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精选题库人教版习题 语文第2编31资料库.docx
- 文档编号:30042929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54.78KB
高一精选题库人教版习题 语文第2编31资料库.docx
《高一精选题库人教版习题 语文第2编31资料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精选题库人教版习题 语文第2编31资料库.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精选题库人教版习题语文第2编31资料库
第二编第三章第1节
一、教学大纲规定考查的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疼爱)(《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5)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舍不得)(《齐桓晋文之事》)
推导提示: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从“舍不得”自然可推出“喜欢”“爱护”的意思;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然)(《六国论》)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陈涉世家》)
(5)沛公安在(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
推导提示: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3.被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陟世家》)
(3)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4)被箠楚受辱(遭受)(《报任安书》)
推导提示: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
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
(2)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推导提示: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5.本
(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
(2)自言本是京城女(本来)(《琵琶行》)
(3)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齐桓晋文之事》)
推导提示: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6.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界)(《烛之武退秦师》)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人贱物亦鄙(轻贱)(《孔雀东南飞》)
(4)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平庸)(《报任安书》)
推导提示: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7.兵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兵器,军械)(《六国论》)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廉颇蔺相如列传》)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战争、战事)(《扬州慢》)
推导提示: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
“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8.病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有疾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捕蛇者说》)
推导提示: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石钟山记》)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赤壁之战》)
(3)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陈情表》)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屈原列传》)
推导提示: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10.朝
读音:
cháo
(1)坐南朝北(对、向)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廉颇蔺相如列传》)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过秦论》)
(4)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朝廷)(《齐桓晋文之事》)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蜀相》)
(6)欲辟土地,朝秦楚(使……朝拜)(《齐桓晋文之事》)
读音:
zhāo
(7)朝服衣冠(早晨)(《邹忌讽齐王纳谏》)
推导提示: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子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11.曾
读音:
cénɡ
(1)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琵琶行》)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读音:
zēnɡ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赤壁赋》)
12.乘
读音:
chénɡ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过秦论》)
(2)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驾、坐)(《石钟山记》)
读音:
shènɡ
(3)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推导提示: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
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13.诚
(1)帝感其诚(诚心诚意)(《愚公移山》)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六国论》)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赤壁之战》)
(4)诚有百姓者(的确、确实、实在)(《齐桓晋文之事》)
推导提示: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14.除
(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台阶)(《苏武传》)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赤壁之战》)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逝去)(《元日》)
(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官、任职)(《陈情表》)
推导提示: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
“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15.辞
(1)辞甚畅达(言词,言语)(《送东阳马生序》)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屈原列传》)
(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告别、离开)(《阿房宫赋》)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鸿门宴》)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琵琶行》)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鸿门宴》)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屈原列传》)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推导提示: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
一是“口供”,一是“不受”。
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
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16.从
(一)动词
(1)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2)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二)名词
(1)堂房亲属。
读zòng。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2)通“纵”,合纵。
读zòng。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
推导提示: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
“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
“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17.殆
(一)形容词
(1)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谋攻》)
(2)疲乏。
车殆马烦。
(曹植赋)
(二)动词
(1)疑惑不解。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懈怠。
通“怠”。
农者殆则土地荒。
(《商君书》)
推导提示: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
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18.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木兰诗》)
(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相抵)(《屈原列传》)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石钟山记》)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担当、担任)(《陈情表》)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窦娥冤》)
(6)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应当,应该)(《赤壁之战》)
(7)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抵挡)(《鸿门宴》)
(8)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遮挡、遮蔽)(《项脊轩志》)
(9)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将会)(《孔雀东南飞》)
(10)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蜀道难》)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过秦论》)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孔雀东南飞》)
推导提示: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
“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
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
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19.道
(一)名词
(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2)途经、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3)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4)道理、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5)意向。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
(二)动词
(1)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2)料想。
故园谁道有书来?
