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小学积极成长幸福课程指导纲要》0829.docx
- 文档编号:30102420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8.56KB
《区域中小学积极成长幸福课程指导纲要》0829.docx
《《区域中小学积极成长幸福课程指导纲要》08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中小学积极成长幸福课程指导纲要》0829.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中小学积极成长幸福课程指导纲要》0829
《区域中小学“积极成长”幸福课程①指导纲要》
一、导言
“积极成长”作为面向区域内中小学生和教师的一门心理品质和美德培养的课程,其创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一)《区本幸福课程》的创建背景
1.创建“积极成长”的幸福课程是实现“人民更幸福”的必然选择
幸福是指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幸福感是社会成员通过对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所产生的关于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积极心理体验,是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进行的主观评价。
幸福是人类共同的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原有的物质财富指标已经不能充分反映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人们普遍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追求幸福感。
因此,“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已成为时代主旋律。
积极心理学核心发起人、美国马丁-塞里格曼教授②(MartinSeligman)认为:
“在低收入国家,经济和福祉的增长几乎同步,而在非常富有的国家,更多的财富并不能带来太多的幸福,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不仅需要更好的商品,也需要更好的人生意义、人际关系、成就和积极情绪。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不仅应制定旨在直接发展经济的政策,也要制定旨在提高人民福祉的政策。
经济和福祉相辅相成。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非常有意义,与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和内容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③。
实现国家幸福,基础在每个公民的幸福人生。
学校教育对个体,肩负着塑造幸福人生的天职;对社会,承载着为幸福中国不仅培养有用之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幸福之人的使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终极目标是塑造幸福人生。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面向中小学师生的幸福课程的诞生,强调了教育理念从以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发生根本转变,同时为深化素质教育开辟新的途径,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新的支点和动力。
2.创建“积极成长”幸福课程是高举素质教育旗帜、推进徳育素养课程建设的新尝试
2001年,国际心理学界专门就“心理健康”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或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以实现自我、能够应对日常的生活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和成果,以及有能力对所在社区做出贡献。
”强调了人性友好的一面,更为关注人性的潜能。
关注人类幸福感与优势的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展,在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响应。
美国哈佛大学与英国惠灵顿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先后开设讲授积极心理学的幸福课,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得到了媒体的深度关注。
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叶斌引进香港“成长的天空”分别于2008年开始在上海金陵中学、上海梅陇中学,进行幸福课程的教学实验。
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国际心理学界和基础教育的新的动向和趋势,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眼光重新审视德育素质培养的课程建设。
2010年上海市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全国人均GDP超过4,400美元,5千至1万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均列全国前列。
而中心城区推进区域内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独特的人文教育环境和区域内中小学十多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雄厚的人才资源,为创建、实施幸福课程提供了可能性和必不可少的条件。
通过创建“积极成长”幸福课程,将弥补、改善现有中小学课程设置和教材中德育素质培养课程的不足和局限。
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体现人文关怀、关注中小学师生心灵成长的区本幸福课程,为进一步有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新的尝试,为“十二五”基础教育的新发展做出贡献。
3.创建“积极成长”的幸福课程是改进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
积极向上是幸福人生的基石,也是“积极成长”幸福课程的核心价值观。
在以往对青少年发展的研究中,一直明示或隐晦地把对问题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和矫正作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取向,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一种“问题导向”即人们更为关注青少年的负面问题。
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消除烦恼≠享有幸福。
以往“问题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论教育观念、教材、心理课,还是电视台编制的层出不穷的各种心理访谈节目,可能给人们留下了较多的是消极心理暗示,给整个社会心态埋下隐患,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积极方向。
积极成长的幸福课程着眼于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
通过发展解决问题,通过快乐化解烦恼,通过进取防止退步,通过成功防止失败。
不仅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幸福的个人生活;不仅要化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更要培养人的各种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
通过潜能开发,使人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精神生活,并最终获得坚实的、正向的心理力量,从而支撑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一般就个体特质来说,每个人客观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缺点,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
