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集传序2.docx
- 文档编号:30049928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52
- 大小:286.36KB
诗经集传序2.docx
《诗经集传序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集传序2.docx(2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集传序2
詩經集傳
(南宋)朱熹
詩經集傳序
或有問於予曰、詩何爲而作也。
予應之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
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
夫旣有欲矣、則不能無思。
旣有思矣、則不能無言。
旣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於咨磋咏嘆之餘者、必有自然之音響節族〈音奏〉而不能已焉。
此詩之所以作也。
曰、然則其所以教者何也。
曰、詩者人心之感物、而形於言之餘也。
心之所感有邪正。
故言之所形有是非。
惟聖人在上、則其所感者無不正、而其言皆足以爲教。
其或感之之雜、而所發不能無可擇者、則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勸懲之。
是亦所以爲教也。
昔周盛時、上自郊廟朝廷、而下達於郷黨閭巷、其言粹然無不出於正者。
聖人固已協之聲律、而用之郷人、用之邦國、以化天下。
至於列國之詩、則天子巡守、亦必陳而觀之、以行黜陟之典。
降自昭穆而後、寖以陵夷。
至於東遷、而遂廢不講矣。
孔子生於其時、旣不得位、無以行勸懲黜陟之政。
於是特舉其籍、而討論之、去其重複、正其紛亂。
而其善之不足以爲法、惡之不足以爲戒者、則亦刋而去之、以從簡約、示久遠、使夫學者、卽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師之、惡者改焉。
是以其政雖不足以行於一時、而其教實被於萬世。
是則詩之所以爲教者然也。
曰、然則國風雅頌之體、其不同若是何也。
曰、吾聞之。
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謡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
惟周南召南、親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
故其發於言者、樂而不過於淫、哀而不及於傷。
是以二篇獨爲風詩之正經。
自邶而下、則其國之治亂不同、人之賢否亦異、其所感而發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齊。
而所謂先王之風者、於此焉變矣。
若夫雅頌之篇、則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廟·樂歌之詞、其語和而莊、其義寬而密。
其作者、往往聖人之徒。
固所以爲萬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至於雅之變者、亦皆一時賢人君子、閔時病俗之所爲、而聖人取之。
其忠厚惻怛之心、陳善閉邪之意、尤非後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此詩之爲經、所以人事浹於下、天道備於上、而無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則其學之也、當奈何。
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參之列國、以盡其變、正之於雅、以大其規、和之於頌、以要其止。
此學詩之大旨也。
於是乎、章句以綱之、訓詁以紀之、諷詠以昌之、涵濡以體之、察之情性隱微之間、審之言行樞機之始、則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於此矣。
問者唯唯而退。
余時方輯詩傳。
因悉次是語、以冠其篇云。
淳熈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 新安朱熹書
