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金滩黄河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
- 文档编号:30108878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925.15KB
靖远金滩黄河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
《靖远金滩黄河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远金滩黄河大桥施工测量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靖远金滩黄河大桥施工测量方案
靖远金滩黄河大桥工程
施工测量方案
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靖远金滩黄河大桥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
靖远金滩黄河大桥工程
施工测量方案
编 制:
复 核: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靖远金滩黄河大桥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
一、工程概况1
1.1靖远金滩黄河大桥工程位于靖远县城东,隔河相望为糜滩乡,直接连通了黄河两岸的南滨河路、东二环与糜三公路,将靖远县东部黄河两岸连接起来。
根据桥位处两岸原有道路间距,桥梁与原有道路的连接方式,工程全长1.089km。
主桥长度368m,引桥全长440m。
建设内容:
土石方工程、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等。
1
1.2主要桥型及桥跨布置如下:
1
二、编制依据2
三、实施组织2
3.1、组织机构2
3.2、人员2
3.3、设备2
四、施工控制网3
4.1、设计院交桩情况3
4.2、复测与加密3
4.3、定期复测4
五、主要施工测量4
5.1、总体测量原则4
5.2、数据计算与复核4
5.3、大临设施5
5.3.1、钢管桩插打定位控制5
5.3.2、钢围堰定位及观测5
5.3.3、预制场(制梁、存梁台座、龙门吊轨道的定期沉降观测)5
5.3.3.1、梁场建设测量5
5.3.4、龙门吊试吊7
5.3.5、支架预压8
5.4、下部结构8
5.4.1、桩基8
5.4.2、承台8
5.4.3、墩身9
5.4.4、盖梁9
5.4.5、垫石10
5.4.6、支座安装11
5.5、现浇梁11
5.5.1、总体说明11
5.5.2、挂篮静载试验12
5.5.3、线形控制12
5.5.4、边跨直线段施工测量13
5.5.5、0#块施工测量13
5.6、主塔14
5.7、预制梁14
5.7.1、预制14
5.7.2、架设15
5.8、成桥测量16
5.9、道路工程测量16
六、精度分析17
6.1、平面精度分析17
6.2、高程精度分析18
七、保证措施19
7.1、质量保证体系20
7.2、质量保证措施20
7.3、安全管理措施21
7.4、危险源辨识与管理22
1、工程概况
1.1靖远金滩黄河大桥工程位于靖远县城东,隔河相望为糜滩乡,直接连通了黄河两岸的南滨河路、东二环与糜三公路,将靖远县东部黄河两岸连接起来。
根据桥位处两岸原有道路间距,桥梁与原有道路的连接方式,工程全长1.089km。
主桥长度368m,引桥全长440m。
建设内容:
土石方工程、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等。
1.2主要桥型及桥跨布置如下:
引桥为40m跨装配式预应力小箱梁桥,分幅设置,先简支后转连续梁桥。
南岸为2联3×40m,北岸为1联5×40m。
主桥为6#-9#墩部分,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主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全长368m,跨径布置为100m+168m+100m。
表1.2主要桥型及桥跨布置图
二、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4)《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6)《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三、实施组织
3.1、组织机构