马丁-塞里格曼认为:
“成就和幸福的核心在于发挥你的优势,而不是纠正你的弱点”。
很大一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弱点而奋斗,那是源于面对弱点的恐惧,这往往抑制了自身才干的发挥,再努力也只是平平而已。
要想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发出光彩,更重要的是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美德。
学校教育与其疲于帮助中小学师生摆脱各种各样的烦恼和不幸(包括应对职业倦怠等),不如教给人们开发潜能、追求幸福的金钥匙。
这是马丁-塞里格曼提出的幸福公式:
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能量。
总幸福指数是指较为稳定的幸福感,而不是暂时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无法改变个人的遗传基因,但我们可以努力营造良好的后天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幸福课程,为中小学师生获得主动控制自己能掌握的心理力量,学习做生活的主人,为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提供合适的帮助。
积极成长的幸福课程着力于师生共同成长。
成长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自身人格建构、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于已经选择教师职业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也面临着健全自身人格、发挥自己生命价值,在有限的教师生涯里,获得成就和幸福的人生课题。
考虑到教师身心幸福对学生幸福的重要影响,课程将通过职后培训的途径,尝试把中小学教师也纳入关注对象范围,也能关注到教师幸福状况的改善和提升,帮助师生共同成长。
通过“积极成长”的幸福课程,可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师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和分享幸福的胸怀。
既可以促进学生心情舒畅地健康成长、家校和谐协调;又可以增进教职员工幸福感、提高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及效能、激发创造潜能、增进亲情和友谊、提高生活乐趣和质量、促进专业发展,总之,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提高幸福感。
(二)《区本幸福课程》的课程定位
1.幸福课程是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满足学生和教师人格健全发展需要,帮助师生积极成长、获得幸福,并在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功能型课程。
2.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由区域内国家教育机构规定每位学生必须修习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拓展型课程。
(三)《区本幸福课程》的课程理念
1.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方法为导向,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促进师生自身个体优势的发现、形成及健康发展。
2.关注幸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意识,为学生、教师的人际交往和情商发展提供合适多样的课程资源和学习交流的经历。
3.关注心理氛围和同伴的积极影响,促进师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提升。
4.建立多元制和等级制相融合、鉴定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有利于师生个性积极成长、人格健康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二、《区本幸福课程》的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开发中小学师生心理潜能,提升全体师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师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调控自我、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等,使学生拥有愉悦的情绪心境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阶段目标
1、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
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拥有积极地情绪体验,体验学习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与习惯。
(1)喜爱充满生机的周围世界,学会适当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能够体验学习的乐趣,品尝在学习生活中解决困难的快乐。
(2)能认识自己的情绪,初步学会调节情绪。
乐于、善于与他人交往,培育孩子的男女合作意识,以及开朗、合群、互助的良好品质。
(3)塑造孩子积极进取的的健康人格,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2、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
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拥有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及生活。
(1)能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培养积极地自我认同,包括自尊、自信、自重、自爱、自我意识和社会角色认同;学会悦纳自己。
(2)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掌握自我调控的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培养并确立自己的兴趣爱好,能正确处理爱好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能调节自己的行为,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韧性,初步培养学生健康独立的人格。
3、高中阶段(十到十二年级)
高中阶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改善学习品质,促进社会适应,有丰富而稳定的情感,提高耐挫能力,完善个性品质。
(1)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发现和运用个体积极优势,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
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
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意志逐步形成,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3)学习和了解每个人在婚姻、家庭与社会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成熟与积极
的自我意识,学习尝试妥善处理两性关系中情绪情感问题。
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关心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塑造完整的健康人格。
4.学科教师及教职员工
帮助学科教师和教职员工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正向的心理力量,激发创造幸福的激情,提升创建幸福的精神生活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1)开发积极的情绪潜能,增进主观幸福感的积极体验,提高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提升生活情趣和质量。
