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莆铁路轨道工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排架法.docx
- 文档编号:30031777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2.18MB
向莆铁路轨道工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排架法.docx
《向莆铁路轨道工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排架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莆铁路轨道工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排架法.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向莆铁路轨道工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排架法
向莆铁路轨道工程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排架法)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2、《高速铁路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50号)
4、《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6、《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7、《铁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8、《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
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2、《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
1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14、《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
15、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手册》(铁道部工管中心)
16、《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和高速道岔铺设标准化管理要点的通知》(铁工管〔2009〕206号)
17、《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
18、《2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5〕298号)
19、《WJ-7、WJ-8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207号)
20、《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86号)
21、《高速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通线〔2011〕2351)
22、《新建铁路向莆线施工设计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2009年12月)(图号:
向莆施(轨)-01、02、03)
23、铁道部、南昌铁路局和向莆公司下发的无砟轨道其他相关文件及通知等。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向莆铁路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排架法施工。
二、作业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现场数据、外部技术数据移交、收集、处理。
完成混凝土试验及相关资料,材料、设备、仪器进场检验工作,精调小车完成检测标定。
整修相关场地,配齐施工、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施工、生活、办公需要。
三.技术要求
1.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组成分为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等部分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配套采用
WJ-8型扣件。
2.向莆铁路无砟轨道铺设在≥6Km长度隧道,隧道内道床板混凝土直接浇注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采用连续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轨道结构高度为515mm,宽度2800mm,厚度260mm,曲线超高设置在道床板上,采用外轨抬高方式。
轨枕间距为650mm,不宜小于600mm。
3、道床底板铺底混凝土顶面标高控制-20~0mm以,内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表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见新面不得小于75%,凿毛后,应采用高压水枪和钢丝刷将混凝土碎片、浮砟、尘土等冲洗干净。
