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9984906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9.26KB
精选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精选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甘肃省兰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2018-1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
说明:
本试卷分第
卷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
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
这个排列有点难。
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
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
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这就直接成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
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却颠扑不灭。
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
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
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
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
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
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
在人生格调上,他与孔子很不一样,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
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
他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
他让中国语文,摆脱了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连结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
文脉到他,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
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
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
真假的区分在何处?
生死的界线在哪里?
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
这就使他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完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
他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甚至也低于孔子、墨子、荀子或其他别的“子”。
但是这种低,使他有了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问出一串串最重要的“傻”问题。
但仅仅是这样,他还未必能成为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
他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
这一下,他就成了那个思想巨人时代的异类,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
(节选自余秋雨《中国文脉》)
1.下列关于先秦“文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和孔子在文章风格上不同,在思想上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他们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着不同的特殊贡献。
B.纵观中国文脉,虽然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自孔子开始,它所形成的那种朴实的正气的基调却颠扑不灭。
C.孟子让中国语文,连结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其文辞,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给中国文脉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D.在文脉上,先秦诸子谁应领先,虽然排列有点难,但作者认为“老庄”超过了“孔孟”,而文学冠军当属庄子。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于文,功劳赫赫:
他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成为永久的楷模。
B.在文学上,孔子有太多的理由站在老子之前,但老子言少义深,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从而另辟奇境,别创独例。
C.在人生格调上,孔子保持着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与此不同的是,孟子在这方面有缺点,他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
D.庄子在文学上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他以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嘲讽人生,问出一串串幼稚的问题。
B.老子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
而庄子完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他是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
C.孔子虽然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但是也是他使中国语文陷入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
D.庄子与孟子是同时代人,庄子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
但是庄子对孟子的浩荡语气投之以怀疑,甚至对孟子的人生都很怀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走正门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
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
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
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
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骨瘦如柴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②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
因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了油行的门面。
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
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
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③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
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
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
“不可。
”
④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
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⑤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
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
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
鸣锣十一响!
这排场,唯京官才有!
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
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⑥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
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
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⑦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
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⑧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
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
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
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
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
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
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
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⑨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
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⑩一日,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⑪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
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⑫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
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
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
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
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⑬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
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⑭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
这有啥啊?
⑮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5.小说第②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
(5分)
6.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关注 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妹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
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
“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
“繁华落幕,速去读书!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
“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
”“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
这是个重大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
”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
“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
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
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
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对于武亦妹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
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
实事求是地说,不多。
”
有的网友则认为:
“作为一个中学生,武亦妹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
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
”“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
干嘛还要背?
”
(摘编自《广州日报》)
材料二
昨天,一位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
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骄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
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选手陈更曾说,“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
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
”由此可见,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
(摘自《扬子晚报》报道《诗词大会为何能引发如潮思考》)
材料三
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
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
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
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
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
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
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
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
中国的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摘自央广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指出,“快餐时代”人们功利心作祟,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很难表达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也使诗词教育越来越枯燥无趣。
B.材料一中,李定广和王白云均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表示不满,认为古诗词教学仍以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为主,而缺少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C.材料二中,选手陈更不仅提到了诗歌的不足,而且指出了诗歌的优点,它既可以感动读者,也可以反映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
D.材料三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二者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追求后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
A.三则材料均以小见大,通过对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评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入的思考。
B.材料一和材料三写作目的不同,但都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认为基于实用、应试、技能的古诗词教学难以浸润学生心灵。
C.材料一呈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不同意见,材料二、三则主要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材料一的评论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但都对央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发表评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该节目办得非常成功。
E.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
材料一诙谐幽默,材料二典雅生动,材料三则以充分的说理见长。
9.《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
“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
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
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
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
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
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
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
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
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
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
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
“宗军人,惯啖粗食。
”悫致饱而去。
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
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
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
初,诞诳其众云:
“宗悫助我。
”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
“我宗悫也!
”事平,入为左卫将军。
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
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明年,复职。
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卒不能当当:
抵挡B.乃除振武将军除:
废除
C.左右顾盼,上壮之壮:
钦佩D.官买不肯卖,坐免官坐:
因此获罪
11.下列对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B.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C.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D.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悫年少志大。
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
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
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D.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
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13.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3分)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3分)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題.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
百年光景百年心。
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
处,清风散发披襟。
莫嫌浅后
更频斟。
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
语本苏拭《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②浮瓜沉李:
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
③后:
略似今日口语中的“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辈子被荒废。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E.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些语句成为成语。
15.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回答。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2)《滕王阁序》中“,”二句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了秋天山水的特征。
(3)《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指出只有三类人才能做到真正逍遥游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咬文嚼字(jué)令人神往(wǎng)落入下乘(chéng)一蹴而就(cù)
B.数见不鲜(shuò)锱铢必较(jiǎo)举不胜举(shēng)一言难尽(jìn)
C.一字之差(chā)轻鸢剪掠(yuān)清沁肺腑(qìn)窸窣飘零(xī)(shū)
D.遥思远怅(chàng)眉眼颦蹙(pín)垂涎三尺(xián)得鱼忘筌(quán)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②随着“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的发射、贵州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升空,神秘的宇宙世界将会变得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③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④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出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⑤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血肉相连,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隔阂。
⑥尽管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仍在向前发展,但“一体化”势头明显受阻,东亚各种组织机制叠床架屋却缺少主导和方向,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也毫无进展。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届全运会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将引导各地把更多的资源放在提高竞技水平和体育精神方面,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B.活动通过播放事迹短片、表演文艺节目和现场访谈、网上交流等方式,展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立足自身岗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采。
C.虽历经世界历史格局的动荡与变迁,古老的丝路几近被遗忘但丝路文化却深深地渗透在历史遗存、民族风情、文艺创作、美术作品之中。
D.法国巴黎的一个社交网站上有—名男子的照片,照片上面写着“当世界看到这张脸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被推测是法国巴黎枪击爆炸案嫌疑人。
20.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求之靡(没有)途适(往)莽苍者宇文新州之懿(美好)范
B.遥襟甫(顿时)畅悟已往之不谏(挽回)去以六月息(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甘肃省 兰州市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