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docx
- 文档编号:30049443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37.57KB
肾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docx
《肾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肾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肾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病史采集】
1.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
2.尿量和尿色的变化,有无泡沫尿。
3.水肿部位、程度和性质。
4.高血压病史。
5.全身表现,如疲乏、厌食、嗜睡、头晕、腰部钝痛等。
6.皮疹,关节痛,尿路刺激症。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体温,脉搏,呼吸,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血压,浮肿,心肺体征,肾区叩击痛。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
血沉,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狼疮细胞,内生肌酐清除率。
2.器械检查:
心电图,胸片,双肾B超,根据病情需要作心脏彩超。
3.特殊检查:
有条件作肾穿刺活检,标本送光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短期内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即可诊断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病前1~3周有感染史可帮助确定诊断,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继发性肾损害,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直到症状消失。
2.低盐饮食,蛋白入量保持1.0克/公斤体重/天。
3.抗感染,针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生素,一般二周。
4.对症治疗:
降压,利尿,抗心衰治疗。
5.中医中药治疗。
6.必要时透析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急进性肾炎
【病史采集】
1.尿量和尿色的变化,有无泡沫尿。
2.水肿部位,程度和性质。
3.高血压情况。
4.全身表现,如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发热,皮疹,咯血,关节痛等。
5.肾功能的演变。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体温,脉搏,呼吸,贫血,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血压,浮肿,肾区叩击痛。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
血沉,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狼疮细胞,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条件作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
2.器械检查:
心电图,胸片,双肾B超,根据病情需要作心脏彩超。
3.特殊检查:
尽早作肾穿刺活检,标本送光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而以少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者,应考虑本病。
凡怀疑本病者,应尽早肾活检,如50%肾小球有新月体诊断可成立。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其他原因的急性肾衰,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等。
2.继发性肾病,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3.急性肾炎的重型。
【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
2.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冲击疗法。
3.血浆置换加免疫抑制疗法。
4.四联疗法:
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5.中医中药治疗。
6.肾功能严重恶化时,应在透析帮助下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症状改善,无严重并发症,肾功能恢复或稳定者即可出院。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简称肾综)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很多病因引起的一种
临床症候群,其共同表现为四大特点,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
【病史采集】
1.浮肿:
部位、严重程度、性质。
2.大量蛋白尿。
3.有、无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
4.有、无诱发因素:
感染、药物、毒素及过敏、肿瘤、家族遗传及代谢性疾病。
【体格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
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浮肿部位、性质、严重程度、贫血及营养状态。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血脂、
肾功能。
2.器械检查:
双肾B超、胸片、心电图。
3.特殊检查:
肾穿刺活检(有条件的医院)。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具有肾综表现四大特点:
大量蛋白尿(>3.5/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即可作出明确诊断。
其中前2条对诊断是不可缺少的。
