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docx
- 文档编号:29999724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44.69KB
思想政治教育学.docx
《思想政治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政治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一、目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看法、原因及后果
(一)目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主要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滞后性(思政活动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力量的削弱(教育者问题)
3、环境发生变化(环境问题)
“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穿的是名牌”形容当代青少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深刻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的环境
②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
③数字化的生活环境
④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⑤多样化的家庭环境
4、人们的价值取向扭曲(教育对象问题)
马克思早就说过:
饮食男女是人类的正常机能,然而如果把这些机能与人类其他活动割裂开来,并使它们成为人类最后的唯一目的,那么人们就只有动物的性质。
马斯洛曾把人类的需要依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分为五个层次:
最低的是食与性的生理需求,向上依次为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曾说:
“单从生物性来谈论幸福,人可能不如动物,人的幸福是包含着精神内容和精神意义的。
”
(三)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的后果
1、出现道德失范现象
2、出现教育薄弱环节
3、出现政工队伍不稳定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一)思想政治教育
“给学术领域划分界限的任何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要明确一项研究领域的界限,到头来只是一个姿态而已。
然而在开始的时候,必须多少划一个界限,尽管划得不确切。
”“如果我们牢记我们划定的任何界限都只是为了帮助理解,那么危险不会很大,那些界限应当像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像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的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了。
”
-----------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而斯
1、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种理解
第一种:
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思想教育,是为实现人的政治社会化而进行的教育。
第二种:
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教育,它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思想、法制思想、审美思想等一切内容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素质和完成现实任务。
第三种:
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思想教育,而且包含道德品质教育。
第四种:
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但是它所包含的范围还应当宽一些,它不仅应当包含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而且还应当包含心理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
从目的性看,有利于党和中华民族奋斗目标的实现。
其次:
从行为角度看,有利于诱导和完善人们的行为。
再次:
从提高人的素质看,有利于完善中国人的人格。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
1、含义:
它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2、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
(1)联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2)区别:
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
是一项实践活动
是一门科学
对象
人
思想政治教育
目的
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
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
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主要解决
“做什么”“怎样做”
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形成时间
由来已久
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理论体系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殊的研究领域
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第一:
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
第二:
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
第三:
这一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两个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
2、思想和行为
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
两者之间在很多时候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然而两者之间的不一致也是经常发生的,表现为知行脱节,表里不一。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必须贯彻疏导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等
4、内化与外化
(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
5、教育与管理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与理论体系
(一)学科特点
1、阶级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
(二)理论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史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2、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继承、借鉴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
1、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2、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一:
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
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三:
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四:
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科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六)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十)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与借鉴
(一)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首先: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
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
2、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首先:
借鉴是创新的基础
其次:
借鉴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创新
(二)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
1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继承
(1)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
第一,从社会治理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建国君民¡±的首要措施
第二,从人才培养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方法
②提出各种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丰富的教育内容
③总结出一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首先:
单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
其次:
公私德不分的倾向
最后:
“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
(3)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古为今用”的思考
首先:
突出“德育首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证
其次: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最后:
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借鉴
(1)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首先:
在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其次:
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
再次: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最后: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倡导情感和理性相结合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
1.前习俗水平(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
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包括两个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
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
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
依据。
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2)正确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首先:
它是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为基础,来研究人们的需要、动机、目的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
其次:
它从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出发,其理论观点带有浓厚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色彩
最后:
它的许多方法是形而上学
(3)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洋为中用”的思考
首先:
借鉴别国经验,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其次:
更新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丰富道德教育内容
最后:
发展道德思维,培养道德能力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中所占的位置。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社会结构性地位和社会功能性地位。
(一)社会结构性地位
1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机体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和所具有的地位。
2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机体和系统中的位置和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之一,是社会结构诸要素中的一个关键性要素
3马克思关于社会系统结构的观点
第一:
生产力是整个社会系统
结构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第二:
社会经济基础是由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共同构成
第三:
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
第四:
社会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和内容以及这些思想意识观念的教育。
4人与社会系统结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人与生产力的关系上,人是社会生产力三要素之一——“活劳动”。
其次,从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关系角度看,人也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必然中介和关键因素。
再次,在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中,人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二)社会功能性地位
