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 文档编号:30084686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23.49KB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附件:
110kV申石、申盘线开断环入三洋变(西线)
基础分部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施工单位(章)
2010年04月10日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编写:
年__月_日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送电线路工程,我送变电公司负责施工第□标段,途经□□省□□市□□县,施工范围为[桩号起止点]。
本标段线路大致为□□走向,[地形、地貌、地质],线路全长□□km,共有基础□□基。
1.2基础型式及工程量
□□型基础□□基、……。
土石方量:
□□m3,混凝土方量:
□□m3。
2编制依据
2.1本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和施工承包合同;
2.2本工程经审批交底的施工设计图纸、变更及其它文件;
2.3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上级部门制定颁发的有关文件、会议纪要和办法;
2.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
2.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2.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9《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J218-2002);
2.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J253-2003);
2.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12《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
2.13《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782-2001);
2.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15《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2.16《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2.17《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2.1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
架空送电线路》(DL5009.2-2004);
2.19《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规程规定》(国家电网公司2003);
2.20《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评定标准(□□□□年版)》;
2.21《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2.22《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力公司2002年);
2.23《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力公司2003年);
2.24工程编制的所有施工技术资料。
3劳动组织
以队为施工单位,配备发电机,搅拌机、插入式振捣器等,劳动组织见附表二。
3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3.1施工方向及各基础腿标识规定
□站侧为小号侧,□站侧为大号侧。
塔位大号侧为线路前进方向,并以此分左右。
3.2施工流程图
3.3施工测量
3.3.1线路复测
线路复测工作内容
序号
内容
方法
允许误差
1
塔位中心桩位置
正倒镜分中法
横线路方向50mm
2
转角度数复测
方向法
1’30”
3
档距
经纬仪视距法
设计档距的1%
4
线路中心线高程(档距、跨越物、凸起点)
0.5m
5
校核风偏影响点
0.5m
6
塔位中心桩、辅助桩的补钉
7
塔位的全面校核(保护范围、地形、高差)
8
被跨越物的校核
施工测量所用工器具:
经纬仪、视距尺、测绳、测钎、花杆、塔尺、钢尺、百米绳、皮尺等。
仪器量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误差超过标准时应加以校正。
百米绳(或钢尺)测量档距在仪器指挥下进行,防止偏离线路造成误差。
采用百米绳与视距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档距测量。
3.3.2降基面、分坑测设
在上述线路复测没有问题后方可进行降基面和分坑测设。
对于转角塔和需降基面的塔位中心桩,应在施工测量时在可靠位置上钉立辅助桩并做好记录,画好辅助桩简图,标出桩的相对位置和精确距离,以确保中心桩准确恢复。
3.3.2.3施工基面的测量方法,是用经纬仪测高程方法,根据设计给定的降基面数值及附近地势,给出降基面的范围桩。