--------------------------------------------------------------------------------
詩經卷之一 朱熹集傳
國風一。
國者、諸侯所封之域。
而風者、民族歌謡之詩也。
謂之風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風之動、以有聲而其聲又足以動物也。
是以諸侯采之、以貢於天子、天子受之、而列於樂官。
於以考其俗尚之美惡、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
舊說二南爲正風。
所以用之閨門·郷黨·邦國、而化天下也。
十三國爲變風。
則亦領在樂官。
以時存肄、僃觀省而垂監戒耳。
合之凡十五國云。
周南一之一。
周、國名。
南、南方諸侯之國也。
周國、本在禹貢雍州境内、岐山之陽。
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其地、傳子王季歷、至孫文王昌、辟國寖廣。
於是徙都于豐、而分岐周故地、以爲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
且使周公爲政於國中、而召公宣布於諸侯、於是德化大成於内。
而南方諸侯之國、江沱汝漢之閒、莫不從化。
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焉。
至子武王發、又遷于鎬。
遂克商而有天下。
武王崩、子成王誦立。
周公相之、制作禮樂、乃采文王之世風化所及民族之詩、被之筦弦、以爲房中之樂、而又推之以及於郷黨邦國。
所以著明先王風俗之盛、而使天下後世之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皆得以取法焉。
蓋其得之國中者、雜以南國之詩、而謂之周南。
言自天子之國、而被於諸侯、不但國中而已也。
其得之南國者、則直謂之召南。
言自方伯之國、被於南方、而不敢以繫于天子也。
岐周、在今鳳翔府岐山縣。
豐、在今京兆府鄠縣終南山北。
南方之國、卽今興元府京西湖北等路諸州。
鎬、在豐東二十五里。
小序曰、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
故繫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
先王之所以敎。
故繫之召公。
斯言得之矣。
○關關雎〈音疽〉鳩、在河之洲。
窈〈音杳〉窕〈徒了反〉淑女、君子好逑〈音求〉。
○興也。
關關、雌雄相應之和聲也。
雎鳩、水鳥、一名王雎。
狀類鳧鷖。
今江淮閒有之。
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遊、而不相狎。
故毛傳以爲、摯而有別。
列女傳以爲、人未嘗見其乘居而匹處者。
蓋其性然也。
河、北方流水之通名。
洲、水中可居之地也。
窈窕、幽閒之意。
淑、善也。
女者、未嫁之稱。
蓋指文王之妃大姒爲處子時而言也。
君子、則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
逑、匹也。
毛傳之摯字與至通。
言其情意深至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爲之配。
宮中之人、於其始至、見其有幽閒貞靜之德。
故作是詩。
言彼關關然之雎鳩、則相與和鳴於河洲之上矣。
此窈窕之淑女、則豈非君子之善匹乎。
言其相與和樂而恭敬、亦若雎鳩之情摯而有別也。
後凡言興者、其文意皆放此云。
漢匡衡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貞淑、不貳其操。
情Q欲Y之感、無介乎容儀。
宴私之意、不形乎動靜。
夫然後可以配至尊、而爲宗廟主。
此綱紀之首、王化之端也。
可謂善說詩矣。
○參〈初金反〉差〈初宜反〉荇〈音杏〉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叶蒲比反〉。
悠哉悠哉、輾〈音展〉轉反側。
興也。
參差、長短不齊之貌。
荇、接余也。
根生水底、莖如釵股。
上青下白。
葉紫赤、圓莖寸餘、浮在水面。
或左或右、言無方也。
流、順水之流而取之也。
或寤或寐、言無時也。
服、猶懷也。
悠、長也。
輾者、轉之半。
轉者、輾之周。
反者、輾之過。
側者、轉之留。
皆臥不安席之意。
○此章本其未得而言。
彼參差之荇菜、則當左右無方以流之矣。
此窈窕之淑女、則當寤寐不忘以求之矣。
蓋此人此德、世不常有。
求之不得、則無以配君子、而成其内治之美。
