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9993539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6.84KB
合唱论文.docx
《合唱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唱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唱论文
***《合唱普及知识系列》***之二:
合唱发声训练
本帖最后由垫底儿小王子于2010-5-2821:
40编辑
合唱的发声与独唱的发声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在发声训练中逐步使合唱团团员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较好的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歌唱发音中的调控能力(包括音准、节奏、音量、音色、呼吸、共鸣、语言等),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合唱整体效果。
合唱发声训练通常从适中的声区(C大调的4~
)和适中的力度(mp或mf)开始,发声练习的应用音域和应用力度要逐步扩展,并以大多数合唱团员的发声状态为基础,掌握适当的训练进度。
在合唱团员努力通过合理运作发声器官发出良好声音时,必须在寻求各声部间相互和谐、均衡。
嘴和耳朵要同时工作。
练声曲应用区域要求适度,一般通过半音移调的办法来扩展练声的音域。
这样可以逐步启发全体合唱团员的发声器官,很快进入到积极的歌唱状态,熟练而自如地对自己的声音进行调整控制。
练声应用节奏及音准的难度也必须有目的地添加。
三种常用的练声方法:
一、激起:
就是发声前先想好音高、音量、音色并做好相应的器官状态准备,用气突然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准确、干净、整齐而有弹性和带有音头的声音,这是最基本的起声技巧。
二、软起:
就是发声前先出气再出声,声音是气息烘托出来的一种起声技巧。
三、直声:
就是发声后保持状态,不要让声音出现抖动。
因为每个人声音波动幅度大小不同、波动快慢也不同,这都会影响合唱的声音效果,因此我们要求用直声来唱合唱。
著名指挥家马革顺教授曾将人体歌唱的状态科学地总结为12个字:
脑袋空、喉咙满、肩膀宽、腹部紧。
在排练中,我们要按照这12字的要求有目的的去练。
方法是:
1、松:
发生器官各部位肌肉放松,特别是下颌与喉部。
要求舌根平放,下巴不翘起不下缩。
2、扬:
微收小腹,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振奋专注,是“我要唱”而不是“要我唱”。
3、竖:
用打哈欠似的感觉提起软口盖,口形似立着的鸭蛋,这可用双手抚颊帮助体会。
4、上:
声音走向尽量向上,仿佛唱入眉心,唱往头腔。
要小腹微收用脐上腹肌来托着声音,使声音处在较高的位置上,不要放下来唱。
要努力练习头声并辅以适量的假声。
5、下:
吸气要横不要竖,不要耸肩,要学会用“气柱”(有呼吸支点)歌唱,并运用脐上腹肌的适当控制来支持声音。
6、拢:
声音要集中、有点,不要散。
点要“打”在软硬口盖交界的稍前处。
随着歌曲性质的不同,也可稍稍移前或挪后。
7、变:
要训练各种母音的口型变化,声音的开放、关闭、硬起、软起,连音、断音,强弱,级进与大跳,反应指挥变化,听辨基本和弦等等。
8、开:
前后口腔、鼻腔、头腔均要打开,不可拥塞,要让声音畅通地从体内流出。
发声训练涉及到多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在每次排练活动的有限时间中,采用练声曲或根据演唱歌曲片断改编的练习曲练习,让基础训练适当结合排练歌曲歌唱技巧的要点和难点进行,练以致用,练用结合,就能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排练效果。
起声(即气与声带撞击的瞬间):
起声的关键是找到气与声的正确比例。
发音有点,线随点延。
呼吸: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
呼吸训练要解决的问题是:
1、吸气量
首先要打破气吸得越多越好,越深越好的观念,应在自然呼吸基础上适当加深,适当加大,以需要为准。
2、控制机能:
指吸气后的保持和控制。
歌唱时的呼吸与平时生活的呼吸差别在于生活中的呼吸是下意识的,而歌唱中是有意识的,并且主要不同点在吐气,歌唱时的吐气是有控制的。
合唱发声训练最基本的要求:
齐、准、合。
1、正确良好的起声(即气与声带撞击的瞬间),起声有硬(急)起声(attack)、软起声(soft)、缓起声等几种情况。
2、正确良好的基音
3、正确良好的扩大
[内容摘要]
