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三大改造》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30018187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91KB
八下历史《三大改造》说课稿.docx
《八下历史《三大改造》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历史《三大改造》说课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历史《三大改造》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非常荣幸参加这次评选活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二、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三大改造》是八年级历史二单元课属于中国近代史内容。
本文讲解了两大个知识点。
本课既和前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3课《土地改革》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后面第6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为学习下一单元奠定了基础。
从长远的角度看,这节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法,对学习整个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
㈡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能力的目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知识目标: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通过对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㈢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
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刚刚接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对于类似的探究性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不是很感兴趣,另一方面自身的分析、总结能力有限,所以,更应该在此方面加强锻炼。
重点突破:
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初二学生分析、总结时也不容易把握准确。
所以,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本课难点。
难点突破:
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三、教法学法
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导而不牵”、“活而有序”等教学思想。
教学中体现了由重“教”到重“学”,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
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初一学生的特点,采取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历史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动中成长的理念,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学法
本节课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针对初一学生重形象思维、知识体系松散和求知欲强等身心特征,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这节课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
学生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
在本课中我力求教会学生以下方法:
1、分组合作法:
按小组合理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培养协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增进友谊,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收集、整理资料:
课前将学生合理分组,布置本组要收集的资料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合,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成果展示法: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果,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交流法: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集体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5、学案导学:
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因此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顺序:
情景导入,自主感悟——--整体感知,信息搜索---自主探究,交流共享—--走进生活,学以致用———-达标训练,巩固双基—————-总结升华指导践行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自主感悟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大宅门》片尾曲,学生听歌曲,导入新课。
教师:
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同仁堂为原型的,北京同仁堂是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当时的历史情况如何呢?
提问质疑,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
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学生可能难以回答。
教师借此机会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紧接着追问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
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迟疑片刻后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片尾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环节大约用3分钟,运用视频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本节课所要解决的生活话题.问题的设计坚持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有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活动化,课堂活动内容化,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景激情,以情激思,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沿着问题的深化方向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信息搜索
展示资料: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
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
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
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故事中的寓意和土改后农民经营方式的改变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阅读教材上的事例,了解农业改造的历史。
1、基本要求:
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探究当时的历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大约用3分钟,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把预习纳入课堂学习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感知教材,培养其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基本知识教学,为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认知基础。
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公私合营开始的时间.设问:
在公私合营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引导学生继续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探究如下问题: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三大改造期间存在什么问题?
1、学生活动过程中,注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团结协作探求新知"。
课前将学生分组并布置每组的探究问题,组织学生查阅有关本课的各方面资料。
在第一目的学习中,由各组派代表讲述查找到的相关的历史故事.组织学生表演历史剧《合作社》,1953年河南十八户农民冒着的危险加入生产合作社的情景,从而加深对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一环节的教学也突显了以活动为中心,围绕活动开展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重、难点内容。
3、“智力闯关小结反馈”,本环节将本课的一些基础知识制作成竞赛题的形式,进行小组抢答、竞赛,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做一评价.
学习任务二:
【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1)根据教师板书,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所整理的知识网络应当到知识点层次.整理本节课的本节课所学,结合板书,在课本上整理出本节课的主要观点。
(2)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主要观点或理论模块。
(3)整理课堂笔记
本环节大约用20分钟,学习个体和学习小组水平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对问题的认识不同,通过交流,可以实现共享与互补.本环节通过组内交流和组际交流,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全员互动,使学生个体对问题的理解趋于科学、完整,培养学生善于合作、认真倾听、善于反思、勇于表现、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各学习小组合作,师生合作互动探究解决思考问题。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适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使学生应理解的思想观点、价值标准更全面、深入.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知识间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对学生的生成性成果给予及时评价,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点拨学生的空白点、疑惑点,适时捕捉、提炼新的教学资源。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
本环节大约用6分钟,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复杂、两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处理此题目体现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梳理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书写规范习惯。
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本环节大约用时10分钟,本环节统揽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通过选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典型材料,设计具有层次性、时代性、开放性的训练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与转化,培养学生的学科规范和学科技能,这是提高学科成绩的重要一环,从而实现达标训练题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当堂矫正,最终落脚到学习目标的“堂堂清”,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的达成度。
板书设计
总结升华指导践行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956年,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完成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方式:
赎买政策
意义:
1956年国家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落实各项学习目标.
2、“深度迁移拓展升华”,最后将本课主题与现今社会相连,让学生充当社会主义近代历史小导游,带领大家重温东方巨人的起步,从而达到知识内化、感受深化,能力强化。
本课各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并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了历史。
3、问题解决.利用本节所知识,解决在第一环节的情境下提出问题、设置的悬念,做到课堂首尾呼应。
4、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要求以简洁、有条理,突出重点为主。
因此我采用了提纲式板书,以本课讲授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线索,体现了本课的知识结构,板书层次分明,内容系统,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突出重点。
本环节大约用3分钟,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教与学情况的反思,也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回扣,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起到强化“三基”、深化升华主题的效果。
五、教学辅助这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其中有电视剧的视频片段、有历史图片等资料,其目的在于将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结合,且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乐于学习。
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帮助学生学习较复杂的历史知识。
六、教学评价
新课程的评价学生应该是主动参与者.课堂上多边互动的评价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能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前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元化评价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情况.在课堂训练中,在体现任务的基础性、开放性时,主要采用自评、互评;体现综合性、探究性时则以师评为主.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中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平等的交流.在评价时,我注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评价中要了解学生在课前及课堂上如何参与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自始至终我尊重学生理解和体验的差异,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有效地控制课堂评价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促进每个学生的协调发展.为此我设计了课堂学习成长记录卡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
评价范围
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
勤于动脑
互助合作
勇于表述
巩固及时
能力提升
评价等级
设计意图:
课堂学习成长记录卡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以上就是我对《三大改造》一课的构思,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再次谢谢各位评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大改造 历史 改造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