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0073672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65.09KB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
A.谥号、年号、年号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D.尊号、谥号、庙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史常识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
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
谥号是周朝开始出现的。
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
汉代开始又实行了。
唐以前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
皇帝在位时特定的纪年的方法。
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一世一元)。
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年号。
所以“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指庙号、谥号、年号,从而排除ACD,选B。
考点:
文史常识·尊讳·尊讳的办法
2.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
A.②⑦⑤⑧①B.③④⑩①⑥C.①③⑤⑥⑩D.④⑥⑨⑩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年龄的理解。
束发一般是15岁左右。
而立时30岁。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指的是7到8岁。
期颐指的是100岁。
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
耄耋指的是八九十岁。
不惑指的是40岁。
花甲指的是60岁。
豆蔻指的是13-14岁。
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⑩①⑥,排除ACD,选B。
考点:
文史常识·尊讳·年纪的称谓
3.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阴”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常识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阴阳问题故“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如衡阳、江阴、山阴等。
故排除ABC,选D。
考点:
文史常识·地理常识·地理常识的称谓
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不符合史实,都是“家天下”;C项是现象不是实质;D项君主专制并没有消除宗法制的影响,故答案选B。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
5.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
”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
该盐法改革的目的是( )
A.盐业商运商销B.减轻盐商税负
C.官商共利D.盐铁官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刘晏对盐法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B两项是干扰选项,属于改革的措施,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由材料“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可见刘晏对盐法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官商共利,故选C。
考点:
历代改革·刘晏的盐法改革·刘晏的盐法改革措施
6.某史料中提到“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
下列与“贰宰相”的职位对应的是( )
A.御史大夫B.同平章事
C.参知政事D.内阁首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加强君权的措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宋代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故答案选C。
御史大夫是秦朝三公之一,负责监察,排除A;B是宰相,排除B;内阁首辅出现在明朝,但当时不设立宰相,排除D。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宋代的二府三四制
7.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发生在鸦片战争前,由材料中“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知义律是要引发两国间的冲突,所以选B。
鸦片贸易始于毒品走私,不可能合法化,排除A;C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英国依仗雄厚的实力,不可能要对华平等贸易,排除D。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
8.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
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
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
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导致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主化运动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体现了清末民初宗族管理体现出民主化、规范化等特点,这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的近代化有关,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主化运动推动了这一变化,故答案选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鸦片战争,时间不符,排除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始于1915年,和材料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的信息,排除D。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民主化运动
9.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强调:
“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
”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政府的收入。
材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B.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C.国民政府力图真正统一中国D.北洋军阀削弱了中央权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国民政府要求军事权和财政权由中央统一,再结合1929年的时间可知当时国民政府并未真正统一中国,故排除ABD,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蒋廷黻曾在1931年发表《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对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与琦善代表的抵抗派与妥协派发表了与当时多数学者不同的观点。
此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知识界对抵抗、妥协究竟孰利孰弊的争论。
此争论在当时主要是针对( )
A.国民政府围剿红军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D.“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抵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所给时间1931年,可以排除B、C。
材料反映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与妥协派,知识分子争论的主要是对外抵抗还是妥协,故排除A项。
由材料“1931年”可知材料是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抵抗作辩护,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
11.下表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80
3755
1059
1985
3855
3840
A.中美建交B.周恩来对“文革”的抵制
C.中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D.中美关系正常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变化发生在1972年以后,中美出口快速增长,这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故选D;从时间上排除A、C;周恩来对文革错误的抵制没有涉及到中美贸易,排除B。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对外贸易
12.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为保障公民参政,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公职津贴”。
由此可知( )
A.雅典较早形成了完整的官僚体系B.雅典公民享有社会上其他人所没有的特权
C.雅典政治几乎是完美的政治形式D.雅典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实际上是对学生一些基本概念的考查,如官僚体系,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混合政体。
“官僚体系”是国家中央对全国的管理做出核心决策和中央维系到地方管理的纽带的集合,“官僚体系的建立”是指从中央到地方、任用了一定数量的职业官僚并成立了一系列完整的官僚制度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雅典显然不是,因此排除A。
雅典此阶段并不是君主制,而且其民主范围仅限于公民,因此可排除C、D两项。
雅典公民特殊身份决定他们享有相应特权,因此B项正确。
考点: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的民主政治的评价
13.1801年,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从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手中接过政权,在总统就职演讲时说“意见的差异并不就是原则的差异。
我们遵守同一原则的弟兄们,曾被加以各种不同的称号。
我们都是共和派,我们都是联邦派”。
以下关于美国两党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美国两党之间既竞争又妥协,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B.美国两党之间互相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美国两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的差异基本上消失
D.党派意见并无原则差别,允许不同党派意见的存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美国两党政治被认为是美国民主的精髓。
政党政治是公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政党基于议会民主而产生,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竞争,体现民主和共和的精神,故A项认识正确。
美国两党之间形成了一种制衡机制,表达政治诉求,竞争和妥协,维护了国家政局的稳定,B项认识正确。
美国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赞同美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两党之间的分岐不是根本原则上的,但美国两党在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上,还是有明显差异的,故D项是正确认识,C项认识是不正确的。
故选C。
考点: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两党制
14.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与商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下列现象符合以上表述的是( )
A.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航海条例》B.鸦片战争后,“值百抽五”关税税则的逐步形成
C.《南京条约》附件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D.拿破仑三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市场的成熟。
A项是重商主义。
最惠国待遇、关税取消应该是平等互利的。
B项中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的,便利了列强扩大对华侵略权利,C项中的低关税是世界少有的,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关税失去了对民族工业的保护作用。
只有D项遵循了自愿平等原则,是贸易自由主义的体现。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15.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
“把我的钱还给我!
