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方案报专家论证.docx
- 文档编号:29992791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96
- 大小:335.29KB
高支模方案报专家论证.docx
《高支模方案报专家论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方案报专家论证.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支模方案报专家论证
第一章、编制依据
执行相关国家规范、地方标准等技术文件清单: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文;
3、《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
4、《湖北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227号)
5、《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
鄂建办[2014]43号文件
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0、《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0005-2003)(2005年版);
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4、《建筑环境设计规范》(GB15831-2002);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7、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
18、《品茗施工安全计算软件2010》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266.60,建筑总高度为26.5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二)高支模结构概况
本工程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部位属于高支模系统:
1、4-7轴交B-G轴三层结构:
板厚130mm,板面标高为10.450M,模板搭设高度为10.32M,主梁断面尺寸主要有250×700、400×700、400×800、300×800、700×1400mm。
2、5-6轴交A-B轴屋面结构梁板,板厚130mm,为斜屋面板,低标高为12.15M,顶标高为15.30M,模板搭设高度分别为12.02M和15.17,主梁截面尺寸有250×600、200×600、250×700、200×400mm.
为简化计算,该部分高支模统一按15.17m进行设计计算高支模系统,最大跨度约为24m。
第三章、高支模体系设计总体思路
(一)水平杆设置
1、在立杆底距地面或楼面板200mm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步距为1600mm。
2、梁底处加设一道水平杆,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满足与建筑四周墙柱顶紧顶牢或与结构柱加设水平箍箍牢水平杆的端部均应与结构连接,增强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
3、梁底处设一道水平杆并且在最顶层步距梁水平杆中间加设一道水平杆。
(二)剪刀撑设置
1、竖向剪刀撑
a、在模板支撑架外侧四周围均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部纵横向每跨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4~6m;
b、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剪刀撑统一采用6000mm钢管搭设。
纵向剪刀撑按附图布设,与楼面夹角成45°~60°沿高支架四周从低至顶连续布置;搭接处采用直角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并且搭接处扣件不少于三个剪刀撑与立杆交接处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牢。
2、水平剪刀撑
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三)立杆支撑设置
a、450×1500mm、400×1500mm梁:
沿梁长度方向底模下部枋木背楞小梁间距100㎜,钢管主楞采用钢管间距650mm,钢管采用φ48*3.5mm,梁支撑立杆的纵向间距700mm,横向间距650mm,为保证整体性,梁底增设一道承重立杆;250×6500mm梁:
沿梁长度方向底模下部枋木背楞小梁间距200mm,钢管主楞采用钢管间距650mm,钢管采用φ48*3.5,梁支撑立杆的纵向间距800mm,横向间距650mm。
b、130mm厚楼板:
枋木间距200mm,立杆的纵距b=800mm,立杆的横距l=800mm,能满足安全施工要求;为结合工程实际开间尺寸进行施工操作,立杆纵横间距统一按立杆布置图所示尺寸进行调整,严禁超过验算尺寸。
(四)连墙件设置
1、连墙件应满足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要求,水平间距为6~9m,竖向间距为2~3m设置一个固定拉结点与建筑物拉结;
2、连墙件采用钢管抱柱做法;连墙件与周边结构柱子拉结成一体,具体布置如附图《连墙件布置图》所示;
