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上黄山奇松.docx
- 文档编号:29986409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48KB
5上黄山奇松.docx
《5上黄山奇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上黄山奇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上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基于实践的备课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新词。
3.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透过“姿态优美、饱经风霜、充满生机、高大、蟠曲、天然盆景”等词语体会黄山松的奇特美丽,与文本有效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愿望。
4.读写结合,领悟课文二、三自然段总分的结构,学习写作方法,实现小学语文学习的美丽转身。
5.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生命力顽强。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你都到过哪里去旅游过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
师: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黄山领略黄山奇松的风采!
齐读课题16《黄山奇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梳理学生提问,确定重点问题:
黄山松奇在哪里?
并板书:
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
初读:
1.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B.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
2.检查:
A.出示本课生字自由读,指读。
生字里哪个字比较难写“誉”,学生说应该注意的笔画,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自己描红并书写一个,教师选择出示指生点评。
B.出示本课易读错的两个词:
“枝干遒劲,蟠曲”指读,出示“劲”字在字典里的两个读音和不同的意思帮助学生区分读音。
(设计意图:
通过理解字义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字音,并且学习一种掌握多音字的方法,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关键是透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方法。
)
交流黄山松奇在哪里?
精读:
(一)根据学生交流先分析三大名松的姿态优美奇特。
1.迎客松:
(1)A.“它有一丛青翠……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
学生抓住我通过“伸出手臂、斜伸出去”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概括出迎客松姿态奇特并板书。
B.出示迎客松图片让学生感受姿态美,想象迎客松伸出手臂会向游客说什么?
交流C.指导读这一句读出迎客松姿态美,热情好客。
D.教师引导这样一棵迎客松人们师怎样评价它的呢?
引导学生理解
“如今,这棵迎客松……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一句。
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句。
(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迎客松,也会马上想到——黄山。
)(设计意图:
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通过小结引读加强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以读促思。
)
(2)迎客松还奇在哪里?
A.学生分析“迎客松姿态优美……充满生机。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词语谈理解。
由“枝干遒劲”感受迎客松长得旺盛,由“饱经风霜”感受迎客松生命力强并板书。
引导学生想象迎客松经受哪些艰难困苦?
B.创设情境理解饱经风霜并体会迎客松生命力强。
(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我们看到迎客松却仍然……夏天,酷热难当,烈日炎炎,我们看到迎客松却仍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我们看到迎客松却仍然……这真是“饱经风霜”却仍然……)学生再次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更好地体会迎客松生命力顽强。
)
C.补充资料(迎客松的生长环境)看了资料你想对迎客松说什么?
D.指导朗读。
E.教师再次引读:
迎客松不仅姿态优美,而且生命力顽强怪不得“如今,这棵迎客松……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一句。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引读让学生感受迎客松在黄山的重要地位。
)
过渡:
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刚才通过抓住具体词语的学习方法体会到迎客松姿态优美、生命力顽强。
课文还介绍了两颗松那就是:
生答。
(陪客松、送客松)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方法自由学习陪客松、送客松。
(设计意图:
通过迎客松这个例子,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会透过具体词语理解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
2.陪客松:
(1)学生谈体会,陪客松很高大。
(2)指导个性化朗读,有如此高大的迎客松陪你欣赏黄山风光你有什么感受?
(安全、自豪、高兴)带着你的感受读。
(设计意图:
相同的内容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进行个性化朗读的训练,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能得到独特的体验。
)
3.送客松:
(1)学生分析交流:
理解“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依依不舍”,让学生体会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2)出示送客松图片:
喜欢这大自然的杰作吗?
那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4.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三大名松板书:
三大名松,你最喜欢哪一棵请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朗读)
同学们你发现了吗?
这一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构段方式(总分)学生具体说说总分的结构特点。
教师总结:
总分结构使课文层次清晰,条理清楚,今后的作文中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式。
(二)过渡:
除了三大名松,黄山松还奇在哪里?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谈感受,教师总结黄山松千姿百态。
引导利用省略号让学生想象黄山松还有哪些姿态?
2.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图片。
3.读出刚才看图片时的赞叹之情。
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不仅黄山三大名松姿态优美独特,生命力顽强,而且黄山上到处有千姿百态的奇松真是神奇啊!
怪不得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赞叹: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作业:
当然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不仅因为它有奇松还因为有(怪石、云海、温泉)出示图片,同学们对哪项感兴趣课下搜集资料或图片,根据你对他的了解运用总分的结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
通过这项作业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并且结合本课结构特点实现读写结合。
)
板书:
16.黄山奇松
姿态奇特
生命力顽强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十六课,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誉、陡、屏、宾、屹、卧”等6个生字。
运用不同教学策略理解“屹立”“情有独钟”。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感受黄山松的“奇”。
3、以“饱经风霜”为例,多种策略理解词语,会用“饱经风霜”造句。
4、感受黄山松的奇美,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5、积累优美词句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以“饱经风霜”为例,多种策略理解词语,会用“饱经风霜”造句;感受黄山松的“奇”。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1、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黄山奇松那独特的神韵。
2、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黄山松奇在哪儿?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二、 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
(1) 陡崖玉屏楼宾客屹立卧倒荣誉
(2) 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枝干盘曲
(3) 多音字:
苍劲、劲头
学生齐读生字
3、 检查课文朗读
(1)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
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2)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解释词语:
理解“屹立”(可用找近义词替换的方法来理解)“情有独钟”(理解关键字的方法)
把词语放在句子里再读一遍。
三、 整体感知
1、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1、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2、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3、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 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采用段意串联法)
四、 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一)方法导学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就让我们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吧!