(曹植诗)
推导提示:
“道”本义是“大路”。
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20.得
(一)动词
(1)取得,获得。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
(2)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3)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
(二)名词
收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促织》)
21.度
读音:
dù
(1)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张衡传》)
(3)秋月春风等闲度(过)(《琵琶行》)
读音:
duó
(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鸿门宴》)
(5)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过秦论》)
(6)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创制)(《扬州慢》)
推导提示: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
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劝学》)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师说》)
(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赤壁之战》)
(4)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归去来兮辞》)
推导提示: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
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
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23.复
(1)有复于王者曰(回复、回答)(《齐桓晋文之事》)
(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师说》)
(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双层)(《阿房宫赋》)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5)勿复重纷纭(又、再)(《孔雀东南飞》)
(6)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答复)(《孔雀东南飞》)
(7)复前行,欲穷其林(继续)(《桃花源记》)
推导提示: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
故又引申为“回复”“报复”“还原”。
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24.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齐桓晋文之事》)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廉颇蔺相如列传》)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廉颇蔺相如列传》)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违背、背弃)(《孔雀东南飞》)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失败)(《六国论》)
(8)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蒙受)(《窦娥冤》)
推导提示: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
故有“背、载”之义。
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
“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25.盖
(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遮盖、掩盖)(《孔雀东南飞》)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张衡传》)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张衡传》)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赤壁之战》)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游褒禅山记》)
(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连接上文,表示原因)(《屈原列传》)
(7)盖音谬也(连词,表原因)(《游褒禅山记》)
(8)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六国论》)
推导提示: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
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
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
26.故
(1)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
旧事,前例)(《六国论》)
(2)温故而知新(旧,与“新”相对)(《论语》)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琵琶行》)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赤壁之战》)
(5)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鸿门宴》)
(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原因,缘故)(《鸿门宴》)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鸿门宴》)
推导提示:
“故”有两个基本义:
一为“缘故”;一为“旧的”。
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
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
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27.固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赤壁之战》)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过秦论》)
(3)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廉颇蔺相如列传》)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阿房宫赋》)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六国论》)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师说》)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廉颇蔺相如列传》)
推导提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
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
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28.顾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回顾)(《项脊轩志》)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出师表》)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赤壁之战》)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鸿门宴》)
(6)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廉颇蔺相如列传》)
29.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春望》)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六国论》)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岳阳楼记》)
推导提示: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
“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30.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经过,通过)(《阿房宫赋》)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赤壁之战》)
(3)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胜过、超过)(《廉颇蔺相如列传》)
(4)日过午已昏(时间过去)(《项脊轩志》)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劝学》)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鸿门宴》)
(7)一日,大母过余曰……(探望,访)(《项脊轩志》)
推导提示:
“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
“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31.何
(1)刘豫州今欲何之(哪里,代词)(《赤壁之战》)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什么,代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怎么,为什么,状语)(《报任安书》)
(4)今日之事何如(何如:
怎样,怎么样)(《鸿门宴》)
(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
怎么办,奈……何:
对……怎么办)(《廉颇蔺相如列传》)
(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
把……怎么办)(《愚公移山》)
(7)开国何茫然(多么)(《蜀道难》)
(8)大王来何操(什么)(《鸿门宴》)
推导提示:
“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
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
去干什么?
”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32.恨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出师表》)
(2)恨私心有所不尽(怨恨)(《报任安书》)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悔恨)(《泊秦淮》)
(4)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
惆怅、悲伤)(《孔雀东南飞》)
区别:
恨,憾,怨。
“恨”和“憾”都表示遗憾。
“怨”表示仇视、怀恨。
推导提示:
“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33.胡
(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怎么)(《归去来兮辞》)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过秦论》)
推导提示:
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34.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廉颇蔺相如列传》)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忧虑,担心)(《六国论》)
(3)为操后患(祸患)(《赤壁之战》)
(4)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赤壁之战》)
推导提示:
“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
自然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35.或
(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代人或事,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相当于“有的……,有的……”)(《陈涉世家》)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假如、如果)(《蜀道难》)
(4)云霞明灭或可睹(也许,或许)(《梦游天姥吟留别》)
推导提示:
“或”有两个基本义:
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
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36.疾
(1)臣少多疾病(疾病)(《陈情表》)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屈原列传》)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屈原列传》)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猛烈)(《劝学》)
(5)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观猎》)
推导提示:
“疾”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
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
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
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37.及
(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屈原列传》)
(2)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到)(《赤壁之战》)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达)(《过秦论》)
(4)及其所之既倦(等到)(《兰亭集序》)
(5)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师说》)
(6)及说备使抚表众(和,并)(《赤壁之战》)
(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和)(《廉颇蔺相如列传》)
推导提示:
“及”的本义是“赶上”。
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
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38.即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便、就是)(《廉颇蔺相如列传》)
(2)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鸿门宴》)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鸿门宴》)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陈涉世家》)
(5)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登上帝位)(《苏武传》)
推导提示:
“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
“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39.既
(1)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隆中对》)
(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赤壁赋》)
推导提示:
“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
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40.假
(1)因求假暂归(假期)(《孔雀东南飞》)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劝学》)
(3)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如)(《报任安书》)
推导提示:
“假”的本义是“借”。
“借”不是要“给”吗?
故有“给予”之义。
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
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41.间
读音:
jiān
(1)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出师表》)
(2)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
形容鸟声婉转)(《琵琶行》)
(3)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读音:
jiàn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屈原列传》)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6)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7)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邹忌讽齐王纳谏》)
(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鸿门宴》)
推导提示:
“间”的本义是“门缝”。
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
时间的“空隙”,即“空闲”。
“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
“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
“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
42.见
读音:
jiàn
(1)事不目见耳闻……(看见)(《石钟山记》)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鸿门宴》)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
(4)君既若见录(用在动词前面,有称代作用,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孔雀东南飞》)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屈原列传》)
(6)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被)(《屈原列传》)
(7)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游褒禅山记》)
读音:
xiàn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同“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推导提示:
“见”的本义就是“看见”。
看见的东西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精选题库人教版 习题 语文第2编31资料库 精选 题库 人教版 语文 31 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