3、连墙件设置在水平剪刀撑下,竖向间距与水平剪刀撑间距相同。
(五)立杆下基础处理
高支模搭设架体立杆下为夯实回填土,密实度达到90%,浇筑C15混凝土垫层厚度100mm,再铺设Φ8@200钢筋网片后浇筑100mm厚C25混凝土,然后在架体立杆下铺设槽钢20#A。
为了使高支模立杆与下层结构立杆受到较偏心力作用,应尽可能减小上下层立杆错位,施工时应两层立杆位置对比结合施工,如不能满足对应位置的,应在高支模支撑系统立杆下层结构对应位面置增设立杆,以确保安全。
第四章、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总部署
(一)施工准备
1、主材
模板规格型号:
2150×1150×18mm木胶合板。
钢管规格型号:
Φ48×3.5mm㎜
主要扣件:
直角扣件、对接扣件、旋转扣件。
方木:
截面尺寸为40×80×2000mm的枋木。
主要杆件:
立杆、大横杆、剪刀撑等。
其它材料:
Φ14穿墙螺杆、40~100mm长铁钉、可调顶托、底托等。
(1)对进场的钢管、扣件检验合格后才能用到现场。
不合格的必须退场处理。
本工程模板支架至少抽验一次,检测方式须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
(2)对钢管、扣件检测的内容
a、钢管检测的内容有:
试件的尺寸、抗拉强度及弯曲试验。
b、扣件检测的内容:
直角扣件检测:
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和扭转及钢度;
旋转扣件检测:
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
对接扣件检测:
抗拉性能。
(3)旧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
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b、钢管弯曲变形符合要求。
(4)扣件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b、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c、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5)构配件的允许偏差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JGJ130-2011)要求。
2、主要施工机具
模板、轻便爬梯、手提电锯、台锯、木工电刨、手电钻、铁锤、活动扳手、墨斗、卷尺、水平尺(管)、吊铊、撬棍、5m、50m钢卷尺、脚手板等。
3、人力资源计划
木工工长1人、架子工班长1人、质量员1人、安全员2人、架子工30人,具体视现场情况进行调节,人力配置需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4、材料进场计划
本工程地下室面积较大,模板系统所用材料均为新购置的合格材料,在施工前15天进场,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当施工到大堂梁板高支系统部分时,补充一层模板系统所需材料,并要求在浇筑前一周前进场。
5、作业条件
a、材料进场,机具到位,人员备齐。
b、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且混凝土强度已满足施工要求;同时,高支撑区对应的顶板模板支撑保留。
c、根据图纸要求,放好轴线和模板边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d、柱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完毕,并且已绑扎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及相关隐蔽验收手续。
e、已编制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方案可行。
同时,根据模板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向班组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三级安全教育及施工技术交底
6、技术交底
根据下列“操作工艺”和“操作方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二)施工流程说明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现制定以下施工流程:
(1)总流程:
测量放线→架体基础处理→搭设满堂架→顶板标高引测→安装柱及梁底模板→安装梁侧模及板模板→检查验收→浇筑柱砼→绑扎梁板钢筋→检查验收梁板钢筋→浇筑梁板砼→养护到设计强度→拆模。
(2)安装柱模:
立相邻两边模板并临时与梁板或梁底模板及满堂架固定→穿穿墙螺杆→基本调垂直这两边模板→立另两侧模板并穿好穿墙螺杆→上紧螺杆,同时将模板调垂直、平整→检查验收→封堵模板底的检查口。
(3)安装梁模
搭设满堂架→引测标高→铺设方木→安装底模→安装侧梁模→检查验收。
(4)安装楼板模板
搭设满堂架→引测标高→铺设方木→铺设模板→检查验收。
(三)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楼层框架柱、梁及顶板模板的支撑限位,主要通过搭设钢管满堂排架体系受力;根据本工程满堂脚手高支模搭设高度满堂架搭设方式如下:
排架形式:
