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习题.docx
- 文档编号:30108209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5.75KB
热爱生命习题.docx
《热爱生命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爱生命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爱生命习题
出题人:
张玉芳20121125
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随堂练
第8课《热爱生命》
教师寄语: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课前预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舐着() 巉岩() 加冕() 裹脚()
黏膜() 龇牙() 嗥叫() 骸骨()
掐死() 戳() 蜿蜒() 辗转()
吮吸() 粗糙() 半身不遂()
海市蜃楼()吹毛求疵()奄奄一息()
2、解释下列词语:
隐约:
海市蜃楼:
耷拉:
半身不遂:
吹毛求疵:
3.下列一组词语中,有四个字书写不正确,找出来,并订正
缩手无策 转瞬即逝 骸骨 陌生 漠不关心
无精打彩 吹毛求疵 令人作沤 奄奄一息 闪铄
耷拉 蜿蜒 窒息
错字
订正
4.写出四个带有“狼”字的成语。
5、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展示:
1、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
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
2、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
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生字注音并释词
窒( )息:
巉( )岩:
奄( )奄一息:
骸( )骨:
吹毛求疵( ):
2、小说《热爱生命》的作者是 (国别)小说家 (姓
名)。
二、理解探究
1.试理清文章的思路
2.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三、合作释疑
1.试分析在塑造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文中写比尔的下场有什么作用?
3.本文作者为什么没有赋予主人公具体的名字,而是用“这个人”来指代?
课文中的“狼”,其实远远不止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已经成了一种象征,想一想,它象征什么?
4.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
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
试对它进行赏析,说
说它好在什么地方。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下午,这个人发现了一些痕迹,那是另外一个人留下的,他不是走,而是爬的。
他认为可能是比尔,不过他只是漠不关心地想想罢了。
他并没有什么好奇心。
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
他已经不再感到痛苦了。
他的胃和神经都睡着了。
但是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
他非常疲倦,然而他的生命却不愿死去。
正因为生命不愿死,他才仍然要吃沼地上的浆果和鲦鱼,喝热水,一直提防着那只病狼。
他跟着那个挣扎前进的人的痕迹向前走去,不久就走到了尽头——潮湿的苔藓上摊着几根才啃光的骨头,附近还有许多狼的脚樱他发现了一个跟他自己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厚实的鹿皮口袋,但已经给尖利的牙齿咬破了。
他那无力的手已经拿不动这样沉重的袋子了,可是他到底把它提起来了。
比尔至死都带着它。
哈哈!
他可以嘲笑比尔了。
他可以活下去,把它带到光辉的海洋里那条船上。
他的笑声粗厉可怕,跟乌鸦的怪叫一样,而那条病狼也随着他,一阵阵地惨嗥。
突然间,他不笑了。
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
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他转身走开了。
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
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他一面摇摇晃晃地前进,一面暗暗想着这些情形。
1.根据选文有关内容,你能设想他与比尔之间曾经发生了什么事吗?
用自己的话概述出来。
2.如何理解“然而他的生命却不愿死去”这句话?
3.“哈哈!
他可以嘲笑比尔了”。
为什么他可以嘲笑比尔?
(用原文回答)
4.“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
”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句,改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这样理解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
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6.如果比尔没有抛弃他,你觉得他们能走出困境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了伤害。
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儿子上学的学校。
在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讲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找我,也就能救出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的。
”“你现在怎么样?
有几个孩子还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屋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叫喊:
“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
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出来吧!
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的。
”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1.以上几段文字,叙述了一个什么事件?
2.你认为文中画线句子写得好吗?
说明理由。
3.请写出文中表现阿曼达父子心心相连的一句话。
4.文章结尾一段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中对父子二人的描写,说说他们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5.请根据文章内容提示,想象地震刚刚发生、教室刚刚塌陷时阿曼达的处境,写一段他的所见、所想和所做。
不超过100字。
二、阅读石缝间的生命(节选)回答问题
石缝间的生命(节选)
林希
①石缝间那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
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
便杷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
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
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
岁岁枯荣。
它们只有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
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
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
它们不似田野上的同宗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
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
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生命就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
但一切适者就是战胜环境的强者。
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⑥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
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
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里,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
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难的拼搏。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
⑧愿一切生命不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
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更是美学的,它向你揭示出笑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⑩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
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对这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命的尊贵、辉煌壮丽。
在于野草青青、绿遍山山岭岭,使大自然充满生机,显得辉煌壮丽。
B.在于环境无论怎样艰难,都顽强不屈地生长。
C.是相对于无生命的岩石而言。
生命是有机体。
岩石扼制不了生命,生命却征服了岩石。
D.在于落在石缝间也能生长,倘在肥沃的大地上,就更加旺盛繁茂,辉煌壮丽。
2.“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生命就是拼搏”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松柏的形象包含着什么样的情和理?
