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年岳麓版必修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006136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77.15KB
最新学年岳麓版必修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
《最新学年岳麓版必修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年岳麓版必修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学年岳麓版必修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教学设计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的内容、特点和成果
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条件
(1)以20世纪50年代的歌曲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成就与教训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并领导本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事实证明: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内容与步骤
三大改造实施的原因,三大改造的重大成效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中共八大、“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
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教训
教材分析
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前提,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社会主义建设也经历了曲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本课分三目内容。
第一目“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重点介绍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建立;第二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分析了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化,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确立;第三目“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所作的努力和探索。
教学重、难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处理方法:
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创设情境,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理论知识;通过学生的分组探讨,合作解决三大改造的步骤和意义。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探索及其经验教训。
处理方法:
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材料与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把握重点知识。
并通过讨论和认真的思考,更好地理解经济建设应该采取的方法,使历史学习能够为学生的成长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2.分析研讨法:
通过利用各种政治图片与数据图片,在教学中一步步研究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教训。
小组合作设计,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3.问题教学法:
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以学生思考代替直接灌输,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
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设计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设计二:
导入设计
设计一:
问题导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是怎样建立的?
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
国家的经济建设又经历了怎样的调整与发展过程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设计二: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并配合相关PPT画面。
问题:
你知道50年前的流行歌曲是什么样的吗?
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导语:
20世纪50年代,这首《社会主义好》红遍大江南北!
激扬的曲调、深情的歌词唱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跳动的音符里蕴藏着一种时代的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伴着这首歌曲重温那段尘封的历史。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设计思路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住学生的心,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利用歌曲进行课堂导入,能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奠定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
创设情境一:
出示下列材料
(教师首先介绍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一个怎样的国家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使命。
那么当时的情况如何)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1949年解放之前就只能买50万分之一两大米,物价平均上涨36807亿倍。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仅铺设了两万多千米铁路,而且只有1.1万千米可以勉强行车。
问题1: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面临怎样的形势?
预期回答:
物价飞涨,经济残破。
教师总结:
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发展经济势在必行。
到1952年底,随着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提上了日程。
创设情境二:
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二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
……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
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
……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问题2:
建设工业化国家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模式,两种模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借鉴了哪一种模式?
为什么?
预期回答:
一种是资本主义模式,先发展轻工业,再发展重工业;另一种是苏联模式,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
新中国借鉴了苏联的模式。
因为新中国面临着同苏联当时一样的保卫国家的任务,这也是从当时新中国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
教师总结:
我国当时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
而且当时实行“一边倒”的政策,所有领域均向苏联学习,经济领域当然也不会例外。
为此,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方针。
创设情境三:
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三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问题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是什么?
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预期回答:
核心:
“一化三改”。
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互相关联且不可分离。
教师总结:
一体两翼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其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方针,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
2.实施“一五”计划
创设情境四:
“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问题4:
“一五”计划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如何?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预期回答:
“一五”计划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实施,而总路线是“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及交通运输业,重点发展东北地区。
创设情境五:
展示“一五”计划成就图片
“一五”计划成果图 1957年工农业生产产量 新型喷气式飞机
教师总结: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设计思路
运用材料创设情境,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带动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一五”计划成果展示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信息,并得出相关结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
新中国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进行了生产关系的革命,那就是三大改造。
二、生产关系变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教师讲授: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下面分三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探究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与图片回答问题。
小组一:
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步骤有哪些?
小组二:
国家为什么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施了怎样的方法?
小组三: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果如何?
成果共享:
小组一:
原因:
当时的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粮食产量低,不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步骤:
1953年,全国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小组二:
原因:
当时的手工业生产分散、规模小,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方法:
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小组三: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953年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创设情境:
教师讲授:
出示知识窗
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它主要的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
——毛泽东
国家资本主义按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联系的程度和社会主义因素的多少,分为低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低级形式有1953年以前的形式,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问题探究:
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推动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请你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对计划经济的理解。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计划经济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应该以宏观调控为辅、以市场经济为主体,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浪潮。
否则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
设计思路
以教材为原本,辅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图片展示,将学生分成三个合作小组,分别探讨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最后由教师概括三大改造的总体意义。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高一学生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最后通过对计划经济的辩证评价,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排除市场因素的重要作用。
过渡:
工业布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但在随后的20年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
虚拟历史场景:
把课堂作为八大会场,学生是大会代表,让学生结合手中下发的八大文件(教材),一同聆听党的领导人的报告,和我们党一起去破解新时代赋予的历史命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
播放录像——刘少奇作政治报告片断)
问题1:
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问题2:
中共八大关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论断的?