采用Φ483.5钢管搭设排架,立杆间距800mm800mm,大梁底立杆间距为700mm×650mm水平杆步距1.5m,立杆采用扣件联接组成排架支撑体系;支撑立杆下铺设槽钢,立杆离地0.2m以内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水平纵横拉杆设置步距1.6m,其中最上层兼做枋木搁置钢管,搁置钢管需加一个扣件抗滑移;在模板支撑架外侧四周围均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部纵横向每跨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4~6m;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另在支架中部再加设一道水平剪刀撑;局部适当调整(只允许调小不允许调大)大梁底的横杆间距,以便于在大梁底另专设纵向剪刀撑,以增强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
为保证整个钢管排架支撑系统的稳定,其它未注构造做法,水平拉杆、斜撑、斜道等按规范要求。
高支模支撑系统搭设过程中,纵横向的水平拉杆,在过楼层时拉杆要求周边顶撑在梁侧面,形成高支模的竖向限位。
第五章、高支模施工方法
(一)模板组拼精度要求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或设置木方压缝,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
拼装要求详见表
模板拼装精度要求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单位:
mm)
1
两块模板之间拼缝
≤2
2
相邻模板之间高低差
≤2
3
模板平整度
≤2
4
模板平面尺寸偏差
±3
(二)模板定位
根据定位桩点,投放出十字交叉控制线,再由十字交叉控制线测放出每根偏轴线500mm的控制线。
投放完后,再用经纬仪在其它控制线上检查所放控制线的准确性。
其它控制线以最外的轴线为主,中间轴线采取抽查方式检查。
待偏轴控制线经核验准确后,再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等资料,将梁、柱等边线引放出,用以控制模板边线。
(1)标高引测:
根据控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出板面标高(建筑标高)加0.5m控制点,并将其标注在柱钢筋上,再根据此点用钢尺或水平管引测出梁底、板底的标高。
待铺设完楼板模板、未与梁柱模板固定前,再用水准仪、钢卷尺配合检查其准确性。
(2)柱模板的标高控制:
1)根据柱的高度,扣除砼楼板的标高后,根据胶合板或已制作好的模板高度,计算出用整块的模板数和非整块的模板尺寸,然后裁出非整模板,将非整块模板安装在柱模板中间,以保证已定形的柱交接处的模板不受破坏。
2)弹线:
待楼板新浇筑砼结硬后,由测量员在楼面砼上弹出轴线控制线,核验无误之后,通知木工将柱边线弹出,最后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查控制线,无误后,木工才能进场施工。
(三)模板的支设规范要求
模板支设前将已完成浇捣砼的楼面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杂物,并将施工缝表面浮浆剔除,用水冲净,模板排架支撑体系搭设要严格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执行。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国家规范标准
1
轴线位移
柱、墙、梁
5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3
截面模
内部尺寸
基础
±10
尺量
柱、墙、梁
+4,-5
4
层高
垂直度
层高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拉线尺量
层高大于5m
8
5
相邻两板表面高差
2
尺量
6
表面平整度
5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
方正
/
方尺、塞尺
垂直
/
线尺
8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
拉线、尺量
9
预埋管、螺栓
中心线位置
3
拉线,尺量
螺栓外露长度
+10,-0
10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移
+10,
拉线,尺量
尺寸
+10,-0
11
门窗洞口
中心线
/
拉线,尺量
宽、高
/
对角线
/
12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尺量
外露长度
+10,-0
(四)满堂架搭设
根据附图《高支模立杆布置平面图》,搭设满堂支架,包括剪刀撑,支立杆时应先在钢管底部按后附图《高支模立杆布置平面图》铺设槽钢,再搭中间水平拉杆,再搭扫地杆,扫地杆离地面200mm㎜处,使立柱纵横方向左右对直,立杆的水平牵引杆根据各层结构层高设置,顶步设置在梁底下500mm处,中间步距按1600mm设置最上一步不一定刚好为1600mm但应满足小于1600mm;同时,立柱要间距均匀,满足设计要求。
之后用水平管根据标志点弹出梁底模标高,并搭设梁底钢管。
满堂架搭设时应与框架柱作刚性连接,增加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具体见附图。
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对接处位置必须错开,严禁采用搭接接长或者在同一个位置进行对接连接。
(五)剪刀撑的设置
