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ocx
- 文档编号:30096064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83KB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ocx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14-06-2708:
20:
00作者:
佚名来源:
文汇报浏览次数:
31网友评论0条
主讲嘉宾:
国泰慈善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地区知名人士 钱复
6月15日,第78期文汇讲堂主讲嘉宾、国泰慈善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地区知名人士钱复,作了主题演讲《本世纪全球困境:
中华传统文化的借镜》,对话嘉宾、上海台湾研究会会长俞新天就两岸合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话题展开精彩对话。
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专家、学者都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全球化、区域化、资讯化的新世纪,大家会享有民主的政治、自由的市场经济,全世界将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人们幸福地生活其中。
但是,21世纪已经过了13个年头,上述期盼并未实现,相反,各类灾害层出不穷。
而在我看来,解决这些全球困境的钥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本世纪全球遭遇的困境
世纪灾难:
战乱、天灾、金融危机、贫富不均
简单梳理一下。
先说动乱。
2001年9月11号,美国纽约双子星大厦被恐怖分子炸毁,当场死了三千人,财务损失近一百亿美金。
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攻击,2010年开始撤军,现在伊拉克局势还是很不稳定。
2011年,北非爆发了所谓茉莉花革命,从埃及、叙利亚到利比亚,多国动乱、政局幻变;
再说天灾。
2004年12月下旬,印尼地震海啸致数十万人伤亡。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让国人痛心。
2009年7月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因为卡特里娜飓风一片疮痍。
2010年海地大地震、2011年日本本州福岛大地震引发海啸……都是因为气侯变化而带来的天然灾害;
还有危机。
2008年到2009年,美国因为次级房贷危机引爆金融大危机,一个晚上蒸发掉全国45%的财富。
2011年的欧债危机更严重,欧洲诸多先进国家因为政府债务的关系,整个国家信用破产,像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其国家债务是GDP的两倍,等于政府向外借债达国家生产总值两年之和;最后是贫富不均。
由于全球化的结果,资源分配极为不均,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
下列数字大家听了都会觉得可怕,全世界52%的财富集中在全世界顶级有钱的2%的人手里;而全世界85%的财富掌握在全世界最有钱的10%的人的手里。
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各国政府似乎尚未找到有效的政策来应对。
造成这么多全球困境的肇因,在我看来,其实不外乎三个字:
乱、贪、恨
乱——
全世界有将近200多个国家,不少国家都出现了乱象。
以泰国为例,过去半年示威游行不绝,朝野互相攻击不断;中东的叙利亚内战拖了三年半,还没有任何解决的迹象;中非共和国也是内乱持续两年之久。
国家、社会的动乱、抗争、罢工,就是一个“乱”字作祟。
贪——
为什么近年来各地金融危机、财务败相屡屡发生?
无非“贪”字!
2008到2009年美国怎么会爆发金融危机?
因为政府放任金融机构为所欲为。
不加管制的自由催化贪欲膨胀,为了坐拥被别墅、豪车、飞机、游艇包围的纸醉金迷,金融界一再攫取,还诞生了许多“衍生性金融商品”,即把一堆贷款组合起来包装成新花样,不计后果先出售了再说。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实际就是CDO(担保债务凭证)、CDS(信用违约互换)这两个“衍生性金融商品”所引起的。
结果,企业家们肥了,购买者们垮了,雷曼兄弟公司和贝尔斯登公司不就破产了吗?
贪到最后自身难保,且拖累他人。
欧债危机同样如此。
民主国家重选举,胜利者当官,失败者丧权。
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找不到政治家了,尽是一群为当选唯利是图、乱开支票的政客。
为了讨好民众,政府大喊环保、卫生、教育、福利,拼命借债却无力增加收入,又不敢征税怕丢选票,此等心态不正是贪么?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导致天灾不断,地球气候何以变化?
还不是人类“自作孽不可活”!