1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地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或在某一社会群体活动中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地位和功能性地位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思政教育的结构性地位是功能性地位的组织基础和根据,功能性地位是结构性地位的表现)
2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性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全局工作和各项具体工作中居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一)根本性社会职能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社会职能,是指它在人类三种根本性的社会实践,即社会政治斗争、社会生产斗争和人格塑造中所担负的重大任务。
1、为政治斗争服务
第一,集中反映本阶级或政治集团的利益
第二,做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工具
第三,统辖和影响其他意识形态
2、为生产斗争服务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塑造和培养人的方式,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力量。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精神变物质的方式,转化为生产力。
3、为塑造人格服务
第一,通过塑造人格为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服务。
第二,塑造理想人格
(二)具体性社会职能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社会职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具体任务。
1、灌输
2、转变
第一,全面了解,对症下药
第二,尊重信任,动之真情
第三,耐心细致,持之以恒
3、调节
第一,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
第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调节环境氛围
4、激励
激励的最基本的任务是激发人们形成积极的动机。
动机就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机。
激发人们形成积极动机必须做好两项工作
第一,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诱导和提升人们的需要层次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正确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前提)
在中外思想史上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认识,大体有三种:
第一,对立说
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精神文明衰退。
第二,同步说
这种观点认为,随着科技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和道德水平会自然随之提高。
第三种,折光说
首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其次,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归根结底会推动精神文明提高。
但精神文明具有相对独立性。
再次,精神文明相对独立性,不仅表现在它能够与物质文明不完全同步发展,而且更重要表现在它对物质文明有巨大反作用。
(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从古至今,维护秩序和治理社会的方式基本上有三种:
一种是人治,一种是法治,一种是德治。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治和德治是两种必须的社会职能,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首先,从管理范围看,法律管理范围窄,道德管理范围宽。
其次,从管理方式来看,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机关执行的,而道德则是靠人们的义务感、良心、信念、习惯、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去调节人们的行为。
(三)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
1、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格的必须条件。
2、从自觉教育和自发影响的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格的决定性力量。
第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看
社会和家庭影响尽管广泛,具体,几乎无所不包,但也是零碎的,盲目的,相互矛盾的,缺乏深刻的目的性和统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极有利于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心理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和发展。
第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看
它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教育,有强大的内在逻辑性,加上大量的有准备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有利于反驳和抵消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第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入为主”特征看
“先入为主”的东西,没有原有东西的阻力,容易接受和巩固,后入的东西,如果与先入的东西相抵触就容易被拒绝。
3、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目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
2、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2)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开展思想政治活动提供了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
(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系
1、根本目的:
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元的,而具体目的则是多元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多元性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相适应的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多元性是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相适应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1、根本任务: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为什么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第一,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第二,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第三,培育“四有”新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
3、“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1)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2)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4)增强人们的法制纪律观念
(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素养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一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
(一)思想政治品德及其结构
1、思想政治品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2、思想政治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的作用方式和联结方式。
(1)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基础因素
首先:
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发端
其次:
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
再次:
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条件
(2)思想是思想政治品德的核心因素
第一,思想是联结心理与行为的纽带
第二,思想是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内容
第三,思想因素决定着思想品德的性质和方向
(3)行为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外显因素
第一,行为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外在标志
第二,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任务
第三,行为习惯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客观内容,没有习惯便没有品德
思想政治品德结构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的综合系统,是心理、思想、行为及其要素和功能相互联结而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
(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
1、内在矛盾运动转化过程
由于一定的品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品德行为,必须经过品德情感、品德信念、品德意志这三个心理要素的催化作用,因而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1)知,即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它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关系以及关于这种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和认识。
(2)情,即思想政治品德情感,它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原则、规范去理解、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3)信,是指思想政治品德信念,它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原则、规范的内心信仰。
意,是指思想政治品德意志,它是人们在践履思想政治品德原则、规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毅力。
行,是指思想政治品德的行为,它是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一定的思想政治品德原则、规范的实际行动。
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
(1)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人际交往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决定意义:
①人际交往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原初性影响
②人际交往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直接影响
③人际交往的影响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关系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制约过程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决定作用和人对社会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而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
这个过程实质上是社会对个人的思想品德要求与个人如何对待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结果
2、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一方面是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矛盾运动
另一方面是指主体当前对一定社会要求的反映同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的“四个基本因素”,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和相互渗透的“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
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
1、内化阶段
2、外化阶段
3、反馈检验阶段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1、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
2、选择教育机制
教育机制,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在工作方式.
3、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
(1)灌输社会要求,提高个人认知水平
(2)激发驱动因素
激发驱动因素是指善于引导和激励受教育者把良好的个人意识转化为行为动机。
也包括善于发现和激励受教育者的正确动机,并促使其转化为正确的行为
(3)引导知行转化并形成良好习惯
4、总结检查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1)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
(2)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
(3)它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具体矛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
(1)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第一,人格因素引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政治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