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091015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43.96KB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docx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
本专题内容:
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
1.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______。
2.群众路线的准确表述是______。
A.群众是真正的历史发展动力
B.群众的意见必须得到充分尊重
3.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是______。
4.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三改一加强"的指导方针。
"三改一加
强"是指______。
A.改革同改善、改造、加强投资相结合
B.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
C.改革同改进、改造、加强监督相结合
D.改革同改建、改造、加强经营相结合
5.具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大职能的银行是______。
A.中国银行B.中国工商银行
6.______是领导职能体系中关键的环节。
7.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保证是______。
A.树立正确的行政观B.建立合理的行政结构
C.深化人事制度改革D.反对官僚主义
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______。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公文的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
B.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C.公文复印件作为正式公文使用时,可不加盖复印机关证明章
D.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20.经济管理的中心任务是______。
A.加快经济发展速度B.提高企业实力
C.提高经济效益D.不断地增加投入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是______。
A.政府只管宏观,微观的事一概不管
B.涉及国家大事由政府干预,小事由市场调节
C.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好的问题,政府则不干预
D.事情无论大小,谁管得好就由谁管
1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目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______。
A.18周岁以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C.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______。
A.克服各种消极****现象
B.繁荣科学文化事业
C.建立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D.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1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______。
A.生产力水平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1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是统一的问题
15.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B.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人道主义
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17.肯定精神和物质有同一性,这是()。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规律
C.社会发展的规律
D.思维发展的规律
1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C.天文学和数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1.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22.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
2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宣言》B.《反杜林论》
C.《资本论》D.《哥达纲领批判》
2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
A.根本理论特征B.根本理论品质
C.鲜明政治立场D.崇高社会理想
25.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英国哲学B.法国哲学
C.希腊古代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
27.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
28.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
A.质变和量变B.联系和发展
C.对立和统一D.肯定和否定
29.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其原因在于
A.斗争性是稳定的,同一性是可变的
B.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C.斗争性是内容,同一性是形式
D.斗争性是无形的,同一性是有形的
3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规律性
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矛盾性
3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2.在实际工作中既抓住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就是坚持
A.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B.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D.重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33.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D.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34.联系是
A.不可知的B.主观的C.普遍的D.无条件的
35.认识的本质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6.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实践到认识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
C.从认识到实践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7.真理是
A.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B.标志客观的范畴
C.标志主观和客观相违背的范畴D.标志主观的范畴
3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它是否
A.与客观实际相符合B.被权威所肯定C.对人有用D.被多数人所肯定
39.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会导致的错误是
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怀疑主义D.不可知论
4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B.先验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
41.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历史人物D.生产方式
42.生产方式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劳动者和生产资料D.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43.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D.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4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领袖意志B.反动历史人物C.人民群众D.杰出历史人物
45.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阶级斗争B.社会革命C.杰出历史人物D.生产力
46.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革命C.阶级斗争D.改革
47.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能源系统B.仓储系统C.生产工具D.运输系统
48.生产关系反映的是
A.思想关系B.法律关系C.政治关系D.经济关系
49.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50.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军队B.国家政权C.法庭D.警察
51.一辆轿车比一台自行车价值大,是因为
A.轿车速度快B.轿车使用价值大
C.生产轿车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远远超过生产自行车所需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D.轿车安全、舒适
52.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产品供不应求B.生产的绝对过剩
C.固定资本更新D.生产的相对过
53.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A.获取商品B.获取剩余价值
C.获取价值D.获取使用价值
5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资本的原始积累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货币为资本家所有
5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D.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56.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57.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A.利己主义B.自由主义
C.资产阶级人性论D.民主主义
58.垄断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的时间是
A.18世纪中期B.19世纪中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9.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社会主义和********学说
60.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A.管理国家和社会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成为统治阶级D.****资产阶级统治
61.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是
A.农民B.全体人民群众
C.全体公民D.无产阶级
62.在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的关系中,最关键的关系是
A.领袖和政党B.政党和阶级
C.领袖和群众D.党和人民群众
63.实践是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64.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是
A.自然界的产物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
C.自在之物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6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6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方法D.归纳演绎方法
67.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70.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论B.不可知论C.诡辩论D.二元论
71.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7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7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与局部关系B.一般与个别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关系
7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A.阶级性B.科学性
C.革命性D.实践性
7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
7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7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8.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
7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80.意识是()
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
8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可知性D.它的矛盾性
82.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论B.辩证唯物论C.折衷主义D.二元论
83.事物的规律是()
A.事物的特殊的联系B.事物的普遍的联系
C.现象之间的联系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84.客观规律和人的关系是()
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
利用规律
85.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
B.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关系
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
8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
87.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是()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8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89.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9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91.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92.系统论的最基本原则是()
A.整体性B.区别性C.最优化D.合理化
93.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A.是不确定的B.是确定不变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是不可捉摸的
94.矛盾的含义是()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
关系
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95.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
我们()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96.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97.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A.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B.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进程中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C.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D.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98.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关系B.内外关系C.因果关系D.等同关系
99.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
100.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客观力量的推动
C.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D.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
101.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A.内部矛盾B.外部矛盾C.主要矛盾D.特殊矛盾
102.事物发展中合符规律的、不可避免的、必定如此的趋势,称之为()A.偶然性B.必然性C.现实性D.可能性
103.本质是指()
A.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事物真象和假象的统一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
104.假象是指()
A.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105.认识的客体是指()
A.客观物质世界B.客观事物C.客观自然界D.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
10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
108.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A.只要参加实践B.只要刻苦读书
C.既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D.依靠灵感和机遇
109.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1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11.理性认知的特点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
112.感性认知的特点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
113.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A.积极能动的过程B.消极被动的过程
C.完全自发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
114.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15.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辩证法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11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D.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
117.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上的()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机械论
118.真理的内容是()
A.以个人的意志去为转移的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119.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A.多数人的意志B.先进思想C.社会实践D.逻辑推理
12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D.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121.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
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122.解放思想,就是要()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123.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特征或标志是()A.直立行走B.抽象思维C.制造劳动工具D.语言的产生
124.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
A.自然界B.科学发明C.物种进化D.劳动
12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物质的B.精神的C.实践的D.绝对精神的
126.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本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
的物质关系
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即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客体就是客观自然界
127.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上()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
的经济关系
128.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的劳动态度B.人们在生产中的互助合作C.生产资料公有制D.
按劳分配
12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
130.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A.原始氏族之间战争和相互掠夺的结果B.原始公社内部产品分配不均的结
果
C.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D.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13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和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 考试 公共 基础知识 选题 题库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