另外,横线路必须钉立辅助桩,移出塔位中心桩(或标记),记录与中心桩的相对标高,以便检查衡量降基面的情况及降基面后恢复塔位中心桩。
3.3.2.4分坑测量按照《分坑找正手册》的尺寸进行。
用以上方法补钉的辅助桩必须牢固可靠,能保存到工程结束。
桩顶面用小钉标出精确位置和方向,将来以桩面上的小钉为准。
3.4土石方施工
土石方施工采用人力、机械、爆破及特殊施工方法。
【选择】
3.4.1人力开挖。
坑底面积超过2m2时可由两人同时开挖;两人及以上在坑下作业时,应相互照顾,以不相互碰撞为宜。
坑深超过1.5m时上下坑应有攀登措施,施工时坑上应设监护人。
应注意坑壁边坡的稳定情况,《基础分坑找正手册》中巳考虑坑壁坡度,一般土质可按《分坑找正手册》开挖,必要时应放大边坡。
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有坍塌可能时,应马上离开,待加固好支撑档土板后,再进行工作。
3.4.2机械开挖。
机械必须稳定可靠设置,避免扰动原状土,开挖至距离设计坑深0.5m时改为人力开挖,——参考专业书籍。
3.4.3挡土板护壁开挖(适于水坑、流砂坑、干砂坑)
开挖时应随挖随打挡土板,以保持坑壁的稳定。
挡土板采用钢板制成,一般200mm宽,施工时打入坑底不小于300mm,并在里面用围楞加固,上下围楞之间用方木支顶并在同一处用2股Φ4铁线绑扎。
明排水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的周围一侧或两侧按一定坡度挖出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中,由提水桶、手压泵或污水泵将水引出坑外排走,并防止倒流或渗回坑内。
雨季施工时应在基坑四周或水流的上游开挖排水沟或修筑土堤,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抽水设备应有足够的备用量,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3.4.4爆破开挖。
见《土石方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
3.4.5一般要求
降基面施工一定要保证设计所要求的护坡、边坡尺寸。
坑上土石堆放距坑边一般不小于0.8m(水坑1.0m),高度不超过1.6m。
土石方开挖时,各塔位中心桩、转角位移桩、找正辅助桩及移出的测量标记等,均应保持完好,不得碰动、挖掉或丢失。
基坑的深度应以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准。
基坑坑深的允许偏差为+8Omm,-0mm,基础坑底座尺寸的允许偏差为+50mm,-0.8%。
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坑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按最深的坑整平,基础坑超深+8Omm以上时,其超深部分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
基础周围应做好排水措施,因地制宜挖好排水沟,防止雨(雪融化后)水灌入基坑内。
雨(雪融化)后应检查土坑有无塌方现象,必要时加挡土板,支撑、加固牢靠方能继续施工。
3.5钢筋绑扎、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主角钢安装
3.5.1准备工作
3.5.1.1按照规范的规定,在土石方完成之后,基础施工前应再次复测线路直线、档距、转角分坑位置,无误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5.1.2检查各坑边角尺寸,在各辅助桩小钉挂鱼弦,按照《分坑找正手册》所给的尺寸,用钢尺量尺、垂球垂吊的方法校核各坑内位置,不符合要求者,要加以修整。
3.5.1.3检查基础钢筋、地脚螺栓或主角钢的规格、数量、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及对应的施工塔号,对钢筋表面有浮锈的用钢丝刷除去浮锈。
3.5.2钢筋绑扎
3.5.2.1底盘有钢筋的按原设计要求尺寸在坑内绑扎、支撑底盘钢筋,钢筋摆布位置、间隔要准确,绑扎要牢固,上下板筋间距要准确、均匀,撑筋分布要合理。
下板筋与坑底间要垫与基础混凝土同等标号的混凝土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3.5.2.2对于底板筋,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3.5.2.3基础立柱的箍筋,与受力钢筋(立柱筋)垂直设置,并且必须注意箍筋弯钩叠合处要沿立柱筋方向错开设置。
3.5.2.4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l内(如下图),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50%,受压区不受限制。
3.5.2.5绑筋前检查: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3.5.2.6钢筋安装绑扎要求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质量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
底盘的长、宽
±8mm
底盘网眼尺寸
±16mm
浅埋大板、斜柱插入式基础底板筋弯起点位置
±16mm
立柱的长、宽
±4mm
立柱的高
±8mm
立柱箍筋间距
±16mm
钢筋和模板间的相互间距
-4mm
