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
- 文档编号:30040844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3.26KB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民族之花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
执教者:
福民中心小学四年级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本单元既有歌词,也有记叙文,还有说明性的文字。
选材也各不相同,教学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每一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有的采用的是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的方法;有的是通过包含感情的方法抒发的,有的是借助于一个简单的饰物来说明的,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篇文章都能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染。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教学设计思路:
常言说的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想让学生学出效率,必须方法引领。
结合体例特点,针对单元要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想的:
(1)读中悟法。
①对于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可以让学生采用已经掌握的“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独立学习。
②对于本单元的阅读内容,根据文体的不同,一方面,可以教给学生读中去感悟,如《草原》一课,第1自然段写草原的奇异风光,老舍从天空起笔,先写辽阔,再自然过渡到写碧绿,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采用这种方法,孩子在读中因景而生情,在悟中因情而生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另一方面,可教给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读,像《爱我中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语言简洁,跳跃性强,我会让学生大声诵读,尽情歌唱;《草原》一课,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我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中国结》在说明的同时,抒发了赞美之情,我会让学生去默读。
自读课文《做客喀什》是一篇记叙文,我则让学生去略读。
通过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另外,“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种阅读方法,也是课标对中年段学生提出的要求。
纵观本册教材,整体编排时通过第三、五、八单元的三个“金钥匙”和若干“日积月累”中的练习,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本单元是第一次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点画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难度大了点,要想是这一要求转化为能力,教给学生的办法就是读中多实践,。
我是这样化难为易的:
①先示范,让学生弄明白哪些词句是重点,怎样标画重点词句。
如教学《草原》第1自然段,老舍见到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可爱”、“清鲜”、“明朗”、“一碧千里”、“柔美”、“翠色欲流”等等词语都做了描写,比较一下最能表现草原的色彩和地势特点的是“一碧千里”和“柔美”两个词语,就用“小三角”标出;而“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句则最能表现草原这两方面的特点,用“直线”画出。
②示范之后,我再让学生照样子也标画在自己的书上。
这样,在阅读课文的环节中先让学生练起来,在练中琢磨方法、不断提高,相信只要一直抓下去,学生一定会掌握这种批批画画的阅读方法,直到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单元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
识字写字量明显提高,学生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熟练的书写;
2、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初知文章大意,扩大积累,增加阅读量。
3、习作:
提倡自由表达,能不拘一格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书面表达,并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4、口语交际:
能认真倾听、请教与商讨,把握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生动感人。
5、综合活动:
有目的地搜集资料,观察社会,侧重书面表达,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如果说标准是课程的灵魂,那么教材就是课程的血肉。
在研读课标,做到心中有数之后,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
五、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共分四个模块。
模块一:
整体预习,通读课文。
(2课时)
模块二:
精读指导课。
(3课时)
模块三: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2课时)
模块四:
综合习作(2课时)
《民族之花》教学设计
第一模块通读预习课
【预习内容】
《爱我中华》《草原》《中国结》《做客喀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课标及“语文主题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实现课内大量阅读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识记本课生字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书写,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认字25个,写字19个。
2、借助资料,根据上下文理解“妙不可言、完善、积累、鄙视、留心、浓厚、小心翼翼、训斥、迷恋”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写要求会写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积累背诵谚语及课文。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预习单,完成预习要求。
2.教学难点:
借助资料,根据上下文理解“妙不可言、完善、积累、鄙视、留心、浓厚、小心翼翼、训斥、迷恋”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课时】
第一课时通读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件出示预习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民族之花》,请你们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预习单。
二、自主预习环节
教师根据本单元的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单元预习达标卡:
项目
预习内容
自学要求
小组评价
读
课
文
《爱我中华》《草原》《中国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做客喀什》
1、自读。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互读。
读给组内同学听。
认
词
《爱我中华》:
民族、星座、健儿、步伐、建设、雄姿英发
1、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准确熟练认读。
2、注意划线词语的读音。
3、组内同学互读。
《草原》:
一碧千里、明朗、柔美、云际、回味、洒脱、拘束、低吟、迂回、热闹
《中国结》:
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不离不弃、风韵、憧憬、传递、典雅、祥和、渗透、饱含、围绕、象征
要求必写的词
