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小学禁毒教育材料.docx
- 文档编号:30068289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4.29KB
仁和小学禁毒教育材料.docx
《仁和小学禁毒教育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和小学禁毒教育材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仁和小学禁毒教育材料
禁毒教育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我校根据中宣部、公安部、国家禁毒办《关于开展禁毒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和省禁毒委《关于在禁毒宣传月期间集中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要求,学校做好如下工作:
1、认真贯彻通知精神,围绕“抵制毒品,参与禁毒”这一主题,集中开展一系列声势浩大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掀起禁毒宣传教育新高潮,营建强大禁毒声势,推进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2、校园内张贴禁毒宣传挂图,出版禁毒宣传板报(校、班刊),校园广播组织“禁毒宣传月”系列报道。
通过广播和生动形象的图片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
3、在学生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典型事例,帮助青少年增强自觉远离毒品的意识和抵制毒品的能力,确保校园无毒品,学生不吸毒。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开展“禁毒知识”课堂,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禁毒教育,使学生全面认识了毒品的种植、制成、来源及危害,学会了预防毒品的知识技能。
5、举行专题讲座。
为使学生初步了解毒品的危害,如何预防毒品侵害等知识,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郑昌斌同志来我校做了《毒品的危害》的讲座,郑昌斌同志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案例分析入手,典型引出道理的策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分析毒品的危害,这样一来,原来枯燥无味的禁毒教育课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学生从原来的认为禁毒教育与自己无关,变成为深刻地认识到禁毒是自己身边的事情,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毒品的危害性。
6、进行禁毒签名活动,按照禁毒活动一体化的安排,我校在6月26日进行以“珍惜生命,洁身自爱,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签名活动,既对学生进行了远离毒品及毒品危害的教育,又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这次活动的严肃性。
7、开好禁毒教育主题班会。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我校布置了全校各班级心设计实施一次以“珍惜生命,洁身自爱,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班会课,并要求形式多样,讲究实效。
通过班级演讲,小品等一些形式的主题班会,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8、开展禁毒宣誓和倡议活动。
分别进行了禁毒倡议和宣誓活动,在举行这两次活动的过程中,学校教师负责起稿,具体策划由学生自己完成,负责的同学为了使自己组织的活动更完善,除了参考学校的有关禁毒材料,还深入图书室、上网查阅资料,以及与家长一起策划,通过这样的活动把禁毒教育延伸到家庭。
经学校领导、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师生员工没有一例吸毒、贩毒现象,“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口号深入人心。
这样的“无毒校园”教师欢心,家长放心。
仁和小学禁毒教育资料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目前,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毒品潮,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败坏社会风气,而且.直接导致和诱发各种犯罪,威胁着全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遏制、减少直至最终消除毒品犯罪,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打击毒品犯罪成为各国司法机关所共同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
而我们在戒毒工作中发现,很多吸毒者都是因为对毒品缺乏了解而被诱骗吸毒,有的为了“治病”而滥用毒品,结果成瘾而不能自拔!