为顺利完成靖远金滩黄河大桥测量任务,必须倡导“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工作理念,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并提供优质、满意的技术服务。
为保证测量工作顺利开展,测量工作实行总工负责制,并专设测量小组。
由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设专职测量工程师管理、协调测量放线全过程,并报监理检查验收。
3.2、人员
主要测量人员配置表
编号
姓名
职称
备注
1
周晓聪
工程师
组长
2
刘武
测量员
观测员
3
鲍晶晶
测量员
观测员
4
蒋正刚
技术员
观测员
5
程吉仁
技术员
观测员
3.3、设备
名称
数量
精度
生产厂家
状态
宾得LN-200RTK
1套
2.5mm+1ppm
宾得测绘
检定合格
宾得TS-802N全站仪
1套
±2″/±(1mm+1ppm)
宾得公司
检定合格
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
2套
±1.5mm/
苏州一光
检定合格
投入使用的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限内,其检定结果均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并规定在每月对主要仪器进行了常规检校,保证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可靠,仪器检定证书附后。
现场人员和仪器设备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来调备,施工高峰期会增加全站仪和水准仪各一套,再加1~2名现场经验丰富的测量人员。
四、施工控制网
4.1、设计院交桩情况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交付本项目6个控制点,分别为J03、J04、J21、J30、J35、J36,平面与高程点。
点位标志为混凝土地埋标志控制点,控制点保存完好。
编号
X
Y
Z
J03
4949230.9633
472135.6895
1394.9947
J04
4049436.1170
472089.3801
1395.6080
J21
4049862.0890
473278.8500
1395.8370
J30
4049447.2390
473564.1336
1402.6799
J35
4048649.4048
472454.1232
1403.1634
J36
4048795.0594
472703.3850
1402.3470
4.2、复测与加密
本项目范围内平面首级网按二等测量精度进行测量,以整网J21及J03为已知点对平面首级网进行约束控制,检查首级网点位精度。
高程控制测量分为三部分,岸上常规二等水准测量、1处跨河水准测量及三角高程测量。
岸上常规二等水准测量及跨河水准测量共同构成闭合水准线路。
跨河水准测量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采用三角高程测距法进行。
在跨河(江)处两岸各埋设2个临时高程点,构成大地四边形,采用全站仪对向观测。
由于设计院交付首级控制网的同时,已经进行了加密网的布设及复测,我部对其加密网进行复测。
平面加密网按平面二等进行复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采用GPS进行静态观测。
高程控制网则同首级网一起进行二等水准测量。
黄河北岸加密了JM04,JM05,JM06,JM07,4个同首级网同精度控制点。
黄河南岸加密了JM01,JM02,JM03,3个同首级网同精度控制点.后期将根据施工情况在线路两侧增设控制点,进行加密复测。
控制点布置图
4.3、定期复测
我标段平面加密网每6个月进行复测,对高程加密网每3个月进行复测。
并根据当地实际环境或突发原因进行不定期复测。
5、主要施工测量
5.1、总体测量原则
、采用两种方法,两人独立测量、独立计算、相互复核。
、三等平面控制网复测及加密采用静态GPS平差计算,全站仪测距校核。
三等水准网复测及加密采用高精度全站仪三角高程法。
、桥梁结构施工测量主要采用高精度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测量,桥梁下部结构、临时工程和道路工程主要采用动态GPS-RKT测量。
5.2、数据计算与复核
首先需要组织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复核,复核全线平曲线、竖曲线、线路中心坐标、墩台中心坐标、墩台相互关系、墩台结构高程等数据。
