这一对比强调的是宣言的重要性,给悲惨遭遇的黑人带来希望和光明,故B项“都揭露了黑人现阶段的悲惨遭遇”错误;
C项,“激动和期盼”错,应为“紧张”,“周朴园立起来问‘你是谁?
’”“哦,你,你,你是——”,此时周朴园几乎已经猜到鲁侍萍的身份,他虽然一直思念鲁侍萍,但他只是思念死去的鲁侍萍,而对活着的、甚至可能威胁自己身份地位的鲁侍萍,他是紧张和害怕的;
D项,张冠李戴,回顾原文“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可知“徘徊不敢走进门”指的是面对“大宅子”时怕给污染的畏惧害怕想法,是逃避主义,“放一把火烧光”指的是面对“大宅子”时为了保存自己的清白,追求虚名,是虚无主义。
故选A。
【点睛】课内文学作品鉴赏题,要考生平时熟悉课内作品,了解情节梗概、结构特点、人物性格与命运、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
同时审准题中词句的提示作用,才能准确作答。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与外国友人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符号,可谓千奇百怪。
接待我们的旅行社导游威斯娜告诉我,在她眼中,
(1)____________。
她去中国旅游时,有团友被烫伤,导游拿来了中国的烫伤膏,涂上后很快愈合——她眼睛瞪得大大的向我描述那膏药的神奇功效。
在突尼斯集市练摊的小商人,见到我们会先说日语,我们摇摇头说:
“不,我们来自中国。
”然后,那小伙子摆出了李小龙的招牌造型,口中配合着发出恶狠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宁波市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