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破坏了大气层,天空阴晴不定,旱灾洪涝轮番“出场”。
早在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即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限制发达工业国家排放温室气体,减缓全球变暖。
但不幸的是,美国从不批准,加拿大也退出了,甚至本来很积极的欧洲国家在欧债危机后也变得消极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贪”字。
恨——
或许是宗教因素,或许是文化因素,或许是贫富不均……总之,世界上很多人始终摆脱不了埋怨与仇恨。
因为仇恨,恐怖分子策划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因为仇恨,全球各地的劫机案、爆炸案、自杀式袭击层出不穷。
一个“乱”、一个“贪”、一个“恨”,是造成21世纪整个世界动荡不安、人们不能安居乐业最主要的原因。
中华传统文化的借镜
中华文化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能为解决全球困境提供借镜
我这一生没有太大遗憾,只是小时候念书太专注西方问题,尔后多研究外国社会外国文化,对本国传统经典钻研不够,诚为憾事。
好在退休后时间充裕,可供自己自由支配做喜欢的事情,故此重温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受益良多。
2011年起,我出任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非常高兴能与北京高占祥先生主持的中华文化促进会合作,在过去的两年里举办两岸人文对话。
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寻找解决当今全球问题的一把钥匙;我们一致的看法,是中华文化正是这样一把钥匙,是两岸深化交流过程中的共同思想和行为基础,掌握了这把钥匙,全球危机是可以挽救的。
一般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体是儒家思想,孔老夫子教我们的东西在两千年前有用,在两千年后也有用。
孔孟思想强调以仁为本,利己利人,顺天应人。
我曾拜读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谈人生一书,他提到“能为国家、为人民着想,抑制自己本性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做到60%为他人着想、40%为自己着想的人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这句话完美概括了我之前的赘述。
《大学》这本经典,一开始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要求我们从独善其身开始,做到兼善天下。
由此可见,中华文化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这也是为什么经过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仍备受瞩目,被视为对解决当前全球困境大有帮助。
造成全球困境的肇因是乱、贪、恨,而这三大问题中华文化都能够作出解答,即以“定”“俭”“爱”化解“乱”“贪”“恨”。
以定制乱。
选择目标,依定、静、安、虑顺序逐步达到,用自省之功化解“乱”
“乱”之解答——以定制乱。
《大学》所提的“定”和“安”,是解决“乱”的最好办法。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止”就是自己要选定一个目标,然后依照定、静、安、虑循序渐进,达到目标。
也就是说,人类要用自省的功夫来化解乱。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网络发达,看似拉近距离,实则问题重重。
很多年轻朋友时刻刷微博,甘当低头族;更有网上结识未曾见面者,被人一撺掇就干傻事。
比如泰国的红衫军和黄衫军本无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却偏偏在曼谷大动干戈,这其中,互联网助推负面情绪是祸端。
现代人太忙,忙到没时间细想,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很难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而缺乏反省,就容易乱,所以年轻人一定要多些慎重,多想想这一步走下去是对是错,三思而后行,则乱止。
以俭去贪。
唯有奉行“戒奢禁贪”,以勤补拙,以俭养廉,才能化解贪念
“贪”之解答——以俭去贪。
凡事谋私,不是为公,就是贪念私心。
金融危机源于个人的贪心,国债危机源于政客的贪心,全球变暖源于国家的贪心,最可怕的是,贪无止境。
金融危机结束了吗?
没有。
美国金融危机结束后,采取所谓量化宽松政策,说穿了无非狂印钞票。
你买了美国国债,有朝一日美元贬值该如何自处?
通货膨胀的恶果我早在1940年末的中学时代就见识过了,当时先父早上领的薪水尚可以买20包面粉,到下班时候去只够买半包了。
再比较美国如今的“量化宽松”,一旦美元贬值,通货膨胀,物价飙升,其后果不啻另一场灾难。
目前全球约有500兆美金的游资,但这500兆美金掌握在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手里,他们炒房、炒股、炒汇,全无顾忌。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波及泰国、印尼、韩国等多国,谁是幕后推手?
正是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等辈。
全球各国一年GDP加在一起不过70兆美元,不足野心家们操纵的1/7,这些贪婪的炒家们为了赚钱,总会寻到倒霉鬼为其垫底,所以金融危机没完没了。
西方国家这些年大力推动全球化,说全球化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可结果怎样?
世界不安定,贫富差距大。
对此,我觉得中华文化的“戒奢禁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很讨厌“好还要更好”的说法,有了一栋房子就想要两栋、二十栋、二百栋,欲壑难填,坏上加坏!
人要懂得满足,要惶恐自己的德行、福分是否消受得起“好”的生活,否则危及自身不说,还会影响子孙。
以衣、食、住、行四方面举例说明。
我的西装不少穿了二十多年还没扔掉,太太都看不下去了,但我不舍得丢,既然没破没烂还可以穿,何必为了赶时髦买新衣服?
时装面料的制造过程可是会排放废气的。
饮食方面,维持健康即可,不求山珍海味,只求清淡节约。
住、行方面,讲个小故事。
1980年,菲律宾马科斯总统夫妇与我会见,聊天时问我对菲律宾观感如何,我回答“不好”,随即解释道,1963年访问菲律宾,百姓富庶,商业繁荣;17年后,菲国富人区的豪奢与紧邻贫民窟的败落对比异常刺眼,社会贫富差距如此悬殊,恐生动乱。
上位者有再多的豪宅,再多的名车又有什么意义呢?
