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0091587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86
- 大小:2.81MB
调研报告.docx
《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研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1001团队暑期社会实践
调研报告
——赴鄂赣两地调查旅游业与传统农业
融合机制发展现状及对农业影响
一、前言…………………………………………………………2
二、实践背景……………………………………………………2
三、实践设计……………………………………………………4
3.1实践选题………………………………………………………………4
3.2实践思路………………………………………………………………4
3.3实践目的及意义………………………………………………………5
3.4调查内容………………………………………………………………6
3.5实践方法………………………………………………………………6
3.6实践时间………………………………………………………………7
3.7实践过程………………………………………………………………7
四、成果分析……………………………………………………10
4.1江西省赣州市小布镇资料分析………………………………………10
4.2湖北省广水市桃源村实践分析………………………………………16
4.3问卷分析………………………………………………………………30
五、实践结论……………………………………………………44
六、参考资料……………………………………………………45
七、附件…………………………………………………………46
7.1经费使用情况…………………………………………………………46
7.2实践日志选录…………………………………………………………47
7.3实践感想………………………………………………………………62
7.4调查问卷………………………………………………………………74
7.5社会实践证明…………………………………………………………80
一、前言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是诗人苏轼笔下中国农村生产之景,缫丝、卖瓜,充满田园气息;“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则是诗人王驾眼中的丰饶乡村,六畜兴旺、山野秀美。
那么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模样?
泥巴路?
水稻田?
老旧破败的房屋?
灰色阴暗的基调?
你是否已经注意到,我国农村建设正在悄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人们总说,“行九万里路,终归诗酒田园”,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田园梦,是任何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都无法取代的。
我们的家乡,祖辈世世代代生活的农村不愿永远与城市壁垒分明,新农村建设就这样悄然兴起。
农民在家门口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朋友,良田被利用起来,百亩果园,千亩茶园,蔬菜鲜花样样齐全,钱包变鼓了,日子甜蜜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
有惑于此,作为祖国未来经济建设接班人的我们,更想要亲身体验去更进一步了解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农村经济变化,去追根溯源,解疑答惑,揭开乡村转型的神秘面纱。
不得不说,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这一庞大复杂的工程与国家大环境大背景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明显增长,工作节奏加快,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怎能没有精神需求来填补心灵的空白?
人们想逃离紧张的工作学习,亲近自然的愿望也愈加强烈,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也更加越旺盛,乡村旅游正是借此大好契机,乘上快意东风,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然而,没有发展经验该如何是好?
发展遭遇坎坷又该如何解决?
中国千千万万个乡村,每个都有它的DNA,难道这其中就没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借助乡村旅游发展经济的状况参差不齐,哪些做法值得推广?
哪些需要改进?
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脑中的问号一个个涌现,怎能不去调研解决?
