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30011029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93.04KB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标分析及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为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力求三个维度建构课程目标,在教学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围绕学生的学以及“自主、合作、探究”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
将SO2的性质和作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实验探究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
将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并且将三维目标溶合于探究的过程中,以期达到有机的统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三个维度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在教学设计上,要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前期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
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2)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高一年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
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③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2.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以问题为引导、实验为手段,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实践的意义。
②学习从实验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获得结论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②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③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两面性的辨证观点。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难点: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四、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讨、设计实验,每组的代表汇报实验探究结果,类比、归纳总结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2.启发引导:
引导学生将SO2的漂白性与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较;对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来理解。
3.多媒体辅助:
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效果。
4.主要学法:
猜想或假设→实验探究(分四组实验探究)→解释或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
五、教具学具准备
Na2SO3固体、浓硫酸、NaOH溶液、品红溶液等;
矿泉水瓶、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酒精灯等;投影仪,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应用
【引入】
情景:
从生活实例引出酸雨及二氧化硫
【讲述】
【过渡】
【板书】
【设问】
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重大的空气烟雾污染事件,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另观看有关酸雨对人类造成损害的图片.展示:
酸雨危害环境图片:
学生观看完酸雨带来的危害的录象后思考:
造成酸雨的原因是什么?
对,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同学们,你们对二氧化硫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罪魁祸首的面纱,探究它的庐山真面目。
展示一塑料瓶二氧化硫气体,给学生近距离传递观察。
二氧化硫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
二氧化硫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
(一)、物理性质(略)
你和二氧化硫打过交道吗?
强调刺激性气味、毒性、易液化(展示SO2溶于水的实验)
观看、聆听、思考、进入情境。
并回答:
是二氧化硫。
尝试回答
观看、思考
并打开课本90页,阅读课文。
完成学案要求的物理性质小结。
通过介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对学生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让学生对二氧化硫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学会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总结以及归纳能力
为讲解化学性质做铺垫
展示课件
计算机演示
探究一:
SO2是酸性氧化物。
【板书】
在盛SO2的塑料瓶里加少量水,会有什么现象?
二氧化硫溶于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仅仅就溶解了吗?
怎样用实验证明?
(二)、化学性质
用分类的观点分析:
SO2是酸性氧化物。
SO2+H2O
H2SO3
回答: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同时,亚硫酸不稳定又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是可逆反应。
亚硫酸是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强。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并顺势得出其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
【追问】
二氧化硫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呢?
演示塑料瓶中残余的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
(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瓶中)
怎样区别SO2与CO2?
思考、回答。
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写在学案上,并要一名学生板书)。
让学生学会用对比法(与CO2比较)或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学习化学性质的方法
【设问】
【点拨】
同学们,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有什么不一样吗?
考察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你能否设计实验来证明SO2的性质?
思考,疑惑。
分析、回答:
SO2中硫元素处于+4价,是中间价态,既能升高,也能降低,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探究二: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板书】
用氧化还原的观点考察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SO2有还原性
推测:
SO2具有还原性
探究1、把SO2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阅读课本116页)
2SO2+O2
2SO3
除氧气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氧化剂?
他们也可以氧化SO2吗?
观察并思考、回答。
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书,分析化合价变化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完成学案)。
学生看书了解SO3
还有高锰酸钾、溴水、氯水、双氧水、硝酸等都是强氧化剂,都可能氧化二氧化硫。
给学生一种创造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己创造性思考问题。
【过渡】
【过渡】
探究三: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板书】
探究2:
尝试把SO2气体分别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中,观察有何现象?
怎样证明SO2的氧化性呢?
请设计实验:
分组实验
SO2和H2S的反应。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反应方程式:
SO2+2H2S=3S↓+2H2O
学生分组实验:
分析、回答并完成学案:
SO2+Br2+2H2O=2HBr+H2SO4
学生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探究此实验的变化本质。
完成学案上相关的要求。
选择适当的还原剂,如H2S等。
培养学生应用氧化还原理论指导学习物质性质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掌握与卤水反应的通式。
课件展示结论
【过渡】
探究四: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板书】
【设问】
SO2除了上述性质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分组实验:
现在将SO2通入品红(是一种有机色素)溶液,观察现象。
漂白性
此性质可以检验SO2的存在。
刚才二氧化硫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表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吗?
思考、分析、探究褪色的原因。
分组讨论:
与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
结论:
漂白性是指漂白剂使品红等有机色素褪色的性质。
比较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区别。
【追问】
SO2和氯水、活性炭的漂白原理相同吗?
