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逆反解决.docx
- 文档编号:30048043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83.20KB
青春期逆反解决.docx
《青春期逆反解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春期逆反解决.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春期逆反解决
“儿子15岁,以前还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但现在偷着上网吧,跟成绩不好的孩子玩,作业也不做。
还特逆反,老跟我顶嘴。
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
我没招了!
”家长管女士感到非常困惑:
为什么以前的小绵羊变成现在的小刺猬?
专家表示,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变化会带来孩子行为的变化,家长需要适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来适应成长中的孩子,缓和亲子间的冲突。
变说教为身教
许多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
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
比如家长天天玩电脑游戏没节制,却要孩子控制玩游戏,孩子当然不服气。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怕你,现在会反驳你:
你都天天打游戏,我就不能打?
所以不要把温馨的家庭变成天天说教的课堂,多说不如少说多做。
变命令为商量
家长习惯对孩子用命令句:
“你应该睡觉了,听到没有!
”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不再惧于你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或公开反抗。
如果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就不一样了。
比如“你是不是该睡觉了,你看这么晚了。
”如果家长担心孩子不听,则可以用选择句,比如“你是八点一刻睡呢还是八点半睡?
”这比没有商量和选择余地的命令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变否定为肯定
家长总是无意中用否定句来否定孩子,这样的负面标签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好,成人的否定会变成自己对自己的否定。
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但孩子同样有好的一面,我们何不放过孩子不好的一面,抓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呢?
让孩子看到希望,孩子也会在家长不断的肯定、表扬、欣赏中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变唠叨为关爱
恐怕没有哪个家长不对孩子唠叨的,这种习惯性的叨唠,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
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被没完没了的唠叨、指责、说教给隔断了。
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试着把自己的心态放回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那么,相信家长这种无条件的爱足可以软化孩子与你的对立。
变管制为放手
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所以需要严厉管制,不管就会没规矩,把心玩野了。
殊不知这样的管制,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责任感,使孩子的自制力无从培养。
为了挣脱束缚,寻求自我空间,孩子就会和家长对抗。
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教会孩子去为自己负责,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变主角为配角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于在前台当“指挥”,但孩子大的时候,家长就应该移身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
这个让位很重要,是让给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空间,同时也赋予了孩子责任。
如果不这样让位,孩子要么就长不大,要么为了自身成长的需要,用叛逆、对立来表示抗议
妈妈:
听风就是雨(恋爱问题)
孩子:
开玩笑?
(是真的恋爱吗?
),如果不是最好不开这样的玩笑,妈妈很敏感。
博友来文】:
我的孩子是男孩,现在15岁,正在某重点高中读高一。
孩子生性善良,比较老实,较有爱心,中性性格,人前较内敛,要么不发脾气发起来不顾后果,喜欢街舞、音乐、看电子小说。
初中时学习在班上比较优秀,但有时会出现波动,进入重点高中后,由于要求较高和高中自主学习要求较高等特点,他在班上的排名一下子就处于下游了,开学到现在的2次月考成绩不太理想,他正郁闷着呢。
我并不认为我们之间有过彻底的有效的沟通,因为过去我没有注重教育方法,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说教式的教育,不厌其烦地教他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达不到要求甚至批评他,指责他,还动手打他,直到有一天他开始反抗,甚至反抗的力度越来越强,我才明白我的教育方法存在大问题,我知道,正是我过去的这种简单错误的教育方法才培养了它的叛逆情绪。
现在回过头去想想自己怎么就像魔鬼一样啊!
过去,我有太多的说教,他只是做个听众,我滔滔不绝,他一言不发,即使我是满怀真诚,把心都掏出来了,但却没有对方的回应,这根本就不是沟通啊,我最大的愿望是我们之间能达到那种好朋友式的真诚的、快乐的、无话不谈的那种沟通境界,现在看来我仍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啊!
