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整理版.docx
- 文档编号:30112497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176.41KB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整理版.docx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整理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整理版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_、科学概念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成像_、聚光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叶片_、叶柄_、叶脉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_。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_。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_、脂肪_、维生素_、矿物质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_。
8、沉淀_、过滤_和消毒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
(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分)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
"不,老师,应该是15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
"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
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
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
答案
(一)填空
1、科学精神、科学概念、
2、成像、聚光
3、杨利伟
4、叶片、叶柄、叶脉
5、温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
6、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7、袁隆平
8、沉淀过滤消毒
9、风
(二)、选择
1、A2、D3、C4、A5、B6、A7、C8、D9、C10、C
(三)、简答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
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
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
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4、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
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
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答:
《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
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四)、案例分析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
"不,老师,应该是15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
"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
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
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
(说明:
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
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
(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
(留五个空,任意填。
)
二、简答题。
1、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
答:
(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论据。
(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人教论坛»小学科学教育论坛»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树是一种植物,是有生命的物体,有许多可观察的特征:
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和树叶的样子。
2、在一棵真正的大树旁,我们看见过:
树瘤、果实、小动物、鸟巢、小草、蔓藤等,这说明植物的生长与周围的动物、植物和环境有关。
3、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4、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
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5、拓印树皮的方法是: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6、在写观察记录时,要注意格式,写清:
A.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B.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C.最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或图片等)。
7、植物按茎的质地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8、大树和小草之间的不同点是:
植株的高矮不同,大树高、小草矮;茎的粗细不同,大树粗、小草细;茎的质地不同,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大树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
共同点是:
都是植物,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份、阳光和空气。
9、植物按生长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
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
10、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是:
都是水生植物,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1、一片叶子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变化(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份,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第二单元(动物):
1、我在校园的花坛和草丛里发现了蝴蝶、蚯蚓、小虫、蟋蟀、蝗虫、瓢虫、小鸟等小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
A.爱护小动物(植物),不伤害它们;B.保护动物(植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C.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头部长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觜里长有齿舌,用气孔呼吸、排泄粪便。
4、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用腹足爬行,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蚯蚓身体有口、环带和肛门,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土壤中)。
6、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3对(6只)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
蚂蚁在行走会分泌一种信息素。
7、为了观察蚂蚁,我们可以带些面包屑和白糖做诱饵。
带上放大镜,可观察蚂蚁身体。
为了防止蚂蚁乱爬,我们可以带一个小玻璃瓶子,将蚂蚁扣在里面。
8、池塘、小河中生活着和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
金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身上长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帮助尾游泳。
金鱼喂得太多会被涨死。
9、世界上大约有一百多万种动物,动物的共同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
木头、金属、玻璃、塑料、石头、纤维、纸等。
2材料的性质可以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等判定。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3、金属的特性:
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铝罐制作就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4、塑料的特性:
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塑料不易分解,但可以重复利用。
5、自己制造一张纸:
A.将纸撕碎放在水中浸泡,直至能捣烂;B.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C.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纸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6、木头的特性:
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7、砖和陶瓷都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生产砖和陶瓷时要消耗大量的粘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8、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9、
强度 柔韧性 吸水性 在水中的沉浮
金属 强 强 差 沉
木头 较强 弱 弱 浮
塑料 强 较强 差 沉
纸 弱 差 强 沉
砖 强 差 强 沉
陶瓷 强 差 差 沉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
它以冰、雪、淡水、云、咸水等形式存在,用途分为:
生产,造纸、冶炼、发电、灌溉等;生活,洗衣、做饭、饮用等。
2、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称其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如,水是液态,属于液体;它的固态就是冰,是固体;它的气态就是水蒸气,是气体。
3、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4、食用油和水的相同点:
都是液体,都能流动,透明没有固定形状,能形成滴状等;不同点:
水完全透明,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不粘手流动速度快。
食用油有些透明,淡黄色,有气味,粘手,流动速度慢。
5、液体的流动速度与它自身的黏度有关。
6、液体有一定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使用量筒时应该注意:
A.量筒必须放平稳。
B.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7、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气体,它看不到,摸不着,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空气具有能流动、占据空间、可以压缩等性质。
8、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将“空”塑料袋扎紧,放入水中,刺个孔后有气泡冒出。
证明空气比水轻的方法:
用塑料管将空气吹入水底,空气以气泡的形式冒出水面。
空气流动的现象:
风,吹肥皂泡,扇扇子等。
9、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A.让空气将瓶子里的水挤出(课本78页)。
B.纸巾不湿(79页)。
10、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是可以变化的,即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12、证明空气有质量(重量)的方法:
用木棍做一个天平,将两段各系一个吹满气的气球,使之平衡。
将一端的气球刺破,天平就不再平衡了。
13、实验设计:
研究问题:
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研究方法:
探究、试验、观察
研究材料:
玻璃杯、纸巾、水盆、水
研究步骤:
将纸巾放入玻璃杯底部,倒扣着按入水盆中。
试验现象:
纸巾不湿
实验结论:
空气占据空间
注意问题:
A.纸巾一定要塞紧,不要掉下来;B.将玻璃杯倒扣按入水中时,一定要使杯口水平。
株洲市2008年教师业务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
时量:
120分钟满分: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40分)
一、单选题(2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答对计2分,多答、错答或不答计0分)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B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B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B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
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7.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
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
小敏心里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
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
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
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
C
A.焦虑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8.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
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B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
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10.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D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学科专业知识(20分)
(一)多选题:
(共14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全对计2分,少答计1分,不答或答错计0分。
)
11、以下哪几项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ABD
A、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B、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C、科学教育应开发课程资源
D、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12、动物细胞中所没有的结构是:
B
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质D、细胞核
13、下列动物的生殖方式属卵生的有:
AD
A、乌龟B、蝙蝠C、鲸D、鸭
14、关于电磁铁的磁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
B、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有关
C、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15、如果把手放在炉火正旺的火炉上烤火,你会感受到手一下子热起来了。
火炉中的热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到手上的。
C
A、传导B、对流C、辐射
16、下列变化中只含物理变化过程的是AB
A、蜡烛熔化B、太阳晒干地面上的水
C、铁生锈D、水果发霉
17、如图所示:
小明用滑轮组提升240N的物体,他至少要用多大的拉力(F)才能提起?
(摩擦力及滑轮重均忽略不计)B
A、120NB、80NC、60N
(二)判断:
(共6分,每小题1分)
18、如果电路中各用电器是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的,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F)
19、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T)
20、沉到水底的物体只受到重力,没有受到浮力。
(F)
21、停止敲锣后,还能听到锣声,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发声。
(F)
22、杆秤是利用杠杆原理做成的,当秤砣上不慎沾上了泥土,秤同一货物,其读数比正常值大。
(F)
23、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许多科学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写下了伟大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
(T)
第Ⅱ卷:
非选择题(60分)
三、公共知识(10分)
24、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
“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
”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叶圣陶
材料三。
张同学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
班主任则认为张同学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同学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同学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
后来,张同学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3分)
参考答案:
①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③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更重要。
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材料二,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
(3分)
参考答案:
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
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
①启迪学生做人;②引导学生会学习;③激励学生会思考;④指导学生能实践。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着什么样的学生观?
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略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试题 答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