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燕赵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 文档编号:30106168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7.53KB
河北省燕赵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河北省燕赵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燕赵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燕赵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河北燕赵联盟高一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的主要考试内容:
人教版必修1、必修2(1,2单元)。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早已有“贤贤”的观念。
据《孟子》追述,齐桓公召集的诸侯“葵丘之会”,
第二条盟约即言“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国语·齐语》载管仲佐政,行考选制度,贤
者报告给国君,国君召见,试以官职,成绩好的可以上升到“上卿之赞”。
“匹夫有善,
可得而举也”“民皆勉为善”,这似乎是说从平民中举贤,职位并可上升到卿佐,但不知
是否真的实行了,实行的效果如何,坚持得怎样。
在春秋有名有事可考的人物中,罕见
有庶民出身的人,更勿论平民出身的卿相了。
春秋社会的流动性主要还是表现在贵族内
部的流动,上层贵族有一个他人很难进入的圈子,重要的选贤举才都是在这个圈子里进
行。
相形之下,作为贵族下层的士阶层却相当活跃,不那么封闭,民之秀异可跻身其
中,士之顽劣大概也会下降为民。
但是,“贤贤”的思想毕竟确立了,只是问题在于能否打破等级之间的界限。
孔子
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为社会开辟了一条新路,而这正是孔子的伟大贡献。
“有教无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
“人人我都教育,不加任何区别。
”不区别地域、
贫富,而尤其重要的是不区别血统、出身。
“自行束倚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而这一学
费(束倚)是当时不难置办的。
孔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老有少,有贫有富,有贵有贱,并且是贵者少,贱者
多,富者少,贫者多。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列的“受业身通者七十七人”中,唯
一的贵族是司马牛。
此外,从其他典籍中知为孔子弟子的贵族亦只有孟武伯、南宫敬叔
和孟懿子等寥寥数人。
故钱穆说:
“孔子弟子,多起微贱。
颜子居陋巷,死有棺无椁。
曾子耘瓜,其母亲织。
闵子骞着芦衣,为父推车。
仲弓父贱人。
子贡货殖,子路食藜
藿,负米,冠雄鸡,佩獗豚。
有子为卒。
原思居穷阎,敝衣冠。
樊迟请学稼圃。
公治长
在缧绁。
子张鲁之鄙家。
虽不尽信,要之可见。
”而他们中许多人后来却在政治方面甚
为活跃,各有成就,地位显赫,影响巨大。
如果不是通过孔子的教学和游说活动,这些
人很难有政治上发展的机会。
但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孔门的“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还主要是在思想观念方
面发挥影响,其制度化及制度的定型完善尚需时日。
战国时期,儒家的荀子说:
“虽王
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
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这是明确的对于世袭社会“血而优则仕”原则的否
定,而其依文学品行为新标准的取士选官原则,则在后世逐渐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实现。
(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解体的原因和后果》)
1.下列关于“举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中关于“葵丘之会”举荐的追述,以及《国语·齐语》关于管仲施行举
贤制度的记载,都是古代“贤贤”的观念的具体表现。
B.古代的“举贤”受出身的局限极大,春秋时有名有事可考的人没有庶民出身的,
平民出身的人更是难以进入那个时代的权力中心。
C.春秋时期的“举贤”实际上被分为两类,重要职位的举贤都是在上层贵族圈子
进行,“士”的“举贤”才与“民”有关。
D.古代的“举贤”没能打破那个时代等级制度的限制,真正实现一定突破的是伟
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收弟子,既不区别地域、贫富,更不区别血统、出身,一视同仁,都给以
教诲,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
B.孔子的学生来白五湖四海,而且人数众多,教肓效果显著。
根据《史记·仲尼
弟子列传》记载,学业精通的就已达七十七人。
C.孔子那些贫贱弟子,许多人政治上获得了发展机会,取得了显赫地位,也取得
了不小的成就,但这应全部归功于他们的老师孔子。
D.儒家荀子明确地否定了世袭社会“血而优则仕”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选官原
则。
他的原则在后世逐渐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实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推行考选制度,为国家举贤,他让平民出身但才华横溢的人走上政治舞台,
为国效力,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B.春秋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
上层贵族之下是下层贵族士,士之下是民,
平民可以跻身士阶层,士也可能降为平民。
C.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就是“人人我都教育,不加任何区别”,开创了平民
教育的新纪元,为当时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可用之才。
D.战国时期荀子的“举贤”思想是对孔子“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思想的继承
和发展,为后世“举贤”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
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
良引兵从沛公。
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良说曰:
“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
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
连和俱西袭成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
“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
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至成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
良因说汉王日:
“王何不烧绝所过
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
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吾欲捐关以东等
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良进曰:
“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邻;彭越与齐王田荣
反梁地。
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
人,则楚可破也。
”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
齐王,汉王怒。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
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
洛阳。
②郦食其:
人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
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
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
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
不敢当/三万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烛之武退秦
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
“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良轻财爱国。