小学童声合唱是一门艺术,它区别于一般成人的合唱,童声所特有的清脆、甜美、稚嫩、柔婉的音色,使它独具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合唱队要寓教于合唱活动之中,使孩子们能受到美的教育、能学习到歌唱的技巧、受到合唱的训练,及学习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知识、技能。
本人从合唱中轻声歌唱与发声的训练、合唱的音准与咬字吐字的训练及如何加强合唱的协调训练与实践相结合三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
轻声歌唱统一和谐训练与实践相结合
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所提供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没有音乐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童声合唱则是它的最好发展时期。
童声合唱是一门艺术,它区别于一般成人的合唱,童声所特有的清脆、甜美、稚嫩、柔婉的音色,使它独具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合唱队要寓教于合唱活动之中,使孩子们能受到美的教育、能学习到歌唱的技巧、受到合唱的训练,及学习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知识、技能;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声乐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鉴赏与分析能力以及改正错误歌唱方法的能力,才能有利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合唱队员。
童声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要想获得较好的合唱童声,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且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中。
在训练中我是这样具体操作的:
一、合唱中轻声歌唱与发声的训练:
为避免学生的喊唱,时刻提醒他们用轻声去歌唱。
这种轻声唱法又称假声唱,要像妈妈哼唱催眠曲那样的轻柔,那样的轻松愉快,那样的自然流露。
学生喊唱的主要原因是喉部的发声状态拘谨,缺少弹性和灵活性。
有时气息起浮也会造成胸僵、喉紧的状态。
因此,我在合唱训练之前,第一步必须要做好放松练习。
如打呵欠,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
不管是用旋律音程练习,还是用带声部的和弦练习,都不能在音量上过早要求。
直到学生们在歌唱时做到完全打开喉咙,彻底放松下巴,呼吸自如,气息匀畅,这时,再去考虑声音的力度问题。
轻声的合唱训练,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
对高音区的处理更是有效,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的喊唱,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声方法。
合唱队在发声练习时要求在姿势、口形、呼吸、发声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达到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并运用到歌曲演唱中去。
每次发声练习的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
姿势不论坐和站,头部要保持正直,脖颈自然放松,不可伸长,以免影响喉部器官的正常运用。
上身挺直,有精神,双肩自然放松,稍向后但不耸肩,使胸腔不受拘束和压力。
腿不弯曲,不跷不歪口形不能过扁过宽,而要象竖着的鸭蛋,下颚要完全放松,不使运动过度而妨碍发声。
嘴唇要灵活有弹性和舌头配合演唱,比说话时的动作稍稍夸张一些。
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动力,歌者应运用正确的呼吸动作并进行呼吸练习,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大家掌握好强、弱、快、慢各种气息的运用。
歌唱的呼吸要深一些,气息控制在下肋周围,形成歌唱发声的支持点。
要经常纠正呼吸紧张,吸气过多,发出声响,耸肩颈粗等不良习惯。
发声练习要以中声区为主。
低声区的训练比较容易见效,因为练低音的呼气压力较小,声带很自然地放松,用u的下行练习,再用ha、ho母音从弱到强找准位置扩大共鸣。
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再逐步向高音扩展。
