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然地理社会实践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0029289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15.08KB
陕西自然地理社会实践报告.docx
《陕西自然地理社会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自然地理社会实践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自然地理社会实践报告
陕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姓名徐志华
---------------------------------
专业地理科学
---------------------------------
年级2009级教本3班
---------------------------------
学号20092613690
---------------------------------
指导教师杜国云孔祥生
------------------------------------
2011年9月2日
目录
前言实习区自然地理概述…………………………………………3
实习路线………………………………………………………………4
实习点1:
咸阳师范学院……………………………………………4
实习点2:
口镇冶峪河……………………………………………6
实习点3:
泾阳县张家山……………………………………………8
实习点4:
咸阳市乾县大北沟………………………………………9
实习点5:
泾河渭河…………………………………………………11
实习点6:
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大雁塔…………………………12
实习点7: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3
实习点8:
咸阳历史博物馆…………………………………………13
实习结束语……………………………………………………………14
陕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引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一、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
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10年7月17日至2010年7月26日。
三、实习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
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
乾县大北沟;口镇冶峪河;张家山径惠渠;南五台;参观地点包括:
咸阳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四、实习工具
罗盘,测量绳,GPS,地质锤,铁锨等。
五、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1、陕西概要
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
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周族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
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
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七大奇迹。
当今的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08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
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
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
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红碱淖。
当今的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08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六、实习路线
No.1咸阳师范学院
时间:
2011年7月19日天气:
晴
实习内容:
(1)、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楼听实习报告
(2)、熟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的使用
地质罗盘是地质工作者不可缺少的测量仪器,野外工作期间经常依靠地质罗盘来测量方位。