为此,根据前期情况了解,我们选取两个调查地点——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桃源村和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
两地均是近几年发展乡村旅游较为典型地区,古色古香,天然村庄,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与发展背景,为我们的观察调研提供了基础条件。
两支分队实地走访了当地村委等各级政府部门、农家乐、采摘园及普通村民家等等。
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线上交流、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了农村旅游业如何带动经济产业方面的发展等基本情况,最终形成对这一调研主题的认识,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二、主题背景
近年来,乡村旅游等休闲农业在不断发展,给我国农村经济带来新的突破点。
休闲农业是一种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乡村旅游业是一种紧紧将农业、农村、农民融合起来的经济发展途径之一,也正因此,我们才看到了这么多新农村新面貌新发展。
另外,国家大好政策的鼓励号召也助推了乡村旅游业的成长。
2015年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举行发布会,解读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一号文件”),指出了我国乡村旅游业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4年,我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就达到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数量的30%。
2014年乡村旅游收入3200亿元,带动了3300万农民们发家致富。
更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就已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
中国农业部对全国13.5万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显示,农民已占到其从业人员的92.4%,其土地产出率是中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中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
由此观之,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正成为农村地区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依托农村地区在旅游资源方面的天然特殊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互相渗透融合,是加快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城市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也可以向农村转移,城市与农村的壁垒可以慢慢消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起以旅助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富裕。
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强大作用,国家旅游局在2015年就已将全国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要求农业旅游示范点与时俱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榜样,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我们此次选取的调查地点之一——湖北省广水市桃源村,于2012年被湖北省发改委确立为湖北省鄂西生态旅游圈创建试点村,并相继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中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湖北省“荆楚最美乡村”及随州市“旅游名村”,凭借自身旅游资源优势,桃源村的旅游业发展正逐步对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生影响,旅游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对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均产生了一定的改变作用。
我们此次选取的调查地点之二——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又被称为“三色小布”,即“红色”“绿色”和“古色”:
“红”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绿”即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建设到位;“古”即古色古香,客家乡土风韵足。
主打三色的小布借助逐渐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从外在环境到内在产业经济发展方式都彻彻底底发生了转变,已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旅游休闲小镇”。
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更多的农村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发展起乡村旅游业,尽管会遇到很多问题,诸如土地流转、农业生产形式、农产品种植结构和农民产业经济等等,旅游业与传统农业融合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仍是值得探索的当代新农村建设新思路。
三、实践设计
1、实践选题
调查乡村旅游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现状,研究其存在的问题,给予可行性建议。
2、实践思路
网上查阅资料下载论文期刊
前期准备
整理分析已有结果,确定主题
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确定调查方案
撰写策划书
中期实践
调查对象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
湖北省广水市桃源村
问卷
访谈
村民
游客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
后期整理
收集、整理数据
走访当地政府、村委获得相关文献资料
整理分析数据、资料
撰写调查报告
3、实践目的及意义
我国的农村现在很多都已经不是我们老旧印象中的那个样子,城市生活不一定比农村生活舒适,另一方面,乡村经济发展也有着巨大的空间与潜力值得去挖掘。
