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编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30099994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40.56KB
最新整编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整编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编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编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整编】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复习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对中国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常常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这属于教学原则中的()。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
B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古代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答案:
D
【解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善于雄辩,常与青年智者进行问答对话,他的教育方式被誉为“产婆术”。
3.我国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答案:
D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4.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A.管理
B.德育
C.教学
D.服务
答案:
C【解析】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教学法中的()。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引导法
D.参观法
答案:
B【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所使用的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
实物、模型、标本、图片的演示;图表、示意图、地图的演示;幻灯、电影、录像的演示;实验演示。
专家点拨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历年考试中的重中之重,除了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还可能以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较大。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都是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考生要熟记其概念及其运用要求。
6.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这种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答案:
A【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形成性评价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答案:
D【解析】自制性就是一个人自己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品质特性。
而题干中所述正是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8.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答案:
B【解析】人们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泛化。
借助于泛化,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9.“理想和未来”是人生()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答案:
C【解析】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的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重要的选择。
10.“心不在焉,则黑自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答案:
C【解析】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是高级心理活动的条件。
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如果对事物不加注意,就会产生“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的现象。
11.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依存型占优势
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答案:
A【解析】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是指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场依存型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专家点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是学生在认知方式土的差异。
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
场独立型占优势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场依存型占优势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一般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更感兴趣。
12.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愿意学习,这符合桑代克提出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答案:
C【解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削弱。
因此,学习好的学生由于能够得到满意的成绩或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所以更愿意学习,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13.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A.精细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答案:
A【解析】记忆的精细加工策略是指使人们更好地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成。
具体来说就是在保持知识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记忆材料进行分类加工而形成不同的记忆方法,这些记忆方法又称记忆术。
14.在出现意外或遇到危险的情况下所表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
A.应激
B.激情
C.恐惧
D.焦虑
答案:
A【解析】应激是出现意外情况时,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出现应激状态时,有的人急中生智,当机立断,集中全部精力去应付突变,从而化险为夷;而有的人则张皇失措,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有的人则多余动作增多,出现一些盲目重复的无效活动。
这与人面临的情境及人对情境的认知评价和应对能力有关。
1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答案:
D【解析】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6.意志行为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
B.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
C.不断审视行动计划
D.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
答案:
A【解析】意志行为准备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是意志行动的动因。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
17.冷水刺激皮肤后,微温的水就会感到热;吃苦药之后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甜味,这些现象为()。
A.感觉的相互作用
B.继时对比
C.异时对比
D.同时对比
答案:
B【解析】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不同的刺激的作用而产生对比的现象叫做继时对比,也叫先后对比。
题干中的现象属于继时对比。
18.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
A.蔡元培
B.席勒
C.王国维
D.斯宾塞
答案:
A【解析】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他说: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
19.中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
这些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保护性知识
答案:
B【解析】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
20.“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是()的观点。
A【解析】情绪的外周理论指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反映了这点。
A.情绪的外周理论
B.情绪的丘脑理论
C.情绪的认知理论
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答案:
A【解析】情绪的外周理论指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反映了这点。
21.下列学制中,主要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是()。
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D.双轨学制
答案:
D【解析】双轨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英、法、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此类型。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独立完成作业。
答案:
错误【答案要点】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也是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23.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答案:
正确【答案要点】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动机本身不属于行为活动,它是行为的原因,不是行为的结果;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24.接受学习不可能是有意义学习。
答案:
错误【答案要点】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当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合理地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接受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由此可见,有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并不矛盾,教师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5.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答案:
正确【答案要点】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因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可以看成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途径主要有:
(1)在社会上和校园内,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作风。
(2)在校内,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以及努力创立进修、培训等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条件。
(3)良好的校风建设、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4)要形成科学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验证并发展这些知识。
(5)注意向他人学习,如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学习其他教师的好经验,增强教师的自信心。
(6)教师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27.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综合性。
体现在学科综合、时空综合、学习方式方面的综合。
(2)实践性、活动性。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
课程的时空是开放的,同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也就是在活动中学。
(4)生成性。
生成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生成、活动过程的生成。
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5)自主性。
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订,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
(6)课程性。
这些特点体现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
28.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
性格是后天的,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不容易改变。
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2)气质与性格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来看。
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
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
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
再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29.筒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
共36分)阅读材料。
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小萌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日“自我放松”。
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
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
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
最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问题: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小萌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31.材料
某中学有位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她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也经常主动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
学习,还看了许多教学视频。
但令她苦恼的是,尽管她将那些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与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太好。
问题: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说说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复习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系统阐述的教育思想是()。
A.绅士教育
B.自然教育
C.和谐教育
D.武士教育
2.一个争强好胜的学生和另一个个性较弱的学生在一起很可能感到更自在,这在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属于()。
A.类似性因素
B.空间因素
C.需要互补性
D.仪表
3.阅读、心算技能属于()。
A.动作技能
B.智力技能
C.阅读技能
D.思维技能
4.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5.能在比较自然的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保证了研究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6.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A.培养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7.教师负有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的责任,这属于教师的()角色。
A.教员
B.朋友
C.课堂的管理者
D.学生模仿的榜样
8.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声,这种强化属()。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为()。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0.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言语行为’’属于哪个领域的教学目标?