岩层产状和确定地质点位等。
没有地质罗盘就部可能很好地进行地质调查工作,因此,地质工作者必须熟悉使用地质罗盘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一)地质罗盘的结构
地质罗盘由磁针、水平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照准合页、反光镜等主要部分组成。
1基座
2.磁针:
分指南和指北两个方向的指针,其中绕有铜丝者为南针。
3调节螺丝
4.测斜器:
包括垂直刻度盘和长水准器、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刻度由0-90,即倾斜最大为90
5.水平刻度盘:
盘上有南、北、东、西方位标记,和0-350刻度,刻度为反时针刻划由0-350,东(90)和西(270)。
刻度与实际方向恰好相反,反刻度主要是为了读数方便,另是由于我国是指南针发明国家,习惯以南为基准,顺时针刻度和读数时,90也正是地质罗盘反刻的正东90,而实际正东90则刻为正西270
6固定螺丝
7、10水准器
9倾角刻度盘
11、13照准合页
12反光镜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1.定向和基准
地面上某一点的经纬度知道时,那么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如果要测定另一点相对于某点的方位,则要以某点为基准点,其基准方向为磁北极或地理北极方向(N)。
从某点测得方位即指在水平面内测出与基准方向间的夹角,若夹角为350,即另一点位于某点的北东350方向上。
采用的方法是以真正北极为基准的,而用地质罗盘测得的方位为磁方位,故要进行换算或事先对罗盘进行校正。
因为磁极和地理极不是重合在一点上,之间有一夹角的缘故。
2.测量方位的方法
(1)把罗盘的N端指向目的地
(2)放松制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
(3)把罗盘端平,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4)待磁针稳定后,读指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要测目的物对测量者的方位角。
如测者读出北针所指为300,即目的物在测者的北东300方向上,若S端指向目的物,则读南针数值。
3.测量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
岩层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
利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就是测量岩层走向、倾向的方位和倾斜的角度大小,其测量方法是:
(1)测量走向
测量前选择好要测的层面,测量时,把地质罗盘打开成一平面,松开制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把罗盘上边靠在层面上,并沿层面移动罗盘,使水准气泡居中,读出指北或指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岩层的走向。
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两端延伸的方向,故读指北针或指南针均可。
只要读出一端的方位,另一端也就知道了,即一端的读数加减1800即为另一端走向的方位。
(2)测量倾向
测量时,把罗盘S端的一端(短边)紧贴层面,然后沿层面移动罗盘,使水准水泡居中,读指北针刻度,即为岩层倾向。
测量岩层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岩层倾向,使罗盘直立并紧贴在岩层面上,沿层面左右移动罗盘,用手指拔动罗盘底部活动扳手,使长水准气泡居中,读出此时刻度的最大读数,即为岩层的真倾角。
最大读数表明测量时倾向是真正垂直走向的,若不是垂直,所测得的角度要比真倾角小,越靠近走向线,角度越小。
(3)岩层产状读数的记录和表示方法
在野外测得产状要素要及时记录下来,同时要用专用符号标记在野外手图上,作为地质资料保存。
记录方法,通常采用方位角数值记录,如测得岩层走向为3000,倾向2100,倾角350,记录时应为2100∠350,“∠”代表倾角的符号。
记录只记倾向和倾角数字即可,因为知道倾向,走向可作倾向加或减900求得。
岩层产状在图上用符号表示方法,是按所得的走向方位角画一直线,再按倾向在走向线上作垂直结,其中长线代表队走向,短线为倾向,最后在倾向短线端记上倾角数值,线的长短视图的大小或按相应的地质规范要求而定。
(4)测量岩层产状应注意的问题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要特别注意在生根的露头上进行,决不能在转石上测量。
因为只有生根的岩层露头才能代表岩层的真实产状,也就是代表岩层真正的“原始”的空间位态。
岩层层面从宏观上来看是明显和平整的,但在具体测量时,往往又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平整面。