万幸的是我已经意识到自己教育方法上的严重错误,并且已经做出改变,我的第一个目标是杜绝争吵,做到尊重他,平等对待。
面对他的错误我不再指责,而是鼓励他,给他加油,帮他分析。
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没有以前那种负面的因素,他应该能感觉到我的变化,可以说第一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我的第二个目标就是上面所说的要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做他的良师益友。
我正在努力寻求有效的的办法与合适的切入点。
目前的现状是孩子还没有主动与我沟通交流的愿望,而我仍不知道如何走进他的世界,我们彼此很近却仍很远。
我看的一本书中说,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先要走进孩子的兴趣世界,看起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您说呢?
【回复】:
对青春期的男孩,父母该做点什么
你好:
很辛劳的母亲,被你的一腔热血所感动,为了孩子费劲了心思,像所有中国母亲一样心里永远装着孩子,焉有抱歉之说。
我的女儿正读大三,我是学理工科的,在生命的后半程愈加感到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心结——如何养育孩子,因为我们做父母的乃至国家和全社会在家庭教育上没有深厚的积淀和有效的政策和方法。
只有一个孩子,问题就更加明显。
经过几年的学习,明白孩子是无辜的,父母是需要改变的,伟大父母才能缔造卓越孩子。
为此,我几乎把全部精力投身于此,因为我信奉问题出在父母身上。
就是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更是父母的问题。
从交流中,我钦佩你自己觉醒的能力和急于改变的心情。
你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因为更多的母亲处在教子的前沿阵地,而母性的缺点也暴露无遗,男孩本身就是默默无言的,又处在青春期,这个酸涩的青苹果让父母们百味横生。
正是你的急刹车,已经露出缓和的迹象,真的为你高兴。
冰冻三尺,消融有日,需要一点点耐心和智慧。
孩子是好孩子,母亲更是最好的母亲,我们一起来努力。
谢谢家家的信任,愿以这种形式给你分析与建议。
【现状分析】 1.青春期的激愤
一般来说,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为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是一个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
面对这一时期,我们和孩子常常会产生各种困惑和苦恼。
青春期贯穿整个中学阶段。
常常表现为:
1.反抗性极强。
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大人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大人稍加约束,就会产生反抗心理。
2.独立性增强。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4.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
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5.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你的儿子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在行动上的体现,讲道理的教育方式压制了孩子的想法和行动,长期与此造成孩子与你的心理隔阂,同时也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责骂和讲道理,势必加剧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对立。
青春期就像是一个青苹果,自己不喜欢别人也不欢迎,但我们每人都要经过这一步才能走向成熟。
作为父母,认识到这一变化,把经过实践否定的教育方式撇开,从另辟途径建立起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感。
2.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我们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除了学习他们对家长还有那些要求:
如不希望家长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有事情大家要一起讨论决定;希望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爱好,能让他们自己选择人生道路;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体谅、鼓励、默默地支持他们;不要给他们太多压力、太多约束、不要干涉他们的隐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和空间;为他们创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要整天谈学习方面的事;考试失误不要过多的责备,要多鼓励,让他们有信心去学习;不喜欢父母唠叨唠叨,不要为他们总担心这担心那的;一家人能和睦相处,不要总吵架;能够倾听、能够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沟通;要遵守诺言,说话算数等等。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的半成熟、半幼稚、半服从、半逆反、半独立、半依赖、半闭锁、半开放的心理和行为上的矛盾与冲突。