故其憂患之深、不能自已至於如此也。
○參差荇菜、左右采〈叶此禮反〉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叶羽已反〉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音帽。
叶音邈〉之。
窈窕淑女、鍾鼓樂〈音洛〉之。
興也。
采、取而擇之也。
芼、熟而薦之也。
琴、五弦或七弦。
瑟、二十五弦。
皆絲屬。
樂之小者也。
友者、親愛之意也。
鐘、金屬。
鼓、革屬。
樂之大者也。
樂、則和平之極也。
○此章据今始得而言。
彼參差之荇菜旣得之、則當采擇而烹芼之矣。
此窈窕之淑女、旣得之、則當親愛而娯樂之矣。
蓋此人此德、世不常有。
幸而得之、則有以配君子而成内治。
故其喜樂尊奉之意、不能自已、又如此云。
關雎三章。
一章四句。
二章章八句。
孔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愚謂、此言爲此詩者、得其性情之正、聲氣之和也。
蓋德如雎鳩摯而有別、則后妃性情之正、固可以見其一端矣。
至於寤寐反側琴瑟鐘鼓極其哀樂、而皆不過其則焉、則詩人性情之正、又可以見其全體也。
獨其聲氣之和、有不可得而聞者。
雖若可恨、然學者姑卽其詞、而玩其理以養心焉、則亦可以得學詩之本矣。
○匡衡曰、妃匹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
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論詩以關雎爲始。
言大上者、民之父母。
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而理萬物之宜。
自上世以來、三代興廢、未有不由此者也。
○葛之覃兮、施〈音異〉于中谷。
維葉萋萋。
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其鳴喈喈〈叶居奚反〉。
○賦也。
葛、草名。
蔓生可爲絺綌者。
覃、延。
施、移也。
中谷、谷中也。
萋萋、盛貌。
黃鳥、鸝也。
灌木、叢木也。
喈喈、和聲之遠聞也。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蓋后妃旣成絺綌而賦其事、追叙初夏之時、葛葉方盛、而有黃鳥鳴於其上也。
後凡言賦者、放此。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維葉莫莫。
是刈〈音又〉是濩〈音鑊〉、爲絺〈音癡〉爲綌〈音隙。
叶去略反〉、服之無斁〈音亦。
叶弋灼反〉。
○賦也。
莫莫、茂密貌。
刈、斬。
濩、煮也。
精曰絺、麤曰綌。
斁、厭也。
○此言盛夏之時、葛旣成矣。
於是治以爲布、而服之無厭。
蓋親執其勞、而知其成之不易。
所以心誠愛之、雖極垢弊、而不忍厭棄也。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薄汚我私、薄澣〈音緩〉我衣。
害〈音曷〉澣害否〈如字〉。
歸寧父母。
賦也。
言、辭也。
師、女師也。
薄、猶少也。
汚、煩撋之、以去其汚。
猶治亂而曰亂也。
澣、則濯之而已。
私、燕服也。
衣、禮服也。
害、何也。
寧、安也。
謂問安也。
○上章旣成絺綌之服矣。
此章遂告其師氏、使告于君子、以將歸寧之意。
且曰、盍治其私服之汚、而澣其禮服之衣乎。
何者當澣、而何者可以未澣乎。
我將服之以歸寧於父母矣。
葛覃三章章六句。
此詩后妃所自作。
故無贊美之詞。
然於此可以見其已貴而能勤、已富而能儉、已長而敬、不弛於師傅、已嫁而孝不衰於父母。
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難也。
小序以爲、后妃之本。
庶幾近之。
○采采卷〈上聲〉耳。
不盈頃〈音傾〉筐。
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叶戸郎反〉。
○賦也。
采采、非二采也。
卷耳、枲耳。
葉如鼠耳。
叢生如盤。
頃、欹也。
筐、竹器。
懷、思也。
人、蓋謂文王也。
寘、舍也。
周行、大道也。
○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
故賦此詩託言。
方采卷耳。
未滿頃筐、而心適念其君子。
故不能復采、而寘之大道之旁也。
○陟彼崔〈音摧〉嵬〈音巍〉。
我馬虺〈音灰〉隤〈音頹〉。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叶胡隈反〉。
○賦也。