高声区的训练难度较大,因为声音愈高呼气压力愈大,容易造成声带和喉头紧张,此时必须打开喉咙,抬高软腭,用半音向上的方法,和lu、lo、lü的母音,轻声高位地寻找头腔共鸣位置,不断巩固、扩大音量。
声音要求圆润明亮,位置集中稍靠里一点,即高位置发声练唱。
发声练习要从柔和的富有弹性的音阶练习开始,经常注意克服喊叫、喉音等坏习惯。
除了这些注意点之外,童声合唱还有一个真假声结合的问题特别值得注意。
由于儿童的声带发育不成熟,较为柔嫩,音域不宽,当唱高音时,声带靠边缘振动,如果高音不用假声,就会使声带受伤,嗓音损坏。
中、高年级学生的发声训练,应在低年级学生发声训练的基础上加深练习内容。
可以进行各种母音的连接练习和各种声韵的字音练习等等。
在音域方面,应继续向高低音两头扩展,并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发声状态,要求学生做到气息通畅,喉头稳定,声音保持高位置,共鸣腔打开等。
二、合唱的音准与咬字吐字的训练
音要准是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固定音高听音训练是锻炼孩子们音准的有效方法。
因此,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
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
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在音准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认为通过示范唱奏,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
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
三、加强合唱的协调训练与实践相结合。
统一和谐是合唱对声音的要求,所以合唱对音准的要求非常高。
童声合唱的只有有了音准才能谈声音的统一和谐。
让学生学会有控制地演唱。
要求音量多大的要相对收小一些,音色过亮的要求圆润些,对声音很轻的学生要求放大写,这样逐一去掉个别突出的菱角,在让两旁的同学互相聆听取得协调一致的效果。
常以教师范唱作为辅助训练,在教学中二声部合唱有时先由老师担任第二声部,与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
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再慢慢放开声音跟老师唱,渐渐地让两声部合起来。
让学生亲自感受和声音乐的效果。
合唱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音乐表现形式,它要达到表现音乐内容、树立音乐形象、传递思想感情,最终还得走向舞台面对听众,完成合唱作品与听众交流的桥梁作用。
在实际教学当中我发现,实践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践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表演能力;实践能让学生感受把合唱作品传递给听众的那种成功和喜悦。
因此,在童声合唱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训练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在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为学生创造一种更完美、更和谐的合唱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童声合唱教学才能起到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直至达到审美的目的,使我区的合唱事业日益兴旺发达!
合唱艺术是一种结构严密、声音丰富的集体艺术。
童声合唱则是更富有自然、纯净特征的合唱艺术。
童声合唱活动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因为孩子们在演唱时必须有振奋的精神与和谐的合作,歌唱时的状态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少年儿童的高尚情操和集体观念。
而如何提高我国童声合唱的水平是目前合唱权威人士与合唱指导老师所关注的问题,以下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儿童自然的歌声是完美的,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儿童歌唱发声与成人歌唱发声在某些方面是不同的。
用成人歌唱发声的概念和方法来考虑和指导儿童歌唱发声是不会获得明显效果的。
因此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声乐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儿童的声带是稚嫩的,良好的声音训练既能保护儿童的声带,使其健康发育,不受损害,又能使学生获得优美而纯正的歌声,从而正确地表达歌曲的形象。