依托乡村地区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互相渗透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难以分开,“以旅促农,以农带旅”是加快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不愿意只是看看前任的论文报告研究结果就草草对我国乡村旅游业这一新兴农村经济转型方式下一个定论,更想通过实地考察去逐步窥得这一现象的本来面目。
实践调研湖北省广水市桃源村和江西省赣州市小布镇,了解传统农业与新兴旅游业的从前与现在的发展情况,探究新兴旅游业对传统农业的利弊影响,从农村土地利用情况、农村劳动力使用情况、农作物种植情况和农产品供产销体系等多方面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相比较,分析传统农业受旅游业影响的好处与劣处。
一方面从旅游业带来的新型农业运营模式的好处入手,分析其发展有利条件和合适的发展方式并将其因地制宜推广运用到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第三产业发展方式,能加强土地、劳动力、科学技术和资金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传统农业的发展,更可以带动农村餐饮、住宿、交通、商业和娱乐多个产业的发展,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给农村经济发展带去诸多好处;另一方面,探究农业发展仍存在的不足,分析制约当地发展的因素,思考并探究可创新或借鉴的运营模式,挖掘还未开发利用的资源内容,以促进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完善当地产业和经济结构。
除此之外,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从产业分界走向产业融合后诞生的一种产业形式。
农业提供旅游活动的资源和场所,旅游业提供服务。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者通过优势互补、功能延伸,实现资源的帕累托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催生多种新产品、新业态,拓宽产业范围。
农业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两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两者融合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实践中,我们试图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对当地旅游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发展现状,给出此次调查的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次实践基于以上目标和意义立题,对旅游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对于当地以及其他类似乡村发展旅游业有其借鉴意义,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有一定意义。
4、调查内容
(1)当地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农业的组织主体的经营模式、经营状况等;
(2)当地村民的土地利用问题、土地流转问题、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生活收入水平变化和对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满意度;
(3)发展旅游业后当地农产品的种类、种植规模、结构等的变化;
(4)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应、吸引的外来投资情况、产业结构变化;
(5)游客对当地开发效果、来此游玩的感受和反馈;
(6)政府对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建设模式和存在的阻力等。
5、实践方法
运用的调研方法有实地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具体的实地调查主要分为典型对象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采用随机偶遇抽样,以保证调查的广泛性与代表性。
我们的调查对象分为当地村民与外来游客两种,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调查问卷以及访谈问题,以便于对发展模式与发展效果进行分析。
通过走访当地村委会、镇政府、旅游局、农粮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与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交流,获得当地旅游业与传统农业发展的准确的文件资料。
最后,通过visualFoxpro、SPSS等软件进行问卷数据的录入及整理分析,结合其他文件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1)前期
了解近几年的热点问题,关注热点问题,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确定调查主题。
网上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论文,明晰调查思路,撰写社会实践策划书。
(2)中期
根据我们的调查主题——旅游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调查研究,确立出村民与游客两类调查对象,制定出对应版本的问卷。
分为两队分别到达调查地点湖北省广水市桃源村和江苏省赣州市小布镇,与当地村委(政府)等相关部门联系,与相关负责人员交流,获得政府扶持情况与当地旅游业、农业发展状况及乡村旅游的建设历史历程等基本信息。
走访当地农家乐、采摘园、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地等地区,与经营这些产业的直接负责人进行访谈交流;分别在村民、游客中发放和收集村民版、游客版调查问卷,获得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数据资料。
整个调查过程中,专人拍摄、录音等,获取图像、影音资料。
深入基层民众,观察当地村民生产经营方式,感受农村经济发展变化。
(3)后期
整理问卷,用visualFoxpro、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问卷的数据录入与数据分析,将音频资料整理成访谈稿,进行重点问题的摘录,结合相关部门的问卷资料和前期网上查询资料,以及实际走访调研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撰写关于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给出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6、实践时间