陟、升也。
崔嵬、土山之戴石者。
虺隤、馬罷不能升高之病。
姑、且也。
罍、酒器。
刻爲雲雷之象。
以黄金飾之。
永、長也。
○此又託言。
欲登此崔嵬之山、以望所懷之人、而往從之、則馬罷病而不能進。
於是且酌金罍之酒、而欲其不至於長以爲念也。
○陟彼高岡。
我馬玄黃。
我姑酌彼兕〈音似〉觥〈音肱。
叶古黃反〉、維以不永傷。
賦也。
山脊曰岡。
玄黃、玄馬、而黃。
病極而變色也。
兕、野牛。
一角青色。
重千斤。
觥、爵也。
以兕角爲爵也。
○陟彼砠〈音疽〉矣。
我馬瘏〈音塗〉矣、我僕痡〈音敷〉矣。
云何吁矣。
賦也。
石山戴土曰砠。
瘏、馬病不能進也。
痡、人病不能行也。
吁、憂歎也。
爾雅註、引此作盱。
張目遠望也。
詳見何人斯篇。
卷耳四章章四句。
此亦后妃所自作。
可以見其貞靜專一之至矣。
豈當文王朝會之時、羑里拘幽之日而作歟。
然不可考矣。
○南有樛〈音鳩〉木、葛藟〈音壘〉纍〈音雷〉之。
樂〈音洛〉只〈音紙〉君子、福履綏之。
興也。
南、南山也。
木下曲曰樛。
藟、葛類。
纍、猶繫也。
只、助語辭。
君子、自衆妾而指后妃。
猶言小君内子也。
履、祿。
綏、安也。
○后妃能逮下、而無嫉妬之心。
故衆妾樂其德、而稱願之曰、南有樛木、則葛藟纍之也、樂只君子、則福履綏之矣。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興也。
荒、奄也。
將、猶扶助也。
○南有樛木、葛藟縈〈烏營反〉之。
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興也。
縈、旋。
成、就也。
樛木三章章四句
○螽〈音終〉斯羽、詵詵〈音莘〉兮。
宜爾子孫、振振〈音眞〉兮。
比也。
螽斯、蝗屬。
長而青、長角長股、能以股、相切作聲。
一生九十九子。
詵詵、和集貌。
爾、指螽斯也。
振振、盛貌。
○比者、以彼者比此物也。
后妃不妬忌、而子孫衆多。
故衆妾以螽斯之羣處和集、而子孫衆多、比之。
言其有是德、而宜有是福也。
後凡言比者放此。
○螽斯羽、薨薨兮。
宜爾子孫、繩繩兮。
比也。
薨薨、羣飛聲。
繩繩、不絶貌。
○螽斯羽、揖揖〈音緝〉兮。
宜爾子孫、蟄蟄兮。
比也。
揖揖、會聚也。
蟄蟄、亦多意。
螽斯三章章四句
○桃之夭夭〈音腰〉、灼灼其華〈音花〉。
之子于歸。
宜其室家。
興也。
桃、木名。
華紅實可食。
夭夭、少好之貌。
灼灼、華之盛也。
木少則華盛。
之子、是子也。
此指嫁者而言也。
婦人謂嫁曰歸。
周禮仲春令會男女。
然則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
宜者、和順之意。
室、謂夫婦所居。
家、謂一門之内。
○文王之化、自家而國、男女以正、婚姻以時。
故詩人因所見、以起興而歎其女子之賢。
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音文〉其實。
之子于歸。
宜其家室。
興也。
蕡、實之盛也。
家室、猶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音臻〉。
之子于歸。
宜其家人。
興也。
蓁蓁、葉之盛也。
家人、一家之人也。
桃夭三章章四句
○肅肅兎罝〈音嗟。
又子余反與夫叶〉、椓之丁丁〈音爭〉。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興也。
肅肅、整飭貌。
罝、罟也。
丁丁、椓杙聲也。
赳赳、武貌。
干、盾也。
干城、皆所以扞外而衛内者。
○化行俗美賢才衆多。
雖罝兎之野人、而其才之可用猶如此。
故詩人因其所事、以起興而美之。
而文王德化之盛、因可見矣。
○肅肅兎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叶渠之反〉。
○興也。
逵、九達之道。
仇、與逑同。
匡衡引關雎、亦作仇字。
公侯善匹、猶曰聖人之耦。
則非特干城而已、歎美之無已矣。
下章放此。
○肅肅兎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興也。
中林、林中。
腹心、同心同德之謂。
則非特好仇而已也。
兎罝三章章四句
○采采芣〈音浮〉苢〈音以〉。
薄言采〈叶此禮反〉之。
采采芣苢。
薄言有〈叶羽已反〉之。
賦也。
芣苢、車前也。
大葉長穗、好生道旁。
采、始求之也。
有、旣得之也。
○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婦人無事、相與采此芣苢、而賦其事以相樂也。
采之未詳何用。
或曰、其子治產難。
○采采芣苢。
