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
- 文档编号:30099101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67.34KB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练习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②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④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箴言(zhēn) 稽首(qí) 果脯(pǔ) 气冲斗牛(dǒu)
B.巉岩(chán) 梦魇(yǎn) 荫蔽(yīn) 人才济济(jǐ)
C.忿恨(fèn) 羁绊(bàn) 氤氲(yūn) 崭露头角(lòu)
D.按捺(nài) 剽悍(piāo) 嵯峨(cuó) 强聒不舍(guō)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老百姓收入稳步增长。
B.是什么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连接在一起?
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C.《天鹅湖》欧洲之旅今天完美收官,连续演出40场,场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创造了一个演出奇迹。
D.骗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4.读下面的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2017年4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的萧放教授,在山西省图书馆做了题为《清明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演讲。
他在演讲中指出:
在当今社会,清明礼俗的传承创新体现在着重培育感恩情怀、提升生命伦理意识,贯彻环境保护理念、调整更新传统祭祀方式,亲近自然、拥抱生命的春天等方面。
只有我们主动进行清明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A.“清明春色”体现出了清明踏青的礼俗主题。
B.“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哪得到黄泉”这是沿用至今的清明礼俗,但并不符合环保理念,是最应该创新的礼俗文化。
C.文中的加点词语“传承”“传统”的词性相同。
D.“清明常在,民族不老”可以作为这段话的标题。
5.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有错误的一项是。
()
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奈特曾披鼹:
“(A)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B)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 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
”中国水利部部长钮茂生日前发出警告:
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c)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的危机。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D)饮用水质已经成为威胁12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
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A.A
B.B
C.C
D.D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hold住母亲的生命
①记不清这是母亲最近几年来第几次住院了,这次入院是在她刚出院不久又因病情危重重返病房的。
病中的母亲时而昏睡,昏睡中常常喃喃自语,轻轻呼唤着“妈妈”;时而又不由自主地撕拉被单尽管吊着“肺脑活剂”,输着氧气,可母亲仍然张着嘴大口喘气,脸色青紫。
每每到下半夜常常有痰堵在喉咙咳不出来,这时会全身抽搐,嘴唇铁青,我们只好奔走呼叫,医生用吸痰机吸出痰来,母亲才又转危为安。
如果这世上有阴阳两界,母亲不知在这边缘上挣扎过多少回了。
②前日上午,医生查房结束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郑重地对我交待:
“你妈妈病情已相当严重,你要有思想准备。
”我深知“思想准备”意味着什么,顿时,眼泪夺眶而出。
医生急忙安慰我说:
“目前还有一种药,堪称‘原子弹’,这也是最后一招,不过,能否有效,得看各人对此药的适应,不知你们是否用?
如用,一是价格昂贵,二是需院方审批,三是对人体有副作用。
”我和大姐忙说:
“只要能有一线希望挽回,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于是,用上了抵御病魔的“原子弹”。
六天后,母亲终于又醒过来,能和我们说话了。
③当我唏嘘地拥着病重中的妈妈时,我才发现她对我多么重要!
