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八讲绿化环境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docx
- 文档编号:30114156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72KB
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八讲绿化环境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docx
《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八讲绿化环境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八讲绿化环境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村镇规划教案第八讲绿化环境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第八讲绿化环境、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知识点一 村镇绿化规划
绿色植物是人类生态环境的自然保护者。
村镇绿化对于改善村镇气候、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村镇绿化是村镇建设规划的组成部分。
一、绿化的作用
(1)遮阳覆盖,调节气候
良好的绿化环境能降低太阳辐射温度、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对村镇的小气候具有改善和调节作用。
(2)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绿色植物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树木叶子能够附着空气中大量的烟尘及飘尘。
蒙尘的树木经雨水冲洗后,又能恢复滞尘作用。
许多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出大量挥发性物质—植物杀菌素,抵抗一些有害细菌的侵袭,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
树木能通过根系吸收水及土壤中溶解的有害物质以净化水质和土壤。
绿化对噪声有吸收和反射作用。
(3)结合生产,创造经济效益
植物绿化要尽量能够结合生产、各村镇可根据不同的地点和条件,因地制宜地种植有特色、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4)绿化环境,为村镇添景生色
高矮参差、层层叠叠、形态各异的树木花草,在一年四季色彩的季节变化中,装饰着村镇的各种建筑、道路、河流,由此丰富了村镇的主体轮廓,为村镇面貌添景生色。
(5)安全防护作用
在村镇某地段发生火灾时,大块的绿地起到隔离和缓冲的作用,防止火灾蔓延,同时可作为人们疏散的场地。
位于地震区的村镇,中心地区设置大块的绿地更有必要,在地震期间可以成为人们疏散、避难的场所。
二、绿地分类
村镇绿地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但通常按其使用性质、规模大小及所处的位置分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专用绿地、防护绿地及风景游览绿地。
(1)公共绿地是供全村镇居民共同使用的绿地,包括街道绿地、广场绿地、水旁绿地(河流、海边、湖泊、池塘、水库等绿地)及居住区内小块集中绿地和为全村镇居民服务的小块游园绿地。
(2)专用绿地是指居住区宅旁绿地,及工副业区、公建区、生产区与饲养区等地域内的绿地。
(3)生产绿地是指苗圃、药圃、果园及各类林地。
(4)防护绿地是指根据防火、防风、防毒、防尘、防噪声及污水净化等功能分成的防风林带、卫生防护林带、生产建筑的隔离绿化带、村镇边缘的防护林带以及其他有防护意义的绿化带。
(5)风景游览绿地是指具有自然风景或有名胜古迹、革命历史遗迹和自然保护区等供游人游览的绿地。
三、绿地面积计算
村镇绿地面积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多,所以在计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统计范围应该与规划(现状)用地范围、人口统计范围相一致。
在村镇用地范围以外的绿地(如村外风景游览绿地)不应统计在内;
(2)计算单位一律用平方米或公顷,不再用亩或其他单位;
(3)水面如属于村镇水系的或作生产用的水面(如湖塘等)不能计算在绿地面积之内。
(4)绿化覆盖率是一种概算,绿地覆盖面积指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覆盖面积,乔木下的灌木、草本植物不再重复计算。
(5)公共绿地、风景游览绿地、成片绿林、防护绿地等按占地面积的100%计算绿地面积和覆盖面积。
(6)道路、河流绿地覆盖面积二(一般行道树平均单株投影面积*单位长度平均植树数*己绿化道路或河流总长度)。
一般行道树株距为5、6m,除去电杆、消防水栓等地不能栽植物外,道路两侧的行道树每公里约300株,单株树冠的覆盖面积一般为6--9平方米;根据林学上的研究,一个地区的绿化覆盖率至少达30%以上,才能起改良气候的作用。
从保护环境和防震抗灾的要求来讲,村镇绿化覆盖面积也应占镇区面积的30%以上。
村镇绿化和城市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村镇本身就处在绿色的自然环境之中,因此,村镇的绿化覆盖率标准,可比一般的城市规划要求的略低一些。
四、村镇绿化规划的原则
(1)环境绿化规划应根据村镇用地布局现状绿化的特点,结合生产经营统一安排,形成村镇绿化系统。
(2)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和零碎的边角地块绿化,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
(3)村镇内外统一规划,避免“外”绿“内”乱的局面,发挥绿化改善村镇气候的作用。
(4)村镇环境绿化规划应结合建筑、街道、广场、河岸等的布置,选择适宜的绿化品种,采取不同的手法,规划成公园、街巷绿地、行道树和防护绿地等多种绿化形式。
(5)村镇绿化要与创造财富、增加收益联系起来考虑。
五、绿地形态
绿地在村镇呈三种形态:
点状、块状、线状。
(1)点状,指小面积绿地。
一般指零星地段小面积绿地,面积大约在0.5--1.0hm。