()
A.认知领域
B.情意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领域
11.()以研究知觉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
A.精神分析学派
B.构造主义
C.格式塔学派
D.机能主义
12.对某个或某些被试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A.产品分析法
B.个案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13.形成学校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A.教师文化
B.学生文化
C.物质文化
D.制度文化
14.人格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
C.心理过程
D.意志过程
15.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16.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布卢姆
D.夸美纽斯
17.沈从文小时候经常逃学,而且长时间对老师的批评、斥责非常抵触,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学老师利用校园里的一棵楠树激发了他的进取心,沈从文最终成为了杰出的作家。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发展的()。
A.普遍性
B.现实性
C.可塑性
D.差异性
18.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属于侵犯学生()的行为。
A,隐私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身自由权
D.受教育权
1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性知识,常常会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情境或者设置模拟情境,这主要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A.知情意的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20.以下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B.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C.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
D.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
2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主要影响着课程内容的()。
A.深度和广度
B.科学性和系统性
C.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
D.科学性和逻辑结构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8分。
共32分)判断正误。
并说明理由。
22.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平均发展。
23.教师劳动是个体性和集体性劳动的结合。
24.考试中,主观性试题越少越好。
25.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注重学生学科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程序教学及其原则。
27.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28.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哪几个阶段?
29.简述智力的群体差异。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8分。
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李南是一位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
上岗之前,他踌躇满志,想象着老师的那些工作: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都是那样的简单。
而且作为物理教师,不用操心思想工作之类,可省去许多麻烦。
总之对于自己这个大学的高才生来说,要驾驭教师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
然而,上岗两个月后,李南没有了往日的潇洒,他沮丧到了极点。
走进教室,他发现学生的表现比想象中的差多了,有一些对他没有礼貌,时不时抓住机会向他挑衅。
课堂上还经常出现辱骂打架的事情,真叫李南不胜其烦。
李南不认为是自己无能,而是学生太差。
他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这难见成效的工作上,还不如早点改行。
他想辞职去做生意,但是仔细想想,就此离开教育工作,他多少又心有不甘。
但如果继续干下去,出路又何在?
问题:
(1)李南想象中的教学与实际教学呈现出非常大的反差,其问题的根源何在?
请帮助李南分析其境遇的原因。
(9分)
(2)李南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请你给李南提出一些有关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面的建议。
(9分)
31.材料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问题: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这一点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得以体现。
他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专家点拨卢梭是自然主义者,是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其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
然教育”,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爱弥儿》中有充分体现。
2.C【解析】学生双方的需要及对方的期望构成互补关系时,较易组织在一起。
因此,两名性格不同的学生在一起更觉得自在是由于他们的需要互补性。
3.D【解析】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阅读、心算技能都属于人的思维技能。
4.A【解析】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成为引导学生行为的指南。
5.A【解析】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6.A【解析】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并指出了各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其中12~18岁是青年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即获得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专家点拨在人格的基本理论中,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多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必须重点掌握。
7.C【解析】教师作为一名课堂管理者,负有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的责任。
8.A【解析】负强化是指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时,此种刺激的减少,即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专家点拨强化是行为主义学派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
强化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正强化和负强化。
考生可以这样进行记忆:
正强化即实施奖励,负强化即撤销惩罚。
同时,考生还要能够正确区分负强化和惩罚,负强化与正强化一样,都是使行为的概率增加,而惩罚则是使行为的概率降低。
9.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距离、照明等外界因素发生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最新 整编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中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复习 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