临床上作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时,需认真除外继发性肾综的可能性,方可下原发性肾综的诊断。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
休息与活动、饮食治疗、利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抗凝治疗。
2.根据病情选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及环孢素:
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的治疗原则是首剂量要大(1~1.5mg/k/d)、减量要慢(每1~2周减量度10%)、维持时间要长(要6个月以上);环磷酰胺1个疗程总量≤150mg/kg(一般6~8克);环孢素不能作为肾综治疗的一线药物。
3.中医中药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浮肿、蛋白尿消失或减少,或病情好转或相对稳定者可以出院。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
型组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临床特点为长期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尿检异常,如蛋白尿和(或)血尿,可有水肿、高血压、贫血和(或)缓慢进行性的肾功能损害。
【病史采集】
1.起病方式:
(1)急性肾炎迁延不愈>1年;
(2)隐匿起病;
(3)急性发作。
2.浮肿:
性质、部位、程度。
3.尿异常:
量、性状,发现尿异常时间及治疗经过。
4.有无合并症症状:
高血压、贫血、肾功能损害。
5.有无诱发因素:
感染、肾毒药物使用、应激、血容量不足等。
6.既往有无急、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代谢及系统性疾病史,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重点:
血压高低,浮肿部位、性质、程度,贫血,皮肤粘膜有无病损,肾区有无叩痛,骨关节有无肿痛。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浆蛋白测定、
血脂、肝肾功能等。
2.器械检查:
双肾B超、心电图、胸片,必要时作肾脏ECT。
3.特殊检查:
肾活检(有条件的医院)。
【诊断与鉴别诊断】
若尿化验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并有水肿及高血压和(或)贫血、肾功能损害,在进一步除外继发性肾炎及遗传性肾炎后临床即可诊断为慢性肾炎。
肾活检病理检查对确诊意义很大,并有助于指导治疗、判断愈后。
须与慢性肾炎鉴别的疾病有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其它继发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及遗传性肾炎。
【治疗原则】
慢性肾炎的治疗是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与活动、饮食治疗、对症支持。
2.积极控制高血压。
3.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4.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药物。
5.防治能引起肾损害的其它诱发因素。
6.中医中药。
7.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一般不主张应用,亦可根据病理类型酌情使用。
【疗效与出院标准】
慢性肾炎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临床症状改善或缓解、合并症得到控制、病情相对稳定即可出院。
隐匿性肾炎
隐匿性肾炎是以无症状蛋白尿和(或)单纯性血尿为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病人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病史采集】
1.隐匿性肾炎无明显临床症状。
2.蛋白尿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
3.血尿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
4.有无浮肿、高血压。
5.有无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
【体格检查】
无明显阳性体征,但全身系统检查可帮助排除其它肾脏疾病。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血脂、肝肾功能,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2.器械检查:
双肾B超、胸片、心电图。
3.特殊检查:
肾穿刺病理活检。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有肾小球性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性血尿,无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时,即可作出诊断,肾活检病理检查对确诊很有意义。
应注意与遗传性肾炎早期、薄基膜肾病、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相鉴别。
【治疗原则】
病人无需特殊治疗,以保养为主,勿感冒、劳累,勿用肾毒性药物,如有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可待急性期后行扁桃体摘除术。
可试用中医中药治疗。
【疗效及出院标准】
确定诊断即可出院,应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IgA肾病
【病史采集】
1.血尿的诱因、诱因与血尿出现之间的间隔时间、血尿持续时间。
2.蛋白尿。
3.腰痛、尿量、浮肿。
4.有无肝病史、皮肤紫癜史、及红斑狼疮病史。
【体格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心肺等。
2.专科检查:
浮肿部位、性质、程度等。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尿红细胞形态,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肝肾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必要时查尿培养。
2.器械检查:
肾脏B超、胸片。