整个钢管支撑系统须与框架柱连在一起,增强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
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水平剪刀撑统一采用6000㎜钢管搭设。
纵向剪刀撑按附图布设,与楼面夹角成45°~60°沿高支架四周从低至顶连续布置。
(六)核验标高
标高弹出之后,及时核查正误。
并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验收。
(七)柱模安装
根据弹出柱的控制线,待钢筋经隐蔽验收后,可以封柱模,安装前清理干净柱内杂物,安装时要先吊直模板,然后上紧柱箍、穿穿墙螺杆,各面打斜撑与满堂架连结固定牢固。
在封柱模时,可以将梁柱接头模板一起安装。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柱箍均采用钢管箍配合穿墙螺杆安装使用,当柱截面大于700mm时在中间设置一道穿墙螺杆,具体做法详见柱图。
为了能回收和再利用穿墙螺杆,在穿墙螺杆外套PVC硬塑管,其长度与柱或梁的穿墙厚度相同,让穿墙螺杆与砼隔离开。
穿墙螺杆必须安装在同一水平线或垂直线上,但为了防止因周转次数多而造成滑丝等影响质量的因素,每根穿墙螺杆使用前均应仔细检查,严禁使用已损坏的螺杆。
柱边角处采用木板条找补海棉条封堵,保证楞角方直、美观。
柱与柱之间采用拉通线检查验收。
柱模木楞盖住板缝,以减少漏浆。
(八)梁模安装
按设计间距要求整齐铺好40×80×2000mm方木,随即铺设梁底模,铺设时应先与柱头对接好并钉牢,并用40×80mm枋木条作立档及立档支撑,用约30mm宽,18mm厚模板做压脚压紧侧模底部(或者使用铁制侧模卡勾步步紧代替侧模压脚)。
之后吊直侧模,用斜杆顶撑固定。
当梁高超过750mm时,考虑到侧模斜撑的作用力减弱,故在梁高的中间加两道φ14穿墙螺杆。
另外,当梁跨度大于4米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本工程统一按2/1000起拱,主次梁交接时,应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为了保证梁不出现下沉变形等质量事故,在大梁底模中间加一排立杆与高支模排架相连接。
(九)板模安装
(1)在钢管立柱上弹出横钢管标高控制线,并架设Φ48mm横钢管,在钢管上直接铺设方木,拉线检查,直至平整。
然后铺楼面模板,用长40mm铁钉钉牢,如果楼板宽度不合模板模数时,补板应补在梁、柱边。
板缝用胶带纸粘好。
(2)板模板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
1)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纵横连通,连接件需连接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2)模板第一排次楞木方需紧靠柱边模,模板与模板之间拼接缝小于2mm,否则用腻子封条;
3)根据板跨度大小,决定板模板起拱大小:
1/1000~3/1000
4)板模板支设,下部支撑用满堂架子,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300mm×300mm胶合板垫块。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必须与每根立杆连接并拧紧。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板纵横格栅用压刨刨成同样规格,并拉通线找平。
特别是四周的格栅,弹线保持在同一标高上,板与格栅用50mm长钉子固定,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找平。
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
5)从墙根起步350mm立第一根立杆以后按支撑体系设计的间距立支撑,保证立柱支撑上下层位置对应。
按要求设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考虑到人行通道,在支撑中留一条通道,中、下两道水平不设(在板支撑完善之后拆除部分横杆形成人行通道)。
(十)边梁模板加固
铺完楼面模板后,要对边梁模板加固。
按照轴线控制好边模位置,用方木顶牢,禁止顶到外架钢管上。
并拉通线检查是否平直。
(十一)高支模与非高支模部分整体性处理
为提高整个高支模系统整体稳定性,要求做到以下注意事项:
1、高支与非高支部分立杆间距尽可能保持统一模数,并将水平杆通常连接在一起;
2、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高支与非高支系统各跨两排立杆;
3、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高支与非高支系统各跨两排立杆;
施工前按以上要求进行交底,过程中严格按方案要求施工,完成后将此部位作为重点验收部位。
(十二)穿梁、板孔、洞口模板
预埋件、预留洞在施工前和安装图详细复核,无误后方能进行施工。
在模板和钢筋骨架上画出预埋件和预留洞的标高、几何尺寸和位置用胶合板做成相应规格模盒,盒子内部用方木支撑固牢,安装时,孔洞模应用铁钉钉牢或用铁线绑牢,并焊钢筋顶侧模。
预埋件固定在模板上,预留洞如预留在钢筋上则要用短钢筋电焊固定在钢筋网架上,确保在施工中不会移动。
施工完毕的预留洞、预埋件进行复核和验收。
混凝土浇捣时,要派专人对预埋件、预留洞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埋件和预留洞的准确。
(十三)高支模施工注意事项
(1)具体布置立杆时,需对主梁、次梁、顶板三者支撑立杆间距整体考虑,使三者立杆纵、横方向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调整平分立杆间距时,以上述立杆间距为最大极限值,间距只能调小,不能调大;