薄言掇〈者奪反〉之。
采采芣苢。
薄言捋〈力活反〉之。
賦也。
掇、拾也。
捋、取其子也。
○采采芣苢。
薄言袺〈音結〉之。
采采芣苢。
薄言襭〈音絜〉之。
賦也。
袺、以衣貯之、而執其衽也。
襭、以衣貯之、而扱其衽於帶閒也。
芣苢三章章四句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叶古矌反〉矣、不可泳〈叶于誑反〉思。
江之永〈叶弋亮反〉矣、不可方〈叶甫妄反〉思。
興而比也。
上竦無枝曰喬。
思、語辭也。
篇内同。
漢水出興元府嶓家山、至漢陽軍大別山入江。
江漢之俗、其女好遊。
漢魏以後猶然。
如大堤之曲可見也。
泳、潛行也。
江水出永康軍岷山、東流與漢水合。
東北入海。
永、長也。
方、桴也。
○文王之化、自近而遠。
先及於江漢之閒、而有以變其淫亂之俗。
故其出游之女、人望見之而知其端莊靜一。
非復前日之可求矣。
因以喬木起興、江漢爲比、而反復詠歎之也。
○翹翹〈音喬〉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叶滿補反〉。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興而比也。
翹翹、秀起之貌。
錯、雜也。
楚、木名。
荆屬。
之子、指游女也。
秣、飼也。
○以錯薪起興、而欲秣其馬、則悅之至。
以江漢爲比、而歎其終不可求、則敬之深。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音閭〉。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興而比也。
蔞、蔞蒿也。
葉似艾、青白色。
長數寸、生水澤中。
駒、馬之小者。
漢廣三章章八句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音梅〉。
未見君子、惄〈音溺〉如調〈音周〉飢。
賦也。
遵、循也。
汝水、出州天息山、徑蔡穎州入淮。
墳、大防也。
枝曰條、榦曰枚。
惄、飢意也。
調、一作輖。
重也。
○汝旁之國、亦先被文王之化者。
故婦人喜其君子行役而歸。
因記其未歸之時、思望之情如此、而追賦之也。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音異〉。
旣見君子、不我遐棄。
賦也。
斬而復生曰肄。
遐、遠也。
○伐其枚、而又伐其肄、則踰年矣。
至是乃見其君子之歸、而喜其不遠棄我也。
○魴〈音房〉魚赬〈音聖〉尾、王室如燬〈音毀。
下同〉。
雖則如燬、父母孔邇。
比也。
魴、魚名。
身廣而薄。
少力細鱗。
赬、赤也。
魚勞則尾赤。
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
王室、指紂所都也。
燬、焚也。
父母、指文王也。
孔、甚。
邇、近也。
○是時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而率商之叛國以事紂。
故汝墳之人、猶以文王之命、供紂之役。
其家人見其勤苦、而勞之曰、汝之勞旣如此、而王室之政、方酷烈而未已。
雖其酷烈而未已、然文王之德如父母。
然望之甚近。
亦可以忘其勞矣。
此序所謂、婦人能閔其君子、猶勉之以正者。
蓋曰、雖其別離之久、思念之深、而其所以相告語者、猶有尊君親上之意、而無情愛狎昵之私、則其德澤之深、風化之美、皆可見矣。
一說、父母甚近、不可以懈於王事、而貽其憂。
亦通。
汝墳三章章四句
麟之趾。
振振〈音眞〉公子〈叶獎里反〉。
于〈音聖〉嗟麟兮。
興也。
麟、麕身·牛尾·馬蹄、毛蟲之長也。
趾、足也。
麟之足不踐生草、不履生蟲。
振振、仁厚貌。
于磋、歎辭。
○文王·后妃、德脩于身、而子孫宗族、皆化於善。
故詩人以麟之趾、興公之子言。
麟性仁厚。
故其趾亦仁厚。
文王·后妃仁厚。
故其子亦仁厚。
然言之不足。
故又磋嘆之。
言是乃麟也。
何必麕身·牛尾而馬蹄、然後爲王者之瑞哉。
○麟之定〈音訂〉。
振振公姓。
于嗟麟兮。
興也。
定、額也。
麟之額未聞。
或曰、有額而不以抵也。
公姓、公孫也。
姓之爲言、生也。
○麟之角〈叶盧谷反〉。
振振公族。
于嗟麟兮。
興也。
麟、一角。
角端有肉。
公族、公同高祖。
祖廟未毀。
有服之親。
麟之趾三章章三句。
序以爲、關雎應、得之。
周南之國十一篇三十四章。
百五十九句。
按此篇首五詩、皆言后妃之德。
關雎舉其全體而言也。
葛覃·卷耳、言其志行之在己。
樛木·螽斯、美其德惠之及人。
皆指其一事而言也。
其詞雖主於后妃、然其實則皆所以著明文王身脩家齊之效也。
至於桃夭·兎罝·芣苢、則家齊而國治之效。