(2)块状,指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园、公园。
一般指小区、居住区级等中块绿地,面积约1.0--5.0hm的花园与小游园,或面积更大的大块公共绿地。
(3)线状,指道路上的行道树、分车道绿化,其宽度为1~3m,随道路呈线状延伸;沿河边、溪边及上业区的隔离带绿地,宽度约为10--20m,常称带状公园。
六、绿化系统的布局形式
常见的绿地布局形式有以下几种:
(1)块形均匀布局,以较大的公园为主,均衡地分布在村镇的各区。
大块绿地的内容要比小块绿地的内容丰富,可供较长时间的休息游览。
每一座公园都有一定的服务范围。
(2)散点状均匀布局,以大量的小块绿地分布于村镇中,每处投资少,可简可繁,水平和标准有低有高。
人们可就近方便地到达绿地休息。
人们随处可以看到不同样式和风格的小游园,使村镇更显得丰富多彩。
(3)块状和散点状相结合,大块公园绿地结合小块散点绿地,均衡地布置在村镇中,是一种较理想的布置形式。
人们既有居住地附近的花园,又有随处可见的小花园广场,供就近休息小憩,特别是对老人和儿童更是非常理想的户外活动场所。
此外,又有较大的公园,可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活动、休息场所。
(4)网状布局,沿村镇中的河、溪,不同功能分区的隔离带,道路绿化带,组成线型带状绿地,在村镇中均匀分布呈网状,构成连续的网状绿化系统,使村镇中形成较完整的步行系统。
这也是一种很理想的布局方式。
(5)环状布局,沿村镇四周建成环城绿地,形成优美的村镇周围环境。
这种布置方式很适合于较小的村镇,形成优美的村镇周围环境,人们均能就近到达绿地,绿地呈连续的环状,成为一条无限延长的运动、散步的绿带。
当村镇继续发展时,应当引导村镇呈放射双环状绿化系统,有规律地发展。
(6)放射状绿化系统,绿地以放射状从中心向外放射,和村镇边缘的绿地、自然环境相联系,利用绿化可将村镇划分为若干功能不同的区域,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和污染。
七、各类绿化的规划设计要点
(1)建筑用地的绿化
①住宅建筑用地的绿化包括宅院内和宅旁的绿化,具有调节小气候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可直接为居民所感受,若经营管理好,还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院内一般根据自家爱好及生活需要进行绿化,若为满足遮阳、乘凉、防西晒的要求,应种植树冠大的乔木,搭设棚架等,又不妨碍通风与日照;若为院内分隔空间,将居住部分与柴、仓、厕、圈用灌木或篱笆相隔;宅旁绿化要根据住宅的布置情况,保留该地段内质量较好的树木,并与道路绿化统一进行安排,在几幢住宅间或边角处设置小片宅旁绿地,以丰富建筑群体面貌和道路景色。
②公共建筑用地的绿化,应根据建筑物的不同要求,结合用地情况,采用乔、灌木、草坪、花坛等不同品种和形式的布置方式。
③生产建筑用地的绿化要突出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绿化中要注意与地上地下管线配合好,互不影响;在产生烟尘有害气体的地段,要选择相应抗性树种;种植不宜过密,切忌乔灌木混植,以利于通风和吸收有害物质,减轻污染;产生噪声的地段周围,宜种分枝低、叶茂密的灌木丛与乔木,以减弱噪声;精密车间,在其上风区要种植防风林带,周围要选防尘力强的树种,并铺植草皮,减少裸露土面;易发生火灾的建筑与仓库周围,要选择有防火作用的乔灌木,避免选用含油脂易燃的树种。
(2)公共绿地
在村镇规划用地范围内,不宜建筑的破碎地、山岗、河滨等,结合防洪和水土保持的要求,进行绿化,并安排一些文化体育设施,布置成为公共绿地。
规划中要注意结合地形和保留现有林木。
结合村镇文化中心,可适当安排小型公共绿地,美化环境,增加活动内容。
还可结合名胜古迹、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设置游览地段。
(3)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气候、防风、遮阳、吸声、除尘、改善村镇面貌,同时也可作管线杆柱的埋设用地及道路拓宽发展的备用地带。
行道树的位置应不妨碍临街建筑的日照与通风,还要保证行车视线,曲线段及交叉口处应符合视距要求。
集镇干道的局部路段铺设人行道时,行道树多采用树穴方式种植,人行道较宽时也可采用绿带的方式。
规划中还应注意解决好树木生长与架空线路产生的矛盾;受风沙侵袭地区的村镇外围应设防风林,方向与主导风方向垂直或有30°以内的1~3条林带组成(每条宽度不小于10m)。
迎风的最前面一条布置透风型,依次为半透型,可使风速逐渐降低,防风效果较好。
(4)卫生防护林带
宽度根据污染源的情况而定,距污染源近处布置成透风、半透风型,以利于有害物质被过滤吸收,然后再布置不透风型,阻止向外扩散。
防噪声林带应布置在声源附近,向声源面布置为半透风型,背面布置成不透风型,树种选用枝叶茂密、叶面多毛的乔灌木品种。
(5)苗圃
植树造林,育苗先行。
其用地应选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用水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平地建苗圃,坡度不宜过小,以利于灌溉和排水;山坡建苗圃,要建成梯田,以免水土流失。
北方一般选在东南坡,南方为避免烈日照射,则选在东南坡、北坡、东北坡。
八、树种选择和种植要点
(1)确定骨干树种。
选择适应当地土壤、气候,对病虫害及有害气体抗性强,生长健壮、美观,经济价值高,保护环境效果好的树种作为骨干树种。
(2)常绿树与落叶树配合,使村镇一年四季中都保持良好的绿化效果。
(3)速生树与慢长树配合。
为使近期迅速绿化,可先植速生树种,并考虑逐步更新,逐步配置一定比例的有经济价值的慢长树。
(4)骨干树种与其他树种配合。
使村镇绿化丰富多彩,并满足多种功能的要求。
(5)植物栽植时还要注要以下几点:
①充分考虑树种的生态性进行栽植。
种植需注意土壤性质与树种相适应;栽植位置与树种的阴阳习性相适应;栽植距离要与树种的生长速度及需光度相适应。
②从绿地的功能出发,因地制宜,结合生产,搞好树种选用及位置的搭配。
③根据树种的根系、高度、树冠大小、生长速度等确定与建筑、地下、地上管线间的栽植距离。
知识点二 村镇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中国政府根据国情于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是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今后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而制定的行动纲领。