(2)立杆之间必须按每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其在两个方向(x,y)均具有足够的设计刚度;
(3)满堂支撑架底部距基础面200㎜以内必须设双向扫地杆;
(4)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
(5)确保每一扣件的拧紧力矩控制在45~65N•M内;
(6)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以上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立杆的连接不得采用搭接,必须使用对接扣件进行对接,并确保立杆的对接端头平整;且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中设置。
如顶层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7)板厚大于120mm,顶部承载支撑采用钢管横杆,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采用双扣件;
(8)底部支座如座落在垫层上,则立杆下部需铺通长木跳板和垫铁;
(9)高支模系统验收合格后,楼板钢筋绑扎前将柱子砼浇捣完毕,以增加高支模系统的稳定性。
(设计高支模系统时考虑与柱子连接)
第六章、高支模拆除的工艺要求
(一)高支模拆除工艺要求
1.拆模的时机应是砼达到必要的强度,其强度要求是根据规范规定,现浇砼结构拆模时所需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侧模、柱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2)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3)拆除模板前,由木工工长填写好模板拆除申请,项目主管工程师审核后,并附上试块强度报告递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拆除.
(4)梁底、楼板模板拆除时应根据试块强度,同时参考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在达到规定强度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模板拆除工作。
因部分高支架直接支撑在一层顶板上,故在高支架模板支撑架施工完毕至拆除高支撑架前,严禁拆除下一层的模板支撑,
(5)在拆除时,不得中途换人,如果必须换人,必须做好移交工作,。
每天收工前,对未拆除的部分应及时加固处理。
(6)严禁夜间进行拆架施工。
2.高支撑模板拆除的工序要求:
(1)拆除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由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
拆除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材料应整理好及时运走,做到工完场地清。
为了便于管理,利于前道工序为后工序创造条件,混凝土模板一经拆除,立即做好现场清理和成品保护的工作。
(2)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砼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并报项目部及监理,待出方案处理后,再拆除模板。
(3)模板要加强保护,拆除后逐块传递下来,不得抛掷,拆下后,即清理干净,按规格分类放整齐,以利再用。
(4)模板的拆除对结构混凝土表面、强度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中4.3模板拆除分项的如下规定:
主控项目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
≤8
≥75
>8
≥100
悬臂梁
/
≥100
一般项目:
1、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2、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二)高支模拆除安全要求
(1)本工程使用的钢管架,在材料运输时,不得随意乱丢,以免伤人。
(2)凡超过2m以上的操作部位,必须搭设操作平台,不得违章临边、临空施工。
(3)上班时必须戴好安全帽、穿防滑胶底鞋,严禁酒后上班。
(4)搭设满堂架时,必须随工作面的展开上紧钢管扣件,防止不知情人员发生意外。
(5)禁止垂直交叉作业,特殊要求必须上下同时作业时,要做好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
(6)拆模时,必须设警戒标志,必要时派专人看守,禁止他人入内。
(7)拆模时,禁止将模板大块撬下,以免发生意外。
(8)模板拆除后,在及时归堆清理的同时要避免出现朝天钉。
第七章、施工组织管理及验收
(一)高支模支撑系统施工管理
(1)严格按支撑架设计书进行施工。
(2)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支模完成后,经施工安全专家委员专家验收合格后,立即通知公司工程技术部和安全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支模 方案 专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