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上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
- 文档编号:30097026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66.19KB
语文必修上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
《语文必修上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上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综合检测三
单元综合检测三(第三单元)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
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
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
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
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
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
“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
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
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
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室内设计。
同样,来自欧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
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
(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
C.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由原文第一段“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可知该项“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正确。
B项,以偏概全,由原文第一段中“同时”可知“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只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的一个条件,应该还有“物质”方面的,故该项错误。
C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可知“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应是具有了精神功能,而非物质功能,故该项错误。
D项,无中生有,由原文第四段“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可知应是“促进东西方创造出新的器物和艺术样态”,而“促进了东西方创新意识”于文无据,故选A。
答案:
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
B.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
D.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证、论据的能力。
从全文来看,本文论述了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也就是艺术对丝绸之路的作用以及“物的艺术表达”研究理论和丝绸之路的文化理念等内容。
从第三段“物的艺术表达”阐述来看,A项正确;从第二段“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来看,B项正确;从第三段最后“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来看,“独特意义”只是文章论证的一个分论点,并不是全文内容,故C项错误;从文章第四段“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来看,D项正确,故选C。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雕塑等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B.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释就要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
C.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原,既改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
D.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就要”说法过于绝对化。
由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来看,“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是作者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原文只是说“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故选B。
答案: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人们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
二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三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
四要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8年10月13日刊文)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虽然仪器不会检测出病症,但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适感,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普遍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现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日趋泛滥。
随着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隐患日益严重,一种富有全局性的健康理念——“大健康”应运而生。
它倡导人们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过渡到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接收科学的健康指导,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
“大健康”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上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健康。
当今医学界,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因多病的“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
大健康模式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摘编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材料三
2013—2018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
《2018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
——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四 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导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
从鸿茅药酒到权健事件,暴露出的是整个保健品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不少保健品生产企业打着“高科技”“祖传秘方”等旗号,制假售假。