一、环境及环境污染的定义
“环境”,实际上是指人们生活周围的境况。
它包括两方而:
一为自然环境,它是在人类社会出现前早就客观存在的,围绕在我们周围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即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几个自然圈所组成(统称生物圈)。
二是人为环境(社会环境),即人类社会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而创造的环境,如工业、交通、娱乐场所、文化古迹及风景游览区等,都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创造的环境。
但就“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通常主要指自然环境。
在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但这种平衡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任何自然的因素或人为活动都有可能破坏这种平衡。
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能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但超过生态系统的调节限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环境恶化,人和生物的机体一时无法适应,这就叫产生了环境污染;也就是说:
当某种污染物质(或因素)一旦超过了自身的自净能力和生物的适应范围,环境就受到了污染,生物(主要指人类)就要遭受污染的危害。
二、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与村镇环境现状与问题
农村是中国重要的社会区域、经济区域,也是各种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的地方。
因此,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地—村镇的环境。
当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中国国土面积大,但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只有1亩多,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少的国家之一,并且呈人日逐年增多、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
(2)中国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耕地有机质含量为2.5%—4%的水平。
同时还有盐碱化、沙化、水上流失和自然灾害等严重威胁着大量耕地。
(3)中国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3.4%,远远低于31.4%的世界平均水平,位居世界后列。
特别是占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森林资源不断受到乱砍滥伐的威胁,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酸沉降等也常常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
(4)我国草地资源丰富,然而存在着风蚀沙化威胁,草地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草原工作中的低投人、轻管理问题,致使草地退化严重,鼠害增加,优良牧草不断减少,产草量降低,草地质量变差。
(5)农田受到工业“三废”的污染。
目前已有l亿多亩,引起粮食减产,每年达100亿Kg。
水体受到污染,死鱼事故常有发生。
(6)滥用农药现象已十分普遍。
一些高产地区每年的施药次数在10余次,每亩用量高达1Kg,致使部分粮食、蔬菜、畜禽产品、蜂蜜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农药含量严重超标,农药中毒事故和农药污染纠纷呈上升趋势。
(7)乡镇企业污染严重。
80年代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行业杂、技术力量弱,污染也很严重。
农村环境是村镇环境的基础,为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必须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交流,进行生态农业建设。
三、村镇污染类型及防治
目前村镇污染主要是水体污染,其次是烟尘、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一)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来源有两种。
一种是自源污染:
地质溶解作用;降水对大气的淋洗、对地面的冲刷,夹带各种污染物流人水体而形成,如酸雨、水土流失等。
另一种也是主要的一种,是人为的污染,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水体污染的防治: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防止水污染的前提和基础。
对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源,加强保护,建立水源卫生保护带。
对江河流域需统一管理,妥善布置和控制排污,保持河流的自净能力,不能上游污染危及下游村镇。
(2)从污染源出发,改革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排污是防治的根本措施。
事实证明,通过加强管理,改进工艺,实行废水的重复使用和一水多用,回收废水中的有用成分,既有效地减少工业废水的排出量、节约用水,又减少处理设施的负荷。