为了教育广大青少年,以达到识毒、戒毒、禁毒的目的,我们戒毒中心制定了这个《禁毒宣教》手册,旨在加强对禁毒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禁毒意识,也希望能对控制吸毒这一恶习的蔓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毒品概述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麻醉品和精神药品,它具有以卜的共同特征:
(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
(2)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
(3)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少戒断症状(即断药后会出现“脱瘾”症状):
(4)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二、易染人群和环境
从理论上讲,任何人在一定环境中和条件下均有可能成为吸毒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见有些人更易染上毒瘾,被认为是易染吸毒人群。
而另一些人,尽管各种条件相同,而吸毒的可能性小,被认为是不染吸毒人群。
当然,所以易染人群是相对的,还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毒品存在的情况下易感性强。
常见的易染人群有以下几种
(一)从小有人格行为不良者
人格不良者有如下表现:
不遵守社会习俗,缺乏自尊心、抑郁体验,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控制,经不起挫折,社会效益差,缺乏耐心和学习欲望;与家庭关系疏远,精神痛苦,无视规章制度,寻求感觉刺激;早年就有饮酒、吸烟习惯,逃学和撒谎,寻求独立和自由,对成绩和目标缺乏兴趣,对社会持批评态度,有越轨行为,与同伴的关系较父母更为密切。
行为问题为伙伴强化。
(二)青少年
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较易受骗上当,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不良、人生观腐朽、虚荣心强、爱讲排场、情绪不稳定、顽固易怒、逞强好胜等而又对吸毒的危害性缺乏认识的青少年更易为诱因所驱使而进入吸毒的行业。
(三)个体户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有些个体户富了,他们有的是钱,吃、喝、玩都有了,只缺少些刺激,另外他们虽然有钱,但是也存在很多烦恼和苦闷,为了追求刺激,消除烦恼,他们走向毒渊。
有些个体户的亲人长期处在吸毒的环境中,受到不良的感染也会参与吸毒。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贩毒分子为了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而追寻这些“阔老”,使用种种技俩,诱骗这些“钱老板”吸毒,这也是个体户吸毒多的因素之一。
(四)某些职业人员
一般而言,职业人员吸毒所占比例不高,因他们的实际收入,难以支付昂贵的毒品支出。
但一些较为特殊的职业,如汽车司机、采购员等,经常在外接触的人多,较易获得毒品,并由于离开家庭、单位,缺乏约束,一有机会就会染毒。
易染环境如下:
(一)交上坏朋友;
(二)家庭富有;(三)处于吸毒流行地区
三、吸毒的危害
吸毒影响社会经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最新数字,世界上吸毒人员超过5000万人。
每年有几十万瘾君子因吸毒丧命。
全球毒品交易额约达8000—10000亿美元,吸毒问题严重的国家,不得不拨出巨款用于防治吸毒及相关问题的开支;同时由于长期吸毒而使得吸毒者的劳动能力降低,或者导致劳动力完全丧失,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也问接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
吸毒引起社会犯罪增加。
一方面是吸毒者成瘾后,摆脱不了毒瘾的煎熬,为了满足毒瘾,铤而走险,进行偷扒抢窃,贪污、卖淫,甚至杀人的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是贩毒分子疯狂的报复,恐吓,暗杀等活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
吸毒损害本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爱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艾滋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凶恶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超级癌症”。
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了HIV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便会发展为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通常死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所致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且死亡率高。
据调查我国目前HIV感染方式主要是滥用毒品(静脉注射)来传播流行。
云南艾滋病监测中心负责人指出:
“目前,在国外的吸毒者中,艾滋病静脉注射吸毒者的感染率为23%,而我国边境一带的毒品流行重灾区,吸毒群体艾滋病感染率竟高达68%……。
”例如1989年在云南德宏地区爆发的HIV局部流行就是典型一例,146例吸毒者使用被污染的针头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四、吸毒成瘾的特征
根据《关于禁毒的决定》第8条规定,吸毒行为一般分为吸毒行为和成瘾行为两种。
行为人的行为只要具备下述三个特征就可认定为吸毒。
吸毒成瘾一般有三个主要特征:
1.药物耐受性。
即指不断地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后其效果的退化,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与以前同样的或相似的效果;2.身体上的依赖性。
即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服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需要继续服用这种药物来维持身体上的要求。
3。
心理上的依赖性。
即指某人精神上需要某种毒品,一般就是习惯。
