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企业管理重点概括修改版.docx
- 文档编号:30091949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52.11KB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重点概括修改版.docx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重点概括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工业企业管理重点概括修改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重点概括修改版
第一章管理总论
1管理的概念、基本原理
管理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
(含义、主要内容及观点)
1)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特点:
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
要点:
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
应用:
①推行目标管理——整分合原理
2建立与外部的联系机制——动态原理的应用
3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实施管理行为——系统思想的贯彻
2)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人性假设
相应的管理理论
经济人
X理论
社会人
人际关系理论
自我实现人
Y理论
复杂人
权变理论(超Y理论)
管理总是由人去实现的,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管理既是由人进行的,又是对人的管理,人总是居于管理中心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
因此,要立足于人,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实现组织的目标优化。
主要内容与观点:
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尊重人
②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依靠人
2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体现——发展人
④管理是为人服务的——为了人
应用:
1关心员工个人需要;
2让员工感到受重视;
3注意增强员工的荣誉感;
4做好对内对外的服务工作;
5建树组织文化,增强组织凝聚力。
3)效益原理
内涵:
现代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于获得最佳管理效益。
这就要求各项管理活动都要始终围绕系统的整体优化目标,通过不断提高效率,使投入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产生最佳效益。
应用:
①要重视经济效益;以效益为中心开展工作。
2要有正确的管理战略(正确做事与做正确的事)。
3要努力提高管理系统的效率:
④要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4)责任原理
含义:
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个部门和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人物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应用:
①合理分工
2明确责任
3责、权、利对等
4检查、监督有力,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2、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
1)管理的任务:
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
2)管理的职能:
包括五个方面,即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项职能。
3)管理的层次:
组织中的主管人员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上层主管(topmanager)、中层主管(middlemanager)和基层主管(firstlinemanager或supervisor)。
3、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知识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4、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的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第二章企业管理原理和企业组织机构
一、企业的定义:
通常所说的企业,一般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二、企业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特征):
1、企业必须拥有的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等)是一个有内在经济联系的经济实体;
2、企业应该从事独立的经济活动;
3、企业在经济上必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4、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三、企业的目标和责任:
(教材P17)
1、经济目标—产量(值)—销售收入—利润—财富
2、技术目标
3、服务社会目标—职工、社区、消费者、国家等
4、生态环境目标
四、企业的功能:
1、推动技术进步;
2、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需要;
3、企业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成为就业的主体和收入的主要源泉。
五、企业的分类
分类方法:
1、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分类;
1)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
2)集体所有制企业
3)私营企业
4)外商投资企业
2、按企业所属行业分类;
1)工业企业;
2)农业企业;
3)商业企业;
4)运输企业;
5)建筑安装企业;
6)金融企业;
7)其它企业(旅游、邮政、电信等)
3、按企业生产要素的结构分类;
1)资金密集型企业;
2)劳动密集型企业;
3)知识密集型企业。
4、按照企业的投资主体分类;
1)独资企业;
2)多元投资主体企业。
5、按企业出资者承担责任的性质分类;
1)无限责任企业;
2)有限责任企业。
6、按企业规模分类。
按照企业的生产能力、营业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员工人数等为指标,按一定标准进行划分。
可把企业划分为大、中、小三种企业。
六、企业管理的概念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
企业管理是尽可能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多、快、好、省”的目标,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率。
七、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P28)
1)标准化工作
2)定额工作
3)计量工作
4)信息工作
5)规章制度
6)基础教育
7)班组工作
八、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的标志和主要内容为:
1、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2、管理组织的高效化(合理化);
3、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4、管理手段的电子化;
5、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6、管理方式的民主化。
九、现代企业组织机构的基本构成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
十、集权的职能制结构的优缺点:
直线制组织结构
(1)定义:
它是最早使用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
(2)特点:
组织中各种职位是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的,各级行政领导人执行统一指挥和管理职能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3)优点:
设置简单、权责分明、信息沟通方便,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
(4)主要缺点:
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没有职能机构当领导的助手,容易产生忙乱现象。
(5)适用范围:
这种结构只有在企业规模不大,职工人数不多,生产和管理工作都比较简单的情况下才适用。
第三章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定义、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概念):
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而展开的由各项具体制度所组成的,用于规范企业基本经济关系的制度体系。
它是为适应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需要而提出来的特定概念,是企业制度的现代形式.
