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导游词3篇.docx
- 文档编号:30025507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27KB
丽江古城导游词3篇.docx
《丽江古城导游词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江古城导游词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丽江古城导游词3篇
2021丽江古城导游词3篇
[大研古城的位置历史]
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
请看盆地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峰,丽江盆地则像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就叫大研,难怪人们说丽江文化昌盛是因为丽江钟灵毓秀、地灵人杰。
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明清以来一直是滇西北商贸中心和连接滇川藏的茶马古道重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
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着6200余户人家,常住人口约有2.5万多人,其中纳西族人口约占67%。
丽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选址]
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古城北靠金虹山,西倚狮子山,东南向着千顷沃野,地势北高南低。
这样的位置,冬阻西北寒流,夏送东南暖风,使古城冬暖夏凉,气候舒适宜人,我们身边的玉河水则为古城提供了洁净而充足的水源。
可以说,古城的选址是十分科学的。
[水车照壁水龙柱]
我们面前的水车,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
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地方也还在使用。
它可以用来舂米磨面,如果人住在高处或要灌溉的田地在高处,但水在低处流,还可以用它来提水。
水车旁是写有xx主席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像这个样子。
照壁右侧是水龙柱。
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立了这个水龙柱,以表达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
千百年来,古城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像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
[世界遗产徽记石刻墙巴格图]
再看世界文化遗产徽记图案。
外圈呈圆形代表地球、代表大自然;正方形内框为两只手合围,代表人类的创造;圆圈和方框内外密切相连,表示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
环绕圆圈的文,分别是中文、英文、法文的世界遗产一词。
右边的这堵石刻墙,采用丹霞地貌区特有的砂岩雕成,是因整治古城外围环境,于1999年建成的景观。
这堵巨型浮雕墙,高9米,长55米,名为丽江古城盛世图,展现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城三个片区的古代日常生活场景。
其代表性场景有白沙壁画、束河四方街、大石桥、大研四方街,还刻有东巴象形文、纳西古乐演奏、男耕女织、古城民居大屋顶,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脚下是巴格图,又叫青蛙八卦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占卜工具。
图案正中爬着一只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经文,腹部横穿着一支箭,象征五方五行五色八位。
箭杆朝东,象征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红;蛙腹居中,化为土,土色黄;箭头朝西,象征铁,铁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
此外,蛙的左肢指向东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脚指向东北,右脚指向西北,加上东、南、西、北,象征八方卦位。
图案周围标有十二种动物形象,从正东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子鼠、丑牛。
这样,木、火、土、铁、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后循环配与十二种动物而得六十序数。
民间东巴祭司以青蛙躯体部位象征宇宙空间方位,布局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八方八门,使之形成了特殊的占卜图,用来解释自然界,预测人类生活。
巴格图对研究纳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观,乃至对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城布局]
古城的街道和房屋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然。
象山脚下的黑龙潭泉水流出千米长的玉河,玉河泉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院,流遍全城,使丽江古城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审美情趣。
古城的街道、房屋随着水势、山势自然伸展,与我国许多古城的方正严整的棋盘式布局迥然不同,更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园林之美。
以水为脉的布局也告诉我们,如果哪位朋友在古城中迷了路,那么,只要逆流而上就能走出古城,走到入口这里。
下面就请大家跟我沿着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吧!
[五花石街道]
可能有的朋友已注意到我们脚下的铺路石,这叫五花石。
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美丽的砂砾石板,经过千百年人马的踩磨,已经相当光滑。
这样的街道旱不灰、雨不泥,如果是在阵雨过后进古城,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就像一条五彩斑斓的花道伸向远方,简直美不胜收。
这种五花石是花岗石的一种,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石头,难怪日本客人说:
你们丽江人真阔气呀!