因此,童声合唱训练就必须教会学生运用“头声唱法”,要将追求音质的美放在第一位。
一、何为头声
头声是发声时以头腔共鸣为主(主要指头部、鼻腔等各部位的共鸣腔),仅以声带边缘振动,声音清澈、明亮。
要避免的是长期以来有人错误地认为头声是象“蚊子叫”,空洞而无支持力的声音。
实际上用头声能使学生自然掌握协调声带及附属器官的要领,必须这样训练,才能使学生领会优美声音的含义。
我们的目标就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
二、如何对学生进行“头声训练”
(一)气息练习至关重要
要获得良好的头声,控制气息是十分重要的,唱歌时将气吸至肺叶下部,好似充满气的小球,当气息出气管呼出振动喉部的声带发声时,声带的功能就仿佛是小球中的橡皮薄膜,声音再经过唇、舌、齿等分节发音器官的调节并传到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等各部得到共鸣,才能产生各种音响效果。
针对这一点,先要进行“轻声唱法”训练使学生了解“轻声唱法”并不是虚、浅、空的声音,也是要求气息控制的,从而正确地把学生发声引入“头声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与思维。
(二)区别正确与错误的歌声
在运用“头声训练”前先要让学生能区别出正确与错误的歌声,教师可以运用自己唱或者寻找有关的音响资料,让学生听辨,从而总结出正确的发声方法,能使音色清澈干净,没有浊音,从口腔前方发出而带有共鸣,响亮而又有音量,同时能保持极弱的声音。
不正确的发声带有“气息声”与“嘶哑声”,声音向后倒,缺乏圆润的感觉,要用力才能唱出来。
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数小时练习下来,人体和精神已感疲劳,但嗓子仍不觉疲劳声音干净而富于光泽。
(三)“轻声唱法”是“头声训练”的基础
“轻声唱法”能克服学生声音不统一的毛病,能使学生们练唱时思想集中,用脑子来唱歌,能保持学生的嗓音,使队员发声时口腔自然放松、灵活,有利闭口腔的调节和歌唱气息的运用,在歌唱发声时取得“头声”的感觉,便于合唱时队员的声音集中、靠拢,易使学生的声音圆润、统一。
学生在自己所能歌唱的音域内,一般可分为胸声、混声、头声三个有着明显差异的声区,音域分别为a—e1,e1—c2,c2—g2。
因此,运用胸声训练合唱应予否
“轻声训练”能改变学生平时张嘴就唱的习惯,使队员的歌唱能自然、放松,起到合唱声音融洽的效果,为以后开始的“头声训练”打下基础。
(四)头声训练的方法
1、头声发声与下行音阶
一般来说,练唱下行音阶比练唱上行音阶容易调节歌唱发声的动作,宜于获得良好的发声效果。
为养成学生轻声歌唱的习惯,先练唱下行音阶有利于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
2、先采用单韵母音练习
采用不同的母音练声也是合唱训练中常用的方法,如“o”、“u”等母音,声音容易集中,只要调节好气息都能取得理想的发声效果。
例如:
3、从闭口哼鸣练习开始
从闭口哼鸣开始练习可以使学生放松的嘴唇开始轻松自然地发音,而且经过哼鸣发出来的声音带有头腔共鸣,位置比较高,能让学生去体会起音前的哼鸣放在头部的哪个位置。
由闭口哼鸣引入的练声曲要做到咽腔打开,保持口腔内的空洞,象含口水,让气息直冲鼻腔,同时上、下唇微微闭合,唇部在M时用力使气冲出唇边,能使学生找到小腹像皮球弹跳的样子,把气息弹跳运用在发声上,使气息与声音更好地结合。
4、真假声的结合
合唱训练中应该主张真(胸声)假(头声)声的混合运用。
其实胸声并不是说可以低位置发声,而应是仍带有头声感觉的真声。
这就使头声和真、假混合发声不存在矛盾而在音乐发声位置上取得一致的道理所在。
在发c1时要带有头声的感觉,要带着唱高音时的状态,而不是胸声,音阶下行时要把假声通过混声带入中音区,感觉还是在唱高音,不能把发声位置放下来,这样高音与中音区就能统一了。
就好比头声是水,胸声是糖,混声是糖溶于水后的糖水,音区的衔接是自然的。
5、起音练习应先在高音区开始
先在高音区起音做练习,宜调节声音的闭合动作和闭合情况下声带的肌肉张力,使闭合的声带变薄,成边缘振动,这样声音才会有高位置的共鸣感,形成轻声歌唱的效果。
这样的声带发带动作有利于调节气息轻柔,徐缓地支持喉部发声,避免用大的气流冲击声门,致使声带闭合接触而过多,造成气阻力量过大,发出的声音僵滞,注意声音不要挤,发声动作要自然、协调。
练习时要注意声音像走钢丝一样,始终有悬着的感觉,不能把气松下来,注意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
6、学会怎样练习下行音阶还够,上行音阶的导入也至关重要
下行音阶是掌握头声要领的捷径,上行音阶更能体会用头声方法唱胸声区的各音,要反复强调的是用头声发声胸声区是有益无害的,反之则有极大危害。
7、咬字与声音的协调统一
