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案2.docx
- 文档编号:3008498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90.39KB
《孔子拜师》教案2.docx
《《孔子拜师》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拜师》教案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拜师》教案2
班级:
姓名:
座号: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学习时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2、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按正确的笔顺规范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谦虚好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师: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开始学习汉字。
下面,轻松一下,我们玩个游戏吧!
师:
我指字,一人猜字,其他人当裁判。
师:
(指着“授”字)同学们看好了吗?
是不是“兼程”的“兼”?
师:
(指着“毫”字)是不是“纳米”的“纳”?
师:
(指着“纳”字)是不是“孔丘”的“丘”?
师:
(指着“兼”字)是不是“佩服”的“佩”?
师:
(指着“授”字)是不是“毫米”的“毫”?
师:
(指着“纳”)看好了吗?
是不是纳闷的“纳”?
师:
(指着“毫”)看好了吗?
是不是“毫米”的“毫”?
师:
(指着“仆”)同学们看好了吗?
是不是“仆人”的“仆”?
师: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能掐会算。
好,有机会再玩吧!
师:
那么,这些字在课文里都组成什么词了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划下来。
众生默读课文。
师:
(出示词语)谁都认识这些词语,到前面领同学们读一读?
一同学举手带读,其他人跟读。
师:
现在男生读一个词,女生读一个词,比比谁读得好!
众生(男生先读一个,女生在读一个,如此交替读词语。
)
师:
看来几个词语是难不倒大家的。
看看谁能把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得更好呢?
(出示带有“日夜兼程”“远近闻名”“知识渊博”“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迎候”“毫无保留”“传授”的句子。
)
师:
问“风餐露宿”意思。
师: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
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也就是说,孔子先生在路上的情况很艰苦,求学路并不容易。
(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如果学生不理解,教给学生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引导学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苦。
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
师:
问“日夜兼程”意思。
师:
指的是孔子先生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师:
问“远近闻名”意思。
师:
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意思是,孔子在当时已经是很有名的老师了。
师:
问“学无止境”意思。
师: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师:
问“风尘仆仆”意思。
师:
风尘:
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
行路劳累的样子。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师:
问“毫无保留”意思。
师:
就是全给了别人,自己一点也没留。
就是说,老子把自己的学问全教懂了孔子。
师:
问“传授”意思。
师:
把知识、技艺等教给他人。
在文中指的是老子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孔子。
师:
现在,我们打开书,看看谁还有读不准的词语?
(假设学生回答“渊博”读不准。
)
师:
(板书“渊博”)“渊”指深,“博”指广。
这里是说孔子和老子的知识深而且广。
(假设学生回答“仲尼”读不准。
)
师:
(板书“仲尼”)古人兄弟排行,老大称为伯,老二称为仲,老三称为叔,老四称为季。
孔子叫“仲尼”,你们猜孔子排行第几?
师:
再比如说,一年又四个季节,第二个季节为夏季,所以又叫“仲夏”。
(假设学生回答“曲阜”读不准音。
)
师:
(板书“曲阜”)“曲”是多音字,读三声时,指的是“歌曲”。
读一声时,有弯弯曲曲的意思。
“阜”指土山。
“曲阜”是个地名,古时候,曲阜城内有弯弯曲曲的土山,因此得名“曲阜”。
师:
我这儿有几个词语,看看你能读准吗?
(板书“老聃”指名读)老聃指的是谁?
师: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出示“品行”指名读)(出示“长进”指名读)
师:
同学们,我们和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做了朋友,现在,你能把课文读通顺了吗?
师:
自己读一读。
遇到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顺了。
众生(自由读课文)
师:
看读出来,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
我们学习语文,不但要读好书,还要写好字。
下面,打开书69页,田字格中的生字要求我们会写,我们先来读一读。
众生(齐读)
师:
如果这些字按结构分类,哪些字应该归为一类呢?
师:
“品”字应单为一种结构,叫“品字结构”,那么还有那些字是品字结构的字呢?
如“亮晶晶”的“晶”。
师:
“树林”的“林”,是吗?
(等同学们回答后,再跟同学们讲解应该是“森林”的“森”。
)
师:
好,同学们,在这些字中,你们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同学们要重点注意什么呢?
(重点指导:
认读生字和词语。
)
尘:
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
没有一撇,或一横。
里面不要多加一点或是撇。
等:
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
右边是“竟”,中间是日,不是口。
授:
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师:
接下来,在这一类字中,哪个字你认为最不好写,想要老师跟你一起写?
(以下示例写给同学们看。
)
师:
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两边要怎么样呢?
仔细观察,一样宽吗?
师:
注意观察老师怎么占格(板书示范。
)拿“丘”字来示例。
师:
注意第一笔是点。
和老师一起写……仔细看看老师怎么写。
师:
好,在纸上把这十二个字每字写一遍。
众生(书写练习)
师:
谁把你写好的那个同学们看?
(投影展示学生的生字)
(学生互评。
)
师:
同学们写得都很认真,只要我们经常临摹,经常练习,我们的字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多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出示孔子照片)
师:
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
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
(板书课题)
师:
通过预习,大家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么?
师:
孔子是怎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拜师?
怎样拜师?
师:
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注意,要带有感情,大声地朗读课文。
(众生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曲阜到洛阳的地图) 图文结合,让学生大致感受“上千里”。
(上千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抽象)教师可以打比方,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入:
两地相距上千里,相当于分水到杭州来回走5趟。
想象写话,帮助学生理解: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学生拿出作业纸,同时课件出示句子。
)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一刻不停地赶路,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早日到达洛阳拜老子为师。
累了(),渴了(),饿了()
(学生可能会说的比较抽象,比如;累了休息一下。
我将进一步引导:
孔子会睡旅馆吗?
以这种逆向思维的方式反问学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画面,扩展思维。
)
引导学生将“走路”改为“赶路”,感受孔子的好学。
对孔子说心理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孜孜以求。
(设计理念:
此环节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句子说说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这样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
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
(2)孔子和老子的对话。
分角色读或师生对读,以读为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行;“等候”和“迎候”重点研读,让学生感受老子的谦逊有礼。
“上前行李”、“再次行李”教师稍作点拨,让学生感受孔子彬彬有礼,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每天、随时,感受孔子的好学:
在( ),在( ),在( ),孔子一遇到不懂的题目就( )。
研读:
毫无保留,感受老子的诲人不倦。
)
【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提问:
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
学生肯定会提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
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事,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回来。
那孔子呢?
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
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
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
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
“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拜师 孔子 拜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