2016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30日
7、实践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6月1日-7月4日)
①资料准备
确定最终调查主题——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的融合发展状况调查,查阅资料,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准备好去实地调查所需的身份证明材料,购买保险等。
②确定行程
确定了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和湖北省广水市桃源村两个调查地点,联系当地政府(或村委),了解当地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况,确定具体的走访地点。
③设计问卷
根据调查主题,确定出村民和游客两个调查主体,设计对应的问卷,分别用于了解当地旅游业发展及农业发展概况和旅游业发展效果。
④人员分工
根据队员自身的时间安排,分配到两个调查组,分别去往两个调查地点进行调查,同时根据队员自身专业知识、专长、喜好等分配具体任务,如拍摄、访谈、记录、整理、新闻稿推送、联系调查对象等。
(2)中期实地调查阶段
①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7月5日-7月8日)
时间
地点
活动
7月5日
湖北省武汉市
——江西省赣州市
早上8点左右,队内部分成员一行7人于武昌火车站乘火车出发去江西省赣州市,傍晚抵达赣州火车站。
7月6日
上午
赣州市章贡区采摘扶贫基地
1、走访赣州市郊的采摘扶贫基地,并分别对鑫绿无籽黑提采摘基地和君好农业的两位业主进行了深入访谈。
2、乘车赶往赣州市宁都县,并于傍晚安全抵达宁都县城。
下午
赣州市区——
赣州市宁都县
7月7日
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
赣州市宁都县旅游局、农粮局、赣州国家统计局宁都县调查队
1、将队员分成两组,一组4人前往宁都县小布镇调查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对传统农业影响,先后去了小布岩茶生产基地、小布镇赤坎村毛泽东故居和小布镇人民政府,并对小布镇各类居民和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从政府工作人员那里获取了关于政府如何引导小布镇旅游发展的资料。
2、另一组3人先后前往宁都县旅游局、农粮局和赣州国家统计局宁都县调查队,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取得关于宁都县经济发展状况和旅游业发展成果的政府资料。
7月8日
赣州市宁都县
——赣州市区、
江西省赣州市
——湖北武汉
上午所有成员将全部资料初步整理完善后,下午一行7人乘车从宁都县回到赣州市区。
晚上9点全体成员乘火车离开赣州,并于次日早上8点左右安全抵达汉口火车站。
②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武胜关镇桃源村(8月17日-8月23日)
时间
地点
调查内容
8月17日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广水市桃源村、
桃源村村委会
1、乘坐学校班车从武汉到达调查地点
2、在桃源村村委会办公室调查小组开会,确认调查事宜与注意事项
1、参观桃源村特色建筑,如四合院、三味咖啡屋、桃源书院等
8月18日、
8月19日
桃源村特色石屋、各农家乐、
各采摘园等
1、与村主任详聊基本情况
2、去往当地多家代表性农家乐进行访谈交流,询问其经营状况及当地旅游业发展情况,如陡马坎驿站、老四农家乐、红火岁月等
2、去往当地采摘园参观,跟经营老板进行交流,了解发展状况,如杨树鹏莲蓬种植基地等
8月20日、
8月21日
整个桃源村、
大城寨、
茶场,各养殖场、种植场等
1、随机偶遇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2、去往村民家,进行问卷调查
3、与大城寨旅游开发公司的当地投资人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大城寨开发项目的进行
4、走访当地规模较大的茶场,与业主进行访谈
5、走访当地的鸡场、山羊养殖场等,对经营场主进行访谈
6、受桃源村一干部委托,制作介绍桃源村特色景点的二维码
8月22日
武胜关镇镇政府
1、去往武胜关镇镇政府,与相关人员交流,获得政府扶持及桃源村旅游业发展的相关资料
2、线上与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桃源村开发的易晓辉女士进行交流,获得综合性文件资料
3、将录音整理成逐字稿,整理访谈笔记和问卷
8月23日
广水市桃源村——华中科技大学
整理资料和个人物品,与村民道别,乘坐学校班车返校
(3)后期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阶段(7月9日-8月30日)
①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资料整理
7月8日从调查地点小布镇回到学校后,队员们将从当地收集和调查到的文件资料或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归总,以便后续研究分析。
②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桃源村资料整理
8月23日从调查地点桃源村回到学校后,队员们将从当地收集和调查到的文件资料或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归总,以便后续研究分析。
③综合整理与成果分析
整理前期查阅收集的线上资料、调查时从调查地点收集到的问卷资料、访谈摘录、问卷等资料,同时运用visualFoxpro、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问卷数据的录入与分析,采用资料分析方法,对所有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得出关于旅游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相关信息,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分类综合,思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解决的对策或建议,撰写成乡村旅游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
四、成果分析
(1)江西省赣州市小布镇资料分析:
a.现状分析
从发展现状看,宁都县乃至小布镇的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整体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①第一产业净收入提高
总体上,宁都县粮食作物水稻种植面积,2015年种植面积97.6万亩相对于2014年的接近105万亩虽然略微下降了6%,但是小布镇的稻谷种植面积却从29157亩小幅增长到29174亩,粮食单产量也提高了近7.7%,实现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长6%,增加值接近20亿元人民币。
在全镇农业单位较少的背景下谷物种植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经济作物上,宁都县的茶叶种植面积从14年的92吨略微上升至96吨;梨和柑橘等水果从94000吨级上升到98000吨级别的水平。