[小桥流水人家]
大家看,我们左边是西河,它流向四方街,流向木府,我们的右边是随着山势而建的纳西民居。
这里玉水滢滢,垂柳依依,木桥座座,瓦屋鳞鳞,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
据统计,在古城3.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石拱桥、石板桥、栎木桥365座。
丽江古城既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桥城。
水,对古城来说,是脉络,是血液,水使古城充满活力,水给古城平添秀色。
可以说,没有了水,丽江古城将失去一半的妩媚。
游客们,在这古城里,除了这水给古城带来活力外,还有一个给古城带来活力的方面,那就是居民。
直到今天,以纳西族为主的各族人民仍然工作和生活在古城里。
他们自然祥和的生活,使古城古风犹存而又生机盎然,因此人们又把丽江古城誉为活着的古城。
大家随时可以见到纳西大妈们,身着宽腰大袖上衣,腰系百褶围腰,背披七星羊皮,在经商,在娱乐。
她们年轻时披星戴月地劳作,现在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她们有时在古城中联袂而行,成为与古城十分和谐的一道风景,请各位注意观察。
[四方街]
游客们,现在我们到了四方街。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它是由成排连接的铺面围成的一块近似长方形的广场街面,街场占地约有6亩。
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
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
四方街为什么这样有名呢?
如果说我国北方有一条世界闻名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话,那么,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藏区以及丽江的马匹、毛皮、药材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而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
古往今来,白天,这里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并且自然地归行划市,连周围的几座桥都成了一些商品的专卖地,如科贡坊前的这座桥叫卖豌豆桥,西南角的这座桥叫卖鸭蛋桥。
到了夜晚,特别是节日的夜晚,这里又成了各族儿女的歌坛舞池,人们燃起篝火,在这里对唱山歌,跳起锅庄、阿丽哩、芦笙舞,通宵达旦。
如果你巧逢这样的盛会,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明代木公土司的诗句一匝芦笙吹未断、踏歌起舞月明中,就是这种盛况的真实写照。
也许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并不水平,而是向东稍有倾斜,这是为什么呢?
四方街就如纳西谚语所说的,是个除了鸡辔头什么都有卖的热闹集市,没几天就会有许多垃圾,古城又没有固定的清洁工,古城人民就根据地势,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冲洗街场。
做法是:
下午集市散了,人们就用三块铺板在街头河上一闸,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场,四周店铺的主人则用棍子乘着水势挑拨,污水流入东河,去灌溉千顷农田。
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干净,又免了扫地之劳,这在我国的城市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科贡坊]
这是科贡坊,原来是为这个小巷里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的。
丽江在清朝的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3年实行改土归流,即由原来的土司统治改变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统治,丽江从此就由封建领主社会进入了封建地主社会。
社会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子弟的读书热情,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180年的时间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七位进士。
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一座两层的科贡坊。
清朝末年,这个小巷里又出了丽江最后一位进士和庚吉,于是乡亲们在被烧毁后的原址上重建科贡坊,并且升为三层。
实际上,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取消科举,光古城就有两家一门三举。
现在,人口只有三十多万的纳西族,却拥有成百的专家教授;每年的高考录取人数,按人口平均数在省内也一直名列前茅。
可以说,纳西族是一个崇尚文化、善于学习的民族。
好了,大家可以在四方街活动30分钟,也可以买一些土特产和纪念品,3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
下面我们前往纳西四合院参观。
[纳西民居四季博古]
纳西族的善于学习也反映在古城的民居建设上。
古城民居在广泛吸收汉、白、藏等民族建筑文化的同时,也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融其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纳西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等,并在门楼、前廊的设置和天井铺地、门窗隔扇等方面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目前,整个丽江古城(包括白沙、束河)的重点保护民居共有140户,而大研古城里就有112户。
现在我们就进入纳西四合院参观。
这是四合五天井,四合就是东南西北四方房屋,每相邻两房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大天井共有五个天井,所以叫四合五天井。
这四方房屋的楼上楼下都是相通的,所以又叫走马转角楼。
大家看,这四方房屋的前檐柱下都垫有很高的五花石柱础,既保护了柱脚,又很美观,却不利于房屋的防震抗震,而丽江可是一个多地震区啊!
主人难道不懂得这一点吗?