从实践中的情况来看,凡是吸毒成瘾者,其症状普遍表现为身体虚弱,面色腊黄,精神秃废,萎靡不振,一旦毒瘾发作,有的涕涎交流,顿足捶胸:
有的站立不起,咳血不止;有的乱碰乱撞,啃墙吃土;有的满地打滚,哭天喊地。
种种丑态,不一而足。
吸毒者虽然吸毒但未形成瘾癖,也不能认定为吸毒行为。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点,对行为人才能按照关于吸毒成瘾的规定予以处置。
五、美沙酮替代递减法戒毒简介
美沙酮是合成麻醉性镇痛药,具有吗啡样药理作用。
能控制阿片类的戒断症状。
口服后吸收完全,吸收后85%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分布在肺、肾和脾脏。
其生物利用度为90%。
胃肠道给药于3小时达血浓高峰,血峰浓度能维持2—6小时,其半衰期为15小时。
口服后能有效地抑制症状24—32小时。
美沙酮的治疗血浓度为O。
48—0.86毫克/每升,中毒血浓度2毫克/每升,至死血浓度)4毫克/每升。
美沙酮主要由肝脏代谢,从尿和大便中排泄。
美沙酮替代递减法适用于各中阿片类药物的戒毒治疗,尤其适用于海洛因依赖者,也可用于吗啡、杜冷丁、二氢埃托啡等的依赖者,其用药原则是:
单一用药,逐日减量先快后慢,只减不加,停药应坚决。
六、复吸的原因分析
(一)急性脱瘾治疗不彻底
有些患者经过几天的急性脱瘾治疗就出院了,而且末完全脱瘾;有的是在家庭治疗,方法不正规,缺乏严格控制,致使疗效不住。
这样自然容易复吸。
(二)精神依赖
患者整天沉溺于对毒品的思念当中,开始还能克制,若处于有利环境,再加上坚强的毅力,继续克制下去,经过较长时间,心瘾逐渐淡化并最后消失,这才算彻底戒毒了。
若处于不利环境中,或者毅力不坚强,克制不住毒品的诱惑,会再次成为瘾君子。
(三)旧朋友的压力及旧环境的影响
患者在急性脱瘾后,又回到原来那些吸毒的旧朋友或贩毒者当中,受到他们的诱惑或压力:
看到曾经使用过的吸毒工具,吸毒的地方都会成为暗示物,使其触景生情,刺激患者想到毒品,由毒品想到其给自己带来的快感,这样一来,又迫使他们再次吸毒。
(四)精神刺激
患者脱瘾治疗后,仍然和普通人一样,会受到各种挫折与打击,以及其它精神刺激:
家庭问题、工作问题、经济问题等。
他们因稳定性差,遇到这些事更容易引起情绪不稳、心烦、悲观、灰心丧气、缺乏自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复吸毒也是很有可能的。
(五)错误的认识
有的成瘸者脱瘾后这样想:
“戒毒这段时间太苦了,再吸一次后与毒品再决心与毒品告别,就这么一次,而且刚脱瘾结束,不会成瘾的,我会完全控制住自己不吸的”。
结果是吸了一次下一次决心,再吸一次再下一次决心,周而复始,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没有止境的吸下去。
毒品的危害
(一)
摇头丸”是安非他明类衍生物,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的片剂,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摇头丸”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
服用后表现为:
活动过度、感情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出现幻觉和暴力倾向等。
该毒品现主要在迪厅、卡拉OK厅、夜总会等公共娱乐场所以口服形式被一些疯狂的舞迷所滥用。
MDMA、MDA等既具有三甲氧苯乙胺的致幻作用,也具有苯丙胺的兴奋作用。
近一、两年来,MDMA等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问题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日益突出,对社会治安造成危害,成为一些暴力、强奸案件的诱发原因。
因此类毒品服用后不仅有强烈的兴奋作用,而且会出现一定的幻觉、性冲动,造成行为失控,所以在这些地区俗称“摇头丸”、“快乐丸”、“劲乐丸”、“狂喜”、“忘我”、“疯药”、“强奸药片”等,也有按药片、药丸的不同颜色和上面的不同图案、字母称为“蓝精灵”、“白天使”、“蝴蝶”等。
自1996年以来,MDMA等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已传入我国,传播速度很快,在云南、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北京等地都已相继发现此类毒品。
毒品的危害
(二)
孕妇吸毒,可通过胎盘血而输给胎儿,即出现“胎儿吸毒”,孕妇定时的吸毒,胎儿也得到定时的供给,在出生前,不会出现任何症状。
但当出生后,随着脐血管的结扎,等于中断了毒品的供给,一段时间后即出现戒断症状。
近有研究报道,孕妇吸毒时,可在其羊水、脐带血浆及乳汁中检出毒品的代谢产物;在吸海洛因的产妇产生的新生儿尿中也查出吗啡或奎宁。
从而佐证了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新生儿出生后1~2天逐渐出现戒断症状,使用美沙酮者需3~4天才出现。
新生儿戒断症状表现为激惹不安,呼吸快,高声哭叫,睡眠障碍,拼命把小手往嘴里塞,鼻塞,打哈欠,打喷嚏,发热,四肢出现粗大震颤或扑翼样震颤,呕吐,腹泻等。
这类患儿多半有体重不足。
戒断症状可迁延数周或更长,死亡率高,需积极治疗。
毒品的危害(三)
毒品的危害可以说有很多,归纳起来最主要的危害有两大类:
一、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中毒主要特征有:
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
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
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
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
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
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
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
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
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
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一、静脉注射毒品
(1)静脉注射阿片类毒品的危害最大,后果严重而且是多方面的:
不洁注射导致感染各种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破伤风、败血病、横断性脊髓炎,并极易传染乙肝、丙肝等血清型肝炎。
不洁注射是传播艾滋病毒的重要途径。
(2)注射阿片类毒品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直接和全面的损害。