放样数据由两人独立计算,相互复核,确认无误后,打印成册签字审核后用于现场施工放样。
计算复核内容:
桩位中心坐标、桩顶及桩底高程、同一墩台各桩位之间位置关系,承台中心、四角坐标及高程,墩中心、轴线坐标及高程,支座垫石轴线坐标及高程,及桥面系各部位坐标及高程。
5.3、大临设施
5.3.1、钢管桩插打定位控制
测量定位后,利用导向架和其前端微调系统的丝杠调整完成钢管桩的精确定位。
吊起第一节钢管桩就位后,现场技术员全站仪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检查钢管桩的垂直度,然后利用导向架上的丝杠进行微调,再次检查合格后,开始吊装、开启振动锤振打钢管桩。
5.3.2、钢围堰定位及观测
现场测量工作准备完毕,利用全站仪定位,测量定位后吊钩配合下放,钢围堰下放过程中全站仪实施定位监测。
下放完毕后,在钢围堰顶部四角及中间布设4-6个沉降观测点,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观测。
A
B
5.3.3、预制场(制梁、存梁台座、龙门吊轨道的定期沉降观测)
5.3.3.1、梁场建设测量
1.梁场场地规划及布置
进场后,依据场地规划布置图,测定梁场用地边线,布置制梁区、存梁区、运梁道路、钢筋加工车间、预制件加工车间等临时用地区域。
2.大临设施测量
制梁台座、存梁台座的测量工作,对制存梁台座中线进行放样及高程测量控制,对制梁、存梁进行竣工验收,并出具竣工资料。
对龙门吊轨道基础进行中线放样及高程测量控制。
在龙门吊拼装之前,对门吊轨道中心距、高程进行严格验收。
对进场道路、梁场场地标高进行控制。
5.3.3.2、制、存梁台座基础沉降观测
1.制梁台座沉降观测
观测点埋设
在制梁台座条形基础上设置5组沉降观测点,即基础两端头、1/4处、跨中1/2处、3/4处部位各做一组观测点,如下图:
⑵.观测周期
制梁台位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做好观测点原始记录,制梁台座验收后做初始观测,在正式投入使用后,箱梁混凝土浇筑后观测一次,移梁后观测一次,此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为两次,观测至最后两次沉降量差小于1mm时,对制梁台座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按每月检查一次进行。
⑶.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采用绝对高程的观测方法,组长组织人员按周期进行观测。
记录好观测数据,保证测量数据具有可追溯性。
测量完后进行整理统计,并依据测量数据评估是否存在沉降。
2、存梁台座沉降观测
⑴观测点埋设
存梁台座基础沉降观测点埋设,以每条基础对称布置埋设4个点。
埋设时编号要相对应,下次观测时看同侧两点是否均匀沉降(±2mm),两端的点是否均匀沉降(±10mm)。
点位布设如下图:
⑵观测周期
终张拉台座、存梁台座沉降观测:
台座竣工后验收一次,存梁后观测一次,以后十五天、三十天为观测周期,直到梁体移出台座架梁为止。
双层存梁或降雨天气应增加观测频率。
⑶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采用绝对高程的观测方法,组长组织人员按周期进行观测。
记录好观测数据,保证测量数据具有可追溯性。
测量完后进行整理统计,并依据测量数据评估是否存在沉降。
3、门吊基础完成后,在基础上做上沉降点,对门吊基础进行不定期观测,待基础沉降稳定后,减少观测,如果遇到暴雨或者洪涝,要增加观测频率。
5.3.4、龙门吊试吊
1、观测点的埋设
在龙门吊机平行轨道轨顶上设置沉降观测点,轨道每15米布设一点。
点位布设示意图:
2、观测周期
轨道基础使用前应进行观测,每15天观测一次、确定无沉降后每三十天观测一次。
3、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采用绝对高程的观测方法,组长组织人员按周期进行观测。
记录好观测数据,保证测量数据具有可追溯性。
测量完后进行整理统计,并依据测量数据评估是否存在沉降。
5.3.5、支架预压
每跨支架要设三个观测断面,分别设在跨中和支点附近。
每个断面设6个测点,即结构3个点(底板两侧和梁中心处),支架3个点(与基础点位置相对应),基础点用红色油漆标识,支架上的点位采用挂钢丝垂球用卷尺量距的办法。
观测一般分5个阶段:
预压加载前、25℅荷载、75℅荷载、100℅荷载、卸载后。
每个阶段要观测2次。
堆载结束后。
测量观测还需每天安排一次,持续观察3天。