浇注混凝土前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面应洒水湿润,并至少保持2小时,当表面无积水时方可继续施工。
4.隧道内道床混凝土连续浇筑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隧道内若有结构缝则结构缝处道床板应断开,采用聚乙烯塑料板或泡沫橡胶板填缝,并用聚氨酯密封胶封面。
5.道床板顶面宽度误差为±10mm。
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误差为±5mm。
平整度为3mm/1m。
6.道床板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的配比试验,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7.道床板上层纵向钢筋搁置在双块枕的桁架钢筋上,上层横向钢筋通过上层纵向钢筋进行定位,下层纵向钢筋距道床板底面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曲线地段有超高时,可适当调整道床板下层纵向钢筋的位置,使道床板下层纵向钢筋与桁架钢筋保持最小20mm的净距。
8.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要求,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搭接,相邻钢筋的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搭接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搭接接头中心错开距离不小于1000mm。
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搭接率不大于50%。
采用焊接方式,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宽度不小于4mm。
9.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混凝土浇注前,必须检测每个结构钢筋节点的绝缘性能,检测采用不低于500V兆欧表。
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MΩ。
10.安装混凝土模板时,将接地端子与接地钢筋焊连,充分湿润轨枕混凝土,并保持一段时间,精确调整轨枕、水平、方向后,方可进行道床混凝土浇注。
11.浇注混凝土时应防止对模板及钢筋绝缘卡的撞击。
道床浇注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抹面,道床板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之前,禁止在道床板上行车及碰撞轨枕。
12.道床板铺设用的模板质量及尺寸应满足《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要求。
13.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时应采取遮盖或者防护措施防止污染扣件。
14.混凝土浇灌后应即时采用全面覆盖及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应根据采取的水泥品种及相对湿度来确定,但最低不应少于14天。
15.精调过的轨道和立好的模板严禁人员在上行走和推动。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道床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备注
1
顶面高程
±5
均为模板内侧面的允许偏差
2
宽度
±5
3
中线位置
2
16.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1
顶面宽度
±10
2
中线位置
2
3
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
5
4
平整度
3∕1m
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
隧道内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主要包括轨道施工测量、组合式轨道排法施工、道床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2、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五、施工要求
1、施工准备
1.1施工文件
(1)施工前根据施工内容索取相关施工、设计文件。
(2)准备并熟悉无砟轨道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技术条件、指南等。
(3)接收其他施工技术文件,包括:
线下构筑物竣工测量资料,桩橛和与轨道工程有关的变更设计,线下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报告,结构物沉降变形评估报告,CPⅢ测设成果等。
(4)所有施工设计文件须经过审查核对后方可使用。
1.2施工调查
在常规施工调查的基础上,着重调查以下内容:
(1)施工道路的分布情况,包括可利用道路长度、宽度、坡度、转弯半径、会车点位置、便桥的承载能力、通道出入口的具体位置、新增便道条件等。
(2)混凝土搅拌站的具体位置及供应能力。
(3)预制轨枕的运输距离、运输方式、装卸储存及现场存放条件。
(4)线下工程结构物分布情况,相关接口工程施工安排。
(5)长钢轨铺设施工计划。
1.3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编制
(1)无砟轨道工程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细化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及进度计划,编制作业指导书,经施工单位集团公司和监理单位审查后方可实施。