甚至把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诱导消费者上当。
一些保健品在销售过程中,与消费者大套近乎、嘘寒问暖,“专家免费会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套路重重……种种乱象,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加速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要建立从原料到生产再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明晰相关部门审批、监督和处罚职责,建立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出现问题,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取缔违规企业;同时进行警示教育,要让公众客观认识保健品的“疗效”,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正确的消费引导。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月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人民身体健康当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B.快节奏的生活,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亚健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频发。
C.材料三显示,近五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说明人民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保健品市场需求旺盛。
D.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主要包括制假售假、虚假宣传、欺骗性营销等,严重扰乱了行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解析:
强加因果。
“导致”错,原文意思是说“与之有关”。
答案:
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应达到的水平。
B.“大健康”关注身体、精神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该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C.鸿茅药酒和权健事件暴露了整个保健品行业都存在的违规生产和虚假销售的问题,尤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
D.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而违规生产经营,与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监管不力也有关。
解析:
“整个保健品行业都”以偏概全,“尤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无中生有。
答案:
C
6.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请结合材料分角度概括说明。
(6分)
答案:
政府(政策):
政策导引,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完善服务体系。
理念:
宣传“大健康”理念,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行业(市场):
对保健品行业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保健品企业主体行为,坚决打击保健品市场乱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被时间打败的故乡
王 波
①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差点儿就是这样。
通往老房子的3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
②实际上,5年前情况就已经这样了。
只是今年,有个女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棍儿站在山坡上,当她远远地有气无力地喊我的小名时,我才认出她是当年村里公认最壮实的女人。
看到比我母亲略年长的她,刚刚年届六十已衰老至此,我忍不住一阵心酸,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
③时间先是打败了老房子。
④在倚山而居的自然村落里,我们家位于最靠近山脚的一条居住线上。
1984年夏秋之际,开始有人家搬进城,这条线上前前后后住过的12户人家,如今空无一人。
除了有两三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橘园。
在植物恣意生长的土地上,外人丝毫不会看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
⑤时间随后打败了老房子的主人。
⑥在回乡上坟的车上,父亲一路讲的是村里村外同龄人的死讯,大都因癌症而不治。
我对这些人的记忆,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
而能被记住的,大多是方圆几十里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人物”。
他们有些人进了城,有的人依旧留在农村,但他们结局大致相似——当年的狂放、不羁乃至霸气,先后都被时间抹去,归拢于山坡上一座座小小的坟头里。
⑦时间也打败了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
⑧这些曾经在乡间田头为了一棵树、一厘地而寸步不让的男人女人们,先后成了“城里人”。
置身于陌生而广阔的城市空间里,他们觉得天地顿然开阔。
再回望与自己几无利益瓜葛而草木依旧的乡村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看到的不再是残酷的丛林法则,而是温情的丛林记忆。
那些当年抄起铁锹在房前或垄间打得头破血流的人们,在城市街头偶遇或回乡祭祖重逢后,已然能微笑致意;他们的后代则继续在城市里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嘲笑父辈们的目光短浅和不识时务。
⑨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人家,反倒一如既往,偶尔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不肯在村里村外丢面子,有时会找到城里的旧人来求证论理、主持公道。
“城里人”自然知道,农村没有一些城里人想象的那般诗意、淳朴和美好,甚至更多的是丛林法则式的愚昧、狭隘和残暴,但他们仍会以过来人身份,劝导执拗不化的乡亲,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
⑩的确,在他们成群结队决定告别农村生活那一刻起,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了。
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后,村里再也组织不起护渠、引水、修路、挖井的队伍。
半山腰处,夏有蛙鸣冬有薄冰的池塘最终干涸,山脚下的溪边再也不见用棒槌捶打衣物的女人,通往田地的道路逐年垮塌荒废,村头洼地的水井渐渐被淤泥石块填埋。
时间打败了这些属于农村的公共设施,也就从根基上瓦解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便是村里最强势的男人和最壮实的女人,也只能自生自灭。
被扼住咽喉的故乡,只能苟延残喘。
“村上死个人,眼瞅着就抬不上山了。
”在他们这茬人嘴里,这是形容故乡衰落的最有力道的话;而在心里,这句话也时时让步入晚年的他们不安和恐惧。
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
我一度以为,逃离农村的人们会摆脱被打败的命运。
只是现在我才发现,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被时间打得溃不成军。
不满三岁的女儿,不知祖坟为何物,站在坟前喜笑颜开,徒留我和父亲神情凝重;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峰,她随口而出的是“小乌龟爬山坡”;望着那个喊我乳名的老奶奶,她一脸茫然。
眼前的老人孩子,对她来说,全是陌生人,倒是邻居养的一只踱步的公鸡和几只母鸡以及拴在树下的山羊令她兴奋,那是她在电视和手机视频里认识已久的“朋友”。
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
(选自2015年2月25日《中国青年报》,略有删节)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于故乡被时间打败始终感到无可奈何。