“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声乐艺术中的精辟之话,就是以动人的语言通过优美的声腔达到字声结合协调,字清声美为一体。
两声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8、动人的声韵,优美的声腔,是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技术手段
“情”在歌唱中是起主导作用的。
缺乏感情的歌唱,声音再美也无法打动人们的心灵。
歌唱发声应力求反映歌曲内容所规定的思想感情和风格,充满感情和富有想象力的歌唱才能动人心弦。
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是最完美的歌唱。
三、童声合唱头声训练的意义
对于童声合唱来说,其意义不仅是在头声的训练,它还包含着对于合唱的团对精神与合作能力的特殊要求以及对音乐审美观的特殊要求。
(一)用以达到合唱的“合”的境界
对于未受过正规训练的孩子来说,要使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融为一体就必须经过严格训练,使每个队员都能用一致的方法来演唱,以达到合唱的“合”的境界。
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孩子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头声的发声方法,从而使整个合唱队获得一种既统一又富有表现力的声音。
(二)用以体现“中国特色”
童声是美好纯洁的,是世界上其他声音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童声合唱的魅力就在于此。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和文化背景不同,东西方对于什么是美好的声音存在着观念上的差异。
我国的歌唱艺术大多来源于民间的戏曲、民歌,有着悠扬、嘹亮、清丽等特点。
因此如何使合唱艺术更好地适应我们本民族的审美观,是我们在训练中追求的一个目标。
(三)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经过合唱训练的学生无论以后是从事专业学习,还是作为业余爱好,这都将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21世纪的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素质的提高,2007年的高考也将综合能力作为学生考核内容之一,这将进一步激励爱好音乐的学生从各方面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童声具有独特甜美的音色。
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能把人们带到无限美好的境地,这种美声除天然条件外,还需要精心地培养和科学地训练才能获得。
事实证明,吸收国外先进的方法,运用于我国的童声合唱训练中是有效的,道路是十分广阔的,前途是很有希望的!
让童声飞扬——浅谈童声合唱中的音色训练
合唱是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种集体歌唱形式。
合唱艺术也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随着合唱事业的发展,童声合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
为此童声合唱简直就是“天籁之声”,纯净、优美,给人一种天使飞来人间的感觉,听者几乎每根神经都为之牵动,令人心旷神怡。
但对于指导合唱训练的教师而言,如何得到清澈纯净、空灵柔和的童声,保持童声自然纯真的音色,都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它是合唱训练中最关键且较难把握的问题。
童声合唱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是因为它与成人合唱相比,具有清纯、率真、明快的特点,因此它除了具备与其他合唱一样的特点外,更应突出“儿童化”的特点。
教师应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指导学生歌唱。
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来在童声合唱训练方面的教学经验,从儿童歌唱发声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克服胸声“喊唱”
童声训练的第一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
解决了音质问题,音量自然产生。
在合唱训练中,一些教师对儿童唱歌的发声方法认识不足甚至是错误的,盲目地认为唱歌就要唱得响亮,让学生用“带劲的”、“大声的”、“有力的”、“自然的”声音唱歌,于是学生全部用胸声来唱。