3.特殊检查:
肾穿刺活检(有条件的医院)。
【诊断与鉴别诊断】
确切诊断有赖于肾活检,但临床上应首先排除继发性因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和肝病等)方可诊断为IgA肾病。
此外还应鉴别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出血性感染性膀胱炎等。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
休息,控制感染,根据病情可给予降压、利尿等治疗。
2.抗血小板凝聚药如阿司匹林、双密达莫。
3.少数重度急性少尿性肾衰伴肉眼血尿发作,肾活检提示大部份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和环磷酰胺,亦可并用抗凝疗法。
4.合并肾病综合征者,可使用强的松治疗,要遵循“首剂量足、减量要慢、维持要长”
的原则。
5.其它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浆置换对恶性进展性IgA肾病患者清除免疫复合物有明显疗效。
6.中药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血尿消失或减少、尿蛋白消失或减少、有肾功能损害者肾功能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第二节继发性肾脏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病史采集】
1.光过敏、皮疹尤其是红斑、紫癜,发热、疲乏、脱发、口腔溃疡、多发性关节痛、浆膜炎、心肺损害、肾脏病变、抽搐及精神症状。
2.有无诱因:
如阳光照射、感染、妊娠、分娩、某些药物、手术等。
3.应用激素及其免疫抑制剂情况。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各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皮疹部位、形状、颜色、性质,血压、贫血、浮肿。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沉,血清蛋白电泳,LE
细胞,类风湿因子,血清补体C3、C4、CH50,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ENA抗体,抗磷脂抗体。
2.器械检查:
心电图,胸部X线片,肝胆、双肾B超。
3.特殊检查:
皮肤狼疮带试验,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有条件的医院)。
【诊断和鉴别诊断】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诊断标准,即11项中符合4项或
以上者,可诊断为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LN)除符合SLE诊断标准外,尚应具有肾脏累及表现:
持续的蛋白尿及镜下血尿以及肾功能损害。
肾穿刺病理检查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病误诊率较高,临床上应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痛风肾、紫癜性肾炎以及其它风湿性疾病肾损害相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活动期病人应卧床休息,避免强阳光照射,有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禁用普鲁卡因酰胺、苯妥英钠、肼苯达嗪等药物。
2.药物治疗:
强调分级治疗/个体化原则,最好能有肾活检病理学检查作指导。
(1)糖皮质激素:
根据病情轻重选用不同剂量(个体化)的强的松,对病情严重或暴发型或合并狼疮脑时可考虑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2)细胞毒药物:
常选用环磷酰胺(CTX),累积总量≤150mg/kg。
(3)环孢素:
其治疗价值近年来已受到重视,但不应作为首选药物。
3.中医中药治疗。
4.其它:
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免疫球蛋白IgG静脉注射、全身淋巴放射照射等,有条件时可选用。
5.LN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者,应视双肾大小、病程长短、肾功能恶化速度以及有无狼疮
活动等情况给予激素、CTX等治疗。
如已进入终末期肾衰者(如双肾已萎缩)即予以替代治疗(透析或肾移植)。
【疗效与出院标准】
临床症状好转、狼疮活动基本控制、尿蛋白减少或消失即可出院。
高血压性肾损害
【病史采集】
1.高血压发病年龄、时间、缓急程度、持续时间、夜尿增多时间、蛋白尿程度、器官并发症(心、脑、肾、眼)。
2.有无恶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史。
3.有无服药物史、家族遗传史。
【体格检查】
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周围血管征、浮肿、贫血及营养状况,以及重要器官心、
脑、肾等的检查。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测定,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血脂,肝肾功能等。
2.器械检查:
双肾B超、胸片、心电图等。
3.特殊检查:
如临床诊断困难,有条件者可作肾活检。
【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1)必需的条件:
1)为原发性高血压。
2)出现蛋白尿之前已有5年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程度一般>20.0/13.3kPa或
150/100mmHg)。
3)有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
4)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
5)除外各种原发性肾病及继发性肾病所致的高血压。
(2)参考的条件:
略
2.病理诊断:
如临床诊断发生困难,可作肾活检(有条件的医院)。
【治疗原则】
将血压满意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20.0/13.3kPa或150/100mmHg),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将血压降到最理想程度(128/82.6mmHg)使器官并发症降到最小。
1.非药物治疗:
劳逸结合、减肥、限盐、限酒、适当运动及体力活动,适用于轻型高血压(舒张压<90~104mmHg),以上治疗无效可选择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一线药物有五类(用其一、或联合用其二)。
(1)利尿剂;
(2)β-受体阻滞剂;
(3)钙离子拮抗剂;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5)α-受体阻滞剂。
总之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病程缓急及是否有器官并发症适当安排治疗方案。
3.还需要对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及冠心病适当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血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或病情好转或相对稳定者可以出院。
糖尿病肾病
【病史采集】
1.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皮肤瘙痒病史。
2.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如动脉硬化、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3.蛋白尿。
4.浮肿部位、性质、程度。
5.贫血及营养状态。
【体格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
营养状态、皮肤溃疡、四肢皮肤感觉、心肺等情况。
2.专科检查:
浮肿部位、性质、程度、腹水、胸水。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血脂、
血糖、尿糖测定、肾功能。
2.器械检查:
双肾B超、胸片、心电图、眼底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较长期的糖尿病史者出现蛋白尿,伴糖尿病眼底改变,又除外高血压及其它肾脏病时,应考虑为糖尿病肾病。
而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最佳指标是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UAE),有条件医院可检查UAE。
未能排除肾脏病引起的肾损害时,根据医院条件可做肾组织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
休息、低蛋白饮食、利尿等。
2.控制糖代谢。
3.控制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首选。
4.控制血脂异常。
5.肾病综合征水肿可予利尿剂治疗,并及时防治并发感染。
6.肾衰的治疗。
7.中医中药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浮肿消失或减轻,蛋白尿减少,血糖控制良好,病情好转或相对稳定者可以出院。
第三节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对碳酸氢盐的重吸收障碍或/和远端肾小管的血液和管腔液不能建立正常PH梯度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病史采集】
1.遗传性疾病家族史,药物毒物接触史,全身性疾病如过敏,血液病史。
2.酸中毒表现:
纳差,深大呼吸等。
3.电解质紊乱表现:
周期性麻痹,抽搐等。
4.骨病:
骨痛,骨折,发育障碍,牙齿松动等。
5.尿石症:
尿路结石,梗阻,感染,尿量变化。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体温,脉搏,呼吸,发育,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肾区叩击痛,腱反射,肌力,骨痛。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尿酸,血气分析,电解质,尿比重,尿PH,尿渗透压,尿电解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2.器械检查:
胸片,双肾B超,腹部平片和IVP,骨骼片。
3.特殊检查:
氯化铵酸负荷试验,碳酸氢钠负荷试验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阴离子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在排除其他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或伴有肾小管其他功能障碍,可诊断本病。
进一步根据肾小管功能,醛固酮浓度,血钾浓度等分为I~IV型。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肾衰性酸中毒。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家族性周期性麻痹。
【治疗原则】
1.原发病治疗。
2.纠正酸中毒。
3.纠正电解质紊乱。
4.并发症治疗:
骨折,尿路结石,感染等。
5.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和皮质激素。
6.中医中药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纠正、无并发症则可以出院。
第四节肾间质疾病
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引起肾损害的方式主要是肾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可引起急性肾衰(氨基糖甙类)、
肾小管-间质疾病(利福平、青霉素类)、肾小球肾炎(青霉胺)、肾病综合征(保泰松)、梗阻性肾病(磺胺结晶)、进行性氮质血症(二性霉素)。
【氨基糖甙类肾损害】
依肾毒性大小依次为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氨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
导致氨基糖甙类肾损害的因素:
大剂量、长疗程、合用其它肾毒性药物、老年患者、原有肾功能不全者。
一般应用7天以上极易产生肾毒性。
早期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轻度蛋白尿,可出现血尿、管型尿,晚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氮质血症。
停药后多数可逆转,但恢复较慢。
【镇痛药肾脏病】
长期滥服镇痛药物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病人常有服用非那西汀1.0g/d
(APC6片),连续一年以上的病史。