民族、兄弟、健儿、步伐、建设、雄姿英发、一碧千里、云际、小丘、舒服、典雅、艺人、杰作、巧夺天工、不离不弃、祥和、围绕
小组内听写检测。
重点句段
《爱我中华》:
第二小节
《草原》:
第一、二自然段
《中国结》:
第三自然段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理解词语
雄姿英发、柔美、一碧千里、明朗、憧憬、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典雅、
祥和、象征、不离不弃
能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概括
《中国结》:
《草原》:
《做客喀什》:
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我的疑惑
提出自己最想要知道的问题。
(设计意图:
预习卡能够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脉络,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让学生完成预习卡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目标,然后通过预习卡上的内容,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有了大概的了解,先独立解决预习卡,再筛选出自己有疑问的知识点和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小组交流的内容。
在这里要强调的事,学生的独立自学是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程,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是整堂课不可缺少的部分。
)
【板书设计】
3、民族之花
《爱我中华》民族健儿步伐
《草原》小丘既舒服
《中国结》祥和曲折
《做客喀什》喀什斟
第一模块通读预习课
【课时】
第二课时预习检测
【教学过程】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
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一、词语检测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学生读字词:
民族、星座、健儿、步伐、建设、雄姿英发
一碧千里、明朗、柔美、云际、回味、洒脱、拘束、低吟、迂回、热闹、巧夺天工、
变化无穷、叹为观止、不离不弃、风韵、憧憬、传递、典雅、祥和、渗透、饱含、围绕、象征。
2、师生共同正音。
3、理解部分词语。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上一节课学生合作完成预习单的基础上,检测学生合作的成果,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合作。
小组指派一名孩子,也是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主人,这样的课堂孩子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
二、听写检测
1、以小组为单位任意抽取一名学生上台听写,其余同学在座位上听写。
2、集体纠正台上的听写,其余同学互改。
3、对易错字进行引导、加深巩固。
三、朗读检测
1、多种方式朗读。
2、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的要求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教学内容。
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能进行自我熏陶。
学习课文不能仅靠老师的讲解和灌输,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放手让学生去朗读、理解、鉴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课文整体有了感知的过程,对语言有了理解的过程。
朗读是背诵的基础,是语文积累的重要方式。
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就是为了培养语感,没有良好的语感,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难以学好的。
朗读不仅能够扎实的掌握多音多义字的意义和读音,克服滥读半边字的毛病。
其过程是广泛汲取语言素养的积淀过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领读、范读、领背和及时检查学生背诵,是指导诵读的重要手段。
)
四、内容检测
对学生概括的文章主要内容进行集体评议并讨论概括的方法。
五、答疑解难
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分类,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引导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中去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我们在教学中习惯于教者设疑,学生解疑。
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状态,久而久之,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发展。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
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
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
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
在学生预习单最后一项“我的疑惑”中,让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引领孩子提问的有效性,并把相关的有效问题板书出来,进行归类,为接下去的精读指导课奠定基础。
)
【板书设计】
9、观察与发现
健儿建设步伐
巧夺天工不离不弃
123456
(学生听写)
第二模块:
精读引领课
第一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
《草原》丛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目的:
1、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
2、学习写实加联想的写作方法。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以情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写实加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以情写景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导入新课。
(一)课件出示: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
2、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
(二)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三)积累词语:
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一碧万顷、碧空万里……)
师:
这些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也去大草原看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写实加联想的写作方法。
1、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景、人)
2、师:
现在大家打开书,谁能把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
(指名读)他读的时候,大家拿出一支笔来,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手里还要一边画。
用“”画出作者看到的景物。
3、(指名回答)师:
我们把这种实际看到、听到、摸到、闻到或尝到的事物真实记录下来的方法就叫写实,由看到的事物而产生的想法叫联想。
请同学们用“~”画出由刚才具体景物而引发联想的句子。
4、同桌一人读写实部分,一人读联想部分。
5、课件出示丛书《桂林山水甲天下》片段,根据联想补白写实部分。
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笋,有的
像玉簪,有的像宝瓶,有的
像剑戟,有的像公鸡,有的
像骆驼,有的像观音,有的
像老人,有的像大象,有的
像横卧的花瓶…真是千奇百怪,各有千秋。
6、课堂拓展小练笔(补白联想部分)。
(1)桃林旁边是一片绿油油的麦地,远看像。
我们身后有两棵碧绿碧绿的梧桐树,高大挺拔。
就像。
一群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
风儿一吹,梧桐树上的叶子“沙沙沙”地响着,好像!