(3)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管理,执行国家关于废水的排放标准,促进工厂进行工艺改革和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4)完善村镇排水系统,根据条件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如表8.3所示。
(二)大气污染
大气是人类及一切生物呼吸和进行物质代谢所必不可少的物质。
所谓大气污染就是指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向大气排出的各种污染物质,其数量、浓度和持续的时间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生活、工作、身体健康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或危害的现象。
(1)大气污染来源
大气污染物多种多样,主要来源于燃料(煤飞石油、煤气等)燃烧时烟囱排放的烟尘以及拖拉机、工厂、矿井的排气、漏气、跑气和粉尘等。
其中对人类生活环境威胁最大的是烟尘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化氢、二氧化碳以及一些有毒的金属离子等。
粉尘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产生粉尘污染的行业主要有水泥、矿业、食品、冶炼、钢铁工业、石灰生产、砖瓦窑和石棉生产等。
二氧化硫是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气体,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毒物,无色且具有辣性气味,二氧化硫能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植物的生长,并能腐蚀金属器材和建筑物。
(2)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消除和减轻大气污染的根本方法是控制污染源;同时,规划好自然环境,提高自净能力。
①改进工艺设备、工艺流程,减少废气、粉尘排放。
②改革燃料构成。
选用燃烧充分、污染小的燃料。
如城市煤气化,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使用太阳能、地热等洁净能源,汽车燃料采用无铅汽油等。
③采用除尘设备,减少烟灰排放量。
④发展区域供热,减少居民炉灶产生的污染。
⑤依法管理。
按环境标准和排放标准进行监督管理,管理和治理相结合,对严重污染者依法制裁。
(3)防止大气污染的规划措施
①村镇布局规划合理。
工业企业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所以合理规划工业用地是防止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工业用地应安排在盛行风向的下侧。
主要考虑盛行风向、风向旋转、最小风频等气象因素。
②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
在山区及沿海地区的工厂选址时,更要注意地形、地貌对气流产生的影响,尽量避开空气不流通、易受污染的地区。
③设卫生防护带。
设立卫生防护带,种植防护林带,可以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吸、滞大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减少空气中的细菌。
同时,可以根据某些敏感植物受污染的症状,对大气污染进行报警。
(三)噪声污染及防治
(1)噪声来源
噪声的危害不可忽视,轻则干扰和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重则使人体健康受到损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呈增加的趋势。
噪声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厂噪声。
工厂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所发出的噪声。
②交通噪声。
机动车噪声为主要噪声声源,包括汽车、拖拉机等,少数村镇还有铁路和轮船。
③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噪声。
现阶段村镇建设迅速发展,村镇中有大量的建筑工地,建筑施工中立模板、打桩、浇筑棍凝土噪声很大,影响居民正常休息、生活,必须依法进行管理。
④日常生活及社会噪声。
包括家庭噪声、公寓噪声及公共建筑(如中学、小学)、娱乐场所、体育运动场所和儿童游戏场所等噪声。
(2)噪声的防治
噪声防治的目标就是在某一区域符合噪声控制的有关标准,治理噪声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或消除噪声源或通过改进工艺设备、生产流程来减少或消除噪声源,通过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耳塞、耳罩等来减少噪声。
常用的规划措施有:
①远离噪声源。
村镇规划时合理布局,尽可能将噪声大的企业或车间相对集中,和其他区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噪声源和居住区之间的距离符合相关要求。
②采取隔声措施。
合理布置绿化。
绿化能降低噪声,绿化好的街道比没有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dB。
利用隔声要求不高的建筑物形成隔声障壁,遮挡噪声。
③合理布置村镇交通系统,减小交通噪声污染。
知识点三 村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旅游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在村镇规划与建设中,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既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创造优美的村镇环境。
一、村镇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来,凡是能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体育锻炼、探险猎奇、考察研究及友好往来等的客体和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一)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由地貌、水体、气候、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组成,它是天然赋存的。