若沉降不明显趋于稳定将卸载,卸载后继续观测1天。
观测数据要如实记录,并归档。
5.4、下部结构
5.4.1、桩基
用全站仪坐标法或RTK放样,标记处桩位中心,然后向护筒外引出十字控制桩,作为施工期间的参照,过程中进行复核。
桩位放样误差按照±10mm控制。
钻孔桩完成后,应进行竣工测量、评价桩基施工质量,单排桩位竣工偏差±50mm,群桩偏差±100mm。
5.4.2、承台
承台、系梁及扩大基础施工完毕,在其顶面放样出轴线点,用钢卷尺量取其各边尺寸,检查其位置尺寸是否满足验标要求;用水准仪测量其顶面高程,检查其是否要求,测量结果形成竣工测量验收记录,报送工程部。
承台、系梁及扩大基础竣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和频率
1
尺寸
±30
尺量:
长、宽、高各2点
2
顶面高程
±20
水准仪:
检查5处
3
轴线偏位
15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测量2点
5.4.3、墩身
利用承台竣工时放样出的双轴线进行墩身模板拼装,拼装完成后再进行模板检查工作,检查时采用全站仪进行,把仪器架设在已知点上,后视已知边,放样出墩身中心线,量取模板的偏位或直接测出墩身四个角的坐标计算出墩身偏位,再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检查墩身模板的标高,计算出差值,中线和标高超限的要进行调整,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出具墩身模板检查资料上报现场监理。
砼灌注完后要进行墩身竣工测量,竣工测量和模板检查时一样先放样出承台的双轴线,量取墩身的偏位,测出承台的实体标高,出具竣工资料上报监理。
墩身竣工后,应进行三等精度的高程贯通测量和平面位置的墩身贯通测量,测出各墩身竣工后的实际位置和标高,作为支座垫石施工及支座安装定位的位置基准,并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经审核后,方可进行支座垫石施工及正式支座的安装定位工作。
5.4.4、盖梁
1.盖梁施工放样
在盖梁底模安装完成后,用全站仪在底模上放样出盖梁特征点位,测量并记录特征点坐标及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做好标记。
用钢卷尺复核各点位间距,若与理论值相差超限,则应重新放样。
放样完毕后,须再次复测后视点或检核点,确认放样的精度及准确性。
并检查记录计算资料、签字,填写测量放样报验单,与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交接手续。
2.盖梁模板检查
首先检查盖梁模板的下口是否对准已放样的盖梁轴线点,检查模板端口对角线尺寸是否正确,然后采用全站仪直接测量模板特征点坐标,并用钢卷尺进行丈量复核模板断面尺寸,在模板侧面悬吊线锤检查模板垂直度。
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模板的尺寸偏差和轴线偏位,并放样盖梁顶面的设计高程,并用红油漆标示做为混凝土浇筑时的控制依据。
。
3.盖梁竣工测量
盖梁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成,即可进行盖梁的竣工测量。
用全站仪放样出盖梁及垫石轴线点,用钢卷尺量取其各边尺寸,检查其位置尺寸是否满足验标要求;用水准仪测量其顶面高程,检查其是否要求,测量结果形成竣工测量验收记录,报送工程部。
盖梁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盖梁实测项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断面尺寸
±20
2
顶面高程
±10
3
轴线偏位
±10
4
支座垫石预留位置
±10
5.4.5、垫石
放样垫石时,在墩顶加密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放样墩身纵、横轴线和垫石纵、轴线,并根据垫石尺寸弹出垫石四周墨线,垫石模板检查依据已经弹好的墨线来进行,检查内容主要包含孔位偏差、垫石尺寸差、垫石轴线偏差。
利用高程贯通测量成果,在墩顶架设水准仪,在垫石模板上测出各垫石的四角标高并用红油漆作好明显的标记,并通过相邻墩顶高程控制点的联测进行复核。
在垫石顶面放样出支座轴线,并用墨线弹出十字线用于支座安装,再用钢尺丈量出垫石轴线偏位及孔位偏差,用墩顶高程点来传递垫石顶标高,测量每个垫石四个角点和一个中心点,测量结果形成竣工测量验收记录,报送工程部。