毕竟,一个人晚上只能睡一张床,一次只能坐一辆车。
马科斯显然没有采纳我的“轻车简从,善待贫民”的建议,其政权果然垮台。
“天道好还”是我一辈子信奉的一句话,做得不对,天都不会放过你。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用功就有收获,生活简朴得以清廉。
诸葛亮《戒子篇》尝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而现下“俭以养廉”或许比“俭以养德”更意味深长。
贫富差距的现状已然存在,所以学者主张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扶助弱势群体,目前本人也在做这样的工作。
我所秉持的理念,来自于《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所以,化解“贪”最好的做法就是“俭”。
以爱除恨。
“爱”是关怀,化戾气为祥和,社会有爱,才得和谐,得天下大同
“恨”之解答——以爱除恨。
每天翻开报纸,杀人放火一类的新闻屡见不鲜,戾气何其重也。
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行让人难免疏忽,成长过程缺乏管教引导。
想起自小一举一动皆在框架之内,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即受母亲打骂;时至今日,我对母亲的责罚教育仍是铭感五内,若无当年管教,自己不可能取得后来的成就。
不过,如今时移世易。
现代社会生育很少,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难免娇宠有余,教养不足,常常一掷千金购置衣物玩具,却忘记了最重要的管教。
小朋友从小到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提供的现成便利,是故一遇到挫折,便容易走极端。
譬如自己幼年时羡慕同学的新衣、新鞋、新自行车,但从不敢向家里开口,这就是一种挫折,而人只有在经历过挫折后才会长大。
家长的“宠”和“爱”是有区别的,“爱”是关怀,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诲,是孝悌之义。
整个社会都有“爱”,都有一种关怀的氛围,那么就是一个祥和的大“家”,天下大同才指日可待。
中华传统文化中可供我们处理当前全球困境的珍宝实在太多了,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努力地探讨,向整个世界来宣扬。
我的报告只为抛砖引玉,期待大家的指教。
听众提问
找到面对压力时的动力,难题就会逐一破解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生王小虎:
如何看待年轻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与现实中“压力山大”之间的关系?
钱复:
我可以体会到您提问时内心的焦虑。
升学、就业、成家种种压力让年轻朋友甚至抬不起头来。
但是,压力再大,也要克服。
最好的办法是时刻反思,在客观的立场上看问题。
人孰能无过?
找出自身问题,加以改进即可。
我三岁时背不出《古文观止》先后被夫子和母亲责打,觉得十分冤枉,但如今回想,正因家母管教严厉,促使我倍加努力。
人要找到面对压力时的动力,相信问题就会逐一解决。
台湾对保护文物所下的功夫不一般,值得借鉴
听众:
台湾在保持发扬中华文化上,有什么值得大陆借鉴的经验教训?
钱复:
大陆一度在保持发扬中华文化上有过停顿的时期,但是,大陆人才辈出,不乏季羡林这样的国学大师,相信完全可以做得比台湾更好。
台湾虽有中华文化总会、孔孟学会等不少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组织,但多各自为政,希望他们能协调合作。
我曾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监理委员会的委员,感觉他们在保护文物方面尽心尽力,下了好多功夫。
修补书画、瓷器的专家,真有“妙手回春”之能。
我一直嘱咐他们要让老师带学生,一代代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仿佛接力赛,一棒接一棒,大家不懈努力,就能发扬光大。
俞新天:
台湾除了在珍贵文物、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上颇有建树之外,还注意“修旧如旧”,让居民依然生活在保护地址里,使得传统文化得以鲜活地存在着;(台北)故宫博物馆的一些纪念品设计同样匠心独具,融入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既实用又有文化感;此外,台湾逢重大场合会举办诸如祭孔等大典,会演奏雅乐,这些都值得大陆借鉴。
大陆方面,中华文化仍然在民间非常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当然,它需要不断提炼、更新、融合、上升。
我们至今已做了多番探索,包括在境外建孔子学院、文化中心,举行各类文化周、文化年、青年交流、夏令营等系列活动。
中华文化的海外宣扬可说是方兴未艾,两岸将来可以共同去做这项事业。
公务员要放弃过奢华生活的想法,首要是服务
曹飞:
您提倡“俭”,那么您对新加坡的“高薪养廉”如何看待?