(2)无砟轨道施工方案应与梁的运架、长钢轨铺设等工程实施情况相协调,明确工期控制节点。
(3)综合分析现场道路运输条件、材料供应、工装设备配置、工序衔接等因素,制定无砟轨道施工物流组织方案。
(4)根据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和现场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编制完整施工工艺流程,针对关键工序提出针对性的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无砟轨道技术标准规范,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工装设备。
正式扣件安装时必须按要求涂铁路专用油脂,不允许拆卸倒用。
(5)在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配备机械设备时,应保证其他各工序的效率高于混凝土浇筑的效率。
1.4CPⅡ、CPⅢ控制网复测和线路拟合
(1)设计单位做好精测、线路拟合工作;线下施工单位加强配合,为精测提供条件,及时提交线路拟合所需要的资料。
(2)施工单位接收经评估合格后的控制网桩橛和成果资料。
(3)施工单位按有关要求复测CPⅢ控制网。
CPⅢ控制网复测时应延伸入相邻标段不少于两个CPⅡ,对隧道无砟轨道洞口外200m线路中线进行复测(3个桩位及以上)。
(4)通过重复测量和平差,按有关程序和要求对数据进行更新,监理单位对复测成果确认。
(5)施工前对CPII、CPIII进行复测,并报监理站复核。
对CPII复测时应向两侧延伸不少于2个CPII点进行精测。
(6)按复测后的CPⅢ对隧道每一环侵限情况进行测量检查;
1.5结构物沉降变形评估
(1)无砟道床施工前由经招标确认的有专业资质单位对结构物沉降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认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施工。
(2)沉降变形评估应按照公司公布的向莆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要求执行。
1.6施工人员培训及设备准备
(1)所有无砟轨道施工及管理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2)无砟轨道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方法配置无砟道床成套施工设备,对关键设备进行操作和精度确认。
(3)无砟轨道施工应选择选择性能稳定、测量精度满足控制目标的测量设备。
(4)完成设备、仪器进场检验工作,精调小车必须完成检测标定。
1.7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至少提前2个月按照耐久性混凝土和施工方案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完成各项指标的试验。
1.8施工先行段评估
(1)无砟轨道全面施工前,每个标段(每个施工队伍)对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先组织施工800m的先导段,并选定其中100~200m作为工艺试验施工,优化施工工艺,进一步验证施工设备性能及最佳组合,并取得施工前后相关工艺试验参数。
(2)通过施工先行段进一步完善工艺、总结经验。
1.9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存放
(1)无砟轨道原材料及轨道部件进场时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按有关要求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所有原材料及轨道部件进场后须分类、标识存放,存放场地及措施应满足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1.10施工交接
(1)无砟轨道施工前,线下主体工程应全部完工,检验合格。
(2)重点对线下路基、桥梁、隧道等与无砟轨道接口位置的中线、高程、平整度及几何尺寸等进行复核。
2、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进场
2.1工作内容
(1)提出轨枕钢筋用料计划;
(2)轨枕的运送;(3)轨枕的验收;(4)轨枕的现场堆放
以上各项工作均应严格按照《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以及公司相关要求执行。
2.2工艺步骤
(1)提出轨枕、钢筋用料计划
根据设计及施工进度情况,计算确定所需的轨枕及钢筋数量。
所需轨枕、钢筋应在施工两周前运抵工地,可将双线所需轨枕、钢筋一次运输、放置到位。
⑵轨枕的运送
轨枕层间用10×10cm方木支承,枕垛绑扎牢固,用平板卡车运送轨枕,汽车吊等配合专业吊具卸载轨枕。
⑶轨枕的接收
在轨枕卸车前,质检人员对轨枕进行检验,检查项目为:
●有无每批次出厂合格证
●运输中有无明显损坏
●有无明显的钢筋变形
如果轨枕垛中多根轨枕不合格,须将整垛轨枕退回轨枕厂。
⑷轨枕的现场堆放
一次性将双线的轨枕堆放在线路两侧电力电缆槽上,为不使轨枕挡住CPⅢ点影响测量,轨枕摆放在电缆槽上得层数为1层。
如下图所示:
图3轨枕现场堆放图片
2.3设备配置
人工配合散枕吊机进行
3、工作面清理、施工放线及凿毛
3.1工作内容
(1)凿毛;
(2)工作面清理;(3)施工放线
3.2工艺步骤
(1)工作面清理
清除道床板范围内的下部结构表面浮渣、灰尘及杂物。
(2)施工放线
测量人员根据设计线路资料,采用全站仪直线地段每10m、曲线地段每5m放出线路投影中线,中线应用明显颜色标记,并根据几何关系用墨线弹出一侧轨枕边线和模板边线。
同时用水准仪每10m、5m测出对应点位的实际标高