导致了他们希望与家长沟通,但是同时又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很多事情应该自己面对和承担责任。
另外,我们很多家长还没有学会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许多家长的沟通内容不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而是唯我独尊的;许多家长的沟通方式不是以倾听和协商式进行,虽然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孩子根本就没有选择权;许多家长沟通的目的不是在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而是一味地让孩子学习好。
我们家长在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中使用的句式和语言让孩子觉得不是在沟通,而是在指责或诅咒。
太自我的家长因为拒孩子与千里之外,孩子根本不愿与他们沟通。
家长与孩子沟通中的误区或偏差导致沟通障碍。
青春期就是叛逆期,这是很多专家都解决不了的不可避免的麻烦,以沟通避免对抗,如果沟通不畅,就把生活打理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家庭氛围调节好,远远地看着他,给他们一个缓冲期。
3.说教带来的后果
空洞的道理讲一遍就足够,因为对实际没有任何作用。
说多遍谁都逆反,不妨自己录下来听一听。
自己认为非常有用的道理,如果孩子听不进去,一是说技巧和时机有问题,更多的是我们对孩子内心想要的不了解。
你讲的道理可能没有错,就像领导讲的话字字是金,但就是化不为具体的行动,孩子没有方法可循,这说明我们的方法和水平出了问题,孩子远没有我们理解事物的能力,只有给他们看得着的东西才肯依从。
这是大多数家长惯用的方式,再加上唠唠叨叨说上若干遍,我记得孙云晓说过,把父母说过的话录下来,不外乎总是重复那么几句话。
父母的爱心功不可没,但我们面对的是不成熟的孩子,不要以为你的话就是金子,你千思万想想出的告诫对孩子来说就只能把耳朵堵起来。
现在的孩子想不到遥远的未来,他们做事更关注现在,什么工作、理想、就业等跟他们不沾边,甚至不愿想,那岂不是对牛弹琴。
4.母亲的过激行为。
我们往往看不惯现在的孩子,那是因为我们落伍了,都说80后、90后是扶不起的一代,但俞敏洪说他们比我们当年要强得多,50后是典型的红卫兵一代,60后经过改革开放的巨变,70后在安乐窝中长大,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事业和责任。
我们当年远不如他们当今的状态,只不过现在我们懂得瞻前顾后,就拿来逼着孩子去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
尽管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都是前进中的必经之路,况且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为什么不作为呢?
到现在父母更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孩子有错的话。
父母苦口婆心,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这种方式就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孩子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在延续错误的方式。
孩子长大了,再也不像幼儿期没有能力去反抗。
及时的觉醒真的是孩子的幸运和全家的幸福。
孩子大了,父母更多的是做出一个榜样,把自己的建议传递过去就是你的责任,孩子大了知道应该如何做,如果此时还不知道,那是父母在孩子小时没有做到该做的事情。
5.男孩为什么沉默不语——性格的原因。
是男孩就不要想在感情上和你多靠近乎,即使你在孩子心中形象多高大,也不会更多的诉说生活的长短,男人就是这样的动物,不像女孩子。
15岁的男孩子,目光更多的是漂着父做事的方式,这就是男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生活中的事和妈妈谈谈,工作中的事和爸爸说说,不要把一切责任都揽到自己头上,但感情的事还是和孩子多聊聊是对的。
从你说的孩子的情况,我不认为有多大问题,升学后第一个学期的学习波动倒是个问题,和老师勤沟通,老师往往看的比父母准,即使反馈给孩子就是了。
你的儿子很优秀,综合各方的建议能做出很好的调整。
【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1.尽可能少关注学习,给孩子减压。
虽然一直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相反并没有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不要总盯在孩子的学习上,必须要认识到孩子已经15岁了,他可以对很多事情持自己的观念和看法,包括对自己的学习也一样,不要认为家长每天紧盯着就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事实上这些关注是徒劳无功的,越关注,孩子越反感,越从心里拒绝发奋学习。
事实上已经是这样。
孩子上了高中,学习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这个阶段,孩子在学习方法,学习动力上出现问题时,家长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这时不要直面面对,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可以和老师进行全面沟通,在适当机会即使反馈给孩子。
少直面关注孩子的学习,尽管表面上不谈学习,孩子也知道这是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
家长角色由纯粹的监督者转变为家庭教育顾问,可以缓解孩子在家庭里的从属地位,提升孩子与父母平等沟通的地位。
凡事不要和孩子顶着干,缓和青春期的对抗心理。
