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092814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110
- 大小:140.67KB
信息技术教案.docx
《信息技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案.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运动员的总成绩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1
提供者:
刘金宝
单位:
蓟县景兴春蕾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运动员的总成绩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二单元趣味运动会的第三节内容,本课涉及到了EXCEL的精华内容。
是本单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运用Excel中的多种运算方法——公式计算和函数计算。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函数知识判别计算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使用公式,使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计算所给数据的和、平均值、最大最小值。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新函数的使用。
并且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并能够对计算的数据结果合理利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在具体的任务中感受到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对信息的认识不够。
七年级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
总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公式计算,average函数的插入和使用。
教学难点:
函数的格式、函数参数正确使用以及修改,引用单元格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将上节课的“比赛成绩.xls”打开。
展示上节课中已经录入比赛成绩的“趣味运动会记录册”,创设数据处理环境。
展示上节课的表格,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看演示。
回忆,复习。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掌握的内容,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准备。
展示课题
体育委员发现Excel中有很强的运算功能和方法,可以得到准确的分析数据和处理结果。
提出问题。
观察,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演示过程
1、用公式计算:
⑴双击“记录册”工作表的G3单元格,输入公式“=D3+E3+F3”,然后回车,运算结果出现在G3单元格中。
⑵拖动G3单元格填充柄完成G4到G11单元格的计算。
学生进行操作。
2、用函数计算
⑴从电子档案袋中下载“某班学生期末成绩表”。
在Excel中,不仅可以运用公式计算,还可以利用函数。
函数的输入与一般的公式没有什么不同,用户可以直接在“=”后键入函数及其参数。
例如我们选定“某班学生期末成绩表”H3单元格后,直接键入“=AVERAGE(D3:
G3)”就可以在该单元格中计算出该名学生的平均分。
(参数的格式要严格;符号要用英文符号,以避免出错。
)
有的同学开始瞪眼睛了,不大好用吧?
因为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对函数的使用比较熟悉,如果我们对需要使用的函数名称、参数格式等不是非常有把握,则建议使用“插入函数”对话框来输入函数。
让学生亲自实践。
观察教师的演示。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尝试完成尝获得成功的喜悦。
探究学习
1、教师小结比较。
2、根据得到的数据引发出怎样的思考。
指导其他同学完成习题。
独立完成操作,或小组内帮助学困同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举一反三,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课小结
1. 小结本节课内容。
2. .总结并肯定学生的练习情况。
3.展示下节课的新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下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总结并引出新课。
思考可以通过什么操作可以实现新任务。
通过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分析存在问题,表扬练习完成比较好的同学,强调鼓励大家探究学习的精神
2、把结果进行记录,上缴或在课后进行分析比较。
3,对整体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表扬.
八、板书设计
标题:
运动员的总成绩
求和
求平均分
九.教学反思
1.掌握公式的计算相对较为固难,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实现对公式计算的熟练掌握。
2本节课在本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所学内容容易操作,但要求学生要细心。
3.基本满意,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还是太差,有的小组合作不太好。
需要加强。
4.没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
5.重新上这节课的话,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的兴趣还是很高的,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网上畅游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课时:
2
提供者:
单位:
蓟县第四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节,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会使用搜狐和XX两
种搜索引擎的方法,能够迅速、准确地搜索到蓟县黄崖关长城、蓟县盘山旅游景点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练使用IE浏览器。
(2)灵活使用搜狐()和XX()两种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
迅速、准确地搜索到指定的信息。
(3)能够把搜索到的信息生成Word文档。
(4)了解搜索引擎的常用技巧。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看操作提示完成相应的操作,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使用搜狐或XX任意一种搜索引擎的方法,迅速、准确地搜索蓟县
黄崖关长城、蓟县盘山旅游景点的信息,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让学生搜索蓟县黄崖关长城、蓟县盘山及蓟县其它旅游景点的信息,让学生更了解
蓟县,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上半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根据课本上的操
作提示完成相应的操作,并且能够把网页上需要的内容生成Word文档,利用机房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系统上传到教师机中。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课改条件下,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要求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即:
设置情境-提出任
务-完成任务-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教学重点也从强调培养操作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通过本节学习,能够灵活使用搜狐()和XX()两种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迅速、准确地搜索到指定的或者自己需要的信息。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分类目录型搜索引擎搜狐()和基于关键字的搜索引擎XX()两种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
教学难点:
使用搜索引擎的常用技巧。
(1)使用引号进行精确搜索
(2)使用网页预览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教师活动:
听完《黄崖关》这首歌曲,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黄崖关长城在蓟县哪个位置?
2)、黄崖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多少年?
3)、黄崖关长城有哪些景观?
4)、明代哪位将领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黄崖关长城?