这样就使声带慢性肥厚,或者在唱歌开始的瞬间就条件反射地使声带变得肥厚,这样对儿童的声音起了破坏的作用。
英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哈蒂曾说:
“儿童时期没有得到正确指导的歌唱,使许多将来也许能有良好嗓音的孩子,一辈子就这样被毁掉了。
”要改变这种“谁唱得响就是唱得好”的错误观点,我们要设法培养学生只使用头声区唱歌的习惯。
可以用“说悄悄话”的感觉来启发学生获得有气息的“轻声”,用像蚊子叫那样轻柔细弱的声音,使声带振动与共鸣相配合。
并将用“胸声”与“头声”的方法唱歌相比较,让学生自己感受两种音色的不同,而后得出结论。
“头声”要比“胸声”更动听,用“头声”唱歌要比用“胸声”唱歌轻松,嗓子决不会因长时间练习而发不出声音。
特别是唱高音,“头声”可以不费力气地唱得很高,并且干净有光泽,而“胸声”则会声嘶力竭,发出刺耳的声音。
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彻底抛弃用胸声“喊唱”的方法。
特别是低音区时,学生极易使用胸声演唱,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不断地告诉学生“声音唱得越低,越要唱得像高音那样”,唱低音时——定要用“轻声”唱。
可以把“头声”形象地比喻为“楼上的声音”,“胸声”为“楼下的声音”,让学生从中体会头声发声的要领。
中小学音乐课堂都提倡“轻声”唱法,如果我们的音乐教师能在课堂上解决好“头声”、“轻声”的唱法,就已经为合唱队训练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正确理解“轻声”唱法,克服“虚声”
未经过歌唱训练的人把音阶从下往上唱,用胸声一直往上唱,到了用胸声唱不上去的地方,突然变成另一种贫弱的声音,这就是从“本嗓子”一下子变成“假嗓子”。
这种声音听起来统一,有一定的位置,但音色暗淡,不能发出强大的声音,且没有张力。
经验不足的老师往往把这种声音当作是好的声音。
如果说“喊唱”的克服比较简单,那“虚声”的克服就不那么容易了,往往有的合唱队学会唱轻声之后就怎么也亮不出来了。
如何让学生在学会“轻声”后再把声音亮出来,也就是如何使头声富有充实感,确是个难题。
但要想达到合唱的较高水平,就必须解决这一难题。
其实产生“虚声”的原因很明显,由于教师要求学生不许大声喊唱,那么学生就由过分用嗓变成不敢用嗓,音色也由太亮变成太暗,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
这两种方法的焦点是,教师必须搞清楚具有头声唱法的“轻声”唱法是在气息的支持下打开喉头的歌唱,而“虚声”是喉头上挤、漏气的歌唱,因为没有打开,没有呼吸支点,声音就没有充实感。
这种发虚的声音,不仅没有歌唱效果,同样也会损坏声带。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
1、充分运用所有的共鸣腔,进行喊唱练习。
学生用“虚声”唱歌,但决不会用发虚的声音讲话。
因此让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高位置的声音来呼喊,可以尽快克服“虚声”。
可以选择适当的母音来练习,如“啦、啊”等,呼喊时声音向远处送,先短后长,先弱后强,先低后高。
嘴形不宜张得太大,唇、舌仍要放松。
口形张好了就不要乱动,直到做完这个练习为止。
2、保持气息,把气息变成声音。
生活中,人们开玩笑常喜欢吓唬人,如悄悄地在别人背后冷不防大喝一声“嘿”。
这种声音既响亮却又不是大白声,它既有气息支持也有一定的位置,既有音量又有力度。
从这个生活现象出发,启发学生用这种方法训练,孩子既感兴趣又容易接受。
练习时先吸足气,作好准备再“嘿”,开始时一口气一声“嘿”,当找到感觉后,可连续“嘿”。
不过每次要坚持一口气一声“嘿”,这时孩子的感觉肚子有点累,声音也出来了,而嗓子却不累,这就对了。
三、把握好童声合唱的音色,克服童声成人化的倾向
学过美声唱法的教师在指导童声合唱时,过分追求美声音色,往往会出现童声“成人化”的现象。
这种方法无疑是科学的,但不能用在孩子身上。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歌唱过分注重假声,声音发“空”,音色虚暗。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撑大声音,喉头僵硬而出现僵硬的声音,从而失去了童声优美、纯净的特点。
童声成人化的倾向是非常有害的,应该避免。
美好的童声在音色上应该是“既结实又明亮,既圆润又通畅,像银铃般清脆透明,歌声流畅自然”。
有经验的教师应该知道合唱作品的风格不同,合唱音色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演唱外国作品,声音位置略靠后,音色较暗淡;演唱中国作品,特别是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唱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