家庭氛围出现松动,孩子带着轻松的状态去学习,一旦孩子带着问题和父母沟通,就会让孩子由被动服从转变为主动的诉说。
现在这个阶段,让他自己去。
2.和老师建立沟通
大一已经进行了半年,孩子出现的问题老师最清楚。
不管是学习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同时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还要辩证地倾听老师的声音,倾听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综合老师的意见,以书信的形式传达老师的建议和做父母的态度。
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缺点,把这些当做话题的出发点,在不经意间去引导。
3.给孩子写信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在孩子有悔悟的意识当口,坦诚自己的过失,表达父母的切切之意,孩子会理解。
学中文的永远不缺乏激情和语言的煽动能力。
4.关注孩子的话题(兴趣)
对学习关注,对生活关爱。
我们有一句话是“和孩子一同成长”,不惑之年的我们从意识、到知识、到意念都落伍了,向孩子学习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否则,我们钻不到孩子的内心去的,更得不到孩子的青睐的。
可以在孩子兴趣点上,努力和孩子拉近距离,取得共同点。
说白了是迂回战略,做父母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
5.孩子父亲的回应。
父亲这时是孩子心中的偶像,父亲的一言九鼎会让孩子深深的思量,把母亲的辛苦和纠结传递过去,孩子会反思。
让做父亲的加入到教育当中效果会更明显。
6.交流从餐桌文化开始
可参照我最近博文‘在儿童期内要养成的餐桌文化’,一家三口从最轻松的话题,看似无意的闲聊,对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从中开口。
如果孩子在放松的时刻,有意识地然让孩子帮助打下手,让孩子从中更理解母亲。
7.掌握沟通的技巧
倾听,是沟通最好的“语言”。
平等、认真地、一字不差地,放下手里的任何事情听孩子把事情说完,然后把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呈现给孩子,怎么做、做什么样是孩子自身发挥的事情,倾听的前提是尊重,就是说我们是平等的,孩子行为的对与错,父母都要尊重,在这个前提下,非常诚恳地谈自己的见解,就到此为止。
这样孩子的行为的结果还会和你商量,谈孩子的经历后的见解。
尊重,是沟通成功的秘密。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指责和打骂会使他们没有一点自尊,他们已不是孩子了,特别是青春期的男孩,他们常常以男人的形象自居。
长期如此,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对现实失望,对家失望,变得不那么容易信任别人,开始孤独,无奈,并且寂寞无时无刻伴随着孩子,严重时心理会变异。
沉默寡言的结果是对抗,不再听进来自任何特定对象的进言,对于性格温和的孩子会长久下去,一旦忍无可忍就会把前边的积淀一起爆发,这时会变得像一个疯子,心里会更加抵触,那颗心会变硬。
了解孩子,相反却由于家长一直都是摆道理,产生了负面情绪。
我们成人面对机械的、生硬的、大道理还距之千里、憎恨有加,我们被人灌输是什么感受,况且我们成人心理成熟稳定,不容易会产生过激的行为,至多左耳进右耳出,在大脑片刻不停留就是了。
孩子的心理还有待发展中,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方式轻轻触动那颗稚嫩的心灵,要么说做父母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孩子想听什么你才有可能改变他。
孩子处于儿童期时,反抗能力不强,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当有反抗能力时就是另一个景象,这就是我一直强调在儿童前期是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独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等到孩子大了,父母的影响力就越小,培养孩子从小开始,那是孩子是泥做的,现在已经变成了瓷娃娃。
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循循善诱去诱导,而不是强制。
学会接纳孩子,心理学把接纳视为沟通的先锋。
接纳就是在跟孩子沟通时,注意接受、容纳、解读孩子传达出的各种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更妥当的回应。
当需要说服孩子的时候,接纳的语言表述是:
“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委屈、伤心等)”;重复孩子说过的话表示接纳;还可以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接纳。
专家建议家长们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想、行动的方向。
要善于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的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8.完善你自己。
实际上,以上这些都是在完善自己。
还是我说的话——孩子是无辜的,父母更需要改变,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不知我说的是否言之有物,能不能起到作用。
有啥问题我们在彼此沟通。
逆反心或独立性—谈青春期的自我成长(字幕)
--南平市教育台健康大讲堂课程之三
国家心理咨询师吴剑
2010年11月5日
第二部分:
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青少年成长过程逆反心理表现是那些呢?