含义:
1)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的现代形式。
2)现代企业制度是由若干具体制度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系统。
3)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4)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5)现代企业制度以公司制为主要组织形式。
特征:
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1)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2)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3)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1)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核心是使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
(2)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公司企业是现代企业组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有效地实现了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具有资金筹集广泛、投资风险有限、组织制度科学等特点,在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3)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合理的企业机构;
(2)建立现代企业的用工制度;
(3)建立现代企业的工资制度;
(4)建立现代企业的财务制度;
(5)建立现代企业的职工队伍。
3、公司的定义、特征及主要形式
公司的定义:
公司是由若干自然人或法人依法集资联合组成的,或者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
公司的特征:
①以赢利为目的,属社会法人;
②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③股东对企业的资产付有限责任;
④公司有权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和证券化。
形式:
(1)有限责任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
(3)无限责任公司
(4)两合公司
(5)股份两合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
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少;
②不发行股票,股票不能自由买卖;
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多具有股东身份;
④成立、解散比较简单。
公司帐目无需向公众公开。
(2)股份有限公司。
①股东人数较多;
②发行等额股票,可自由转让;
③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开财务状况。
其优点:
①便于筹集资本;
②实行严格的组织管理;
③在严格的社会监控下从事经营活动。
4、企业集团的定义、特点及组织结构
企业集团的定义:
是指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为核心,按控股、参股和契约关系,由一大批企业或事业单位联合组成的具有层次性的稳定的经济组织。
企业集团的特点:
(1)法人多元的群体性;
(2)组织的稳定性;
(3)多层次的结构——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
(4)多元(角)化的经营;
(5)跨国生产经营。
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
(1)金字塔型
(2)环型
第四章企业文化与CIS
1、企业文化定义、作用及内容层次结构
企业文化定义:
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
企业文化分为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行为文化和企业形象物质文化三大层次。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文化即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导向功能:
对组织、个体的目标引导
凝聚功能:
将个体凝结成高效的组织
激励功能:
良性的机制
约束功能:
规范、约束组织、个人的行为
适用功能:
适用社会、企业、个人
互动功能:
与硬要素互动促进组织进步
内容层次结构:
物质层:
•企业产品:
质量、形象、服务
•企业容貌、环境:
建筑、5S
•技术设备:
先进、规范
行为层:
•规章制度:
强制性标准文件
•管理模式:
组织结构、流程
•决策方式:
评价软标准
•团体活动:
娱乐、学习、工作
•典型个体行为
精神层:
•价值观、经营哲学、道德观念
•管理理念、企业目标
第五章企业管理中的预测、计划、决策方法简介
预测的定义及方法
定义:
是指应用一定的方法,根据一定资料,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测算。
简单的说就是预计和推测,即根据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已已知推测未知,来指导人们的行动。
方法:
1、定性预测法:
典型分析法、专家座谈法、类推法、专家征询法(特尔菲法)
2、定量预测法:
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
企业决策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
决策是人们对未来行为方式进行判断、选择的各种思维活动。
狭义:
行动方案的确定或决定。
广义:
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过程。
特征: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是理智行动的基础;
2、决策是一个过程;
3、决策的核心是选优;
4、决策具有风险性。
企业管理中常用的决策方法
1、确定性决策方法: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法、线性规划法
2、风险性决策方法:
最大期望效益表法、决策树法
企业计划的类型及企业计划管理的原则
类型:
1、按计划的层次分类
1)高层计划
2)中层计划
3)基层计划
2、按计划期限分类
1)长期计划
2)中期计划
3)短期计划
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平衡性原则
4、弹性原则
5、群众性原则
第六章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
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外部环境与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手段等方面所展开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战略管理的概念:
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内外环境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辅助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的过程:
明确使用目标→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分析主要包括:
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竞争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
PEST分析法包括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环境
行业环境分析:
波特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核心能力的含义:
“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
”——普拉哈德、哈默
外/内
内部优势S
内部劣势W
外部良机O
SO
WO
外部威胁T
ST
WT
战略分析的方法:
道斯矩阵:
SWOT分析法(右边表格)
公司层战略:
稳定性战略增长战略收缩战略
第七章:
市场及营销管理
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传统狭义的理念:
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现代广义的理念:
对经济物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以及各种交换关系之总和。
市场的构成要素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1、人口(需求)2、购买力:
指人们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
收入水平→购买力
3、购买动机:
又称购买欲望,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愿望或要求。
市场的分类
1、按商品流通区域分类:
国内、国际
2、按商品流通环节分类:
批发、零售
3、按市场经营的对象分类:
1)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
2)劳务市场实现劳务双方交换的市场
3)技术市场实现与技术商品有关的一切活动
4)金融市场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
5)信息市场提供市场供应和需求方面信息服务
4、按购买者购买商品的目的(用途)分类
1)消费品市场:
直接用于个人或家庭生活消费而购买(租用)商品的市场。
2)生产资料市场(工业品市场):
为了再销售的需要而购买商品的市场
3)服务市场
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
1)消费品市场:
直接用于个人或家庭生活消费而购买(租用)商品的市场。
特点:
市场广阔,购买人数多而分散;小型购买和重复购买;非专家购买;要求方便
2)生产资料市场(工业品市场):
为了再销售的需要而购买商品的市场
特点:
市场集中,购买者少而一次购买量大;专用性强,技术要求高;理智型专家购买;需求的弹性较小;购买一般需集体决策。
市场调查的定义、类型、程序及方法
(一)定义
市场调查是为研究市场的供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与此有关资料的活动。
(二)市场调查的类型
按照调查的方式分为:
1)探索性调查:
发现问题或寻找市场;
2)描述调查:
收集事实资料,客观描述市场实际情况;
3)因果关系调查:
在描述基础上,指出其间的因果关系;
三、市场调查的程序
三个阶段九个步骤
(一)准备调查阶段:
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查
(二)正式调查阶段:
1、确定调查的目的和内容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内容3、制定调查计划4、调查的组织准备工作5、计划的实施
(三)调查结果处理阶段:
1、整理、分析资料2、提出书面调查报告
四、市场调查的方法
(一)按选择调查对象的方法划分:
1、全面调查2、典型调查3、抽样调查
(二)按收集资料的方法划分:
1、询问法(访谈、电话、函询、集体问卷)2、观察法3、实验法
市场营销的概念
1、市场营销的概念
广义的市场营销可定义为:
市场营销是从卖方的立场出发,以买主为对象,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交易程序,提供和引导商品或服务到达顾客手中,满足顾客需求与利益,从而获利的活动。
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
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通过创造并同他人或组织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
营销管理观念
营销管理过程的四个步骤
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分析市场机会;认识顾客需要是营销管理的基础
2.选择目标市场;只有当企业仔细定义它们的目标市场,并为这些目标市场制定合适的营销规划时,该企业就会经营得更好。
3.拟定营销组合;当公司所有的部门都能为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是整合营销
4.管理营销活动:
营销观念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它们的目标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s
营销组合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中用来刺激或引起它们目标顾客(对企业有利〕的反应,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那些营销工具的集合。
按McCarthy的分类,把这些营销工具划分为4P:
产品,定价,促销,渠道
4PS:
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新产品的定价策略
1、市场撇脂定价法(P113)
快速掠取策略:
即以高价格和高促销推出新产品。
成功地实施这一策略,可以赚取较大的利润,尽快收回新产品开发的投资
缓慢掠取策略:
即以高价格低促销费用将新产品推入市场。
高价格和低促销水平结合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2、渗透定价法
快速渗透策略:
即以低价格和高促销费用推出新产品。
目的在于先发制人,以最快的速度打入市场,该策略可以给企业带来最快的市场渗透率和最高的市场占有率
缓慢渗透策略:
即企业以低价格和低促销费用推出新产品。
低价是为了促使市场迅速地接受新产品,低促销费用则可以实现更多的净利。
企业坚信该市场价格需求弹性较高;而促销弹性较小
促销策略-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
促销组合:
公司的总体营销沟通计划
广告:
对构思、商品或服务所做的有偿性非人员介绍和促销。
直接营销:
使用邮寄、电话和其他非人员接触工具以沟通或征求特定顾客和潜在客户的回复。
人员销售:
公司的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和建立顾客联系的所作的人员演示介绍。
销售促进:
鼓励购买或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短期刺激行为。
公共关系:
通过获得高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处理或阻止不利的谣传与活动的发生。
与公司的各个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八章新产品开发与价值工程
1,新产品的概念及分类
答:
新产品是指在原理,结构,性能,规格,材质和技术特征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有显著改进和提高,在一定的地区和范围第一次试制成功的产品。
分类:
国际新产品,国家新产品,地区或企业新产品,换代新产品,改进新产品。
2,产品寿命周期及相应营销策略
答:
产品从实验成功投入市场开始,到被淘汰停止生产为止的全过程,称为寿命周期。
分为
投入期:
重点是加强宣传,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合理定价,打开销路,尽快缩短投入期,是产品快速占领市场。