主角钢焊接箍筋的位置
±8mm
同组主角钢间的相互间距
±2mm
主角钢/主角钢的倾斜
0.8%
3.5.3模板工程
3.5.3.1基础模板采用的是定型钢模扳,用各种规格的小模板可任意组装成所需要的尺寸,斜柱插入式基础立柱上下口使用异型模板。
3.5.3.2模板拼接一般应在地面拼面,坑内连接拼装成形。
模板之间、模板与角模之间的连接通过勾头卡子来完成。
3.5.3.3所有使用的模板应具备:
强度足够,不变形,内表面平整光滑,接缝严密不漏浆。
在重复使用时,应将其表面粘结的硬块清理掉,在混凝土浇制前应将模板涂刷一层脱模剂(严禁脱模剂污染钢筋、主角钢或地脚螺拴),以保证基础表面的光滑。
3.5.3.4模板安装找正支顶牢固后,其各部尺寸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主柱和底座模板的内口尺寸
-0.8%
立柱模板倾斜占柱高的
0.8%
基础埋深
+80mm,-0
3.5.4模板安装及钢筋的绑扎安装步骤
◆斜柱插入式基础的模板安装步骤见本工程斜柱插入式基础施工方案。
3.5.4.1安装钢梁
钢梁是架在基础坑口上的专用工具,它用来固定立柱模板,同时作为浇筑混凝土运输桥梁和施工平台,钢梁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连接,钢梁每端在坑壁上的支撑长度不小于500mm,当坑口的边长大于5.5m时,钢梁应用直径不小于100mm圆木支顶进行补强。
注意钢梁接头处要使用加强铁连接。
钢梁应按下述要求安装:
◆钢梁架在基础坑口上,钢梁两端下面地基应操平,坑口两边要等长,两钢梁间的距离应能容纳基础立柱模板,并能将立柱模板夹紧,见下图。
◆钢梁两端采用铁桩或木桩固定,应牢固可靠,支持的土壤应坚实,必要时可垫木板,以增大承压面积。
立柱模板
钢梁基坑钢梁
钢梁安装示意图(cad画好)
◆地脚螺栓样板下垫小方木的标高应高于基础立柱顶面30~50mm。
3.5.4.2安装底层模板
按《分坑找正手册》所给的尺寸,利用前面所钉立的辅助桩进行放线,并在线上找出底层模板的四角位置。
底层模板组装好后,用垂球通过线上所确定的四角位置对模板进行找正。
另外还要对模板四角操平,支撑杆一端在围楞上,一端顶在坑壁上,距离要均匀,支撑杆的作用是配合围楞保证模板外型尺寸正确可靠、防止跑模、达到工艺美观的目的,所以支顶一定要牢固。
3.5.4.3安装以上各层台阶模板
在底层模板的四角上架设托架角钢,将二层模板安装在四根托架角钢上,三层模板用同样的方法架在二层模板上。
二层、三层模板的围楞支撑杆安装同底层一样。
最下层托架角钢为L75,以上为L63。
托架角钢使用示意图
3.5.4.4安装底层钢筋及立柱钢筋
对于底层及立柱有钢筋的基础,尽量在基坑内绑扎,也可以在地面完成绑扎后,整体放入基坑内,但必须保证钢筋笼的成型结构尺寸符合要求、工艺美观。
有垫层基础的底盘一定要在垫层提前浇制好后再绑扎。
对于立柱钢筋笼绑扎好后,待安装好立柱模扳后,使用Φ4铁线将钢筋笼提升至设计高度,固定在托架上。
另外,对于保护层较薄的地方,可以利用立柱模板做支撑,对钢筋笼加以支顶,绝对保证立柱不露筋及保护层厚度,钢筋的绑扎要认真对照图纸,保证材料的规格、数量与设计相符。
3.5.4.5安装立柱模板
◆在最上层台阶模板上设两根托架角钢,将立柱模板安装在二根托架角钢上。
为了减轻托架角钢的受力,立柱模板一律采用增加悬挂的方法,在立柱模板连接角钢(角模)最底部第二孔不上卡子,用8#铁线通过该孔,分别连接两个花篮螺丝吊在钢梁上。
对耐张转角塔要注意在模扳安装过程中按设计要求考虑拔、压腿内外角高差值。
要求支模时就予以考虑,一次浇筑成型。
◆立柱模板由上、中、下三道围楞加以固定,用垂球将其找正,要保证其几何尺寸及倾斜值符合要求。
四周用支撑杆支顶牢固。
◆基础立柱顶部两侧用钢梁夹紧,垂直钢梁侧分别用一根角钢或方木贴紧,固定在两根钢梁上,立柱顶面标高通过四角的花篮螺丝调整。
图纸及说明更改钢管夹紧
3.5.4.6安装地脚螺栓
将地脚螺栓在样板上固定好,并按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绑扎好箍筋,找正地脚螺栓中心后,用铁线将样板固定在钢梁上。
3.5.5质量检验
3.5.5.1模板及地脚螺栓安装完毕,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如有超差,要及时纠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用钢尺检查基础的根开及对角线;
◆用经纬仪、塔尺检查立柱顶面标高及高差;
◆检查各组地脚螺栓中心是否和立柱中心重合;
◆检查地角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高度;
◆检查各层模板和立柱模板是否方正,各层之间相对位置是否正确,立柱模板倾斜度是否超差。
◆检查各部分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5.5.2预埋件安装、找正、固定后,其各部尺寸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钢筋与模板间的保护层厚度
-5mm
立柱及各底盘断面尺寸
-1%
地脚螺栓式基础根开及对角线
±2‰
整基基础扭转
10’
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立柱中心偏移
10mm
地脚螺栓式露出高度
+10mm,-5mm
基础顶面间的相对高差
5mm
3.6混凝土浇制
3.6.1配料
3.6.1.1采用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出的配合比(见附表一),各施工队必须严格照此施工。
3.6.1.2配合比的计量采用重量比,施工中砂、石用量一定要过秤,在料车上要画出标记线,并经常检查用料量。