● 对新闻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 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这些也是青少年的社会逆反;
● 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
● 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则消极淘气、蔑视对抗等等。
● 服装、发型标新立异……;
● 频繁地大发脾气;
● 与父母过度争吵,与父母对着干;
● 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
● 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
● 频繁发怒和怨恨他人等不合作、对抗与敌视的行为。
研究发现,5%至15%的学龄儿童都有逆反、叛逆行爲的征兆。
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爲:
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与原则;自己犯错或行爲不当,却责怪他人;频繁发怒,怨恨他人等。
这些行爲在家里和学校表现尤爲明显。
逆反心理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 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
● 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
● 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
● 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
青少年逆反心理之危害是什么?
当然,逆反心理一方面反映青少年的独立性,另外严重的逆反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
什么是逆反正效应?
许多父母都觉得儿童的逆反心理对其身心健康不利,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应。
第一是逆反心理包含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
逆反心理包含诸如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心强、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眼界开拓、能进取的人才。
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
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
第二是逆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能防止一些不良品质的形成。
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烦闷、压抑、不满意的时候,敢于发作,能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不至于长期滞留于心中得不到释放。
他们不会有畏缩、压抑的心理,也不会懦弱、保守、逆来顺受。
这样能起到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案例:
刘先生说他与自己爱煲电话粥的孩子和解了,办法是每月给孩子一定的生活费,其中包括电话费,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还继续“煲”电话,那么他消费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费用,由孩子自己负责。
刘先生欣慰地说,他的孩子为了挣生活费,学会了从附近的批发市场批发笔和本这些文具,拿到学校卖给同学。
“孩子无形之中学到了谋生的本领,我就鼓励他。
一大捆纸才卖100元,手机打上3小时100元就没有了,孩子自己从中知道了挣钱的辛苦”。
他先生颇有体会地说:
孩子逆反是成熟的表现,他的儿子七八岁时就有逆反的倾向了,他说孩子成熟得越早,也就越早有逆反,其实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时机,造就孩子的个性,把孩子往正路上引。
孩子逆反不是一件很坏的事,相反是孩子表现独立人格的阶段,所以“适当放纵一下,不是坏事儿,利于成长,也没准儿就成就了孩子”。
刘先生说,其实我们做家长的不妨想一想,什么样的孩子不会逆反?
大概有两种可能:
从小被训出来的,总是怕这怕那,所以不逆反,还有一种就是有智力缺陷的,不知道如何逆反。
他说,青春期的孩子长大了,但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还并不是很强,家长要引导,也要给孩子在磕碰中长大的机会,对孩子的态度要内紧外松,心里的急不要都显露在表面上,用智慧对待孩子。
有些事情其实越禁止,孩子会越好奇,要跟孩子揭开问题,巧妙引导,并“把取决权交给孩子”,因为你管不了他的性格,只要孩子不出圈儿就行了。
再说,即使出了再大的错,你也做不到一下子把他(孩子)治住,过了这一阶段(青春期)就好了。
)
家长如何克服逆反心理呢?
1. 认识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
因此孩子的知识面非常重要。
2. 逆反心理之所以大行其道,往往是利用了人们缺乏对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想象力。
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一个办法就已足够,但在问题未解决之前却存在着几乎是无限的可能性。
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是可以通过自我不断的思维训练来获得,它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
逆反心理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状态,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自我训练。
(案例:
比如,在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被姨妈处罚刷墙,被其他小伙伴看到,汤姆装作刷墙是一种特权,不让别人插手,结果成功地使他人不仅替他刷墙,还向他付钱。
)
社会对逆反心理如何防治呢?
第一要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影响。
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等观念更新方面的影响。
所以,要克服逆反心理,不能反青少年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让他们置身社会,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
第二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
这须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少年要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案例:
巧妙化解逆反心理,一个老师小陈的孩子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让她学习电子琴,可她不到一年就不想学了。
小陈有点不甘心。
一天,小陈同她一起买回一台高级电子琴,放在卧室里。
以后几天,小陈都不许她碰琴。
这时她急了:
“爸爸,电子琴不是给我买的吗?
为什么不让我弹?
”小陈故意激她:
“反正你也不想学了,也学不会,碰它干吗?
”“谁说的!
”孩子叫起来:
“谁说我学不会?
我一学准会。
”以后,小陈发现,每当小陈不在家时,她便溜进屋里偷着弹。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看到这台新买的电子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春期 逆反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