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
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
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
败蛲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
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
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
张良献计后,汉王派
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5分)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
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
(
):
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
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
”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
用。
(5分)
9.这首诗借“边将”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自述在夫家非常辛苦,早起晚睡天天如此的两句是
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两句是
,____。
(3)曹操《观沧海》中,用来形容水波动荡、山岛巍然的两句是“____,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85岁屠呦呦至今不是中科院院士,她自己怎么说
屠呦呦摘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后,她的“无博士学历,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特
殊身份又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评价她背后大量科研人员的贡献也引发争议。
舆论对屠呦呦落选院士的“打抱不平”由来已久。
有人认为,一个获得美国医学最
高奖的科学家,竞无法评上中国的院士,不是由于学术原因。
人民网2011年的一篇评
论就曾强调:
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在会议上
也好,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
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然而,学术界对于屠呦呦却不乏质疑之声。
2009年,屠呦呦发表了由她编著的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后,同样参加“523”项目,并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中作出关
键贡献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曾撰文称,这本书“许多部分歪曲历史,无视当
今现实,严重误导读者”。
其实,早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之后,屠呦呦就曾亲自谈到过这个问题,态
度要平和的多。
她说,青蒿素项目不是一个人做的,是一个团队做的,是一个大协作项目,是许多
人共同参与的结果。
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她个人,也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著名科学家饶毅也曾撰文谈及屠呦呦落选院士的问题。
他说:
屠呦呦确实在青蒿素
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但青蒿素的研究过程复杂,“几乎从头到尾经常出现矛
盾”。
如果哪天屠呦呦获得了普遍认可,“我希望,中国大众不能简单地英雄崇拜,认为
他们是完人。
他们不是,也没有人是”。
以下为《人民日报》2011年11月的一篇报道:
屠呦呦,在两个月前还只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名普通研究员,而现在,她已经成
为新闻的主角。
因为她获得了美国拉斯克医学大奖,因为这个奖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
药界所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掌声之外,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作为一个团队项目,屠呦呦有没有资格以个
人的名义获奖?
“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实,又让人对于中国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产生
了些许疑问。
而今天,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在15日召开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科技工作大会上,屠呦呦研究员被授予中国中
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她所带领的青蒿素研究团队同时获得了1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此前,屠呦呦更是获得了美国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
医药界所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从幕后走到舞台中央,81岁的屠呦呦平静地说,总结这40年来的工作,我觉得科
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三个“第一”,让她赢得拉斯克奖杯。
带着沉甸甸的拉斯克奖杯,面对赞誉和争议,屠呦呦从容淡定。
我国在1967年组织了全国七省市开展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疾药研究,先后筛选
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任
务后,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她查阅
大量文献,借鉴了古代用药的经验,设计了多种提取的方法,终于在1971年提取出青
蒿素。
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这个看似一个极为简单的提取过程,却是拉斯克看重的首创精
神。
青蒿素在研制成功之后,无论是申报国家奖励,还是获得国外奖项时,都有一些不
同的声音。
美国拉斯克奖评委们作了认真的调查后,在最后一份正式的文件中谈到,他
们表彰的是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而评奖的关键是三个第一:
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入了
“523”项目、第一个提取出了具有100%活性的青蒿素、第一个将青蒿素运用到临床并
证实它有效。
中国中医科学院张伯礼院士说,这三个第一就等于首创。
首创只是开始。
屠呦呦认为,中医药成分复杂,杂质多,如果在未掌握规律之前盲
目提取,便无法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在实践中反映不出应有
的抗疟效果。
所以,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方法,不断地发现。
然而,如果这些发现不是突破性质的,青蒿素也许仍然无法被提炼出来。
起初,屠
呦呦选用的是北方生长的青蒿,但是试验效果并不明显。
通过反复实践,她发现青蒿中
青蒿素的含量与产地有关,南方的比北方的含量高;青蒿素的抗疟药效还与药物部位密
切相关,茎和杆是不含抗疟物质的,叶子才是药用部位;叶子还与采收的季节有很大的
关系,只有夏秋季叶子繁茂的时候,青蒿素含量才是最高的。
不断研究,不断发现,屠呦呦说,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必须持之以恒。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舆论对屠呦呦落选院士的“打抱不平”是有科学依据的,屠呦呦之所以不能评
上院士,就是因为她“不善言辞”。
B.作者认为屠呦呦发表的她自己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这本书许多部分
歪曲历史,无视当今现实,严重误导读者。
C.著名科学家饶毅也曾撰文谈及屠呦呦落选院士的问题。
他说屠呦呦确实在青蒿
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D.屠呦呦说,青蒿素项目不是一个人做的,是一个团队做的,是一个大协作项
目,是许多人共同参与的结果。
这个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E.屠呦呦发现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与产地有关,南方的比北方的含量高;而关键
的药用部位就是根。
(2)屠呦呦面对学术界的质疑的反应,表明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
(3)屠呦呦凭借什么获得了拉斯克大奖?