检查方法是装料人员装完后,再卸车称重,水泥应抽10袋过秤,取平均值再计算砂、石用量,砂、石用量误差不应大于±3%,水泥用量误差不应大于±2%。
3.6.2混凝土搅拌
3.6.2.1机械搅拌
搅拌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证,搅拌机在使用前须检查是否架稳,电气接线是否可靠,传动系统是否正常,接地装置是否良好,供水系统计量是否准确;机械要经常维护保养,不得带病运转。
停机后,应及时将筒内混凝土拌合物清除干净。
向料斗中装料的顺序是:
石子→水泥→砂,加水应在料斗起升后,接近进料口时加水,用水量需加足(将控制水箱操作杆推到底),装料应符合搅拌机容量,不得超装。
搅拌时间:
重力式不少于2分钟(一般滚筒18转),强制式应符合有关规定,保证混凝土混合物颜色均匀、和易性好,外加剂充分混合为止。
3.6.2.2人工搅拌
一般采用三干四湿的方法,即水泥和砂干拌两次,加入石料后再干拌一次,然后加水湿拌四次,搅拌混凝土应均匀。
3.6.2.3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按规定测量塌落度,严格控制用水量。
3.6.3混凝土浇制和捣固
3.6.3.1浇制混凝土前,应检查支模及钢筋绑扎质量,底板筋是否支垫合格,各部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有问题及早处理。
模板内的杂物、泥土等应清除干净,地脚螺栓螺扣部分应加以保护。
3.6.3.2混凝土自高处倾落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为防止发生离析现象,超过2m时应使用溜筒或溜槽,使混凝土沿溜筒或溜槽浇入模板内,应先从一角或一处开始浇筑,逐渐向四周延伸。
3.6.3.3在浇完底盘开始浇立柱前,应先在立柱底部填以50~100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再继续浇筑。
底盘及各层台阶表面一定要抹光。
3.6.3.4采用机械振捣,保证混凝土里实、外光。
3.6.3.5浇筑的混凝土应分层捣固,每层厚度不得超过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6倍(300mm),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应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450mm).振捣棒插点要均匀排列,每位置的振捣时间应能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振实程度,即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水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宜,振动时间过短,混凝土不能充分振实,时间过长,则会使混凝土发生离析。
振动棒下部的振幅要比上部大得多,因此要求每一插点在振捣时应将振动棒上下抽动5~10cm,连续分层浇筑,振捣棒要插入前一层内5cm,以便上下层互相结合,要防止漏振,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慢拔可防止振动棒抽出时形成空洞,振捣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
3.6.3.6地脚螺栓(主角钢)周围尤应捣实,并防止其移位、倾斜。
3.6.3.7浇制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时间最长不应超过两小时,否则必须等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后,将表面打毛并用水清洗,且混凝土表面不得有积水,然后再浇一层与原混凝土同样成分的水泥砂浆,再继续浇筑。
3.6.4混凝土浇制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3.6.4.1在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基础根开、对角线、模板支顶、钢筋位置、地脚螺栓(主角钢)及立柱模板顶面位置和标高等情况是否发生变化,必要时应进行调整。
浇筑完毕,立即校核各部几何尺寸,并将基础面抹光。
要及时填写施工记录。
3.6.4.2在混凝土浇制过程中应按规定做塌落度试验,并按规定做好试块。
3.6.5.3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按下列规定处理:
◆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表面,用1:
2的水泥砂浆抹平,在抹平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洗刷表面。
◆较大面积的露石、蜂窝、露筋,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洗刷表面,再用细骨科混凝土(比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填塞,并仔细捣实。
3.6.5.4拆模时检查项目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
外观
平整、无蜂窝、露石、露筋
立柱及底座的断面尺寸
-0.8%
无模板底座的断面尺寸
+50mm,-0.8%
3.6.6整基基础回填夯实后检查时,其各部尺寸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整基基础中心与中心桩间位移
