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教案汇编秋初一语文上册.docx
- 文档编号:30040119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9.38KB
第16课诫子书教案汇编秋初一语文上册.docx
《第16课诫子书教案汇编秋初一语文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诫子书教案汇编秋初一语文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6课诫子书教案汇编秋初一语文上册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
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
为什么?
(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
然后出示课件:
杜甫《蜀相》中的诗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
――诸葛亮。
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
――《出师表》、《隆中对》。
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
明确:
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
教师总结: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我认为,导语不仅仅是只起导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复习作用;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起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深的作用。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上导语。
)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一共有七步: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注意词句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
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
4、找学生个别朗读,要求读准音,把握好朗读节奏。
其余学生认真听,作出点评。
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和节奏
5、学生齐读全文。
(说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通过范读、自由阅读、速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指导熟读,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
根据学生初步阅读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
6、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串释课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能译出大意即可。
遇到困难可与同学们交流探讨,然后找同学来说,教师注意指正错误或强调重点难点句的翻译。
教师要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BCD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A的简洁精警),如: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让学生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从那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同学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要从原文中找依据。
提示板书:
提出论点--{治学正(静)---修身反(躁)}两方面论证。
(说明:
弄清楚了中心论点和论证内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课文,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依据课文讨论、探究的结果。
设计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教师已经列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文本,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相结合。
)
(四)精读品味
1、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说明:
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好这个问题,才能充分了解诸葛亮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对后辈的劝勉之意。
通过疑难共解、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锻炼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明确;A、立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关系: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是否关系?
明确:
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说明: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
这一问题的设计在于指导学生在分析问题中有所感悟,加深学生对感悟对象的深刻认识。
也从诸葛亮的教诲中汲取力量,砥砺意志。
这不仅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更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内化。
学生应该反复在品读这四句名言中去感悟、去发现。
)
3、朗读,积累词句:
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
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说明: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是要求学生在上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课文中有所领悟,有所借鉴,在品德培养、学业立志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启发学生谈论的角度不要拘泥,最好结合自身的特点,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说出深度。
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谈收获,谈心得,谈所悟,谈感慨,谈反思,要学会思考,学会自省。
)
(五)内容回顾,课堂小结。
这个环节我采取让学生谈收获的形式来进行。
学生可以从写作特点上也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来谈。
(1)学习精辟严密的论证。
(2)从总结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中感受诸葛亮的高洁的人格魅力。
(六)拓展延伸
提供给学生关于修身、惜时、立志等古今名句。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
学生熟读。
警句推荐:
A、淡泊: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
(陆游)B、立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C、惜时: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
(席勒)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整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诗词。
附:
板书设计
诫子书
治学
中心论点----静躁(危害性)
静以修身(正)(反)
俭以养德修身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方法:
点拨法、诵读赏析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进入“名人榜”
“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他是谁?
进入“名人知多少”
诸葛亮,字孔明,汉末琅琊都人。
三国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与诸葛亮有关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的故事:
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等
歌颂诸葛亮的成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
二、进行新课
(一)进入“诵读堂”
1、一生范读课文
2、生配乐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及词句停顿
3、一生配乐背诵课文
4、生配乐齐背诵
(二)进入“知识屋”
1、自主学习:
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有疑问的圈画出来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3、师点拨,抽背重点字、词、句释义
重点词: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淫慢、治性、险躁、穷庐
重点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三)进入“赏析阁”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2、诸葛亮是如何劝诫儿子的?
?
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治学和修身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提出要惜时,贡献社会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哪些名人名言?
*澹泊篇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心闲天地本来宽。
(陆游)
*立志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惜时篇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三、拓展延伸
进入“拓展轩”
阅读诸葛亮的《诫外甥书》,从中找出你认为有警示作用的句子写下来并翻译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使庶(shù)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xián)吝(lìn),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
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四、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赏析,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
找出《诫外甥书》中对你启发最大的句子,写写你对它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澹泊立志惜时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当然这是主观意见,还有待同仁智者商榷。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三、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
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
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讨论。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
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淡泊: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
(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提示板书:
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
(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
(见上,略)
(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
自背。
互背。
齐背。
(5)问题引申:
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八荣八耻”精神,自由交流感想。
指定优秀代表发言)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
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
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
警句推荐:
A、淡泊: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
(陆游)
B、立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
(席勒)
(2)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
古往今来,抒发人间真情的诗词浩如烟海,或抒爱国之情,或赞亲密友情,或歌殷殷亲情,或咏浓浓乡情……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 子书 教案 汇编 初一 语文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