静脉注射毒品,最容易引发吸毒过量死亡,国内外大量的统计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肌肉或皮下注射毒品
注射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脓肿、感染、色素沉着、疤痕硬结等症状。
三、通过呼吸道途径吸食毒品
是指毒品加温后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吸食方式。
长期吸食对呼吸道系统造成恶性刺激,轻者易患气管炎,重者导致肺炎、肺气肿和肺癌。
青少年如何远离毒品
毒品危害的严重,从公安部门最近的数据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内地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3万人,其中74%吸用海洛因,同比上升了11%。
在吸毒人员总数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72.2%以上。
青少年涉毒问题增多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目前毒品泛滥的大环境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据报导,去年我国警方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9.39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37万名,缴获海洛因9535公斤、鸦片905公斤、冰毒5827公斤,以及易制毒化学品72吨。
一些毒品贩子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采取多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钩,致使染上毒瘾,难以戒断,有些被送进劳教所劳教。
据北京某劳教所统计,吸毒的成因,38%是好奇,12%是受亲友影响,26%是精神空虚、追逐时髦,24%是被引诱上钩。
二是社会、学校对毒品危害的宣传力度不够,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力。
毒品对青少年的引诱力是相当大的。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往往采取在饮料、啤酒中放置冰毒或摇头丸的手段引诱青少年上钩。
加上娱乐场所管理混乱,易为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薄弱,社区工作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得不到亲情的关爱,因而造成青少年涉毒问题愈演愈烈。
三是受毒品暴利引诱,毒品犯罪分子猖獗。
我国已处于毒品的四面包围之中。
国内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与境外贩毒分子勾结,致使毒品犯罪呈现职业化、扩展化、武装化、国际化的趋势。
毒品滥用多样化和制贩吸毒一体化,加大了禁毒工作的难度。
如广东警方破获贩运冰毒一年竟达五吨之多,可见毒品犯罪何等猖狂。
毒品犯罪分子的手段之一,是利用一些社会经验少、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为他们走私贩运毒品,以他们年龄小,处于无刑事责任和只承担相对刑事责任及减轻刑事责任的年龄段,可以逃脱罪行为诱因,引诱他们参与犯罪活动。
这样一来,一些青少年不仅仅自己成为毒品犯罪的受害者,同时也成为了毒品犯罪的“害人者”。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毒行为,进一步打击毒品犯罪,对于治国安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项既紧迫、又艰巨,既重大、又长远的任务,必须发挥社会整体功能,开展社会综合治理,方能取得成效。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社会各种积极因素,宣传毒品危害,杜绝毒品来源,组织青少年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场所,严防毒品侵害,提高青少年抵御毒品的能力,要求青少年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约束自己。
二、进一步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功能,在学生中大力加强毒品危害教育,严格要求学生远离吸毒人群;对于吸毒的学生,一律按照校规严肃处理。
决不能允许毒品流入学校。
三、加大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委员会的禁毒工作力度。
社区和居民委员会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是对于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更要给予热情的关怀;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失足于毒品的青少年,要建立吸毒档案,开展帮教工作,组织定期尿检,发挥社区矫正的功能。
四、对于涉毒犯罪的青少年,要实行重教育、重感化、重挽救、轻惩罚的方针,尽可能少判、轻判、不判,少送监狱和劳动教养所,给予司法保护。
实践证明,青少年犯罪送进监狱和劳动教养所后,易受服刑的惯犯和成年犯罪分子的影响,非但自身得不到改造,反而会学习一些新的犯罪手段,不如放在社区,通过社区帮教矫正,更有利于他们改去恶习。
对于已经戒断的青年,社会要予以关心,帮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政府要设法给他们安置就业。
五、加大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禁毒、防毒、拒毒氛围。
建议在总结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加快制定《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加强缉毒专业队伍的建设,增加人、财、物的投入,政府每年用于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的经费达30亿之多,应该保证经费、设施和装备都能适应当前缉毒工作的需要。
对于收留毒犯的监狱、少管所、劳动教养所,应适当增加一线干警、教师的编制和经费,以适应当前劳改、劳教工作的需要。
六、政府应支持和帮助戒毒所、少管所、劳教所建立科学的戒毒模式和管理方式,培养戒毒方面的人才,鼓励和支持创办民间戒毒机构。