由于地表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各种自然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千变万化的景象和环境。
(1)地貌旅游资源
①山地旅游资源。
山是风景的骨骼。
山地常能构成雄伟、奇特、险峻、秀丽之景,给人以探险、寻幽、避暑、攀登之利,成为旅游的理想之地。
②岩溶地貌旅游资源。
我国可溶性岩石分布范围很广,因气候、岩性条件各地不同,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差异很大。
或以地面奇峰为主,或以地下溶洞见大,或以泉水为特色。
③其他地貌旅游资源。
除了山地、岩溶地貌外,我国还有黄土地貌、丹霞地貌、风成地貌、火地地貌、冰川地貌等等。
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貌,具有不同的形态,构成了风格迥异的风光。
(2)水体旅游资源
水在自然界分布最广,是大多数风景游览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水面在现代娱乐生活中还有重要的意义,游泳、滑冰、垂钓、水球、舢板、帆船等体育运动、娱乐运动都是在水面上进行的。
①海滨旅游资源。
海洋是个广阔的天地,也是最吸引游客之处。
海水中含有钠、钾、氧、碘、镁等矿物元素;海滨空气中含氧、臭氧较多,有利于身体健康。
海滨地区是理想的避暑、休假、疗养胜地。
②河流、湖泊旅游资源。
河流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河流的上、中游段,环山绕岭,两岸风光变化无穷,可以利用游船串连成引人入胜的游览路线。
如和山色相映,景色更加美丽。
人工湖泊—水库,有自然的清新秀丽与人工工程的雄伟壮观,增加了观赏的内容,同时可以开发水上娱乐项目。
③泉水资源。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以温泉和矿泉等和旅游业关系密切。
温泉可以供人们沐浴,矿泉中含有多种矿物元素,或饮或浴对人的身体都有利,因此矿泉集中的地方几乎都成为疗养胜地,吸引众多的游人前往。
④瀑布资源。
瀑布是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上倾泻而下的水流。
它是自然山水结合的产物,由溪流、跌水和深潭三部分组成,具有形、声、色和动态的景观特点。
(3)气候旅游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跨近50个纬度,相距5500Km,东西相距5200Km,造成各地显著的冷热干湿差异,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明显。
另一个特征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气候旅游资源。
(4)生物、植物旅游资源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物种繁多,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多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对旅游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我国有许多特色竹木和名贵花卉。
松树、竹松、牡丹、杜鹃花、报春花、龙胆花、山茶花及许多引进品种。
同时还有许多珍禽走兽,独特的动物现象,如蛇岛、蛙会等。
又可以结合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资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在旅游业中比自然资源更具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口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古迹、民族风情、村镇风貌以及饮食文化、风俗特产等几方面。
(1)历史古迹
一个地区的历史古迹是那里长期文明的结晶,是文化遗产,是地区文化、历史的独特体现,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古迹,在村镇规划中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
常见的历史古迹为古建筑、古遗址。
(2)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各自鲜明的特点,他们的风俗、服饰、节庆活动以及建筑、艺术,歌舞等都对其他民族的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丰富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3)村镇风貌旅游资源
村镇风貌是村镇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及村镇各项功能设施给人们的综合印象,也是物质文明在村镇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我国地域辽阔,村镇风貌千变万化,有些村镇风貌独具特色,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4)其他人文旅游资源
除了以卜人文旅游资源以外,村镇还有其他的旅游资源,如风味小吃、特色菜肴、名优特产、工艺品、上特产、博物馆、纪念馆、旅游设施等都是主要的旅游资源。
二、村镇旅游资源的保护的意义
村镇旅游资源由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部分组成。
在村镇规划中必须将旅游资源列入规划。
否则旅游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村镇 规划 教案 第八 绿化 环境 旅游资源 保护 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