(2)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
他大约十一、二岁,穿着红背心、蓝短裤,腰带耷拉着一截;浑身是土,像个。
毛茸茸的小平头,衬着一张白皙的小圆脸儿,使我联想到。
他像,在我身前身后转悠,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三、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以情写景的方法。
(一)师:
第一自然段中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
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出来,看谁勾得准。
(指名答)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他说他总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
(二)师:
和它对应的句子是哪句?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
(因景生情)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我们先让他“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生讨论)
师小结:
作者一开头写高歌,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草原,非常兴奋。
所以想高歌一曲。
然后又看见了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看见了小丘和羊群,进一步产生了赞美的心情。
所以他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所以这两句不能调换位置。
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师:
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根据自己的心情描述出的景物也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写法就叫以情写景。
课堂小练笔。
期中考试我考砸了,一路上,我都在想着怎么向爸妈交代,树上传来小鸟的叫声,今天听来,这叫声,抬头看,小鸟
。
回到家,我把考试成绩如实向妈妈汇报,没想到妈妈不但没批评我,还鼓励我加油,顿时,我开心不已。
此时,我又看见了它,那只可爱的小鸟,它
。
第二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
《做客喀什》
教学目的:
1、学习抓关键词将场景描写具体和抓特点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2、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3、谈谈自己的一次做客经历,要求叙述中有当地的民族文化风俗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场景描写和抓特点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2、谈谈自己的一次做客经历,要求叙述中有当地的民族.文化风俗内容。
教学过程:
一、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有关场景描写的段落。
1、指名回答画出的场景描写片段。
2、课件出示句段:
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丰富)极了,有当地的民族服饰,内地生产的各种家用电器和日用品,从中亚各国进口的阿拉伯小商品。
(引导学生学习围绕关键词将内容写具体。
)
3、课堂小练笔。
阿伊霞和阿吉把我拉到他们的房间里,房间(),
。
二、用“~”画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特点的句子。
1、一个头戴(小花帽)、留着(两撇小胡子)的叔叔就迎上来,和爸爸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接着又把我抱起来,把身边梳着(好多小辫)的阿伊霞和穿(绣花衬衫)的阿吉介绍给我。
2、卖东西的有(缠着头巾)的(大胡子)老人,也有(戴着面纱)的妇女。
3、他个子(高高的),穿着9丝绸衣裙),非常漂亮。
师:
口号里的词句都是抓住人物的哪方面特点描写的。
(衣着、外貌身材等)
4、课堂小练笔:
请你也根据人物身份抓住人物特点写一写。
原来是一位诗人前来拜访,他
。
三、根据提纲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1、乘车路线2、结识朋友3、光顾乌鲁木齐大巴扎4、去主人家做客5、在乌鲁木齐作客时,主人给自己留下的难忘的印象
四、谈谈自己的一次做客经历,要求:
叙述中有当地的民族文化风俗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爱我中华》《中国结》
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的第一篇主体文章。
以诗歌工整的形式,用简洁朴实的语言,体现了各族儿女团结友爱的民族情,也表达了中华儿女共创富强的爱国心。
学习本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大团结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本课教学的成功将为本单元后面两篇类似主题文章的学习奠定稳固的情感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民族之花”单元学习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中国结》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近几年来流行受宠的饰物中国结,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
课文首先描写了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接着说明了中国结丰富的寓意及人们寄托于它的浓浓的情谊,指出了中国结已经成为向世界传递祥和和喜庆的象征。
课文表面上写的是中国结,实际上表达的是中华各族儿女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的语文知识和情感的积累,四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对作品的感受力也逐渐达到与作者契合的程度。
我认为本班学生具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欠佳,课堂气氛低迷等不足,但与此同时,又具有兴趣爱好广泛,发散思维活跃,天真纯朴好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爱我中华》。
2.掌握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体会反复写法的作用,练习中阅读中提问、分类处理问题,学习标画重点词语。
4.体会课文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味其中饱含的中国心﹑中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这句歌词表达的感情。