大家说呢?
原来,这种走马转角楼有一个特点,就是相邻两房有一棵前檐柱是共用的,两房的山架斗在同一棵柱子上,建筑上称之为同梁合柱。
这种结构,不仅省了一棵柱子,还使房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所以主人才用那么高的柱础。
如果问这个四合院里哪一部分最富有纳西特色,那就是堂屋的六合门和六合门上的窗芯四季博古。
虽说这些也是学习汉族、白族文化的结果,但是到了现在,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纳西族这样居家必有六合门,必有四季博古。
这六合门,可装可卸,方便灵活,开则为门,关则为窗,平时只开中间两扇,遇有红白二事、客人较多时,六扇门均可卸下来。
所雕的窗芯称为四季博古,构图内容多为四季花卉、博古器物,以寄托纳西人民四季吉祥、福禄寿禧、耕读传家的美好意愿。
大家看,这叫松鹤同春,寓春和寿;这是喜鹊争梅,寓冬和禧;这是鹰立菊丛,寓秋和福;这是鹭鸶采莲,寓夏和禄;这是孔雀玉兰、锦鸡牡丹,请大家展开联想,看看它们有何寓意。
[丽江紫禁城木府]
现在我们就顺着木府的护城河前往木府。
姓木的土司曾统治丽江四百多年,在占尽天时地利的狮子山麓,营造了规模宏大的土司府衙,被人们称为木府,护城河从北、东、南三面环绕着木府。
大家会说,这也算护城河吗?
原来护城河是又宽又深的,改土归流后,随着土司势力的衰落,护城河就越来越小了。
丽江古城还有一奇,那就是古城没有城墙,这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回答。
我来提示一下:
土司姓木,而且历代土司热心于学习汉文化,也讲究文避讳,请大家从汉上去考虑。
对了,木家居住的地方如果筑了城墙,就如同木加了个框,成了困,这当然不行。
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就请大家见仁见智,议论一番吧!
木府快到了,我们面前的这座木牌坊上写着什么?
天雨流芳,对。
这天雨流芳四个,原是明代的木公土司写的,后来散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纳西族书法家、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李群杰先生补书的。
这四个,既可以用汉语解释,同时它又是一句纳西话。
用汉语可解释为皇恩浩荡像春雨一样滋润着神州大地;在纳西语里,天雨流芳是去看书吧的意思,真可谓一语双意,别出心裁。
木府到了。
据说木府是仿照北京紫禁城建造的,这种僭越本分的做法,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是决不允许的,因此,木氏土司从不让外人进去,连徐霞客也不例外。
徐霞客受木增土司的邀请,在1639年明朝末期来到丽江,远望着楼阁巍峨的木府,在他的《徐霞客游记》里写下了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感叹,这句话已写在东边的照壁上。
这座石拱桥形似马鞍,叫金鞍桥,又叫玉带桥。
这座桥之特殊在于它的长宽之比,一般的石拱桥,长比宽要长,这座桥则不然,它长仅3米,宽却达9.6米,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木氏土司出巡或者回府,总是八抬大轿以示显赫威严,桥太窄当然不行,还同时考虑到这桥与高大的忠义坊之间的呼应协调。