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
画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2作者如何描写迎客松的?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Ⅰ、迎客松奇在哪?
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1)奇在姿态优美
遒劲,有哪位同学查过字典?
(雄健有力,查字典是最常用的解词方法)、郁郁苍苍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2)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饱经风霜,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A、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B、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
C、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
虽饱经风霜,但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
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指名读,齐读)
D、一个“饱经风霜”将迎客松年代的久远,生长的艰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就是潜词造句的精妙,其实饱经风霜的不只是松树,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也饱经风霜,你能用它造一个句子吗?
a小组交流
b指名造句
c把你造的句子写下来
这个词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它,希望大家记住这个词,以后可以用在自已的文章里。
Ⅱ、我深深折服于迎客松那奇特的魅力,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它的奇特人们给予了迎客松很高的评价。
齐读句子“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
Ⅲ、背诵写迎客松的句子。
积累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作者抓住了迎客松奇特的特点,把迎客松写得这么优美,我们可以试着背下来。
(自由背,指名背)
(二)学法总结
1、刚才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感受到迎客松不仅姿态优美,而且生命力极强,不愧是奇松啊,那么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来理解词语的?
(找近义词、反义词,动作演示,想象,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关键字,看图片描述等等)
2、我们按怎样的步骤学习迎客松的?
(1)找出描写奇松的句子读一读,看黄山松奇在哪儿?
画出关键词。
(2)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关键词句。
(3)通过朗读把你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
3、下面我们按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步骤来感受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特。
(三)学生自学
(四)交流反馈(学生自读、自找、自谈)
1、陪客松,
抓“绿色的巨人”想像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进一步体会比作“巨人”的妙处。
练读,指名读
(运用想象,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感受到的)
2、送客松
枝干盘曲,如同“天然盆景”,利用图片描述的方法理解“盘曲”就是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
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
练读、指名读
(看图片描述,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都积累了了哪些好词好句?
这些词对于我们今后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希望同学们积累下来。
五、总结全文
1、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咱们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齐读)
2、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积累了大量优美的词句,借助这些词语领略了黄山松的奇特,今后我们要学会主动积累优美的词句。
六、迁移运用
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它们千姿百态,各俱神韵。
课后用我们手中神奇的笔把我们喜欢的一种植物抓住特点写出来,用上我们今天所积累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饱经风霜
陪客松 奇 绿色巨人
送客松 天然盆景
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图片。
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板书)。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那么黄山奇松“奇”在哪?
(板书:
“奇”下加着重号)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黄山。
(二)感受名松,学习第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去寻找一个最妙的观松处,你会选择什么位置?
(玉屏楼)请你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出示句子)。
看,这就是玉屏楼,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也是大家公认的理想的观松处,你能把这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读出来吗?
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
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描写顺序能不能颠倒?
4、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
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
(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感受特点)
5、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个呢?
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
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
过渡:
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
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1) 姿态奇
A、相机理解“遒劲”并读好这个词。
B、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同学们起立,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
你看,它好像正在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
(在人们的眼里迎客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热情好客的黄山人。
)
由此可见,称它为迎客松那是名副其实的,让我们一齐来读出迎客松的热情。
(2) 精神奇
A.除了这种姿态奇你们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理解“饱经风霜”
B.那么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谁能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
(要点包括:
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
C请大家想象迎客松在1600多米高的悬崖上生长,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暴雨如注,雷电交加的时候迎客松——;寒风呼啸,飞雪压顶的时候迎客松——)
据说它已经生长了800多年,得经历多少的风吹雨打,这不正如课文中所说——饱经风霜,奇不奇?
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
D好,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顽强,读出它的活力!
(“饱经风霜”这个词稍慢些,读出它的沧桑感)
过渡:
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顽强、旺盛,姿态是那样的奇特,所以——齐读“如今,这棵——”,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棵迎客松也象征了什么?
(热情好客的黄山人民)
(3) 正如有一首诗这样称赞它(范读、齐读)
(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
6、猜图品读“陪客送”
(1)学到这儿,我们不妨轻松一下,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那棵松树?
说出你的理由。
A交流“陪客松”,出示句子,奇在哪里?
(把陪客松比作了绿色巨人,在你眼中,陪客松成了亲密的朋友了),齐读句子。
B“送客松”
再来看看这是什么松?
(送客松)
送客松有奇在哪里?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为的是追求它姿态的优美,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
(黄山、大自然)
送客松似乎在向游客道别,它好像在说什么?
谁来做一做送客松?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
)
C现在,你能完成这个填空了吗?
因为( ),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 ),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送客松”。
7、齐读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玉屏楼前欣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现在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三大松奇特的风采!
8、争做小导游
(1)同学们,黄山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
口齿清楚,表达流利,落落大方,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准备交流(导语: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
(3)学生介绍(出示名松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齐读弟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
2、你们想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吗?
不过看时老师还想请你们给它取个名,再用几句话把它的奇特之处介绍给游客听。
3、出示各种松树图。
4、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5、完成填空:
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6、这么多的松一棵有一棵的姿态,每一棵都不同,真是千姿百态。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秀美。
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指板书)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此时老师又不由得想起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玩黄山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可见黄山的景色确实令人着迷。
今天我们感受了松之奇特,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么们能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去查找、搜集、了解黄山怪石、云海、温泉这“三绝”的特点,模仿课文的写作方式去介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课后做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3、收集资料,了解黄山怪石、云海、温泉这“三绝”的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