漢廣·汝墳、則以南國之詩附焉。
而見天下已有可平之漸也。
若麟之趾、則又王者之瑞、有非人力所致而自至者。
故復以是終焉。
而序者以爲、關雎之應也。
夫其所以至此。
后妃之德、固不爲無所助矣。
然妻道無成、則亦豈得而專之哉。
今言詩者、或乃專美后妃、而不本於文王。
其亦誤矣。
召南一之二。
召、地名。
召公奭之采邑也。
舊說扶風雍縣南有召亭、卽其地。
今雍縣析爲岐山天興二縣。
未知召亭的在何縣。
餘已見周南篇。
維鵲有巢、維鳩居〈叶姬御反〉之。
之子于歸。
百兩〈如字。
又音亮〉御〈音迓魚據反〉之。
興也。
鵲·鳩、皆鳥名。
鵲、善爲巢。
巢最爲完固。
鳩、性拙不能爲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
之子、指夫人也。
兩、一車也。
一車兩輪。
故謂之兩。
御、迎也。
諸侯之子、嫁於諸侯、送御皆百兩也。
○南國諸侯、被文王之化、能正心脩身以齊其家。
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而有專靜純一之德。
故嫁於諸侯、而其家人美之曰、維鵲有巢、則鳩來居之。
是以之子于歸、而百兩迎之也。
此詩之意、猶周南之有關雎也。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之子于歸。
百兩將之。
興也。
方、有之也。
將、送也。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
之子于歸。
百兩成之。
興也。
盈、滿也。
謂衆媵姪娣之多。
成、成其禮也。
鵲巢三章章四句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上止反〉。
○賦也。
于、於也。
蘩、白蒿也。
沼、池也。
沚、渚也。
事、祭事也。
○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夫人、能盡誠敬、以奉祭祀。
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
或曰、蘩所以生蠶。
蓋古者后夫人、有親蠶之禮。
此詩亦猶周南之有葛覃也。
○于以采蘩、于澗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賦也。
山夾水曰澗。
宮、廟也。
或曰、卽記所謂、公桑蠶室也。
○被〈音備〉之僮僮〈音同〉、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還〈音旋〉歸。
賦也。
被、首飾也。
編髮爲之。
僮僮、竦敬也。
夙、早也。
公、公所也。
祁祁、舒遲貌。
夫事有儀也。
祭義曰、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
不欲遽去。
愛敬之無已也。
或曰、公、卽所謂公桑也。
采蘩三章章四句
喓喓〈音腰〉草蟲、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
憂心忡忡〈音充〉。
亦旣見止、亦旣覯止、我心則降〈音杭。
叶乎攻反〉。
○賦也。
喓喓、聲也。
草蟲、蝗屬。
奇音青色。
趯趯、躍貌。
阜螽、蠜也。
忡忡、猶衝衝也。
止、語辭。
覯、遇。
降、下也。
○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大夫、行役在外。
其妻獨居、感時物之變、而思其君子如此。
亦若周南之卷耳也。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見君子。
憂心惙惙〈音拙〉。
亦旣見止、亦旣覯止、我心則說〈音悅〉。
○賦也。
登山、蓋託以望君子。
蕨、鼈也。
初生無葉時可食。
亦感時物之變也。
惙、憂貌。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見君子。
我心傷悲。
亦旣見止、亦旣覯止、我心則夷。
賦也。
薇、似蕨而差大。
有芒而味苦。
山閒人食之。
謂之迷蕨。
胡氏曰、疑卽莊子所謂、迷陽者。
夷、平也。
草蟲三章章七句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音老〉。
○賦也。
蘋、水上浮萍也。
江東人謂之■(艹瓢)。
濱、厓也。
藻、聚藻也。
生水底。
莖如釵股、葉如蓬蒿。
行潦、流潦也。
○南國被文王之化、大夫妻能奉祭祀。
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