此时,应离开一定距离,观察整个岩层的产状趋势,确定一处有代表性的平整面进行测量,这样可测得得能代表岩层产状趋势较为真实的数值。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岩层层面凹凸不平,很难找到安放罗盘进行测量的位置。
在此情况下,为测量方便,可把记录本或图放在层面上,以此为层面进行测量,可以达到测量的目的。
No.2口镇冶峪河
时间:
2011年7月20日天气:
晴
实习路线:
咸阳师范学院-泾阳县口镇-冶峪河
1、地理位置:
口镇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北部。
东接蒋路乡,南连兴隆镇、云阳镇,西临白王镇,北靠嵯峨山和淳化县接壤。
,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
县境介于东经108°29′40″—108°58′23″,北纬34°26′37″—34°44′57″。
东与三原、高陵县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
县城位于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咸阳市北偏东28公里,中国现使用的大地坐标便位于泾阳县。
口镇位于黄土高原关中平地的边界上,靠北山。
实习的地点为东风渡,自东风渡向前为马家沟组,还有本溪组和山西组,向北为石河子组,之后为新的地层,由南向北,地层由老向新的发展。
2、实习内容:
(1)观察口镇关山断裂
(2)冶峪河河谷地貌特征
(3)北山古生代地层
北山为黄土高原台塬带,也是鄂尔多斯台向,是地壳抬升而形成的,处于华北地台古生代演化有一个总体的状态,出露了中奥陶纪形成的岩石,含白云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为海相沉积。
早古生代末期为陆地,此时的南方仍为海洋(时间由中三叠世到晚三叠世),北方的海洋比南方的海洋结束得早,在中石炭世形成厚的风化壳,此时的地层叫本溪(辽宁)煤炭,晚石炭世地层有太原(山西)煤炭。
同时也出现了蕨类植物,具有海相的堆积。
在二叠纪,最早的组为山西组,在早二叠纪,沉积物的颜色偏红,上有石河子组,三叠纪则是更晚期的堆积,形成了分选好的石英砂岩,从山西组到石河子组,厚度增大,石英砂屑物少(原因是沉积速度快),长石多,由于长石不稳定,易风化而形成高岭石。
观测点1:
冶峪河谷的地貌东风渡东侧
冶峪河谷的地貌,以前的河流是自北向南流动,从东风渡向南是断层的经过地,向南到达了渭河地陷,形成谷底(包括河床和河漫滩),谷坡由河流下切过程形成的坡面发育成了阶地,该阶地为抬升区域阶地较为开阔的谷地,谷底宽阔,形成宽谷底的原因是地壳稳定,流水下切侵蚀能力弱,以侧方侵蚀为主。
在地壳快速抬升,河流下切形成“V”型谷,同时也叫做谷中谷地形。
口镇的北南地区为地壳的抬升地区,地壳抬升之后还形成了黄土堆积地区,包含有风成堆积物,下为基岩,山西组的砂岩层,岩层的倾斜向北倾斜。
而沉积层由厚变薄是沉积相的变化的客观反映。
岩层的破裂面为顺层方向。
观测点2:
东风渡南侧65m
冶峪河阶地堆积黄土的观察,黄土堆积层长约40m,高约4m,颜色为棕黄色,属于马兰期的黄土,为第四纪堆积所形成的。
其特点是含孔隙,结构较为松散,含有蜗牛化石(代表那时候的季节干旱),块状物较多,含有棱角状砾石,这是由于风力作用。
山坡坡面有坡积物,大块砾石间包裹有黄土,形成黄土墙,夹有砾石称次生黄土。
黄土坡呈“v”字形,先缓后慢再平,有阶地性。
观测点3:
冶峪河北侧150左右
山西组砂岩、泥岩等岩石特征。
山间的冲沟叫做悬谷,可分出三个阶段的地貌,沉积层包括薄层,中层,厚层。
下层含碳为泥岩,位于砂岩以下,夹杂着很薄的砂岩层;含古植物的枝干的砂岩,为颗粒状,比较粗,块较大,直径子2mm——0.1mm。
分为长石砂岩、石英砂岩等,石英砂岩的沉积度较高。
断层中有较黑色地带出现,原因很多,或是沥青质涮流环境,或是有黄铁矿堆积,或有炭质等。
观测点4:
位于3观察点北侧“谷中谷”
“V”形河谷,由河流下切形成形成。
反应地壳阶段性抬升,引起河流阶段性下切。
口镇关山大断裂“V”字形地形图
观测点5:
位于4观测点南侧125米左右
山西组与马家沟组的关系。
断层带砂岩盖住石灰岩,主要反映山西组、太原组、北极组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黄土的形成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午城黄土(早更新世)—离石黄土(中更新世)—马兰黄土(晚更新世)。
黄土与积岩岩石关系,即分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形成山谷和黄土堆积。
关山断层剖面“口镇关山断裂带横剖面示意图”。
观测点6:
位于5观察点南侧
主要观察口镇关山大断裂,断裂带里断层角砾岩,断裂面倾角测试及其值。
断层北盘为上升盘,下盘为下降盘。
断层向南倾斜。
其剖面图见“口镇关山断裂带横剖面示意图”。
No.3泾阳县张家山
时间:
2011年7月21日天气:
阴(小雨)
实习路线:
咸阳师范学院-张家山-泾惠渠
1、地理位置:
张家山自然风景区是泾阳三大风景区之一,位于泾阳县城西北25公里,是九嵕山与北仲山交汇处,泾河由此出谷,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就座落在此。
由于河床逐渐冲刷下切,渠首逐渐向北迁移。
秦郑国渠后历代又修了汉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通济渠、清代龙洞渠以至民国李仪祉先生修建的泾惠渠。