1.学生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积极思考
2.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老师提示学生坐在机房里要想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并提出搜索引擎这一概念及其分类。
搜索引擎:
是专门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网站,它使用程序将因特网上的信息进行归类,以帮助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
以下为几种常用的搜索引擎:
雅虎()和搜狐()等
XX()和Google()等
2.分别说出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
让学深入思考
3.提出本节学习目标:
本节课通过完成课本上两个典型的任务,学会使用分类目录型搜索引擎搜狐()
和基于关键字的搜索引擎XX()两类不同的网上搜索方法。
(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展示)
3.学生对蓟县黄崖关长城旅游景点表现出很大兴趣,积极想办法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4.提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体会两种搜索引擎各自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4.学生回答常用的搜索引擎有哪些?
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七、教学评价设计
1. 查看教师机中学生保存的信息。
2. 选出几名学生保存的信息进行展示,并让其说出自己保存的信息的用处和意图。
3.教师给出评价。
(同学保存的信息都非常有意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八、板书设计
任务:
(分类目录型搜索引擎)
利用搜狐网站的分类主题查询功能,查找有关“黄崖关长城”的信息。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1.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的讲授只是在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从书本、同学等不同渠道获得帮助,从而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2.学生信息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以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方式为基础的。
教师时刻注意改变教学方式,以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课上学习知识与蓟县优美的旅游景观构成和谐统一,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一定会激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并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关于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给
以恰当的引导与帮助,努力实现“主导作用”与“自主学习”的完美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
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很好的掌握所教内容。
课题: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课时:
1
提供者:
卢宗阁
单位:
蓟县第二幼儿园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信息技术理论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了什么是信息及信息技术。
本节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是这门课程的“一扇门”,而只有通过了这扇门,学生才能对这门学科有最初的了解。
本节课程有三个知识块,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是信息技术最基础的概念部分,对于学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着重加强。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3、信息安全及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差,尤其需要加强本节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理论及素养。
2、学生的家庭情况差异较大,家庭对于学生关于信息素养的引导基本为零,所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动脑及动手能力都不是很好。
通过本节的理论学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
3、学生在本节的障碍点并非是课程内容本身,而是改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
初一学生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微机课,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应用。
这种观念是必须纠正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而并非就是信息技术。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先不进行自我介绍,而是提出问题:
现在我站在这个讲台上,请学生回答,从中获取到了什么样的信息。
我校课程表上有教师姓名,细心的学生可以获取教师的姓名。
可能有学生从穿着上回答等等
引用信息的概念,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
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熟悉课本,然后提问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分类,5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哪些内容。
因为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获取课本信息。
全班分成三组讨论:
(1)计算机在学校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2)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计算机在其他领域有哪些应用?
每一组回答一个问题,每一个正确答案得10分,比一比哪一个组的得分高。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及合作探究归纳问题答案。
教学纪律可能有点乱,但应保证乱而有序,杜绝走神等情况发生。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学会筛选信息。
讲授计算机犯罪的方式,计算机安全机制,计算机使用中药遵守的道德规范。
提出问题:
学生们在上网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安全问题。
并进行解答。
学生可能会提出QQ帐号丢失的问题。
强化学生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打分)
项目
评分细则
评分
课堂
表现
40分
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并有自已独立的见解。
40分
基本上能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30分
能认真听课,并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但有分神的现象。
要教师约束。
20分
在教师的约束学习活动不佳。
15分或以下
小组
活动
60分
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有独立见解,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
6分
积极参加小组活动,爱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
50分
能参加小组活动,与同学合作愉快。
40分
达不到以上要求。
25以下
总评
80分以上评优,70-80评良,50-60评合格,50分以下评不合格。
总分:
等级: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1、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1)计算机在学校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2)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计算机在其他领域有哪些应用?