(2)全面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亲情和友谊,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开发思维潜能,提高领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精神境界,具有积极理想追求和合适的生涯规划,自觉提高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及效能,
(4)积极开发个性优势和特质,提高觉察反思能力,保持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状态,通过获取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不断提升自信水平。
三、《区本幸福课程》的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1.“积极成长”幸福课程是依据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05年6月颁布试行)中专题教育内容而设置的项目拓展科目,采用限定选修的方式进行教学。
2.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整体要求,“积极成长”幸福课程分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和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三个学段。
教师根据职后培训规划(一般是五年规划)的要求,进行校本培训。
3.“积极成长”幸福课程将围绕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成长、积极组织五大主题展开。
(二)课时建议
课时学年段
领域
主题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教师
学
习
领
域
积极优势
8
10
12
10
积极情绪
12
12
8
8
积极关系
10
8
8
8
积极成长
10
10
12
8
积极组织
6
说明:
●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
每学年8课时,总计40课时,以每节课35分钟计算,通过专题教育课实施。
●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
每学年10课时,总计40课时,以每节课40分钟计算,通过专题教育课实施。
●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
每学年12~14课时,总计40课时,每节课40分钟计算,通过专题教育课实施。
●各学段也可以在一个年级(一般选择起始年级)集中在一学年,每周平行班一课时,完成32课时。
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内再完成其余的8课时。
●学科教师(五年)
总计40课时,以每节课50分钟计算,列入教师职后校本培训。
四、《区本幸福课程》的课程内容
(一)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小学生人格发展需求及教师职后发展的要求,借鉴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现有心理活动辅导课内容进行改编、完善和优化。
内容选择的主要原则遵循积极性、有效性和差异性。
1.积极性
●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作为理论基础
●主要对学生的积极人格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强化
2.有效性
●课程内容符合上海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文化背景
●对课程目标应有明确评估,能真正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成长
3.差异性
●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根据具体目标选择适合的内容资源。
●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专题内容上,也体现在具体课时内容上,以及相应专题和课时目标达成的深度上。
(二)内容举例
选择以下五大主题单元内容。
每个主题单元下面划分为4个专题。
每个专题内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需要灵活设计课时。
主题单元
内容说明
积极的个人优势
如何发现及利用个人特长
积极的情绪情感
如何更快乐,围绕过去、现在、未来的积极情绪
积极的社会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的生命成长
如何从挫折及灾难中重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如何帮助学生激发内在动机,实现目标
积极的组织关系
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技术,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师幸福感及学校工作效率
1.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主题、专题和课时内容
主题单元
专题划分
课时内容举例
24种性格优势
一、积极的个人优势
专题1:
性格魅力
我是谁、我很棒
对美和优点的欣赏、希望
专题2:
发现潜能
我的特长、我能行
对美和优点的欣赏、希望
专题3:
创造思维
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
创造性、洞察力
专题4:
智慧学习
学习好习惯、学习兴趣动机
好奇心、热爱
学习
二、积极的情绪情感
专题1:
主观幸福感
快乐时光、我成功啦
热情
专题2:
管理情绪
体验情绪、接纳情绪、合理表达情绪
自我调节
专题3:
乐观与希望
乐观、我的愿望
希望、坚持
专题4:
感恩与宽容
感谢你,感谢她、原谅别人
感激、原谅
三、积极的社会关系
专题1:
沟通与理解
倾听、接纳、理解
社会智慧
专题2:
团队合作
分享、合作
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
专题3:
人际关系
友谊之花、亲子关系
社会智慧
专题4:
爱与尊重
爱自然、爱社会、尊重他人
爱、善良
四、积极的生命成长
专题1:
积极抗挫
心理弹性、抗挫力
坚持、勇敢
专题2:
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希望、审慎
专题3:
自我决定
做自己的主人、内在动机
审慎、自我调节
专题4:
健康生活
身心健康
2.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主题、专题和课时内容
主题单元
专题划分
课时内容举例
24种性格优势
一、积极的个人优势
专题1:
性格魅力
这就是我、最好的自己
对美和优点的欣赏、希望
专题2:
发现潜能
我的潜能、自信心
对美和优点的欣赏、希望
专题3:
创造思维
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
创造性、洞察力
专题4:
智慧学习
记忆策略、学习方法
好奇心、热爱学习
二、积极的情绪情感
专题1:
主观幸福感
阳光少年、快乐自我
热情
专题2:
管理情绪
体验情绪、接纳情绪、合理表达情绪
自我调节
专题3:
乐观与希望
乐观、我的理想
希望、坚持
专题4:
感恩与宽容
成长的代价、宽以待人
感激、原谅
三、积极的社会关系
专题1:
沟通与理解
沟通技巧、学会理解
社会智慧
专题2:
团队合作
合作体验、合作技巧
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
专题3:
青春期交往
我是男生,我是女生、青春心事
社会智慧、爱
专题4:
爱与尊重
爱自然、爱社会、尊重他人
爱
四、积极的生命成长
专题1:
积极抗挫
心理弹性、抗挫力
坚持、勇敢
专题2:
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防毒、正确对待艾滋病
希望、审慎
专题3:
自我决定
独立自主、自我监控
审慎、自我调节
专题4:
健康生活
身心健康
3.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主题、专题和课时内容
主题单元
专题划分
课时内容举例
24种性格优势
一、积极的个人优势
专题1:
性格魅力
自我探索与成长、我的性格优势
对美和优点的欣赏、希望
专题2:
发现潜能
我的潜能、自信心
对美和优点的欣赏、希望
专题3:
创造思维
思维定势、独立思考
创造性、思想开放
专题4:
智慧学习
思维导图、研究性学习
好奇心、热爱学习
二、积极的情绪情感
专题1:
主观幸福感
快乐、幸福
热情
专题2:
管理情绪
体验情绪、接纳情绪、合理表达情绪
自我调节
专题3:
乐观与希望
乐观、我的理想
希望、坚持
专题4:
感恩与宽容
最想感谢的人、宽容有度
感激、原谅
三、积极的社会关系
专题1:
沟通与理解
沟通技巧、学会理解
社会智慧
专题2:
团队合作
合作体验、合作技巧
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
专题3:
青春期交往