木氏土司对中央政府忠心耿耿,上贡不断,特别是明朝万历年间,据说木增土司曾用马帮驮着万两金银,万里迢迢到京城进贡,明神宗大受感动,钦赐忠义二,并下圣旨建这忠义石牌坊。
土司对朝廷的忠义还可以从木府大门的对联上看出来,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
这副对联来自木泰土司所写的纳西族第一首汉文诗《两关使节》,意思是皇帝的诏书一来,就好像离太阳更近了,感到十分温暖;如果好久没接到朝廷的文书,那么,就觉得天上的白云都懒散了。
请大家进木府参观。
[仁寿桥大石桥阿溢璨]
现在我们前往百岁坊、大石桥、阿溢璨游览。
大家看,在临街的房屋中,有的不是正面朝街,而是山墙一面朝街,对这一点,与梁思成齐名的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1938年来丽江考察时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请大家想一想山面朝街的优点。
由于中式建筑不太高大,屋坡又长,如果正面朝街则采光不足,所以山面朝街的优点是采光好。
仁寿桥到了。
这是中河,这里本来只有栎木桥,清朝后期这个巷道里一户纳西人家出现过一位长寿老人,叫年世光,他活了108岁,一时传为佳话。
于是,官府和街坊捐银建了这座仁寿桥,又叫百岁坊桥,并在东边五六十米处建过一座木制的百岁坊,这个巷道也就叫百岁坊了。
现在我们到了大石桥。
这座桥建于明代,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它是古城中最大的石拱桥,是古城的东、西两个部分的交通要道。
大石桥名符其实,它又是四方街集市的延伸,曾经是麻布的专卖地,所以又叫卖麻布桥。
游到这里,大家对古城可算是一饱眼福啦。
如果大家还想一饱口福的话,可别忘了抽个时间到附近的街巷里品尝丽江粑粑和鸡豆凉粉,它们可是丽江最著名的风味小吃。
您既可以来个丽江粑粑酥油茶,或者来一个丽江粑粑鸡豆凉粉,这鸡豆凉粉还可以趁热蘸粑粑,也可以凉拌了吃。
不论哪种吃法,都能让你余香满口,回味不已。
现在我们前往阿溢璨。
丽江古城开始是由中河两岸的若干村落发展、连接而成,阿溢璨是最早的村落之一。
我们面前的泉水井叫阿溢璨水井,井水甘冽纯净,据说还有养颜益寿的功效。
井旁的碗是为方便行人喝水而放置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丽江民风之淳朴。
在过去,古城里有乡规民约,晚上十点前后到第二天的早上十点前后,是居民到河里打饮用水的时间,任何人不得在河里浣洗或扔垃圾。
假如过了这段时间还要打饮用水,就要到散布在古城中的单眼泉水井或三眼井里去打,这就保证了古城居民的生活用水。
[大研古乐会东巴宫]
我们左边东大街有著名的大研古乐会和东巴宫,他们的古乐演奏各有特色。
丽江目前有十几支这样的古乐队活跃在城乡。
这里演奏的古乐分为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个部分。
白沙细乐是土生土长的纳西音乐,是我国四大古乐之一,有笃、一封书、三思吉等调子,曲调舒缓深沉,缠绵悱恻。
丽江洞经音乐原来是宫廷和道教音乐,有一江风、山坡羊、水龙吟等曲牌,由于丽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纳西人民对古乐的钟爱,许多在中原地区已经失传的曲牌,却在云岭深处的丽江保存了下来。
经过在丽江几百年的流传,已具有比较浓郁的纳西韵味,所以叫丽江洞经音乐。
纳西古乐的演奏以三古著称于世。
哪三古呢?
