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要点.docx
- 文档编号:30076147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93.65KB
中考历史复习要点.docx
《中考历史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要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要点
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1、人文始祖——炎帝与黄帝(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炎帝: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
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
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音乐。
他的妻子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
他的属下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是黄帝)
2、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夏朝。
夏朝建立的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开始。
3、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夏——商——周)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桀,建立商朝。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公元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
4、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5、分封制作用:
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6、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最先称霸。
(任用管仲为相,葵丘会盟)
7、战国七雄:
齐(东)、楚(南)、燕(北)、秦(西)、韩、赵、魏
8、商鞅变法(法国时秦)
内容: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强中央集权,法治(与法家思想相同)
种植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承认土地私有——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
推行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统一度量衡。
9、商鞅变法影响:
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商朝甲骨文反映了商王的活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1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礼”
政治上提出: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教育上: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行。
12、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孔子生活于同一时代。
观点:
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顺应自然,以柔克刚,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
《道德经》:
由老子的弟子整理,记录老子的思想。
13、诸子百家(战国时期)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墨翟)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孟柯)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庄周)
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韩非)
“法”治,中央集权,用酷刑镇压反抗,巩固统治
14、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家是庄子和孟子,对结束分裂最有用的思想是法家思想;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
15、对待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6、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17、秦朝完成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取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8、秦始皇最大的功绩:
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
19、
20、“百代都行秦政制”、“中国之政,自始皇始”这里的“政制”是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21、分封制与郡县制最大的不同是: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2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
经济上:
统一车轨,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思想上:
焚书坑儒(采纳法家思想)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及思想控制。
军事上:
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抵御匈奴。
23、
24、秦始皇的洁国思想是法家思想,汉武帝的治国思想是儒家思想。
监察:
秦朝:
御史大夫。
汉朝:
司隶校尉,刺史。
25、西域指今新疆及新疆更西的地方。
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第一次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是加强西域各国的联系。
)
意义: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26、西汉时设西域都护,标志是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27、西汉时开通的中西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
作用: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28、西汉前期就发明了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为“秦侯”纸。
29、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0、赤壁之战交战双方为:
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
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了曺军。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31、
魏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标志:
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政权名称
定都
220年
曺丕
魏
洛阳
221年
刘备
蜀
吴
蜀
成都
222年
孙权
吴
建业(南京)
32、东晋南朝江南经济的发展
原因:
(1)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为南方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经验
(2)江南自然条件优越(3)南方战乱较少,社会较定安
表现:
(1)农业:
开辟湖田,玫稻兼作,五岭以南种双季稻
(2)手工业:
发明灌钢法。
织棉业。
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3)商品经济:
建康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都市。
(4)造船技术发达。
33、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
为巩固北魏(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内容:
实行汉化政策(穿汉服、改汉姓、学汉语与汉人通婚),迁都洛阳
(将皇室姓氏拓跋改为元,自已改名为元宏。
)
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34、商鞅变法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5、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比欧洲早1000年。
36、东晋时,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顠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誉。
被后人称为“书圣”。
37、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人变革
秦汉的时代特征是:
大一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七年级下册必背要点
1、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繁荣、开放
宋元时代特征: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两度发展。
明清时代特征:
繁盛与危机
2、589年隋文帝灭陈完成统一。
意义:
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为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3、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意义: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动脉,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
4、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贞观之治(唐太宗时的繁荣景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
政治上:
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6、唐太宗时编订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唐律疏仪》
7、隋炀帝创立了以才选官的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进士和明经.