网络交友、异性交往
社会智慧、爱
专题4:
责任与尊重
勇于承担责任、尊重他人
实性、勇敢
四、积极的生命成长
专题1:
积极抗挫
心理弹性、抗挫力
坚持、勇敢
专题2:
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希望、审慎
专题3:
自我决定
职业选择、自我效能感
审慎、自我调节
专题4:
健康生活
身心健康
4.学科教师及教职员工主题、专题和课时内容
主题单元
专题划分
课时内容举例
24种性格优势
一、积极的个人优势
专题1:
性格魅力和
发现潜能
我的性格优势、个人风格、发现并利用个人优势、发现潜能
对美和优点的欣赏、希望
专题2:
创造思维
人生的惯性和创意
创造性、思想开放
专题3:
智慧学习
思维导图、研究性学习
好奇心、热爱学习
二、积极的情绪情感
专题1:
主观幸福感
幸福人生的鈅匙
热情
专题2:
管理情绪
情绪的接纳和处理、情绪的合理表达和释放
自我调节
专题3:
乐观与希望
乐观的人生
希望、坚持
专题4:
感恩与宽容
最想感谢的人、宽容有度
感激、原谅
三、积极的社会关系
专题1:
沟通与理解
沟通技巧、学会换位思考、建设性家庭和谐
社会智慧
专题2:
团队合作
合作体验、合作技巧
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
四、积极的生命成长
专题1:
积极抗挫
心理弹性、抗挫力
坚持、勇敢
专题2:
生命教育
灵性(探索人生意义)
希望、审慎
专题3:
自我决定
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效能感
审慎、自我调节
专题4:
健康生活
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我调节
五、积极的组织关系
积极的教师和学校
学会赞美和鼓励、开发心理资源
赞赏
五、《区本幸福课程》的课程实施
区域内各中小学校应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中关于课程设置的整体要求,和本校学生年龄段的具体情况制定《区本幸福课程》的实施方案,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增强师生对课程的适应性。
各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应包括的一般内容:
(一)确定课程实施途径
一般是平行教学班的专题教育课,也可以以专题教育课为主,辅以主题班会、午会课等。
(二)确定课程实施方式
在完成幸福课程总体40课时教学任务过程中,一般有集中、分散和混合三种实施方式:
(1)集中方式。
在起始年级(小学为三年级),平行教学班每周一课时,完成32课时,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完成余下的8课时。
(2)分散方式。
每学年各年级完成8-14课时(小学是8课时、初中是10课时、高中是13或14课时、教师校本培训是8课时)。
(3)混合方式。
起始年级集中一学年完成30-32课时,其余8-10课时分别在其他学年内以讲座的方式完成。
(三)确定课程实施的教师
本课程由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没有专职心理教师的可由兼职心理教师、或者有心理专业背景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学科教师承担。
(四)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活动
心理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和学龄段学生及本校教师的不同心理特点、个性发展需求,制定学期和学年课程教学计划(包括对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
一般以平行教学班课堂教学形式为主,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辅以讲座、广播等大课形式。
在教学中,尽可能多采用师生喜欢的团体辅导活动形式,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程实施中的应用,以适应师生个性差异的多样需求和年龄心理特征。
(五)课程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在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心理教师的个人优势,倡导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和教学设计的多元化,以满足学生、教师个性发展的需求。
六、《区本幸福课程》的课程管理和保障
(一)课程管理
1.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区本幸福课程》的管理
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拓展课程的检查督导制度,对《区本幸福课程》的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及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并通过区教师进修学院的相关业务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督导和检查。
为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程的实施推进提供政策支持。
2.区教研机构对《区本幸福课程》的管理
区教师进修学院通过相应部门加强对幸福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和业务指导,以提高课程质量。
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机制促进区域内外、区域内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区域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及最优化。
通过区域内有计划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教学比赛、课题研究等,提高课程教师的研究和教学能力、对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能力,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学校对《区本幸福课程》的管理
区域内各学校应明确《区本幸福课程》限定选修的拓展课课程地位,将其纳入拓展课课程体系,选定合适的师资并保证相对的稳定,以利于课程的实施和建设。
学校要依托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好《区本幸福课程》的研究课、展示课,加强听课、说课和评课,探索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总结成功经验,及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有效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
学校要逐步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课程教师研究、开发和实施《区本幸福课程》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完善相应的课程质量管理制度,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质量要求。
学校在实施《区本幸福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表、照片、声像等资料,要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档案,课程教学档案的内容可包括:
学校制订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教学评估材料、课程开发方案等;教师在实施课程时的公开课资料、经验总结等;课程教师专业建设的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以及对教师职后校本培训档案)。
(二)课程保障
1.区教育行政部门、区教师进修学院、区域内各学校要确保与实施《区本幸福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器材的建设和配备,以及实施、开发课程的课题研究、教学实验所需要的经费投入。
2.为了保证《区本幸福课程》的正常开展,学校要有效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价值。
注意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中小学积极成长幸福课程指导纲要 区域 中小学 积极 成长 幸福 课程 指导 纲要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