整体产出的提高以及外部市场旺盛的需求助力农业总产值的提高。
②第三产业的产值翻一番
批发及零售业上,小布镇的经营单位虽然在数量上比宁都县其余乡镇仍旧偏少,但是2015年在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上,取得了100%的增加值,主要得力于旅游资源配置的优化、新开发旅游项目的动工等措施的实施,因此,占用部分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相对于去年也有了一定幅度的减少。
当地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随着自主加工和销售流程的不断深化,相应的配套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不仅有效地发展了第一产业,而且受惠于特色农业,第三产业发展的积极效应明显,有力地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合理化转型以及共同富裕的进程。
③旅游业的扩展空间得到巨大提升
小布镇被称为“三色小布”,即“红”“绿”“古”三色,“红”色指红色旅游资源,在小布镇,毛泽东、朱德、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光辉足迹。
小布镇“绿”在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建设到位。
镇内群山连绵,水源丰富,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达71%。
另有“古”色小布,客家乡土。
这里有始建于清朝嘉庆18年的万寿宫,有独具特色的小布古街、老电影院、小布镇使馆等,承载着古老的地方文化风俗。
在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扶持和外部投资,发展旅游业后,部分居民回乡创业,选择经商的人数逐渐增加,回乡在当地开办餐馆、特产店、奶茶店农家乐等。
小布镇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受污染程度小,绿化覆盖率较高,部分居民已开始发挥这种优势,加以宣传和利用。
当地的旅游资源植根于悠久的农业文明史,充分反映了当地淳朴厚实的民风以及深谙自然之道、人杰地灵的灵气,当地旅游资源的独到、更加淳朴和务实的发展也都是与之紧密相关的。
b.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政府方面
政府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并给予一定资助,但其中仍隐藏着一些矛盾。
在村民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拿到政府各方面的补贴与支持。
而一般家庭私营企业往往达不到政府所要求的规模,也就得不到政府的帮助,因此初期的资金来源往往是一大问题,并且经营风险大,压力大,回本时间长,效益低。
如果想让农业支持旅游业更长期更持续地发展下去,政府应当给予小资本创业更多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保证企业启动得起来,才会有更好地发展,也为家庭企业减轻一些负担。
2.交通、基础设施方面
对于旅游业而言,交通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其发展水平的一大因素。
以小布镇为例,交通仍旧是制约其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当地的茶园、农庄均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打造对象,但现在的交通情况仍旧堪忧,很多地方只能勉强通车。
而从小布镇到茶园基地的山路还未完善,周边可供观赏的资源也未被开发起来。
农业地区本身就较为偏僻,在大力发展起旅游业的过程中,交通是一个需要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而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投资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
宁都都是以农业为主,工业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困扰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交通方面,进入各景区道路狭小,景区内游步道不能便捷地连接各主要景观,没有县城通往景区的公交车线路,与外县市交通只依靠公路运输且公路等级低。
同时,景区内电力供应不足,线路老化;没有旅游商品店;多数景区没有建旅游公厕;整个县城区只有两个三星级宾馆,旅游配套设施极少或者落后,水、电、路、通讯、公厕、商店、餐饮点、车辆维修点、油汽站等等基本跟不上。
与周边县市红色旅游线路有机融合不够,至今没有形成我县的主打品牌和精品线路,一时间还难以具备有效接待能力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3.土地问题
现行的国家政策当中,有着对最小耕地数量的规定,而旅游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征用土地。
由宁都县年鉴来看,宁都县的耕地面积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达到临界线。
如何平衡旅游用地与农业用地,也是农业向旅游业转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劳动力问题
当下的农村存在严重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而创业又是一项更需要青年劳动力创造力与活力的项目,如何吸引大批年轻劳动力回乡投资建设,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5.旅游资源问题
小布镇红色旅游资源的产权问题:
小布现有红色资源产权有的分属县文化部门,有的属村镇,有的属当地村民。
由于主体不同,利益也就不同,资源之间无法联系和互通,无法在接待游客、开发产品等方面形成合力。
6.旅游产品问题
目前宁都旅游纪念品开发几乎为零。
现主要以农特产品为主,档次不高,包装简单,附加值低,起不到纪念的作用,无法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更无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可研发一批具有宁都山水、民俗特色的工艺作品制成纪念品、赠送品。
其次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及时推出宁都客家菜肴套餐,制定标准,加大推介力度,让宁都美食之都响彻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
c.可行性建议:
1.形成政府与居民和谐互助体系
一个镇的转型与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体系。
就小布镇来说,政府起到了十分强大的主导作用,出台很多政策扶持补贴,但当地仍有部分旅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