垫石竣工高程及高差、螺栓孔孔位偏差、垫石位置偏差要满足表,如偏差超过规范,应提前进行处理至到满足规范要求。
5.4.6、支座安装
支承垫石砼浇注完成后,测量支承垫石顶面高程、四角高差、平面位置、锚栓孔位置及深度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及时进行处理。
检核桥墩中心的距离、支座的十字线,使距离与扭角的弧长均不得超过±1mm。
支座上下座板必须水平安装,活动支座上、下座板横向应对正,纵、横向的错动量应根据安装支座时温度与设计温度差及未完成收缩、徐变量进行计算确定。
以垫石上做好的十字线与高程控制点为依据,对支座平面位置和标高进行调整,再用水准仪进行复核,直至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测量结果形成竣工测量验收记录,报送工程部。
垫石允许偏差见表
编号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轴线偏位(mm)
5
全站仪或经纬仪:
支座垫石纵横方向检查
2
断面尺寸(mm)
±5
尺量:
检查1个断面
3
顶面高程(mm)
±2
水准仪:
检查中心及四角
顶面四角高差(mm)
2
4
预埋件位置(mm)
5
尺量:
每件
5.5、现浇梁
5.5.1、总体说明
测量控制主要包括:
梁体线型、挠度、截面的高度和宽度。
0号块施工完成后,将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加密到0号块中心处,考虑主塔的影响向外侧偏移3米,对桥梁进行中线和标高闭合复测;以每个节段梁底及梁顶标高来控制桥梁线型,并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线型调整;箱梁中跨或边跨合龙时,对可能出现的箱梁高差或中心偏差,逐步分次调整,不要到合龙时再一次调整。
箱梁轴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正倒镜投点法,三维坐标法辅助,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测量。
5.5.2、挂篮静载试验
变形测量:
(1)挂篮整体挠度:
在前托梁上选三个测点,前横梁上挂前吊带处设测点。
用精密水准仪及钢尺测量。
(2)挂篮中线:
在试验加载过程中需对挂篮中线进行观测,仪器为全站仪。
5.5.3、线形控制
线型控制是悬浇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挠度控制、中线控制和断面尺寸控制。
为此,项目部将成立线型控制小组,对各种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同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不断调整控制数据,从而有效地保证梁体的线型。
5.5.2.1挠度控制
1、观测点设置
在施工中水准基点及箱梁顶各观测点均保持完好,直至连续梁合拢。
将临时水准基点设在各0#块中心预埋钢板上,作为箱梁施工中的高程控制点。
在施工过程中,临时水准基点经常同其它水准点进行联测,保证观测精度。
主桥连续梁的各施工节块共设高程观测点9个,其中6个设于模板表面,进行立模标高控制,3个设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梁顶表面,以搜集各施工阶段梁体结构的变形数据,据以分析修整模板的标高预抬高量,控制梁体高程。
梁顶观测点采用φ16的圆钢预埋,露出混凝土表面20mm。
2、施工控制
悬浇施工中标高的施工控制步骤主要为:
现场高程量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及时调整模板标高预抬高量和现场控制。
现场高程量测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标高的设立。
第二部分:
混凝土浇筑后模板标高的复测。
第三部分:
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施加前各节块梁顶高程观测点的量测。
第四部分:
预应力施加后各节块梁顶高程观测点的量测比较第一、第二部分两次测量结果,以验证模板的预抬高量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比较第三、第四部分两次测量结果,以验证施工节块对已完成节块的影响是否同理论计算一致。
5.5.2.2中线控制
0#块施工完毕后,通过导线控制点测放出其中心位置作为中线控制点,并用预埋钢板固定,然后采用导线法确定各节块立模时的中线。