”,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
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盟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和欧共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撒切尔夫人维护英国国家利益。
A项、C项都与材料情境不符合,故错误。
欧洲一体化对英国而言是利弊共存,B项失于笼统和片面。
一体化要求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利益与矛盾,这不仅是英国与欧共体(欧盟)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不能绕开的障碍,考量着人类的政治智慧,故选D.
考点:
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表现·欧盟
16.《论语·八佾》:
“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
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
)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
A.仁爱思想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D.以德治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早期儒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佾”是只有天子才能匹配的礼制,大夫是不能享有的,如果有那就是僭越周礼,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故选C;A和题意无关,排除;B是实现仁的方法,排除;D和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C。
考点: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早期儒学·孔子
17.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所讲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的感觉,而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选A项。
B符合普罗泰戈拉,排除;C符合王阳明,排除;D和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普罗泰戈拉
18.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
1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致合众国民书》,谢绝被再次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
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B.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C.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D.让位都是无奈之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乾隆帝和华盛顿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是封建帝王的帝位传承,巩固封建君主制度;华盛顿则留下了《致合众国民书》,谢绝被再次列为总统候选人是为了打破专制独裁,巩固民主政治,因此二者的让位在本质属性上是不同的。
故排除ACD,选B项。
考点:
人物评说·乾隆帝和华盛顿·乾隆帝和华盛顿的措施
1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中出现了拿破仑称帝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 )
A.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淡漠B.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
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需要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克伦威尔和拿破仑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是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为适应资产阶级稳定秩序的需要而建立极权统治的,A、B、D三项不符合要求,故选C。
考点:
人物评说·克伦威尔和拿破仑·克伦威尔和拿破仑的措施
20.大文豪雨果评价拿破仑时曾说:
“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
”这里的“污点”“罪恶”主要是指( )
A.“雾月政变”夺取政权B.对外战争中的侵略与争霸
C.亲自公开加冕称帝无视罗马教皇D.发布大陆封锁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里的“污点”“罪恶”其实就是拿破仑的不足之处。
综合分析,其不足之处主要是对外战争中的侵略与争霸,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利益,引起了反抗拿破仑帝国的民族战争,故选B。
ACD只是拿破仑的个人风格,称不上罪恶和污点,排除。
考点:
人物评说·拿破仑·拿破仑的不足
21.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的共同贡献在于( )
A.推动本国建立民主政治体制B.促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制度D.推进了本国法治建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体制,排除A项;B项中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与孙中山不符;华盛顿和孙中山并未推翻本国的封建制度,排除C项。
D项属于三人的共同贡献,故选D项。
考点:
人物评说·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的共同贡献
22.恩格斯说: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这说明( )
A.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的真理B.恩格斯承认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C.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研究和解决问题D.只有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的理论才有生命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研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B两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可见,恩格斯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研究和解决问题,故选C项。
考点: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23.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
“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
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创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材料中的“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遭到排斥”及“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等关键词语。
财产等级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故选B项。
A有利于发展奴隶制工商业,排除;古希腊属于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排除D;C和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
历史上重大变法·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内容
24.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C、D两项说法存在绝对化,故排除。
商鞅这种轻罪重刑只是一种法律原则或者理念,与法律制度健全与否没有关系,排除A项。
注意理解韩非对这一原则的评价,即轻罪重刑可以使人民安于被统治,不会发生动乱,很明显是一种对人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所以答案为B项。
考点:
历史上重大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评价
25.中原士族杨元慎说:
“我朝膺箓受图(承受天命),定鼎(定都)嵩洛……移风易俗,与五帝而并迹,凌百王而独高。
”“我朝”应该是( )
A.东周B.东汉C.曹魏D.北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我朝”涉及的史实有:
定都洛阳、移风易俗。
而且材料中“与五帝……独高”的信息又说明“我朝”并非是汉族政权。
综合分析,应指北魏孝文帝迁都改革之后的史实。
故排除ABC,选D。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6.《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这表明此官员( )
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
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意思是治理天下如居室,能修则修,如果坏的不大就不必重新建造。
表明此官员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
A与题干的意思相反,排除;B说法绝对,排除;D题干不能体现。
故答案选C。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27.武汉大学赵林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讲座。
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打破了对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B.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D.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的政治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A、B、D三项都是对宗教改革的正确评述,排除;C项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入选。
故选C。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的内容
28.列宁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结合“解放”法令的内容可知C项最符合题意。
AB属于正常的经济活动,排除;D是农奴制改革之前的状况,排除。
考点:
历代改革变法·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实质
29.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
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玉溪市 一中 学学 年高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