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102971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1.79KB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docx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
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2.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
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
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
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
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
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学案导学:
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多酶片、嫩肉粉、加酶洗衣粉、生物酶牙膏等,并请同学谈谈自己生活中接触过的酶还
有哪些,谈谈对酶的了解。
早在1783年,科学家就进行了有关酶的研究,
多媒体展示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的实验。
提出问题:
1、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2、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3、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
4、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得出结论
学生观察图片,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学生阅读相关实验内容,利用初中学过的消化酶的知识去解答相关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酶在工业、食品业、医药卫生和科研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酶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酶的兴趣。
以科学家的实验引起学生兴趣,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细胞代谢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同学们都学过催化剂,那无机物催化剂和生物体内的催化剂的反应条件有什么不同呢?
生物体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始终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我们就把细胞内所有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酶在细胞代谢中起什么作用?
其作用原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很容易想到无机催化剂需要高温高压,而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的状态,由此推出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学生理解细胞代谢的概念
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控制变量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故意在操作步骤中设置几处错误(如3号和4号管中滴的FeCl3和肝脏研磨液不等
量,共用一个吸管等),请同学们找错。
讨论问题:
1、2号管现象与1号管不同,说明了什么?
2、3号和4号管并未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什么?
3、4号比3号气泡更多,说明什么?
体现了酶的什么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9相关内容,填写课件展示的表格内容:
试管号
1
2
3
4
变量
组别
对照组
加入物质
2mlH2O2溶液
无关
变量
实验处理
不处理
90℃水浴加热
2滴FeCl3溶液
2滴肝脏研磨液
现象
气泡产生
卫生香燃烧
教师归纳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对照组、实验组的概念,并介绍对照实验的三大原则:
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对照原则。
提出问题:
如实验改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则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别为什么?
思考:
本实验有没有严格遵循三大原则,有没有不严谨之处,怎么改?
教师总结本实验注意点:
1、一定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为什么?
2、将肝脏制成研磨液有什么意义?
3、滴入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
为什么?
学生事先做好预习工作,熟悉书上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在演示实验基础上填写出相关步骤及现象。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理解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等概念。
学生相互讨论后尝试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设置错误步骤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培养小组合作与交流能力。
实验过程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出来,条理清晰。
学生通过实验来认识酶的作用和具有的高效性。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对照实验,又是难点,所以必须详讲、讲透。
强化对照实验的知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酶降低
活化能
通过刚才的实验中3号和4号管现象的比较,我们已经知道了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为什么呢?
解释:
常温下反应速率较慢,这是因为反应物分子的能量较低,温度升高后,部分分子获得了能量,所以较易发生反应。
2号管就是因为加热使H2O2分子获
得了能量,所以容易分解产生氧气。
由此引出活化能的概念:
分子从常态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
提问:
3号和4号并未加热,为什么反应速率也会提高呢?
课件展示表格:
在20℃测得的H2O2分解的活化能
条件
活化能/kJ·mol-
没有催化剂催化
75
用胶态铂催化
54
用过氧化氢酶催化
29
提问:
1、从表格所示数据能否推测出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2、为什么酶比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更高?
利用课本中的插图5-1、5-2和多媒体课件播放动态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酶降低活化能的作
用。
小结:
正是因为酶的催化作用,才使得细胞内反应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学生阅读P80相关内容,并
结合实验理解活化能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
催化剂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活化能的概念是本节课另一难点。
把化学反应比作爬高山,把有酶途径比作走穿山隧道,通过图
片和动画直观的对比,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教材中的“酶降低活化能”这一难点。
通过图表的分析,锻炼了学生转换图表信息的能力。
教师尽量创造条件,如给出相关背景资料,相关知识链接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关于酶本
质的探索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酶的作用及其原理,那酶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指导学生阅读P81关于酶本质的探索,每组派一个代表模仿科学家陈述自己的主要观点。
思考问题:
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2、毕希纳是怎样结束这场争论的?
他的结论是什么?
3、萨姆纳历时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并因此获诺贝尔化学奖。
你认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小结:
巴斯德之前: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巴斯德:
争论
李比希:
毕希纳:
萨姆纳:
切赫和奥特曼:
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学生体会几位科学家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每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中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学生归纳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利用教材所给资料,合理设置问题,使学生体验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艰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酶的定义
在科学家探究历程的基础上,从来源、作用、化学本质等方面尝试给酶下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思考问题:
1、酶主要在活细胞的哪里合成?