科举制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8、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意义:
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汉藏“和同为一家”
9、遣唐使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10、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使“唐风洋溢奈良城”
11、日本唐招提寺内安放着鉴真的坐像
12、贞观初年,为求取佛精义,玄奘前往天竺。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传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玄奘著《大唐西域记》。
13、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诗的代表人物:
李白、杜甫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14、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
敦煌壁画的象征是飞天图案,被誉为“天农飞扬、满壁风动”。
1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16、宋朝时海外贸易范围很广,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17、元朝时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中央中书省、地方行中书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18、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
西周——行省制;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
19、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
20、元朝时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融合,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与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回族。
(元朝时民族融合的表现)
21、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宋代发明指南针,也叫罗盘针。
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唐代发明,宋代改进,制成大量的火药和火器,广泛用于军事战争。
22、北宋苏轼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两宋之交李清照:
词风委婉储蓄,清新淡雅,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南宋辛弃疾:
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23、元杂剧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
24、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废除宰相制度、八股取土
25、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
“八股文”
26、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设立军机处(雍正帝)
27、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高峰的标志是:
军机处的设立
28、明晴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有:
明朝戚继光抗倭(日本)清朝时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时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侵略者。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开辟荆榛逐荷夷”(郑成功收复台湾)
29、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30、清朝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措施:
册封制度、设立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
31、顺治帝赐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
32、为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现在我们去北京看到的长城就是明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33、
书名
作者
价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4、明朝郑和下西洋:
目的:
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关系,宣扬国威;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意义: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35、清朝时的对外政策是:
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往)
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自给自卟的封建经济稳定
闭关政策的影响:
积极:
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
消极:
有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从开放到闭关
八年级上册必背要点
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腐朽的封建制度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条约内容:
赔款2100万元、割地(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4、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因为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5、魏源《海国图志》——表达了作者“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6、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7、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1884年新疆设立行省。
8、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舰同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9、《马关条约》
人物:
李鸿章(清)、伊藤博文(日本)
内容:
赔款白银2亿两,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开放通商口岸(沙、重、苏、杭)。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11、《辛丑条约》。
内容:
赔款白银4.5亿两。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成为洋人朝廷);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3、单元总结
名称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签订《南京条约》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14、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
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晶与舰同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启示:
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15、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
16、洋务运动
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2)创办了民用工业;张之洞的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
(3)创办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4)兴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17、洋务运动的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8、评价: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
19、戊戌变法——开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影响: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近代化的进程。
20、为变法捐躯的代表人物: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21、戊戌变法的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24、辛亥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5、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
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孙中山的功绩:
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26、新文化运动
兴起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口号(两面大旗):
民主与科学宣传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意义:
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
国救民的新出路。
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
27、单元小结
代表人物
派别
探索
救国主张
魏源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李鸿章、张之洞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改良派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学习政治制度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资产阶级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学习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启示: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可能改变中国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资
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8、五四运动
时间:
1915年5月4日
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两个中心: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抵账
斗争方式:
学生罢课(前期)、工人罢工(后期)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结果: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意义: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因为无产阶级在这场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
29、1921.7.23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今年是中共成立90周年)
30、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
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1、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结果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32、南昌起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意义:
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
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最主要意义)
33、毛泽东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是中国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4、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时间:
1935年1月
中心内容: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5、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
36、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发起人:
张学良、杨虎城
主张: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共代表及主张:
周恩来;以民族利益为重,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38、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39、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用六周时间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
40、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
41、1945年抗战即将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42、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43、抗战胜利的意义:
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44、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45、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4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争进攻的序幕
47、大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
指挥者
战术
结果
辽沈战役
关门打狗(锦州)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邓小平、陈毅
中间突破(徐州)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平津战役中,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傅作义
48、渡江战役:
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49、国民党政权崩溃的标志是: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八年级下册必背要点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9年9月地点:
北平
内容:
(1)《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北平改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2、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时间:
1949年10月1日
意义: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3、开国大典54门礼炮齐鸣28响、54指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54个民族或者五四运动,28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的28年历史。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中印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次原则。
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7、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同”指遭遇相同;“异”指社会制度不同
8、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成就:
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集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9、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意义: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12、中共八大
内容:
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评价: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重大失误有: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4、大跃进的特点:
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15、人民公社化的特点:
“一大二公”,即规模大与公有化程度高“共产风”
1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给我们的启示:
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7、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过程:
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定《中美联合公报》——改变世界的一周
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分析:
中美双方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
国家利益
小球运动大球:
小球指的是“乒乓球”,大球指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19、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
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关系正常化。
20、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改革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历史 复习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