古乐曲、古乐器、古稀老人。
在古乐演奏中,除了传统的笛子、云锣、古筝等等以外,还有波伯、苏古笃等在外地难得一见的古乐器,加上演奏者多是白髯飘飘的耄耋老人。
在古色古香的氛围里聆听古乐,会觉得古风拂面,超凡脱俗,油然而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感觉,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作用。
今晚我们要去聆听纳西古乐,到时候再作详细介绍。
过去,这附近有许多客栈,有的专门接待茶马古道上往来的藏族马帮。
有马帮就得有草料,我们面前的这块空地叫卖草场,这里既卖骡马的草料,也卖编草席草鞋的稻草、山草等等。
这条街上有好几家土特产和木雕商店,欢迎大家参观选购。
现在我们已走到了东河边。
大家还可顺道去东大街参观金钥匙文化宫与和志刚书斋。
[金钥匙文化宫]
在古城东大街金钥匙文化宫内挂着一把巨型钥匙,它是XX年为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5周年而做的,纯铜打制,高XX毫米,宽716毫米,厚72毫米,重800余斤,象征着丽江古城800多年的历史。
钥匙手柄正面刻有世界文化遗产标识,标识右下刻有金钥匙的纳西象形文,左有音译涵紫谷样,再往下是纳西族东巴祭司头上戴的五幅冠示意图案,也是暗喻丽江古城曲折的街道水系。
驮载巨型钥匙的神龟象征健康长寿,显得稳重如山,也象征涵紫谷这一纳西文化的厚重和悠远。
丽江金钥匙是由丽江嘉和有限公司于XX年8月8日投资260万元开发研制,并获国家专利的丽江标志性旅游纪念品。
目前投放市场的金钥匙,已有纯金、纯铜、纯银、铜合金、银渡金等不同质地、不同规格、不同包装的二十多种产品。
近年来,丽江嘉和公司还把金钥匙作为一种对人的夸奖和评价,奖给那些能干的人和长寿的人。
[和志刚书斋]
和志刚是纳西族残疾人书法家,被誉为口书奇才。
他的口书作品笔墨浑厚酣畅,独具雄鹰折翅、志在蓝天的风格。
和志刚于1968年出生在丽江白沙古镇一户纳西农家,11岁时不慎触电,导致双臂高位截肢,但他人如其名,志坚毅刚,投入多于常人数倍的努力读完高中,同时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书法,用嘴咬住笔杆,练出一口好书法。
和志刚于XX年荣获中国第十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位于古城东大街的和志刚书斋也被列为丽江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标志碑]
这座标志碑的整体造型以纳西族东巴文的人为基础,碑上嵌着世界遗产徽记和纳西族神话传说中人类始祖的造像,突出以人为本、创造历史的寓意,体现各族儿女与山河日月同辉的主题。
东巴经《崇搬图》中说,经过洪水浩劫之后,世间仅有崇忍利恩一人存活下来,后来他与天界仙女衬红褒白成婚,并从天上带着谷种、牛马,来到丽江过上农耕生活。
衬红褒白生了三个儿子,长子说的是藏族话,次子说纳西话,三子说白族话,他们分别成了藏族、纳西族、白族的祖先。
游客们,今天我们跨过了古城的西河、中河、东河,不,我们跨过了上千年的时间隧道,从清明上河图中走了出来,即将汇入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希望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美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给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云南丽江古城导游词
丽江纳西人历来重教尚文,许多人擅长诗琴书画。
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着名。
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
丽江纳西古乐曾应邀赴欧洲多国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
由于乐队成员多是来自民间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纳西寿星乐团的美誉。
大智大慧的纳西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纪录方式,它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历史发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有近千年历史。
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笃信万物有灵,为多神教。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
纳西象形文只有1400多个单,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
用象形文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
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采。
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简科全书。
东巴文化以其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前来研究翻译和观赏。
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
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
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
在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
这种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成为绝音,但自传至丽江后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在乡村在小镇随处都听到这美妙的声音。
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
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
聆听纳西古乐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境。
经过近二十年的弘扬与宣传,纳西古乐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乐坛上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
1995年大研古乐会出访英国引起轰动;1997年2月在香港艺术节演出受到高度评价;1998年在被称为中国最高音乐殿坛的北京音乐厅演出,进一步证明了纳西古乐的艺术价值;1998年5月受挪威国王的邀请,在挪威国庆节上隆重演出;之后,相继前往法国、比利时、瑞典、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纳西古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日益为世界所认识和青睐。
闻名于世的丽江壁画,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
遗存于丽江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绘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东巴文。
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
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XX0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
其中称作《磋模》的东巴舞谱,包括数十种古乐舞的舞蹈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献。
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对研究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穿过了五一街便看到了许多小桥,在我们脚下这座小石桥大家不防坐下来休息一下,看到桥旁百岁坊样,不难猜测这就是百岁坊,试想一下百岁坊的由来,一般人都会想百岁坊老人有关,这就对了。
好了,关于丽江古城的介绍就先到这了,剩下的时间大家请尽情的欣赏古城风景,在欣赏的同时呢别忘了保护古城的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丽江 古城 导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