2.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3.体会反复写法的作用,练习中阅读中提问、分类处理问题,学习标画重点词语。
设计理念:
2011版新课标非常明确地把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品悟语言,体现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
设计教学时,十分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以教师自身美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自然融洽,是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前提。
其次,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训练。
教学中,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文本,自读、自悟、自得,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重点句、关键句合作研读、讨论、品读。
通过自由读、范读、集体读、想像读、感情读等不同方式,读出感情,读出意蕴,在此基础上,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爱我中华》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
2、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3、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乔羽。
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
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
教师适时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
我主要是依据“知人论世”的观点,通过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考察,以及运用搜集归纳法整理有关作者与和创作背景资料能力的考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这也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理解。
)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多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
2、指名朗读,想想: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不管是谁,不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
(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
(4)仔细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同时抓住重点词汇谈及感受,带着感受朗读,以读代讲。
)
三、小结回顾,巩固写法。
1、这首歌运用了反复的写法,使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哪一篇文章也运用了这种写法?
(《走月亮》)
2、浏览《走月亮》,再次感受反复写法的好处。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比赛朗读。
3、带着自己的体会歌唱《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
鉴于本次教学的内容体裁是诗歌,语言高昂、激越,有感染力。
多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品味词语,激发情感。
)
(二)学习《中国结》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唱的这首《爱我中华》美极了,我都快沉醉了。
是啊,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自古至今有无数的民间艺术瑰宝让世人艳羡,今天,老师就带来一样宝贝过来(出示中国结实物)认识它吗?
你们都在哪里见过它?
(师将中国结挂在黑板前面)看来你们对它都不陌生,喜欢它吗?
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一起走进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
2、师生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题激趣
1、师:
猜猜我为什么用红色的笔写这个“结”字吗?
(生可能猜测它是多音字、中国结都是红色的等等师相机引导)不着急,让我们先翻开史书记载,来看一看“结”字的由来。
(出示《说文解字》对“结”的解释)。
2、你们对“中国结”又有哪些了解,请你们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流交流。
(生交流收集资料,师出示幻灯片补充)
3、看到课题,初读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批注问题。
(中国结是什么样儿的?
中国结有哪些特点?
中国结为什么以中国命名?
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
(设计意图:
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学习排比句式
过渡:
中国结以它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造型,以及独特的风韵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书中是怎么说的。
句子一:
你看,在商店的橱窗里,在百姓的客厅中,在机关单位的大门口;在欢庆申奥成功的人群中,在归国旅游的白发苍苍的老华侨胸前,甚至在孩子们的颈上;在首都北京,在西南的少数民族的村寨,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
(1)这段话中说哪些地方有中国结?
PPT:
在 ,可以看到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
在 ,可以看到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
在 ,可以看到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
……
谈话:
而文中却只用了一个“到处可以看到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
”这是为什么?
(如果每次都说,太啰嗦了,读起来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第三 单元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