请简要回答。
(6分)
(4)屠呦呦似乎对自己不是院士的事实没有太多的争辩,你认为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的?
联系实际,谈谈她的做法给你怎样的启示?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马克西米利安·阿里南是一名墨西哥神童,他从小,过目不忘,三岁时
就能熟记九十个国家的首都名字。
②常言道,读一本好书宛如与一个的人在促膝交流,可以丰富你的阅历。
③别看他衣着简朴,他可是位的社会学家。
A.满腹经纶见多识广博闻强记
B.博闻强记满腹经纶见多识广
C.满腹经纶博闻强记见多识广
D.博闻强记见多识广满腹经纶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有学者认为,当“网生代”的观众成为决定电影市场权力支配者的时候,应防
止不要让大众娱乐走向低俗的偏向。
B.“都市人家”装饰公司虽然成立不久,但他们凭借一流的设计、精湛的技术标
准和完善的服务,获得了广大业主的认可。
C.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将于12月7日在郁达夫故乡富阳举行,到时本
届获奖作品名单及评委评语也将在网站上公布。
D.在刚刚结束的征兵体检中,近六成左右的青年大学生因身体不过关而与军旅生
活失之交臂,当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
1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
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
诗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躯,,他都照例不
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却不见容于当权派④却容不了当权派
⑤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⑥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⑥D.①③⑤
15.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5分)
新华社东京11月22日电(记者蓝建中)人为什么会感到幸福?
这与大脑的活
动有关。
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幸福感越强的人,大脑一个部位楔前
叶的体积越大。
楔前叶是大脑顶叶内面的一个小正方形结构,虽然尚不清楚楔前叶
的详细功能,但是曾有报告显示,通过冥想训练,楔前叶的体积会改变。
近期的研
究也发现,楔前叶与许多高水平的认知功能有关,如情景记忆、自我相关的信息处
理以及意识的各个方面。
京都大学副教授佐藤弥率领的研究小组注意到,感到快乐和高兴的时候,楔前
叶的活动量会提高。
他们以51名平均年龄22.5岁的年轻人为对象,利用磁共振成
像调查了他们的大脑,并对这些年轻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约有50个问题,包
括“是否认为自己比同年代的人幸福”、“是否有生活目标和计划”等。
结果显示,
越是感到幸福的人以及认为人生有意义的人,其楔前叶的体积越大。
16.下面的图形是石家庄地铁的标志,请写出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
超过80个字。
(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
老教授问:
“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
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
”大家都说:
“当然砍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
“那棵粗的
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
”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
贵,就说:
“砍红松!
”老教授又问:
“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
哪一棵?
”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
“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
”老教授说:
“杨树虽
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有人问:
“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
“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
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
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
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北燕赵联盟高一联考语文答案
1.B(范围有误。
“春秋时有名有事可考的人没有庶民出身的”错,应是很少有庶民出身的)
2.C(“全部归功”表述绝对化。
参见原文“如果不是通过孔子的教学和游说活动,这些人很难有政治上发展的机会”)
3.A(歪曲文意。
“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错,原文说“不知是否真的实行,实行的效果如何”)
4.B(通过“下邳”“留”“陛下”这些标志可以判断。
原文标点: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5.A(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
6.B(“没费一兵一卒”错)
7.
(1)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
(愿、留壁、具、益各1分,句意1分)
(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
(绝、还、固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
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
“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
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
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
”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
张良说:
“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
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
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
项王就答应了。
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
“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
”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
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
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
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
“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
”张良进言说:
“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
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
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
”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
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
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
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
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
高帝说:
“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
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
”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
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
8.特点:
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
作用:
营造了肃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或“为边将出场作铺垫”)(1分)。
9.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3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渴望(3分)。
10.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1.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C项完全正确,根据文本第6段。
D项与原文的区别在于“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她个人”,也就是说,这个荣誉在属于她个人的同时,也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D项内容不完整,故给2分。
E项,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关键的药用部位是叶子,不是根,故给1分。
A项,原文强调是“不是学术原因”,并没有说就是因为“不善言辞”。
B项不是作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燕赵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河北省 燕赵 联盟 学年 上学 联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