提供对比实验:
氯水和二氧化硫都有漂白作用,那么,两者的作用原理有何区别呢?
两种漂白原理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提出可能的对比方案,进行探究。
加热用二氧化硫褪色的品红溶液,又变红。
而氯水漂白的品红溶液不变红。
充分地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通过氯气、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漂白性。
【结论】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SO2和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有可逆性,而且漂白也有选择性,例如SO2就不能漂白石蕊试剂。
而氯水等强氧化剂的漂白作用是将有色物质氧化,生成稳定的无色物质,不可逆。
能漂白石蕊试剂。
学生归纳整理区别SO2与CO2的可能的途径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课件展示结论
【讲解】SO2和有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无色物质,但不稳定、易分解,加热又恢复到原来颜色。
此法可用来检验SO2气体,工业上用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但日久又发黄。
【设问】SO2是有毒气体,对环境危害很大。
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对人、动物、植物、建筑物危害很大。
【投影】三、SO2对环境危害
【讲解】SO2一旦污染空气,危害非常严重,而且这种污染也很难消除。
为了我们唯一的家园,为了人类自己,要保护环境。
板书:
三、SO2对环境危害
看录象
1.使学生意识到SO2的危害。
2.使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小结】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这一节,自己总结出SO2的相关知识。
小结
【作业】1.利用课后时间,了解我市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情况,写出调查小报告。
2.见学案
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SO2+H2O
H2SO3
是酸性氧化物SO2+2NaOH==Na2SO3+H2O
SO2+CaO==CaSO3(固硫反应)
二
氧有还原性:
2SO2+O2
2SO3
化从氧化还原的角度
硫SO2+Br2+2H2O==2HBr+H2SO4
有氧化性:
SO2+2H2S==3S↓+2H2O
漂白性:
品红
褪色
变红,可用来检验SO2
三、SO2对环境危害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学案
[学案导学]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观看思考】:
二氧化硫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色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易;
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体积SO2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组探究实验一:
SO2是否是酸性氧化物?
教师提供:
SO2水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大理石 NaHCO3溶液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pH试纸
1.从物质分类的观点分析:
酸性氧化物
(1)SO2跟水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思考】可逆反应强调什么条件?
1.CO2和H2O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2.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H2和O2,是可逆反应吗?
为什么?
(2)SO2和碱的反应
SO2+Ba(OH)2==
SO2+NaOH==
(3)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
SO2+Na2O==
分组探究问题二:
SO2是否具有还原性,能使KMnO4或者溴水褪色吗?
2.还原性(与O2、X2、KMnO4反应)
【分组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完成以下内容:
SO2与溴水反应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
【思考】由下面的关系,推知SO2还应具有什么性质?
分组探究问题三:
SO2具有氧化性:
设计实验并证明其氧化性:
3.氧化性
与H2S反应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分组探究问题四:
SO2对所有的有色物质都有漂白作用?
产物是否稳定?
教师提供试剂:
品红溶液NaOH溶液酚酞酒精灯等
4.特性——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机试剂褪色
提供的试剂有:
SO2水溶液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 pH试纸 月季花
SO2能使品红等某些有色物质褪色,产物稳定,加热后溶液又变为色
【思考】比较SO2和氯|水、Na2O2、H2O的漂白有何不同?
SO2的漂白原理和氯水、双氧水、活性炭漂白原理相同吗?
思考问题:
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橙色的溴水中加入SO2水溶液,褪色了,是漂白吗?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三、SO2对环境危害
【思考】①什么是酸雨?
②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③酸雨有哪些危害?
④二氧化硫的来源有哪些?
⑤如何防治酸雨?
生活中的化学:
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然而总是有一部分不法商贩却在背道而驰。
如有些商贩为了使银耳增白,就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洁白的银耳对人体是有害的。
这些不法商贩所制取银耳利用的是()
A.S的漂白性B.S的还原性C.SO2的漂白性D.SO2的还原性
【自我评价】
1.关于SO2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易液化
C.一定条件下能与O2反应D.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碳使红墨水褪色D、O3使某些染料褪色
B、
3.下列气体污染大气但能被碱液吸收的是()
A、COB、Cl2C、SO2D、N2
4.下列反应中SO2被还原的是()
A、SO2+CaO=CaSO3B、SO2+Br2+2H2O=H2SO4+2HBr
C、SO2+2Mg=S+2MgOD、SO2+H2O2=H2SO4
【思考题】1.如何区分CO2和SO2?