测量人员应根据线路基桩在线路中线位置做出标记,即在底板上每10m在轨枕中心位置标出一个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墨线连接起来,作为散布轨枕的中线。
为方便施工,中线向两侧1.4m弹出立模位置。
放样中线偏差不超过2mm,模板内边线偏差±2mm。
(3)凿毛
①道床板施工前,将道床板施工范围内前方不少于200m范围的混凝土表面清除干净,然后对其表面进行凿毛,要求:
平面的见新面不应小于75%,立面深度不得小于5mm,并尽量保证在立面上存在一定凹凸关系(具体可参见下图)。
隧底冲洗及凿毛
②采用高压水枪和钢丝刷将混凝土碎片、浮砟、尘土等冲洗干净,浇筑混凝土前地板表面应湿润,保湿2小时以上且无积水。
3.3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道床板下部无浮渣、灰尘及杂物;中线偏差不超过2mm;模板内边线偏差±2mm。
4.1工作内容
(1)道床板钢筋在洞外钢筋加工棚内加工,在洞内绑扎组装。
纵向结构单元钢筋每100m单元用绝缘卡进行绝缘搭接,绑扎时在纵、横向钢筋搭接处采用绝缘卡隔离,确保纵、横向钢筋节点绝缘。
纵向钢筋进行搭接,相邻钢筋的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搭接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搭接接头中心错开距离不小于1000mm。
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搭接率不大于50%。
(2)在纵横向钢筋交叉处及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并用塑料带绑扎牢固,绝缘卡的卡力不得小于25N,绑扎后剪去多余的塑料带。
绑扎底层钢筋,做好绝缘处理。
(3)纵横向钢筋均匀散布,间距允许偏差±20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10mm-5mm,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4)按测量放样位置和轨枕下纵向钢筋设计数量,将纵向钢筋依次散铺到线路上。
(5)在线路设计的位置安装横向模板基座条。
底层钢筋布设
4.2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1)根据全站仪放样点,在底板顶面上用钢卷尺量出底层钢筋间距,粉笔标记;按梅花型布置预制好的砼垫块,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5*5*3.5cm);布置纵、横向钢筋,安装绝缘卡。
(2)吊卸过程中防止钢筋变形;维持物流道路的通畅,满足货物运输要求。
5、散布轨枕
5.1工作内容
(1)散放轨枕至指定位置;
(2)调整轨枕间距和轨枕的平顺性
5.2工艺步骤
(1)工作过程
①利用散枕装置沿着轨道铺设轨枕。
②每工班开始前检查散枕装置的间距尺寸,达到使用要求。
③在铺枕过程中避免轨枕混凝土破损或钢筋变形,受损轨枕予以更换。
④散枕装置从轨枕垛一次抓取一组4根轨枕、旋转、调整,比照标记将轨枕均匀散布到设计位置。
控制相邻两组轨排的间距,减少轨枕调整工作量
散枕机散枕照片
每散布2组轨枕,与现场标示的里程控制点核对一次,控制散布轨枕的累计纵向误差,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上图。
(2)注意事项:
①避免磕碰轨枕;②防止损伤混凝土底座;
5.3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①轨枕在隧道段标准间距650mm,与结构物接头调整处间距600mm~650mm;
②同组轨枕间距误差不大于±5mm,左右偏差不大于±10mm;
③两组轨枕间距偏差不大于±5mm,左右偏差不大于±10mm;
④散布后的轨枕线型平顺,与轨道中线基本垂直;
6、工具轨、模板、螺杆调节器运输
6.1工作内容
(1)检查模板及螺杆调节器;
(2)运输、装卸钢模板和螺杆调节器
6.2工艺步骤
用公铁两用随车吊配合物流运输车,在不影响混凝土的供给及浇筑前提下,将工具轨、模板、罗杆调节器收集、装运、卸放到指定的位置。
(1)设备与工装
公铁两用随车吊、专用吊具、物流运输车、集装框。
(2)储运
工具轨和纵向、横向模板尽量采用公铁两用随车吊利用混凝土浇筑间隔,从后方倒运至前方,工具轨摆放两线间的空地上,模板存放于轨道两侧,模板与工具轨的运输方式相同。
物流平车在目前一线施工时,只能用于一线轨道内运输。
⑶注意事项
①装卸工具轨时使用专用吊具。
②装卸、运输过程中防止工具轨、模板变形及螺杆损伤。
③随时检查工具轨状态,防止出现塑性变形。
6.3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该运输不应干扰混凝土的供给及浇筑。
可利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缓冲时间内进行钢模板和螺杆调节器倒运施工。
模板进场进行抽检,检验标准见下表:
模板质量检验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测方法
1
纵向模板垂直度
2mm
尺量
2
纵向模板位置
2mm
尺量
3
表面平整度
1mm/2m
2mm/5m
3mm/12m
用直尺、塞规
用悬线、塞规
用悬线、塞规
4
横向模板拼缝错台量
±0.5mm
游标卡尺
5
横向模板拼缝间隙
1mm
拉线和尺量
6
模板长度
±3mm
卷尺
7
模板高度
±1mm
直尺
7、工具轨铺设、轨排组装
7.1工作内容
(1)组装轨排;
(2)安装螺杆调节器钢轨托盘等
7.2工艺步骤
⑴工作流程如下图:
工具轨铺设及轨排组装工艺流程框图
⑵检查轨枕质量及位置
检查已完成散布的轨枕,看是否有在施工中被磕碰坏的,如有则进行更换。
轨枕的间距进行再次检测调整,确保轨枕铺设线型平顺,间距在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轨枕塑料垫板上的灰尘、混凝土渣等用抹布清理干净,以免引起钢轨底部不平及高程偏差。