B.本文环境、人物描写和情节的推进,都能很好地为表现主题服务。
C.作者将客观叙述描写和主观感受抒写相结合,笔调凝重深沉。
D.作者内心苦苦挣扎,对故乡被时间打败心有不甘。
解析:
B项,选文不是小说,没有情节。
答案:
B
8.第
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请简答。
(6分)
答案:
反衬(“对比突出”)了女儿对于故乡的人、事、物的陌生淡漠,更加突出表现了作者面对面目全非的故乡所感受到的无奈和失落。
9.清代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张英得知在安徽桐城老家的家人与邻居争墙基地界的事后,写了一封信给家人,该信是一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便拆墙,后退三尺让路。
(6分)
请联系这个故事与本文内容,简要说说本文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内涵与张英诗句的内涵有何异同。
参考要点:
相同处都是说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值得为眼前利益斤斤计较)。
不同处:
张英诗句主张强势一方应该主动作为,谦让友善。
(态度主动退让,与邻为善) 第⑨段画线句子意思是争执双方的任何得失都经不起时间消磨,无须斤斤计较。
(态度消极无奈,在时间面前人很可怜,任何争斗都无价值)(不求全面,意思对即可。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汉将班超少子勇。
勇字宜僚,少有父风。
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
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
因罢都护。
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请出兵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
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
勇上议曰:
“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
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及至永平,莫不内属。
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
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
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窴心胆,北押匈奴,东近敦煌。
如此诚便。
”于是从勇议。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
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绥。
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
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
永建元年,更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
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
后卒于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B.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C.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D.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解析:
“徒耻于前负”是状语后置,即“徒于前负耻”,“徒”指只是。
可排除A项。
“报雪”的对象是“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是汉朝廷,不是匈奴。
可排除C项。
“出兵故事”是“不寻”的谓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
可排除D项。
句子译为:
前段时期之所以有反叛事情发生,都是由于管理失当,还反被它损害的缘故。
现在曹宗只是为从前的失败感到耻辱,想报复匈奴洗雪耻辱,却不查一查历史上出兵的先例,没有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
答案: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域,这一称呼始于汉代,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B.太后,即皇太后,对帝王母亲的尊称,中国历史上不是所有皇帝生母都会成为太后。
C.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建立国家,其首领被称为可汗。
D.屯田,朝廷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民屯之分。
解析:
匈奴的首领叫“单于”。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班勇出身名门,与其兄俱戍边。
班勇是大将班超的小儿子,年轻时就有父亲的风度,曾和他的哥哥一同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归来。
B.班勇讨论出兵,考虑事体周全。
他在讨论时,既回顾历史上曾经出兵的情况,又分析眼下曹宗的立功想法,还指出汉朝的府库、后续兵力等情形。
C.班勇为官受奖,维护一方通畅。
延光年间在楼兰,班勇因鄯善归附汉朝而受到朝廷嘉奖,调集军队在伊和谷赶走匈奴伊蠡王,前部重又开始通畅。
D.班勇平定西域,深有勇气谋略。
班勇曾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曾率军打败后部王军就,还另立听命于汉朝的当地人为王,将车师六国都平定了。
解析:
“班勇曾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错,原文中是班勇在邓太后请来议论出兵时所说,无“班勇曾派遣……”的事实。
答案:
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
(5分)
译文:
(2)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5分)
译文:
答案:
(1)过去的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它,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居住在敦煌,就如同永元年间旧例一样。
(旧,过去;第一个复,恢复;故事,旧例)
(2)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未下决断,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来投降。
(犹,尚,还;开导;以,率领;诣,到)
【参考译文】
汉朝大将班超小儿子叫班勇。
班勇,字宜僚。
年轻时就有父亲(班超)的(大将)风度。
永初元年(107),西域反叛(汉朝),朝廷派班勇做军司马。
班勇和哥哥班雄一起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回来。
于是撤销都护。
后来西域有十多年完全没有汉朝的官吏。
元初六年(119),敦煌太守曹宗请求朝廷出兵攻击匈奴,替索班报仇雪耻,趁机收复西域。
邓太后召班勇到朝堂聚会商议。
班勇上奏议道:
“从前孝武皇帝担心匈奴强盛,将成为众多蛮族的统帅,来逼进我们边疆。
在这种情况下开通西域,分散他们的同党之人。
到了永元年间,(西域那地方)没有不归附内地的。
后来碰到羌人作乱,西域又断绝与汉的交往,北匈奴于是就派给各国债务,防备他们逃避租税,加高他们租税的价格,严格按照日期召会他们。
前段时期之所以有反叛事情发生,都是由于管理失当,还反被它损害的缘故。
现在曹宗只是为从前的失败感到耻辱,想报复匈奴洗雪耻辱,却不查一查历史上出兵的先例,没有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
凡想在荒远之外寻求立功,一万个之中没有一个成功的,如果兵火灾祸连续不断,后悔就来不及了。
何况现在(汉朝)府库空虚,军队没有后续兵力,这是向远方的夷狄显示自己的弱点,向国内暴露自己的短处,臣认为不能同意。
过去的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它,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居住在敦煌,就如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必修上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三 语文 必修 第三 单元 综合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