5.5.2.3断面尺寸控制
为保证梁体的结构尺寸满足设计及验收标准要求,同时保证合拢精度,需对梁体断面尺寸进行控制。
在挂篮模板设计时,适当减小底模板同已完节块的搭接长度,利用腹板的通气孔,在待浇梁段尾部适当增加横向对拉杆,保证各节块间接缝的平顺。
采用混凝土浇筑前后的严格控制及认真复核和适当调整的方法,保证梁体的结构尺寸。
5.5.4、边跨直线段施工测量
钢管桩+贝雷梁梁式支架法,
5.5.5、0#块施工测量
0#块测量:
根据墩顶中心点,放样检查支座位置,检查底模中线及1、2点的高程,再依次检查内、外模的位置、尺寸、高程,放样混凝土阶段顶面高程。
放样挠度观测点及节段前端中线点预埋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预埋线形观测点。
其他各阶段的测量:
首先进行挂蓝锁定测量,挂蓝走行到位后,调整挂蓝前端底模中线及高程,锁定挂蓝,再对模板中线和高程进行复核。
检查时以相关部门提供的底模立模标高进行推算顶面高程进行控制,模板检查及放样预埋件方法同0#块。
必要时,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对前端标高进行变形监测。
0#块和悬浇节段施工完毕后,在箱梁顶面放样出梁体中线,进行平面位置和中线复核,并进行梁段竣工测量。
梁段允许偏差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悬臂梁段顶面高程
±10
2
合拢前两悬臂梁段高差
±15
3
梁段轴线偏差
±15
4
相邻梁段错台
±5
5
底模拱度偏差
±3
6
底模同一端两角高差
±2
5.6、主塔
5.6.1、测量方案
塔柱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
塔柱的中心线放样、各节段劲性骨架的定位与检查、模板定位与检查、预埋件定位、各节段竣工测量及变形观测等。
主跨为矮塔斜拉桥,塔柱高度30m,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
5.6.2、塔柱测量
0#块完成后,测量人员进行施工放样,精确放出塔座施工边线,安装塔座模板及塔座钢筋,检验合格后一次浇筑塔座混凝土。
塔柱模板的施工测量放样,包括平面位置、塔身斜度和高程,应保证准确,采用坐标法控制。
测量方法:
将全站仪安置在适当的控制点上,控制点到主塔放样点间距以全站仪竖直角不超过30°为宜,输入测站X、Y、Z坐标及仪器高,后视另一控制点并输入后视点三维坐标及站标高,对视线高进行检核调整,然后前视塔柱模板每边中点,至少通过两个完全测回的观测得出此点X、Y、Z坐标,与理论计算该断面点坐标进行比较,迅速调整模板到理论位置,并将此边中点做出标志,以便做模板尺寸检查。
此段混凝土浇注完后,应在此段塔柱混凝土顶面做竣工测量,同样采用坐标法。
在混凝土面四边做出中点及水准点,混凝土面十字线点可做下一节段模板调整的依据,该段混凝土内分丝管初步定位安装也以此为依据。
5.6.3、分丝管安装
地面整体制作分丝管,塔柱预埋型钢定位支架,塔吊配合安装,高精度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实时监测进行安装。
5.7、预制梁
5.7.1、预制
1、进行底模安装:
在底模安装之后,利用仪器和检定钢尺等工具,检查模板中线偏位,按预设反拱检查底模反拱值,对超差较大部位,要对底模进行调整,调整至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支座预埋板安装检查:
首先利用仪器和检定钢尺,放样出支座跨距及中心线。
在模板上将中心位置刻划出,然后按照中心线对位安装支座预埋板,平面位置定位符合要求之后,进行支座预埋板高程检查。
3、侧模安装及侧模结构尺寸检测:
在模板拼装完成后,根据底板预设反拱测设侧模标高,根据底模中心线,利用线坠将底模中心返到顶口上,然后检查顶口宽度及利用检定钢尺检查顶口梁长。
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7.2、架设
箱梁架设前应对支座中心点平面和高程进行逐一复核。
对超出规范限差的,应现场及时整改,并记录和保存现场测量数据。
垫石支座中心复核无问题后,对每个桥墩的支撑垫石要逐一上桥检查。
主要内容有:
①检查垫石外观平整度和清洁度,是否有空洞漏振现象,查看外观有无裂纹钢筋外漏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靖远 黄河 大桥 施工 测量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