钱复:
新加坡能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
最近,澳门也想效仿新加坡的做法,但是马上就有人出来反对。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则纷纷指责新加坡的公务员,特别是高级公务员待遇过高。
而就台湾而言,“公务员提高待遇”一说已不可能。
我服公职的第一天就告诉自己,这是发不了财的,有时甚至可能连维持生计都成困难。
记得我1962年自美返台,从最基层的公务员做起,到手的工资才800台币,大概等于140元人民币的样子,真的没办法活下去。
我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让我在吃、住上无后顾之忧,又在孩子出生后帮忙养育。
总之,我们不能指望在公务员的岗位上获取到如何豪奢的生活,当局要我们做事,不是让我们来享受的,老百姓过了好日子,我们才可以过好日子。
嘉宾对话
俞新天:
钱复先生今天讲的话题具有全球意义,立意也非常深远,它追问我们人类怎么了?
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我们该用怎样的文化途径加以解决?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推动了近代以来的西方现代化,以及后来的全球化,同时也把西方文化作为强势的文化、主导的文化推向全世界。
这种文化让社会有了很多的进步,让我们享受到很多科技的成果,两岸近百年来也都在追求现代化,学习西方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
金融危机后,美国的主导文化暴露了某些弱点:
自由过度、利己主义、民主模式化、非环保等,应倡导世界各国文化共同匡正全球时弊
但是,我们也看到,世界上如果只有一种文化在全球占有主导地位,就可能造成很大弊端,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更暴露出西方文化特别美国文化的一些弱点。
我简要概括一下。
第一、自由过度,责任缺失。
从文化上来讲,从来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无论个人和国家都一样。
一个国家也很难有绝对的自由,它必须和全世界各个国家协调活动。
我举个大家爱说的“老太太”的故事。
一位中国老太太过世了,她留给子女一百万遗产,一位美国老太太过世了,留给子孙一百万债务。
过去大家都笑话中国老太太,说她不会享受生活;可是今天我们是要批评美国老太太了。
现在有些美国专家提出,希望美国人向中国人学习储蓄,因为这是责任,对社会承担责任,对整个国家世界都要承担责任。
我想在这点上大家看到,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德国相对表现较好。
因为在德国文化中非常强调责任这样的价值观。
第二、“美国例外”,全球受害。
美国言称他的利益即全球的利益,因为美国是世界领导者和世界道德的楷模。
今天看来,美国是以“美国例外”让全球受害。
美国过去一百多年欠了天文数字的债务,而从小布什总统到奥巴马总统执政的十年内债务已翻了一番了。
为何短期内就欠了如此巨大的债务呢,而且目前还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结果是让全球买单。
所以,这次金融危机让全世界感到:
美国所为只是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大化,而非谋求全球他国利益。
而且美国欠下的天文数字的债务,就像把达摩克利斯剑,不知道何时会掉下来殃及世界。
我就不说美国这两年发生的监听丑闻,为了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监听美国人民、美国的盟友、全世界政要,这和中华文化当中提倡的“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有很大的差别。
第三、民主模式,强加于人。
民主本身是个好制度,但不能模式化和强求,必须根据各国国情来选择和变化。
中华传统文化讲“礼不往教”,我们自己的礼制不强加于人,如果你觉得好则可自愿去学。
美国自己的民主究竟怎样呢?
很难说做得很好。
美国政治学会的会长、著名的学者阿伦·利伯哈特最近著书分析了几十个国家的民主制度,得出结论——美国并不民主,而选举民主并不能完全体现民主精神,他认为应该有更多的“共识民主”。
我非常赞同他的分析。
第四、生活方式,不值仿效。
过去讲美国梦的象征之一就是拥有大房子、大汽车等等。
美国人口占世界4%,但消耗的能源资源是全球的20%。
2010年上海开世博会,通常都谈中美关系的美国著名学者李侃如做了“美国梦褪色”的主题演讲,提出如果各国都效仿美国,全球变暖会更变本加厉。
所以我觉得,仅靠西方这样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向世界提供价值观是不够的。
现在需要各种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她有五千年传承、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也需要非洲的文化、印度文化、其他各种文化都贡献自己优秀的内容,共同来匡正全球时弊,共同来解决全球问题,这才是最佳途径。
我想进一步向您请教,您对西方文化极为谙熟,西方文化对解决全球文化造成的困境是否也有某些借镜?