依据是什么?
问题3:
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4: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看完录像后,让学生根据录像的内容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总结:
八大的决策符合国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从此,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三面红旗
创设情境一:
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见下框)
问题5:
比较、分析1958的总路线与1956年的建设方针有何不同。
(预期效果:
学生回答——建设方针强调“稳”,总路线强调“快”)
创设情境二:
多媒体展示三面红旗宣传画
当时人们盲目求快,急于求成,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又发动了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的“大跃进”运动和试图更快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当时的人们把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誉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
三面红旗反映了人们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进入困难时期。
创设情境三:
三组图片进行对照,分析经验教训
高速度与环境 “共产风”与积极性 浮夸风与经济困难
教师讲述:
我们大炼钢铁是为了超过英国,改变落后的面貌,但得到的是废弃的小高炉和满目疮痍的山林;我们建立人民公社是为了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却出现了消极怠工,生产下降的情况;我们原以为万斤田是真实的,可没想到荒芜的土地才是最真实的。
问题6:
三组图片分别给了我们怎样的教训?
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预期回答:
第一组:
大炼钢铁 我们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第二组:
人民公社 经济建设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第三组:
浮夸风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
启示: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你大部分的零用钱用于何处?
3.八字方针与国民经济调整
(一)DIY手工艺品的“多样化”面对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问题7:
1956~1966十年间,中共正确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探索中的失误有哪些?
据调查,大学生对此类消费的态度是:
手工艺制品消费比“负债”消费更得人心。
预期回答:
八大、八字方针是正确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探索中的失误。
教师总结:
正是由于正确思想的指导,这十年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为了解目前大学生对DIY手工艺品制作的消费情况,我们于己于人2004年3月22日下午利用下课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了一次快速抽样调查。
据调查本次调查人数共50人,并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分析如下:
创设情境四:
多媒体展示图片材料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饰品文化,将这些饰品汇集到一起再进行新的组合,便可以无穷繁衍下去,满足每一个人不同的个性需求。
5、你认为一件DIY手工艺制品在什么价位可以接受?
我国主要工业产值 大庆油田 兰新铁路
东风二号 自行研制的大型计算机 人民大会堂
对照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十年建设成就。
问题8: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你从1956~1976年20年的历史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预期回答:
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这一切都是我们在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宝贵财富。
教师总结:
1956~1976年的经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在摸索中前进,由于主观上和客观上各种复杂的原因,这一时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突出的成绩和严重的失误同时并存,走过弯路,经历挫折。
中国共产党勇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是经得起艰辛和挫折的,任何困难都压不倒、打不垮。
合计50100%设计思路
通过材料展示,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通过图片材料分析,用直观的方式形成视觉上的冲击,来加深对教材结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20多年经济建设的教训和成就,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十字绣□编制类□银饰制品类□串珠首饰类□课堂小结
“碧芝”的成功归于他的唯一,这独一无二的物品就吸引了各种女性的眼光。
20世纪50年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揭开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序幕;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1956~1976年,经济建设在艰难中曲折发展,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也有探索中的失误,但中共能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事实证明: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党。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又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建设的?
又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巩固练习
就算你买手工艺品来送给朋友也是一份意义非凡的绝佳礼品哦。
而这一份礼物于在工艺品店买的现成的礼品相比,就有价值意义,虽然它的成本比较低但它毕竟它是你花心血花时间去完成的。
就像现在最流行的针织围巾,为何会如此深得人心,更有人称它为温暖牌绝大部分多是因为这个原因哦。
而且还可以锻炼你的动手能力,不仅实用还有很大的装饰功用哦。
1.下列能正确反映1949~1956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变化状况的是( )
A.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初级社——农民生产合作社
2.1957~1960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8%,到1960年,粮棉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
对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是错误的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
D.“左”倾错误危害经济
3.“谷撒地、薯叶枯,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4.分析下面图片反映了建国以来哪一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A 3.C
4.“一五”计划时期。
原因: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中共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计划经济体制适应此时生产力的发展等。
教学反思
优点:
①歌曲导入,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的心理情境。
②历史音像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相互配合使用,有效拓展了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③活动与探究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困惑:
①本课很多内容是学生熟知的,怎样做到温故知新,是一个教学技巧,还需要仔细斟酌。
②本课需要讲的内容太多,而且理论性很强,如何真正让学生掌握还要寻找新的办法。
比如设计一个小工厂,让它经历建国初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大跃进”、困难与调整、“文革”的停产搞革命,折射“探索”时期的主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学年 岳麓版 必修 中国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曲折 发展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