我是家里的老生子,生我那年母亲已三十七岁。
母亲那时体质就不好,由于体力不支,抱我都很困难。
后来听大人们讲,母亲总是把我放在胳肢窝里半抱半夹地走路。
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母亲的腰就是弯的,我问她这是为什么,母亲说是疼弯的。
是的,是疼弯的,后来我懂事了,知道那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再加上常年的劳累而导致的驼背。
母亲常年有病,劳累和营养不良使她体质越来越差,瘦骨嶙峋,每天还要佝偻着身体,忍着疼痛默默无闻地做着农活和家务。
皱纹悄悄地爬满她那日渐苍老的脸,记得我小的时候总是趴在母亲背上给她拔白发,直到有一天再也不能拔了,因为渐渐地白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黑发。
④正如有一篇文章写的那样:
小的时候,遇到事情,总是说问问母亲该怎么办,那时候最崇拜的是母亲;大一点的时候,遇到事情会犹豫,不知母亲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开始怀疑母亲的见识;再大一点到叛逆期的时候,遇到事情,不再想找母亲说了,因为觉得母亲已经out了;到老了,经常慨叹,要是母亲还在,就能问问她老人家该怎么做了,可惜已经不太现实了……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我决定,在记下这些点点滴滴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陪伴母亲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
⑤作家苏童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母亲动手术后的某天,我在去医院的路上顺便拐进邮局,买了一本刚出版的《收获》杂志,上面登载了后来给我带来好运的《妻妾成群》。
现在,我常常想起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想想就不敢再想了,因为我害怕我的好运最终给母亲带来了厄运,当我在我的文学路上‘飞黄腾达’的时候,我母亲的生命却一天天黯淡下去——我无法确定这种因果关系,我害怕这种因果关系。
”反之,如果说上帝能让我的厄运给我的母亲带来好运,我情愿忍受命运的折磨,hold住母亲的生命。
6.文章题目中的“hold住”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要“hold住母亲的生命”?
7.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所表达的感情。
(1)如果这世上有阴阳两界,母亲不知在这边缘上挣扎过多少回了。
(2)我和大姐忙说:
“只要能有一线希望挽回,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
8.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作用是什么?
9.第④段中讲到人生四个阶段对母亲的不同态度,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
小时候崇拜→____→____→____
10.文章结尾处引用作家苏童的话有何作用?
成由节俭败由奢
①俭,即节俭,不靡费。
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
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首先,俭可以治国。
墨子有言:
“节俭则昌,淫逸则亡。
”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
“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
”立刻命人将它捣毁,又说:
“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
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
”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
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
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
”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疾,在病重时立下遗嘱:
“吾以羸葬,将以矫世也。
”(羸葬:
不用衣衾棺椁下葬。
)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
以俭教子,家风淳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
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
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却婉言谢绝了景公赏赐他的骏马豪车。
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
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再次,俭可以修身。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
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
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
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而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
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原文有改动)
11.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2.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13.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
14.选文第②~④段的顺序可否颠倒?
为什么?
三、句子默写
15.默写。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
(《春望》)
(2)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
(《浣溪沙》)
(4)__________,隐隐笙歌处处随。
(《采桑子》)
(5)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饮酒》中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7)《雁门太守行》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后面题目。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_________,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__________之情。
17.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
试作简要赏析。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竹似贤,何哉?
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見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⑧之,为庭实⑨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
根.②善建不拔:
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
③中立不衡:
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
④体道:
体悟仁德。
⑤虚受:
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
⑥砥碗:
磨炼。
⑦名行:
名节操行。
⑧树:
栽植。
⑨庭实:
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
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18.下列成语中“是”的含义与文中“夫如是”中“是”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实事求是
B.唯利是图
C.各行其是
D.比比皆是
19.文章从竹之“本固”“________”“心空”________”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使用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以竹的特征象征君子的品质,物我交融。
六、综合性学习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认为低碳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关联吗?
你会响应低碳生活的倡议吗?
下面是某学校的“校园低碳环保调查”数据(节录)。
(材料二)地球并不是传说中的聚宝盆,事实上,地球的宝藏正在被人类一点一点的吞噬,地球上每分钟有36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在消失。
我们所消耗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
根据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的计算,人类每年消耗的自然资源,需要地球花大约1.5年的时间再生。
更好的生活并不意味着无止境的物质消费。
如果我们太肆虐的消耗超出了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森林会退化,草原会变成荒漠,生态系统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会下降。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图表中的主要信息。
(2)请你为“低碳生活”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20字以内)
(3)作为社会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请结合材料一、二内容具体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实现“低碳生活”。
(至少两点)
七、作文
21.阅读文字后作文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
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劲;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请将题目“读懂_____”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
(1)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诗歌鉴赏
1、
五、课外阅读
1、
六、综合性学习
1、
七、作文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