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快戒毒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尽快形成科学的戒毒理论和综合脱瘾方法体系,以便戒毒工作能够较快取得成效。
科技活动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学校地处农村,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特长,坚持“以艺辅智、以艺促德、以艺健体”的办学思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成立了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教研教改、全面实施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电化教育自然科技领导小组,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我校农村小学,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学校经费非常紧张,因此,学校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压缩其它方面的开支,首先保证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
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了较丰富的科技活动素材,还保证了科技活动及其它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培训,健全队伍
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有一批热爱科技活动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一批素质高、热爱科学的辅导员队伍,它是开展好科技活动的前提保证。
四、组织活动,展示成果
我校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队伍的基础上,定时开展活动,基本做到了五个落实,即落实组织领导、落实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目标、落实授课人员、落实检查指导。
有备课、有课表、有活动地点、有活动计划,组织健全,制度健全。
五、培养特长,成效显著
我们在各类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还重点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通过参与,集中反映了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高的。
此项活动不仅开发了学生智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充实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
学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把科普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除统一布置,整体安排外,学校专门安排一名校级领导主抓此项工作。
禁毒资料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内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三、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
2、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
5、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
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0、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1、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
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355条)。
四、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强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1、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
2、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3、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4、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5、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6、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夏季穿着长袖衬衣;
8、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9、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六、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导致吸毒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
1、好奇心驱使,逐渐发展成瘾;
2、思想空虚,寻找刺激;
3、不相信吸毒上瘾后戒不了,结果不能自拔;
4、因不知情被欺骗、引诱吸毒;
5、亲友间的相互影响;
6、精神苦闷,情绪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解脱苦恼;
7、因治疗疾病,长期服用某种产生依赖性的药物而成瘾。
七、怎样正确对待吸毒者?
吸毒者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义是受害者。
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
因此,吸毒者具有双重身份。
要正确地对待吸毒者,既不要把吸毒者当作犯罪分子歧视他们,又要区别于一般病人,严格管理,依法科学戒毒。
八、为什么要把青少年作为禁毒预防教育的重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禁毒 教育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