成长期:
扩大生产能力,强化产品的市场地位,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在提高新产品产品质量的同时增加产品品种。
成熟期:
一方面加强广告宣传,另一方面质量上精益求精,并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售价来维持稳定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企业应尽量延长成熟期。
衰退期:
在全面评价产品的基础上,用新产品逐步代替滞销产品,强化有希望的产品,保持传统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
3,新产品开发的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需要-吸引”型。
新产品的构思主要根据市场需要出发,由市场,用户的需要引出新产品的设想。
第二种模式“技术推动”型。
根据科技人员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长期产品开发研究,由企业主动拿出新产品来引发,推动,促进市场和用户对该新产品的需要。
4,价值工程的定义,原理及提高价值的途径?
定义:
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的,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开发集体智力资源为基础,以科学的分析方法为工具,以创新为手段,研究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支出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活动。
原理:
价值工程活动就是研究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支出来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的有组织活动。
其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以最低成本费用生产出最大的产品价值。
价值是用功能和成本的比值:
V=F/C
途径:
(1)成本不变,功能提高,价值提高。
(2)功能不变,成本下降,价值提高。
(3)功能提高,成本下降,价值大大提高。
(4)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大提高,价值提高。
(5)成本大大降低,功能略有下降,价值提高。
第十章
1、生产过程的定义、构成
定义:
企业生产过程就是在企业活动过程中,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价值增值过程。
构成:
包括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各种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行过程。
2、生产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定义:
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并将投入要素转换成为某种产出要素的一个有机整体。
组成:
由输入、转换过程、输出、反馈四个基本环节构成。
3、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内容及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基本任务:
(1)提高效率,生产适销对路、保证社会需要的产品;
(2)全面完成企业经营计划所规定的目标和任务;
(3)加强企业各种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内容:
生产管理是对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活动进行的生产准备、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与生产控制。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1)精确性——保证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以最准确的时间、最准确的数量到达最准确的位置,并实现指定的加工。
(2)自动化原则——自动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集约化程度的重要途径。
它可能增加单位时间的产出量,生产状态稳定、工作质量提高、减少物料消耗。
(3)柔性原则——市场需求的多变性要求生产系统必须实现在极短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到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所谓“柔性”是指加工制造的灵活性、可变性、可调节性及便捷性。
广义上说还包括服务、运输、库存等方面的灵活性。
(4)电算化原则——在生产环节上实现电子计算机控制和管理,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4、生产计划的定义、分类及内容
定义:
生产计划是根据对需求的预测,从工厂能够适应需求的生产能力出发,为有效满足预测和订货所确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和交货日期,制定应在什么时间、在哪个车间和以什么方式生产的最经济合理的计划。
分类: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内容:
(1)调查和预测社会对产品的需求;
(2)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3)确定目标,制定策略;
(4)选择计划方法,正确确定生产计划、库存计划、生产进度计划和计划工作程序;
(5)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5、生产类型的分类
狭义的生产类型是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来划分的。
即:
划分工作地的生产类型
划分工段、车间与企业的生产类型
6、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方法
(1)顺序移动方式
(2)平行移动方式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7、生产控制、生产调度的内容
生产控制的内容:
(1)检查生产作业准备工作的进行情况,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2)检查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生产动态,了解实际生产进度之间的偏差,根据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3)根据生产需要,合理配置生产资源。
(4)检查和调节厂内运输工作,使厂内运输通畅,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生产调度的内容:
(1)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在制品各个工艺阶段的投入和产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检查、督促和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工作。
(3)根据生产需要合理配置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供应工作。
(4)对轮班、昼夜、周、旬或月计划完成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工业 企业管理 重点 概括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