早期可有轻度蛋白尿,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75%以上的病人有高血压。
半数病人有无痛性脓尿,伴有肉眼血尿的肾绞痛。
晚期可因肾间质纤维化而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
停用镇痛药后80%以上患者的病情可停止发展甚或好转。
【造影剂的肾损害】
碘过敏的发生率约1.7%,造影剂可引起急性肾毒性反应,重者可导致急性肾衰。
高浓度
大剂量碘化物(如碘吡啦啥、醋碘苯酸等)做主动脉造影者,约30%可发生肾损害,在有肾功能不全者可发生肾皮质坏死,死亡率约20%。
大剂量泛影葡胺静脉滴注给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做肾盂造影,50%患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丁碘苄丁酸钠的肾毒性较低。
防治:
1.有高危因素者尽量避免做造影,如原有肾功能不全患者、老年人、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等。
2.造影前多饮水,使尿量>250ml/h。
3.造影后给以甘露醇、速尿。
4.碱化尿液,使PH>7.5。
【海洛因引起的肾损害】
海洛因可引起慢性肾毒性反应,一般吸毒1~2年以上即出现肾损害症状,可出现镜下血尿及脓尿,2/3出现水肿伴肾病综合征,64%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应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无效,最终发生尿毒症。
返流性肾病
返流性肾病(Refluxnephropathy)是由于膀胱输尿管返流和肾内返流导致的肾脏病,肾脏形成瘢痕,最后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衰。
【病史采集】
1.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病史。
2.蛋白尿、血尿、夜尿和多尿。
3.高血压。
4.晚期可发生肾功能衰竭。
【体格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专科检查:
肾区叩击痛、高血压。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菌落计数+药敏,莫氏试验,肾功能。
2.器械检查:
X线胸片,腹部平片,心电图,双肾B超,静脉肾盂造影,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同位素显影,膀胱镜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即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X线、同位素)、膀胱镜等。
在诊断前要认真排除继发性的尿路返流。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定期排空膀胱,长期低剂量抑菌治疗。
2.外科治疗:
抗返流手术。
3.中医中药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是指尿酸盐在血中浓度呈过饱和状态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实质损害。
【病史采集】
1.痛风性关节炎:
部位、发作时间、严重程度、诱因。
2.尿路结石和皮下痛风石:
尿石成份为尿酸。
3.肾脏疾病:
小至中等量蛋白尿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高血压,水肿,急性尿酸性肾病可引起无尿型急性肾衰。
4.有无引起血尿酸增高的疾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骨髓、淋巴增生性疾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妊高征,酒精中毒,应用噻嗪类利尿剂。
【体格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专科检查:
关节病变的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有无水肿,有无皮下痛风石,有无肋脊角压痛及肾区叩击痛。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酸,尿尿酸,肾功能(包括肾小球、肾小管功能),血脂。
2.器械检查:
双肾B超、胸片、腹平片、心电图。
3.特殊检查:
尿石成份分析、肾穿刺病理活检。
【诊断与鉴别诊断】
凡中年以上男性患者有肾脏疾病之表现,伴有关节炎及尿路结石时,应首先疑及本病,血尿酸升高>390umol/L(>6.5mg/dl),尿尿酸排泄量增多>4.17mmol/L(>700mg/dl),尿呈酸性(尿PH<6.0),尿石为尿酸成份,即可作出诊断。
肾活检为肾间质—肾小管病变,于肾间质及小管内找到双折光的针状尿酸盐则可确诊。
应注意与慢性肾小球、慢性肾盂肾炎相鉴别。
【治疗原则】
1.减少体内尿酸的合成:
(1)调节饮食,忌吃高嘌呤食物;
(2)服用抑制尿酸产生的药物,可首选别嘌呤醇。
2.增加尿酸的排出:
(1)多饮水;
(2)碱化尿液;
(3)避免用利尿药。
3.及时治疗尿路感染。
4.关节炎的防治。
5.中医中药治疗。
6.保护肾功能。
【疗效与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或好转,血尿酸正常,或病情好转稳定者可以出院。
第五节感染性肾脏疾病
尿路感染
【病史采集】
1.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尿道刺激症状,有无排尿困难、肉眼血尿等。
2.腰痛、腹痛或膀胱区疼痛。
3.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4.有无结石、梗阻、尿路畸形等复杂因素。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体温、脉搏、血压、呼吸。
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肾脏触诊、肾区叩击痛、输尿管压痛点,膀胱大小、有无尿潴留、压痛、
肿块。
男性应作前列腺检查,必要时请专科作外生殖器检查。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尿细胞排泄率,尿涂片镜下找细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加菌落计数及药敏,尿β2微球蛋白,尿溶菌酶,尿抗体包裹细菌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肾脏 内科 疾病 诊疗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