在近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带里密布着从战国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渠口遗址四十多处,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引水、蓄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演变,是我国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馆。
历代引泾渠口遗址泾惠渠首进水闸以下至今王桥镇上然村西北5平方公里范围内,沿泾河自下而上,遗存有我国战国世代秦郑国渠、汉代白公渠、前秦苻坚渠、唐代郑白渠、宋代丰利渠、小郑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通济渠及清代龙洞渠等古渠引水口和李仪祉先生兴建的泾惠渠拦河坝、进水闸、隧洞、石渠融为一体,引泾灌溉的发展变迁史实。
郑国渠暨历代引泾工程遗址是世界上保存完整,成年代序列的水利工程遗址。
泾惠渠拦河坝这座高大宏伟的泾惠渠大坝是在李仪祉先生修建的拦河坝基础上经过多次改造建成的,现高34米,宽68米。
上设六孔调节闸,坝南侧建有发电站。
2、实习内容:
参观、观察泾河泾惠渠
古老的水利工程构成和现代水利工程的构成
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为:
都江堰,郑国渠,灵渠。
在古代各种水利工程的修建需要依靠当
时的政治背景,而此处的郑国渠是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动工在关中兴建的大型引泾灌溉工程,这本来是韩国的疲秦之计,欲使秦政力于建设,无力东伐。
秦花费了十余年时间,经历一场曲折的政治斗争,终于修成。
现存的郑国渠拦河坝及蓄水库遗址是中国最早,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拦水、蓄水的工程。
郑国渠开引泾灌溉之先河,其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效益之显著,在世界水利史上发挥过深远的影响。
经河口到关中平原构成了一个洪积扇,石灰岩破碎非常发育,而如今看的渠为民国时期修建的,在提高水位之后便有利于灌溉。
古代使用的水利大坝特点是能够引来大量的泥水,淤积成平坦的地形同时水利工程也是比较复杂的有沉淀池(漏斗状)。
泾河在出山口的情况是:
泾河发源于宁夏,贯穿于关中平原,咸阳。
灌溉条件较好,水量变化大,较清澈。
河岸边的岩石层不清楚,风化面成褐黄色,河道上的砾岩为第三纪沉积,处于关山大断裂附近。
在修建水库的时候会有漏水,跨坝的危险。
该渠的地貌特征:
北侧是山地地貌,南侧为山前洪积扇地貌,河谷为“V”型河谷的隘谷,也是一个简单的喀斯特地貌。
水文特征:
典型的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内温差大,年降水量变化大,集中于6.7.8月,导致河流的水量变化大,所以河流在时空上也有较大的变化,水质:
该河起源于甘肃,来自黄土高原,正常的河流较浑浊,泾水与渭水的迁移质含量不同。
从古到今渠首高度在逐渐的升高。
No.4咸阳市乾县大北沟
时间:
2011年7月22日天气:
阴
实习路线:
咸阳师范学院-乾县-漠谷-乾陵
1、乾县地理位置:
乾县位于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处北纬34°19′36″--34°45′05″,东经108°00′13″--108°24′18″之间。
由于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与渭河断裂盆地的结合部,形成南部黄土台原、中部带状平原、北部丘陵沟壑三个地形地貌。
东邻礼泉,西接扶风,麟游,南连兴平、武功,北临永寿。
总面积1002.7平方公里。
耕地103.12万亩。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实习内容:
(1)观察北山山前洪积扇沉积物特征
(2)观察漠谷河谷地貌特征
(3)观察北山山前断裂南北两侧地貌特征
(4)河谷地貌特征
(5)黄土地质区地貌
上离石期黄土呈现出棕黄色,是松散质的沉积,多空隙。
马兰黄土为淡灰黄色,疏松、无层理。
底部有基岩碎屑。
其生成期较山西离石---午城黄土为晚,属上更新世沉积物。
马兰黄土与下伏离石黄土的差别是更加疏松,多虫孔和植物残体。
黄土中有埋藏古土壤,呈现红色,有几公分到二三十公分厚。
大北沟河谷地貌特征:
分谷低,谷坡较陡直(与黄土垂直节理有关),有崩塌现象。
该河谷长期经河流的流水下切,地壳上升后形成了阶地,乾县则位于二级阶地上。
该黄土堆积区的地貌为:
北山以北为黄土高原,渭河谷地北界为黄土高原南塬,北山有众多的风化物堆积于谷地,形成洪积扇。
而整个关中平原北高南低,河流侵蚀冲刷现象严重,冲刷物位黄土台塬,黄土堆积和河湖相沉积物,堆积物的堆积顺序反映了当今人为活动的现象。
所以西安为半坡遗址,冬天干燥,易起风,所以在黄土高原地区有最常见的冬暖夏凉的窑洞。