2、酶的合成原料?
3、如何来验证酶的化学本质?
学生讨论总结出酶的概念。
根据已学知识回忆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原料为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鉴定试剂分别为双缩脲试剂和吡罗红染液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复习已有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酶的本质。
课堂小结
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小结:
酶为什么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为什么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
什么是酶?
酶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反馈
回顾课堂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强化重点知识,实现情感与价值观提升。
反馈练习
见后
学生完成习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细胞代谢──细胞中所有化学反应的统称
(二)酶的作用: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的作用机理: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
3、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
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三)酶的本质: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四)酶的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来源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十、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期末复习
一、原文填空: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
。
②“醉翁”的由来是:
。
③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
④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⑤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⑥写春景的句子是:
;⑦写夏景的句子是:
;
⑧写秋景的句子是:
;⑨写冬景的句子是:
;
二、对联:
欧阳修与□□□□,□□□以天下为忧。
三、对比阅读:
[甲]《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译文:
。
9.读懂山水(5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
(用原文作答)
。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文段谈谈。
。
三、直击中考(2008年河北省 《醉翁亭记》(节选))
1、本文出自《》作者是(朝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3分)
(1)环滁皆山也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3)野芳发而幽香发: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1)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译文:
。
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醉翁亭”等景物。
(2分)
②段的内容。
(2分)
答:
。
6.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
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
。
7.“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
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
8.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
《醉翁亭记》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一、原文填空答案: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日出而林霏开;⑤云归而岩穴暝;
⑥野芳发而幽香;⑦佳木秀而繁阴;⑧风霜高洁;⑨水落而石出者
二、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三、6.(4分)要求与评分:
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临:
靠近(高踞)。
②意:
情趣(乐趣)。
③乐:
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④诚:
确实(果真;实在)。
7.D(2分)8.(4分)要求与评分:
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每句2分。
①句: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
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9.读懂山水(5分)
(1)(2分)要求与评分:
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
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
示例:
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3分)要求与评分:
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
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示例:
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
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四、直击中考答案:
1.《欧阳文忠公文集》北宋欧阳修
2.
(1)围绕(环绕)
(2)情趣(意趣、兴趣)(3)开放(开) 3.
(1)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4.琅琊(山)酿泉5.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6.《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7.答:
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
示例①:
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示例②:
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示例③: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8.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满井游记》期末复习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廿二日天稍和(ɡān)B.燕地寒(yān)
C.若脱笼之鹄(hú)D.恶能无纪?
(wū)
粗的词。
(1)冻风时作:
(2)土膏微润:
(3)泉而茗者:
(4)呷浪之鳞:
3.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A.一男附书至 B.一鼓作气 C.长烟一空
4.“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两个“之”字的正确义项是( )
,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助词,的,两个“之”一样。
C.两个“之”都是代词,它。
D.两个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起) 廿二日天稍和(暖和)
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肥沃)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
C.山峦为晴雪所洗(被) 麦田浅鬣寸许(……的样子)
D.风力虽尚劲(猛) 而此地适与余近(正好)
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B.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C.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D.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8、试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麦田浅鬣寸许。
( )
②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
③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 )
④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 )
9、翻译下列句子。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京郊____________景色,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局促一室”后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二)、阅读下文段,回答8—14题
11.本文作者是:
朝文学家,字,号,明公安(今湖北人),本文选自《》。
12.找出作者描述返回大自然时欢快的心情的句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 。
13、写出语段中描写山水的比喻句。
水(波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本语段春光中人物的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表现"闲适满意"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
16、本段主要是写城郊之春景,以写景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作者抒发的是()
A、歌赞春光明媚。
B、赞美满井山清水秀。
C、抒发春游感慨。
D、抒发春游时悠然轻松之喜悦。
17."游人虽未盛……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三)阅读全文问答思考题
18.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井游记》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1.A(niàn)
2.
(1)起
(2)肥沃(3)茶,动词(4)吸而饮
3.C 4.D 6、C 7、D 8、①比喻②对偶③排比④借代
9、略10、出游探春满井初春秀丽的返回自然的欢快
(二)11.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袁中郎集》。
12、若脱笼之鹄 13、波色乍明……镜之新开山峦为晴雪……之始掠也
14、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之15、悠然自得
16、D 17、修辞方法:
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借代(呷浪之鳞,"鳞"代指"鱼");从人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两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四)、问答思考题
18.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19.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20.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21."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22.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酶的作用和本质 作用 本质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