⑶检查工具轨:
①进场检查工具轨尺寸外形,主要允许偏差应符合:
轨头宽度±0.5mm;钢轨高度±0.6mm;轨底宽度+1.0~-0.5mm,断面对称±1.2mm;轨身(除两轨端1m外)垂直方向偏差≤0.5mm/3m,≤0.4mm/1m,水平方向偏差≤0.7mm/1.5m;全长扭曲≤全长的1/10000,;全长均匀弯曲≤0.5/1000;以上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
②要求轨缝顺接应无错牙错台,使用鱼尾板连接,并不少于4个螺栓。
工具轨上有无未清理的混凝土,包括钢轨底部。
⑷铺设工具轨
①利用公铁两用随车吊通过专用吊具将工具轨吊放到轨枕上,吊放时注意保护轨枕扣件及轨枕混凝土不受损坏。
②两根钢轨的端部接缝应基本对齐。
③通过调整轨缝间距,确保前一根工具轨末端不在轨缝处轨枕上方(保证粗调机能逐个轨排进行调整),两工具轨之间轨缝控制在15~300mm。
(5)组装轨排
检查轨枕与工具轨的垂直度以及扣件是否发生塑性变形,如满足要求后将扣件松开后定位,如不满足要求则进行调整。
按照WJ-8A型扣件使用说明,当扭紧力矩达到220Nm时达到最终安装位置,在施工中,隧道段扣件螺栓扭矩控制在220Nm左右按规定扭矩拧紧对应扣件螺栓后,使钢轨与垫板贴合,弹条中部弯管与轨距突出部分接触。
一套扣件系统的两个螺栓必须同时使用双头内燃机扭矩扳手拧紧,安装后轨距满足±1mm的误差范围。
(6)螺杆调节器主要作用是将粗调后的轨排支承起来,并使轨排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标高、中线的调整。
托盘则是螺杆调节器相对钢轨的支承平台,紧紧将钢轨抓托住。
①工作内容
在组装后的轨排上,将螺杆调节器钢轨托盘平装到轨底,螺杆放置在边上等待使用,如下图。
在每个轨排端的第一根轨枕后需要配一对螺杆调节器。
一般的直线段内,每隔3根轨枕两侧对称各设一个螺杆调节器,超高段隔2根轨枕设一对。
螺杆调节器安装图片
②储运
螺杆调节器托盘用完后要及时涂油,螺杆有损伤时及时套丝修复、使用集装框分别装运不同型号的托盘和螺杆。
③技术要求
①螺杆调节器干净,无混凝土附着;
②平移板已涂油并能自由活动;
③托轨板已涂油防锈;
④精调前横向移动的平移板应在中间位置;
⑤螺杆调节器设在两轨枕中间位置;
⑥两个螺杆调节器在轨排两侧对称(平行)安装;
7.3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轨排组装标准见下表
轨排组装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测方法
1
轨缝
15~300mm
尺量
2
螺栓拧紧扭矩
扣件安装技术条件
扭矩扳手
3
轨距
±1mm
轨距尺
螺杆调节器托盘质量检查项目
1 螺杆调节器托盘干净,无附着混凝土;
2 平移板已涂油并活动自如;
3 托轨板已涂油防锈;
4 精调前横向移动的平移板应在中间位置;
5 螺杆调节器托盘设在两轨枕中间位置;
6 两个螺杆调节器托盘在轨排两侧对称安装;
7 所有螺杆调节器托盘必须容易拆除。
8轨排粗调、钢筋绑扎、模板安装与精调
8.1工作内容
(1)轨排粗调;
(2)钢筋绑扎;(3)接地焊接;(4)模板安装;(5)钢筋绝缘及接地检测;(6)轨道精调
8.2工艺步骤
8.2.1、轨排粗调、安装调节器螺杆
⑴粗调
①轨道粗调通起道机来完成。
钢轨调整时在每一个标桩上逐个调整邻近的起道机,用直角道尺和万能道尺控制钢轨的标高、水平、方向,先调钢轨的标高、水平,再调轨道的方向和轨距,反复调整,逐步调整平顺,使轨道的水平、方向、高低、轨距和外轨超高等基本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使轨道的几何尺寸尽可能达到规范要求的精度。
②计算调整量、轨道调整
③计算出每个调节单元与设计位置的偏差(调整数据)。
进行水平、垂直、超高位置的调节。
调整应按先中间两台、后端部两台的顺序进行。
⑵确认测量结果
重复测量,确认轨排定位,必要时再次进行调整。
⑶安装螺杆
完成轨道粗调后,安装调节器螺杆。
根据超高的不同选择螺杆调节器托盘的倾斜插孔(用于调节与底座面的角度,确保垂直大地,受力良好),安装塑料薄膜隔离套,旋入螺杆。
采用电动扳手拧紧调节螺杆或徒手拧至螺杆接触地面,再使用扭矩扳手旋转180°消除空隙,使螺杆底部略有受力。
⑷注意事项
①螺杆顶端高出钢轨顶面不超过70mm;
②经粗调后轨排轨顶标高满足设计值,允许偏差为-5~0mm。
轨道至设计中线位置,允许偏差为±5mm;
③螺杆涂油润滑,将螺杆按照<5N·m的力矩扭旋到位;
④经过初调后的轨排不能承受重载,同时避免轨排受到外力碰撞。
8.2.2、钢筋绑扎、接地焊接
无砟轨道道床板钢筋采用HRB335Φ16、Φ20螺纹钢,分单元设置。
道床板在纵向划分成不大于100m的接地单元,纵向接地钢筋均采用道床板内3根上层纵向Φ20结构钢筋(道床板钢筋网中间1根,两侧各1根)。
接地端子均设置在道床板外侧,与接触网基础上的接地连接。
桥梁段每个道床板单元内采用一根Φ20上层结构钢筋作为横向接地连接钢筋。
具体钢筋绑扎及接地焊接工艺步骤如下:
⑴钢筋绑扎
首先按照设计图纸架设底层钢筋,同时在纵横向钢筋交叉处,纵向钢筋与轨枕珩架下层钢筋交叉处以及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并用尼龙自锁带将钢筋绑扎牢固;然后架设上层纵横向钢筋,穿入横向钢筋,对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及轨枕桁架上层钢筋交叉处以及上层纵向钢筋搭接范围的搭接点按设计要求设置绝缘卡,用尼龙自锁带绑扎。
绑扎过程中不得扰动粗调过的轨排。
如下图:
道床板钢筋绑扎照片
⑵接地焊接
内部纵向接地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横向接地钢筋连接纵向接地钢筋时采用L型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 轨道 工程 双块式无砟 施工 作业 指导书 排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