4.“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寻求最艰苦的环境”应如何理解?
6.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向你揭示出怎样一个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7.从野草到山花到松柏的结构安排有什么好处?
综合性学习
一、钓鱼岛主权问题
钓鱼岛历来就是我国主权领土
相关的综合性学习题
2010年9月7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正常作业时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
随后日方强行扣押了我方渔民和渔船,并宣称钓鱼岛是其领土,要用所谓的“国内法”处分船长詹其雄。
针对这一事件2010年9月14日下午某校九年级一班在多媒体教室开展了“爱我祖国,保卫主权”的主题班会。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下这次主题班会的程序。
(2).请同学们对这次撞船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
(30字左右)
(3)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中,主持人用多媒体展示钓鱼岛地图图片和历史资料
材料链接一: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距我国台湾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
东西分别距中国大陆和日本冲绳各约200海里,岛屿附近水深100至150米。
从1964年生效的《大陆架公约》和1982年通过的《海洋法公约》的有关条款看,钓鱼岛等岛屿与中国台湾省属于同一地质构造。
钓鱼岛与中国台湾、澎湖、舟山群岛同在一个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面上,而与日本管辖下的琉球群岛相隔着2000米深的海沟。
按照国际公认的《大陆架公约》:
“同 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的原则,我国对全部东海大陆架享有主权,自然也对坐落在大陆架上的钓鱼岛等岛屿享有领土主权。
材料链接二:
自古以来,中国台湾、福建等省人民一直到钓鱼岛周围海域和岛上从事捕鱼、采药等生产活动。
自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
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关》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
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
直到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从未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1895年4月,中国清政府因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而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列岛”(即钓鱼岛等岛屿)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出版的海洋图志也标明钓鱼岛属中国版图。
材料链接三:
中国一贯强调对钓鱼岛的主权,认为它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而且史册上已有详细记载,中国早在明朝时期就对钓鱼岛行使了管辖。
日本出版的海洋图志也标明钓鱼岛属中国版图。
而日本政府则依据无主地先占原则,谎称是日本人先占据了这些岛屿,称其为“尖阁列岛”,并依此主张日本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
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链接四: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地时间2010年9月21日晚上8点在纽约会见当地华人华侨、留学生代表和中资机构时谈到,最近日方扣留我在钓鱼岛捕鱼的船只和船员,至今不释放船长并试图用日本国内法处置该事件,这是非法和无理的,极大地伤害了船员和他们的家属,也激起了国内外中华儿女强烈的愤慨。
温家宝说:
“我方多次义正言辞的向日方提出交涉,但日方置若罔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在这里我强烈敦促日方政府立即无条件释放中国船长。
”温总理表示,钓鱼岛是中国神圣的领土。
他指出如果日本一意孤行,中方将会采取进一步行动,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日方要承担全部责任。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即“话外音”)。
请结合温总理的讲话:
“如果日本一意孤行,中方将会采取进一步行动,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日方要承担全部责任。
”请结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说这句话中蕴含的“潜台词”。
材料链接五:
2010年9月25日凌晨,被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搭乘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安全返抵福州。
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到机场迎接。
日本冲绳县那霸地方检察厅24日决定以“保留处分”形式放还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4日答记者问时重申,日方对中方船长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所谓“司法程序”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5)材料五说明了什么?
针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总结,作为我们中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
第8课《热爱生命》当堂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小说《热爱生命》的作者是 (国别)小说家 (姓名)。
2、解释下列词语。
累赘:
吮吸:
号啕:
3.“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
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4.选出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A )
A.狼嗥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
B.他隐约看到一只灰狼的头。
那双尖耳朵并不象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
C.他的灵魂和肉体虽然在并排向前走,向前爬,但它们是分开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微弱。
D.他的动作很慢。
他好象半身不遂地哆嗦着。
5.本文作者为什么没有赋予主人公具体的名字,而是用“这个人”来指代?
课文中的“狼”,其实远远不止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已经成了一种象征,想一想,它象征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爱 生命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