中华文化中的“包容”特性使得它在历史上能够融合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思想和宗教。
文化多样性就需要有包容
钱复:
西方优秀文化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宗教,包含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等。
这些教义中教人做人做事,有可借镜之处。
西方有一个词现在不大用了,叫“节约”(frugality),就是我喜欢用的俭省的“俭”。
但现在大家为了财富把它淡忘了,这个词就来自宗教。
但在美国,如同你刚才讲的“美国梦褪色”,许多原始的宗教教义也起了变化,使得整个美国梦成为很浪费的梦,让我有时觉得美国梦甚至就是一个噩梦:
一定要有两部车,最好三部,城里有房郊外也有房子,每年固定旅行若干次,这些都无益于全球气候的改变。
俞新天:
世界上主要的宗教都是祈求和平、劝人为善诫恶,对于个人向善和社会和谐有很大促进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也出现了宗教极端主义,比如原教旨主义非常严重,“911”恐怖事件,诸多社会自杀事件中的肇事者就是受原教旨主义思想影响。
我最近看到90岁高龄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著书批评西方人,他说了西方人对于中国、印度、对世界各国的文化都不够了解,可是我们要指手划脚,指导别人怎么做;动辄把其他国家说成无赖国家、流氓国家,这应该算是一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我觉得批评反思得非常深刻。
所以,我感觉中华文化的特性之一就是包容,我们能够包容任何一种宗教,我们没有文化原教旨主义这种想法,这是特别珍贵的。
明朝开国初年郑和下西洋,和当时伊斯兰教极为盛行有关,中央政府有很多高官都皈依了伊斯兰教,这也可能和元朝历史有关。
所以说,郑和下西洋不是简单的现象,是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一部分。
但那时人们没有感到和儒家学说有何冲突,他既可以皈依伊斯兰教,也能够接受儒家文化思想体系,都没有矛盾。
到了明朝后期,上海的徐光启还有十几位高官皈依了天主教,但是他们也没有觉得和儒家文化体系有矛盾。
这说明中华文化非常具有包容性,我们不赞成原教旨主义的做法。
正因为我们这么包容,所以犹太教只有在中国,是真正熔化到了本地社会中了,可能只是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或者信仰的习惯,而不是一定要用宗教特性来证明自己,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所以,我们说文化多样性就需要包容,大家能够彼此学习借鉴,共同贡献给世界的未来,这是最好的方式。
钱复:
您提的包容这两个字我非常赞同。
我1988年从美国回到台湾,看到台湾的社会现象心里很担忧,为什么?
那时经济发展导致了一个阶层比较富有,心态上对凡事都求立竿见影,但这不是中国的传统。
所以我回来的第一次演讲,就用了中国的两个词,一个忍、一个耐,“忍耐”两字是中华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
事实上“忍耐”要翻译成英文是三个字:
容忍,即包容、坚忍、耐心;一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包容、坚忍、有耐心,那么社会一定很安定,反之就容易乱。
1988我给台湾社会问题下的解药就是“忍耐”。
说到忍耐,激进的人就会觉得你是老人心理:
什么东西都要忍耐,不许我们冲。
“冲”对是很好,“冲”错了就像巴西队把球冲到自己的栏里去了一样,在忍耐中我们可以悟出更多的智慧,等待更多的转机,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最喜欢坚忍,坚忍不拔才能成事。
大陆在世界各地建孔子学院,编撰《二十四史》普及版,台湾举行各种汉学研讨会。
两岸将携手共同将中华传统文化向全世界推广
俞新天:
我再想请教:
我觉得中华文化对世界的意义举足轻重。
我曾在国际红十字会做过三年国际顾问,我推荐大家如到日内瓦访问,一定要去参观红十字会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开宗明义就是人类人道主义思想的来源,其中孔子的思想放在最前面的部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思想推广到全世界,将会福泽全球人民。
可是我觉得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是比较少,我们两岸如何能够联手起来,把中华文化发扬到世界?
很愿意听到您的建议。
钱复:
两岸之间在这一方面应该是合作,而且是彼此配合的。
大陆的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撰写《二十四史》的教授名单,阵容非常强大;目前大陆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虽对此也有过一些不同见解,但我认为如果真的是把儒家思想、孔孟思想传统的文化加以拓展,两岸应该认同这个做法。
现在世界上研究汉学的学者很多,所谓汉学事实上就是我们在谈中华传统文化。
我觉得两岸应该轮流举办汉学研讨会;我是台北市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的董事,我们常和大陆许多学校和机构合办夏令营,专门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以后可以更多加强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的合作。
俞新天:
谢谢您的建议,我记得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先生发表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我们中华文化也需要文艺复兴。
我个人体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一定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两岸应该联手,这点我们要充满信心;因为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对中华文化寄予很大的希望,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曾说,我预见世界未来文化,一定要以东亚文化为主轴建立起来,因为东亚文化最讲究融合、包容、宽容、能够有发展。
所以他觉得是能够补救世界上很多文化的不足。
因此,我们应该更有信心去弘扬中华文化。
钱复:
我完全同意。
关键字:
传统文化中华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 传统文化 中的 世界观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