黄土中的较红色的层则表示当时的气候潮湿,化学风化程度有相应的变化,同时黄土间夹杂的冲击相物质都反映了当时人类活动及气候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观测点1:
漠谷大桥桥下
主要观察河谷西坡沉积物特征。
坡面上陡下缓,上为沉积物,下为坡积物。
上为黄土,总体泛黄,夹杂有棕色条带(为古土壤)。
植被较大部分集中在红色条带地区。
黄土主要为晚更新世黄土,地表很容易塌陷,淋溶坑存在于坡面。
黄土结构:
粉砂颗粒,沉积层层理不太清,为瓢状层理。
沉积层特点:
水平性、连续性、成层性。
针对黄土、湖泊、海洋等堆积,形成洪积扇。
漠谷谷地:
具有连续性,有倾斜圆面,地壳阶段性抬升形成河谷阶段性下降,形成阶地。
漠谷东坡出现阶地剖面,有大量石灰岩分布,侵入岩少量。
乾县漠谷大桥漠谷河谷横剖面图
观测点2:
漠谷大桥南侧200米
主要观察漠谷的河谷地貌、高河漫滩。
流水经河流巷道。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坡面陡峭,土里石头分布杂乱,没有分层,大小不一。
观测点3:
漠谷大桥西南侧漠谷谷底
观察主要内容为漠谷谷坡堆积层特征,重点看二级阶地。
凹岸陡峭,土壤断层分层明显,约八层,中间层颜色较深,分布较密集。
漠谷谷底黄土面断面剖面图
No.5泾河渭河
时间:
2011年7月23日天气:
晴
实习路线:
咸阳师范学院-窑店-马家洼-泾博镇-泾渭堡
1、地理位置:
泾河系中国陕西省渭河最大的支流。
本源有二∶南源出于宁夏泾源老龙潭,北源出於宁夏固原大弯镇。
两河在甘肃平凉附近汇合后折向东南,至陕西长武县亭口附近先后纳马莲河、蒲河、黑河等支流,形成辐射状水系,在陕西高陵县附近注入渭河。
渭河,中国黄河的最大支流。
流域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
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
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2、实习内容:
泾渭交汇,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成为关中八景之一而闻名天下。
河清于渭河因为泾河是渭河的支流。
而渭河是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范围内大部分为深厚的黄土覆盖,质地疏松,且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富含碳酸钙,易被水蚀;加之历史上长期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以及广种薄收、单一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水土流失严重,使渭河成为一条多泥沙河流。
泾河以清澈著称,奔流千里与混浊的渭河相汇,仍能见到它清澈的一半,"泾渭分明"、"泾清渭浊"的成语由此而生。
No.6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大雁塔
时间:
2011年7月24日天气:
晴
1、地理位置:
位于长安县子午镇东8公里,距西安约30公里,这里盛产药材,山形拔峭,风景极其秀美。
南五台古称太乙山,为“终南神秀之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山上有清凉、文珠、现身、灵应、观音五峰,因其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以南,故名南五台。
南五台自然风景颇佳,从山下看5座山峰如笔架排列,一览无余,似乎近在咫尺,从竹谷进山至大台竟有12.5公里之遥。
山中古建筑分布各处,著名的游览景点有圣寿寺、胜宝泉、紫竹寺、观音台、五佛殿等。
它是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特级开发景区,这里群山起伏,自古为佛教名山与皇家避暑之地。
2、实习内容:
南五台沟壑幽深,植物种类繁多。
仅种子植物就有1000多队甚至有被称为“特殊活化石”的孑遗植物,2亿年前生成的桫椤树和石炭纪生成的瓶儿小草等,以及珍品七叶树、望春花等。
至今观音台还分布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古木盘根错节,巨松悬崖凌空;圣寿寺尚有年逾千载的唐槐古柏,另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所赠的落叶松。
在紫竹林旁,生长着少见的锐齿栎连理枝和白玉兰连理枝。
弥陀寺的红白玉兰,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珍贵品种。
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
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
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
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 自然地理 社会实践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