(提示:
可以从CO2和SO2的化学性质的差别上来考虑)
2.将SO2气体和Cl2分别通入石蕊溶液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课后作业:
利用课后时间,了解我市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情况,写出调查小报告。
[名师导学]
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
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二氧化硫也是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通过化合价的分析、引导、探究,可巩固和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但要注意二氧化硫是以还原性为主的。
同时二氧化硫也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要求学生能学会从类别上来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
除此之外,二氧化硫还有它独特的“个性”——漂白性,要能与氯水、Na2O2、H2O2、、活性炭的漂白原理区分。
另外本节充满着大量的与现实生活相关信息,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又从课堂走向社会。
紧紧围绕酸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食品水果类熏硫事件,引导学生展开猜想,创设疑惑和实验探究,找出答案。
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关系,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梯度导练]
1、检验二氧化硫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
A、通过石灰水。
B、通过品红溶液。
C、先通过小苏打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2、下列微粒只能做还原剂的是()
(1)S
(2)S2-(3)SO42-(4)SO32-(5)Cl-(6)Na
A
(1)
(2)(5)B、
(2)(5)(6)C、
(1)(5)(6)D、
(2)(4)
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是()
(1)O2
(2)SO2(3)CO2(4)SO3(5)Cl2(6)F2
A、
(1)(4)B、
(2)(5)C、
(2)(6)D、(3)(6)
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碳使红墨水褪色D、O3使某些染料褪色
5、在溴水中滴入足量的BaCl2溶液,然后通人过量的S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盐酸,观察反应现象不正确的是()
A、通人过量的SO2气体后,溴水的颜色褪去。
B、沉淀遇盐酸有气泡产生。
C、沉淀遇盐酸无气泡产生。
D、有白色沉淀出现。
[能力提高]
1.下列物质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A.SO2B.Cl2C.O3D.CO2
2.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D.颜色不褪
3.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KMnO4,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4.右上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
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浓H2SO4B.饱和NaClC.浓NaOH溶液D.浓Na2S溶液
5.向FeCl3和BaCl3和BaCl2的酸性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
A.BaSO4B.FeSC.BaSO3D.S
6.将碘水滴入Na2S溶液中,溶液浑浊;将溴水滴入KI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Br->I->S2-
B.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Br->I->S2-
C.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Br>I>S
D.离子的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Br- 7.X盐和Y酸反应,可放出有气味的气体Z;Z跟NaOH溶液反应又得到X;Z氧化的最终产物为W,W溶于水又得到Y,则X和Y是 A.Na2S和H2SB.Na2SO3和盐酸C.Na2S和盐酸D.Na2SO3和H2SO4 8.有一瓶无色气体,在空气中不易变质的是 A.Na2SO3B.NaHSO4C.亚硫酸D.氢硫酸 9.为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H2SO4溶液;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③D.③④⑤ 10.在氯化钡溶液中通入SO2,溶液澄清,若将氯化钡溶液分盛两支试管中,一支加入氯水,另一支加烧碱溶液,然后再通入SO2,结果两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 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氯化钡有两性B.SO2有还原性,是酸性氧化物 C.两支试管的白色沉淀均为亚硫酸钡 D.溶液的碱性增强,增大SO2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使SO32-浓度增大 11.下列对SO2和SO3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条件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B.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C.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D.都能与碱溶液反应 12.将H2S和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只有一种气体反应是 A.溴水B.酸性KMnO4C.浓HNO3D.CuSO4溶液 13.以下气体能用NaOH固体干燥的是 A.NH3B.SO2C.CO2D.HCl 14.等体积的Na2S溶液与Na2SO3溶液混合并加入过量的稀H2SO4,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反应过程中无酸性气体放出,再微热中,始终无酸性气体放出,则原混合溶液中Na2S与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 A.2∶1B.1∶2C.2∶3D.3∶2 15.将SO2气体通入HCl酸化的Ba(NO3)2溶液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无明显现象B.有BaSO3的白色沉淀生成 C.有BaSO4的白色沉淀生成D.无沉淀生成 16.除去SO2气体中的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C.通过NaOH溶液D.通过酸性KMnO4 17.可能含有H2S、CO2、HBr、HCl和SO2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了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气体中肯定有,肯定没有,不能肯定是否有。 18.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 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 亚硫酸钠中有+4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现有试剂: 溴水、硫化钠溶液、Na2SO3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氨水。 ⑴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要有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实验设计特别是知识点的安排和过渡上比较自然,整堂课较好的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活动较多,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 在二氧化硫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渡中比较巧妙,联系初中所学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的现象,学生容易回想起来,以此对比二氧化硫,引导学生探究,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略相同性质、抓特性的学科思维,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及时巩固知识,给学生开放性问题思考,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化学性质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