○于以盛〈音成〉之、維筐及筥〈音舉〉。
于以湘之、維錡〈音螘〉及釜〈音父〉。
○賦也。
方曰筐、圓曰筥。
湘、烹也。
蓋粗熟而淹以爲葅也。
錡、釜屬。
有足曰錡、無足曰釜。
○此足以見其循序有常、嚴敬謹飭之意。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叶後五反〉。
誰其尸之。
有齊〈音齋〉季女。
賦也。
奠、置也。
宗室、大宗之廟也。
大夫士祭於宗室。
牖下、室西南隅。
所謂奧也。
尸、主也。
齊、敬貌。
季、少也。
祭祀之禮、主婦主薦豆、實以葅醢。
少而能敬。
尤見其質之美而化之所從來者遠矣。
采蘋三章章四句
蔽芾〈音廢〉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所茇〈音鈸〉。
○賦也。
蔽芾、盛貌。
甘棠、杜棃也。
白者爲棠、赤者爲杜。
翦、翦其枝葉也。
伐、伐其條榦也。
伯、方伯也。
茇、草舍也。
○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
或舍甘棠之下。
其後人思其德。
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叶蒲寐反〉。
召伯所憩〈音器〉。
○賦也。
敗、折。
憩、息也。
勿敗、則非特勿伐而已。
愛之愈久、而愈深也。
下章放此。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叶變制反〉。
召伯所說〈音稅〉。
○賦也。
拜、屈。
說、舍也。
勿拜、則非特勿敗而已。
甘棠三章章三句
厭〈入聲〉浥〈音邑〉行露、豈不夙夜〈叶羊茹反〉。
謂行多露。
賦也。
厭浥、濕意。
行、道。
夙、早也。
○南國之人遵召伯之敎、服文王之化、有以革其前日淫亂之俗。
故女子有能以禮自守、而不爲强暴所汚者、自述己志、作此詩以絶其人。
言道閒之露方濕。
我豈不欲早夜而行乎。
畏多露之沾濡、而不敢爾。
蓋以女子早夜獨行、或有强暴侵陵之患。
故託以行多露而畏其沾濡也。
○誰謂雀無角〈叶盧谷反〉、何以穿我屋。
誰謂女〈音汝〉無家〈叶音谷〉、何以速我獄。
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興也。
家、謂以媒聘求爲室家之禮也。
速、召致也。
○貞女之自守如此。
然猶或見訟、而召致於獄。
因自訴而言、人皆謂、雀有角、故能穿我屋。
以興。
人皆謂、汝於我、嘗有求爲室家之禮。
故能致我於獄。
然不知。
汝雖能致我於獄、而求爲室家之禮、初未嘗備、如雀雖能穿屋、而實未嘗有角也。
○誰謂鼠無牙〈叶五紅反〉、何以穿我墉。
誰謂女無家〈叶各空反〉、何以速我訟〈叶祥容反〉。
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興也。
牙、牡齒也。
墉、墻也。
○言汝雖能致我於訟、然其求爲室家之禮、有所不足、則我亦終不汝從矣。
行露三章一章三句二章章六句
羔羊之皮〈叶蒲何反〉、素絲五紽〈音駝〉。
退食自公。
委〈音威〉蛇〈音移。
叶唐何反〉委蛇。
賦也。
小曰羔、大曰羊。
皮、所以爲裘、大夫燕居之服。
素、白也。
紽、未詳。
蓋以絲飾裘之名也。
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
自公、從公門而出也。
委蛇、自得之貌。
○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
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得如此也。
○羔羊之革〈叶訖力反〉、素絲五緎〈音域〉。
委蛇委蛇。
自公退食。
賦也。
革、猶皮也。
緎、裘之縫界也。
○羔羊之縫〈音逢〉、素絲五緫〈音宗〉。
委蛇委蛇。
退食自公。
賦也。
縫、縫皮合之、以爲裘也。
緫、亦未詳。
羔羊三章章四句
殷〈音隱〉其靁、在南山之陽。
何斯違斯、莫敢或遑。
振振〈音眞〉君子、歸哉歸哉。
興也。
殷、靁聲也。
山南曰陽。
何斯斯、此人也。
違斯斯、此所也。
遑、暇也。
振振、信厚也。
○南國被文王之化、婦人以其君子從役在外、而思念之。
故作此詩。
言殷殷然靁聲、則在南山之陽矣。
何此君子獨去此、而不敢少暇乎。
於是又美其德。
且冀其早畢事而還歸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集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