24mm
螺栓式基础根开及对角线
±1.6‰
主角钢插入式基础根开及对角线
±0.8‰
整基基础扭转
8′
主角钢露出基础表面高度
+8mm,-4mm
主角钢露出基础表面高度
+5mm,-3mm
主角钢/主角钢倾斜
0.8%
基础顶面或主角钢操平印记间相对高差
4mm
同组主角钢中心对立柱中心偏移
8mm
3.7养护、拆模
3.7.1混凝土自浇制后12小时开始养护,将湿草袋等覆盖在混凝土上,经常浇水,保持湿润。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度时,不得浇水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5昼夜,具体措施见《基础混凝土冬期施工措施》。
3.7.2混凝土经过养护,强度不低于2.5MPa时,即可拆模。
拆模时一定要通知项目经理部,经监理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回填。
拆模时注意不得使混凝土表面及其棱角受损,拆下的模板如有变形,要加以修整,刮净附着物,涂刷脱模剂,以备周转使用。
拆模时间表:
日平均温度
+5℃
+10℃
+15℃
+20℃
+25℃
拆模时间
4
3
2
2
2
3.8基坑回填
3.8.1基础拆模后应及时回填,如不能及时回填时应继续养护,基坑回填时,每填300mm夯实一次,填土中不能有杂草,树根,如遇泥水,必须先清除,再回填。
回填土密实度应达到原状土的85%以上,并利于植被;坑口屯土,长宽与坑口相同,高度应高出地300~500mm,并做好护坡以防积水或冲刷。
3.8.2石坑回填
3.8.3水坑回填
3.8.4基坑回填后,其外露部分应继续覆盖养护,或将外露部分用潮湿的土壤培成土包自然养护,地脚螺栓要在除锈、清除混凝土残渣并涂油后用塑料布包缠,防止生锈。
4接地施工
4.1原材料检验
4.1.1根据杆塔明细和接地装置图确定对应施工塔号的接地型式、材料规格(接地圆钢直径)、方环和射线的尺寸和根数。
4.1.2接地体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
4.1.3接地引下线的镀锌应合格。
4.2接地沟(槽)开挖
4.2.1接地体槽位应尽量避开道路、地下管线,注意射线的敷设方向应背离临近地下管道和通信电缆或光缆。
4.2.2开挖时应做到:
4.2.2.1倾斜地形宜沿等高线敷设接地体。
4.2.2.2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不宜小于5m。
4.2.2.3接地环应保持环形,接地放射线应尽量平直。
4.2.3接地沟的开挖宜比接地体埋深加深200mm,宽度以工作方便为原则,一般为300—400mm。
4.2.4减少破坏需开挖以外的地面,并注意保护自然植被。
4.3接地线敷设
4.3.1接地装置地下部分的连接使用焊接,焊接前应清除连接处的铁锈等附着物,焊缝长度不小于6倍接地体直径,两面焊平。
4.3.2接地线敷设前应予以矫直,不应有明显弯曲,并保证埋深不小于设计值。
4.3.3接地引下线按与塔脚角钢及基础面贴紧的条件计算长度并留有适当裕度,再焊接到接地体上,并应使接地线在连接到铁塔上后便于拆开检查。
4.3.4接地体敷设时,必须通知监理人员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检查并签证。
4.4接地沟回填
4.4.1接地沟回填土应使用好土,并捣碎、弄细、填紧、夯实,要求每200mm夯实一次并认真到位。
4.4.2回填后沟面应筑防沉层,防沉层高度为100—300mm,并保证工程移交时不低于地面。
4.4.3注意地貌恢复和植被保护,文明施工。
4.5施工记录和验收
4.5.1未按设计图形敷设接地体时,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在施工记录上绘制接地装置简图,并标明相对位置和尺寸。
4.5.2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应执行设计及现行接地装置规程的有关规定。
4.5.3验收时发现责任问题的,追究到班组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严肃处理。
5施工质量控制
5.1基础原材料检验、存储及使用
5.1.1水泥:
水泥特性符合国家技术规定,每批水泥均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出厂日期、出厂质量合格证等检查验收,一个批次以200吨为检验。
当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或虽未超过3个月,但保管不善时,须补做标号试验,并按试验后结果使用;不得将不同种类、不同标号的水泥混合存放和使用。
施工队对水泥一定要妥善保管,不得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失,本工程水泥一律为□□厂□□牌号□□品种水泥。
现场水泥存放,要放置于地势较高的地方,下面再垫道木或木板,必要时四周要修防水堤,上面用苫布掩盖。
水泥不能在现场存放时间过长,一般以浇制前一天运到为宜。
5.1.2水:
混凝土浇筑及养生用水,宜使用饮用水或经取样化验合格的水,水中不得含有油脂、泥土、杂草等,其上游应无化合物流入;有怀疑时应进行化验;为保证用水清洁,不得用水沟引水。
5.1.3砂:
本工程使用中砂,其内各种杂质含量应符合要求一个批次以200吨为检验。
5.1.4碎石:
在本工程中,主角钢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施工 作业 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