3、信息安全
4、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的理论课。
对于不在机房上课的课程,相对来对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大。
在进入教室后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除了利用这个环节进行自我介绍外,也让学生的兴趣转移过来。
这是本节课一个比较好的亮点。
互动环节的讨论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效果要好,以前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学生很容易走神,达不到教学目的。
所以纯粹的理论课程在教室里讲效果并不是太好,如果制作课件在多媒体教室来上课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
可以节约时间,延长学生互动环节的讨论。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图文混排与超级链接》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初中、七年级
课时:
一课时
提供者:
鄂志成
单位:
蓟县下仓镇蒙酄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节的内容。
学习图文混排的方法,是文字处理部分内容中的重中之重,教材要求制作“小小戏迷会”的电子报刊,由于课本与配套光盘上都有制作好的报刊,因此学生容易模仿,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挥。
另外有些学生对京剧不感兴趣,这也影响了作品的创作。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课前准备我可爱的校园、我的成长路上、我的人身安全、等几个主题的文字和图片素材,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内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按照电子板报的制作流程自己设计一张电子板报。
本单元的任务是让学生发现展示的作品中新的要素,并且能够使用互联网进行素材的收集,以及通过书本可以进行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电子板报中的艺术字,图文混排以及超级链接的建立。
2、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主题进行美化编辑,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相应的内容。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他人的设计做出正确的评价。
4、电子档案袋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文字的编辑与修饰、段落排版的方法等内容。
学生懵懂的具有鉴赏美的能力,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创新精神,希望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和评价。
并希望本节课以后同学们能够制作出效果更加完美内容更加丰富的作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教师展示的《电脑报》,以及播放的幻灯片,要求学生回答,我们在这些素材中,又看到了哪些与我们以前所没有看到的效果,主要是要求学生找出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比如说,漂亮的文字,图画和文字混排在一起的效果,跳转等一些其它的效果,通过观看,给学生更加宽广的制作空间,让他们试图将这些效果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美化,本节课的任务时,让学生自己发现新出现的效果,并且试图应用,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艺术字,图文混排以及超级链接的建立。
2、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设计。
教学难点:
图文混排以及超级链接。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创设情景]教师首先展示《电脑报》,以及演示一段事先准备好的幻灯片。
2、 [提问]在这些素材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3、 [引导启发]在我们上面欣赏的素材中,我们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创意,大家希望不希望将这些好的创意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挑战精神)
[导入新课]完成本课任务时,我们要把一些新的创意应用到我们的作品中去,也就是一些制作上的小技巧。
欣赏。
观察,回答问题。
倾听思考。
记忆思考。
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素材,以及互联网,书,要求学生进行自行的设计,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
动手实践,通过互联网以及书本,进行自主的学习。
进行作品的完善。
自由练习
1、 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提问]他们的作品中都用到了哪些技术特点呢?
观察
思考,回答问题。
欣赏作品
1、 [导入]下面,请同学们进行讲解,在你的报刊中,你使用了哪些新的技术,你是怎么实现的?
给大家做演示!
2、 要求其他的学生进行倾听,然后找出你自己的作品中,是否用到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技术呢?
3、 学生总结出:
漂亮的文字,图像和文字混排在一起,还有一些跳转效果,或者是一些其它的方面。
4、 教师做出总结:
(1) 漂亮的文字——艺术字:
可以通过插入——〉图片——〉艺术字来进行插入,并且可以在设置艺术字格式中进行艺术字的详细设置。
(2) 图像、文字和图表:
——可以通过插入——〉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来插入。
剪贴画,可以插入该软件提供的一些图像资源,而来自文件,可以插入一些我们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进行详细的设置。
图表一般根据文档内容添加。
(3) 提示:
我们还可以使用自选图形进行美化。
(4) 跳转——超级链接:
可以实现不同页面或者是网站之间的跳转,也就是导航功能。
首先书签的插入:
插入——〉书签,写入书签名称——〉添加。
然后利用插入超级链接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书签——〉在文档中选择位置——〉选择相应的标签即可。
5、要求学生将制作后的作品发布到电子档案袋中。
思考,回答问题,并动手演示。
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思考,倾听,并且使用电子档案袋进行存盘。
师、生归纳总结
1、 要求学生打开本班级的电子档案袋,察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并且进行评分,说出为什么要给他做出这样的评价。
2、 要求其他同学从主题、布局和素材等不同角度进行简单的评价。
姓名
主题
布局
素材
表达设计思路,互相评价。
作品赏评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掌握了哪些新技能?
总结本课的收获。
课堂小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要求学生打开本班级的公共文件夹,查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并且进行评价说明为什么要给他做出这样的评价。
2、要求其他同学从主题,设计和素材等不同角度进行简单的评价。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图文混排与超级链接》
在这些素材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漂亮的文字 图画和文字混排在一起的效果 跳转等
艺术字:
可以通过插入——〉图片——〉艺术字
图像、文字和图表:
——可以通过插入——〉图片——〉剪贴画
跳转——超级链接:
插入——〉书签,写入书签名称——〉添加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书签——〉在文档中选择位置——〉选择标签。
九.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始终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而教师始终保持一个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师生关系的和谐。
本课教学,我不仅教会学生制作电子文稿的知识,还让学生“学以致用”,了解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应用。
提高他们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通过拓展巩固了学习成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本堂课教学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压缩时间,未能让多数学生发言、展示作品。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一缺憾,以达到完美。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图像的基础知识
科目: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课时:
1
提供者:
高学礼
单位:
天津市北闸口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来源于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本节为起始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图像的基础知识,借助Photoshop软件由浅入深地学习图像处理、制作的基本方法,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图像知识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像的有关知识。
初步认识PHOTOSHOP6。
认识窗口、调入图片、正确进入和退出;掌握新建文件、保存文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photoshop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与人协作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图像有一定的感性了解,但对图像的基础知识认识不深;如像素、色彩学,如果只是讲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可能掌握不好,但通过一些实例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性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法、对比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上机实践,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图像的两要素:
分辨率和颜色
难点:
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及区别,色彩模式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转换。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图像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电视、报纸、杂志、因特网上到处都有图像,没有图像的世界简直难以想象。
可我们又对图像了解多少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图像的基本知识吧!
教师在PS中打开
一、数字影像
了解:
我们在电脑上看到的缤纷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