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9982842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75KB
1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
【1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
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
(2)这段话是按________顺序来介绍不同花的开放的。
(3)这段话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照样子,写一写。
例:
蔷薇绽开了笑脸。
桃花________。
荷花________。
【答案】
(1)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时间
(3)
羞答答的睁开了朦胧的眼;悄悄地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凌晨四点、五点左右、七点、中午十二点左右、下午三点、傍晚六点、在七点左右、晚上八点”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应遵循:
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故答案为:
(1)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时间
(3)桃花羞答答的睁开了朦胧的眼;荷花悄悄地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仿写答案丰富多彩,要做到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2.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小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āi ái)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nèn lèn)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关。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挨________(āi ái)挨挤挤 嫩________(nèn lèn)黄色
(2)文中写了白荷花的________种姿态。
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荷花的姿态十分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荷叶的颜色是碧绿色,形状像一个大圆盘。
②“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写出了荷花残败的生命力。
③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时要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
(4)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5)欣赏千姿百态的荷花,会让人沉醉,产生奇妙的联想。
如果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哪只小动物会过来跟你打招呼,告诉你什么呢?
【答案】
(1)āi;nèn
(2)三;优美
(3)①对②错③对
(4)大扫除开始了,同学们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
(5)鱼儿游过去,告诉我夏日游泳的畅快。
【解析】【分析】⑴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⑵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从三个(有的……)可知,文中写了白荷花的三种姿态。
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荷花的姿态十分优美。
⑶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⑷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排比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⑸大胆想象,敢于去想,当然还要合乎情理。
故答案为:
⑴āi;nèn;⑵三;优美;⑶①对;②错;③对;⑷大扫除开始了,同学们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
⑸鱼儿游过去,告诉我夏日游泳的畅快。
【点评】⑴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⑵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⑷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⑸此题考查想像和语言表达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诗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
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爱荷叶。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
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
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_____可去火清热_____作为特别的包装材料_____荷叶不怕油污_____不怕水浸_____不怕烟熏_____用荷叶煮成的粥_____碧绿清香_____清爽可口_____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
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
荷叶是美的,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心灵美。
所以我更爱荷叶。
(1)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2)用波浪线画出荷叶样子的语句。
(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标点。
荷叶作为药材________可去火清热________作为特别的包装材料________荷叶不怕油污________不怕水浸________不怕烟熏________用荷叶煮成的粥________碧绿清香________清爽可口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
A. “我”不爱荷花,只爱荷叶。
B. 荷花不值得赞美。
C. 荷花值得赞美,但荷叶更值得赞美。
【答案】
(1)我爱荷叶
(2)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
(3),;;;,;,;,;;;,;,;……
(4)C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结合划线句子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
(1)我爱荷叶
(2)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
(3),;,,,;,,……(4)C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在回家的路上
桂文亚
有一年暑假,我们每天上午到学校补习,下课后,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玩“闭着眼睛走路”的游戏。
我仰着脸,闭着眼,让太阳暖烘烘地晒着。
这时候,眼前是一片猩红,而这一大片猩红里,又出现了一个会跑的小黑点,我闭着眼睛“看”着这个小黑点,小黑点开始逃走,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我觉得自己快要跌倒了,赶快睁开眼睛,哈!
直直的一条路,被我走歪了。
我试着把手平平地向左右两边伸齐,假装自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一样正走着高空钢索,一头披着乱发的大狮子正张着嘴,等着我掉进它的嘴里,当作美味午餐——我想得紧张悬疑,眼见大狮子吃不到又香又嫩的小人肉了,脚下忽然一阵踉跄,不好!
我跌进了什么黑洞,怎么软绵绵湿漉漉的?
原来,我闯进了一堆绿油油的秧田里!
老天,我的鞋子!
我叫了起来,鞋子陷进了烂泥里,失踪了!
我焦急地弯下身子,用手在浑浊的泥水里摸,摸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
(1)在短文中找出ABB式词语,积累下来。
(2)“我”是怎样闭着眼睛,追眼前的小黑点的?
请把相关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来。
(3)“我”假装自己在走高空钢索时,想象了什么?
结果怎么样?
用通顺的话写一写。
【答案】
(1)暖烘烘、软绵绵、湿漉漉、绿油油
(2)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
(3)“我”想象一头大狮子想要吃“我”,结果“我”走进了秧田里,丢了鞋子。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题干要求找ABB式结构的词语,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暖烘烘、软绵绵、湿漉漉、绿油油
(2)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
(3)“我”想象一头大狮子想要吃“我”,结果“我”走进了秧田里,丢了鞋子。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1)这段话描写的是火烧云的另一个特点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描写。
(静态动态)
(2)这段话中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展开想象,仿照语段写一段话。
这时,天空出现了________,过了一会儿,________。
【答案】
(1)形状变化多而快;动态
(2)一会儿;两三秒钟;一眨眼;一瞬间
(3)一只鹰,头向下,尾向上,张开双翅,像要俯冲下来似的鹰的一只翅膀不见了;好像合拢了一样,接着伸出两只锋利的爪子。
看的人正期待它展翅飞翔时,它又变得模糊起来
【解析】【分析】
(1)考查按课文内容的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寻找文句中描写时间很短的词语相对简单,细读语段从文句中挑出来即可。
(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模仿题中所给的语段,将自己想说的话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形状变化多而快、动态
(2)一会儿、两三秒钟、一眨眼、一瞬间(3)一只鹰,头向下,尾向上,张开双翅,像要俯冲下来似的鹰的一只翅膀不见了;好像合拢了一样,接着伸出两只锋利的爪子。
看的人正期待它展翅飞翔时,它又变得模糊起来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描写时间很短的词语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6.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待着。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铜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妈妈心疼地说:
“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
”庆龄仰起脸回答道: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
(1)结合句子,给画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①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________
A.成熟 B.程度深 C.熟练
②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
________
A.意义 B.趣味 C.心意
(2)读语段中划线的句子,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庆龄的表现( )
A. 惴惴不安
B. 心神不宁
C. 忧心忡忡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
(4)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小庆龄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 )
A. 执着 B. 守信 C. 善良 D. 真诚
(5)宋庆龄等了一天,小珍也没有来。
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答案】
(1)C;B
(2)B
(3)虽然一个人待在家里很无聊,但是“我”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所以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4)B
(5)做人要讲信用。
宁愿空等,也不能失信。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此题给出的选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了。
(3)理解句子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①C;②B;
(2)B;(3)“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4)B;(5)做人要讲信用。
宁愿空等,也不能失信。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串快乐的音符
有一串快乐的音符。
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连自己也。
也许是一位音乐家用小提琴奏出了它们;也许是一个初学钢琴的女孩子在键盘上弹出了它们;也许是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短笛吹出了它们;也许是走在田埂上的小男孩儿用(轻快 轻松)的口哨吹出了它们……
小音符们不愿意停留下来,它们到处飞旋,多么高兴。
在城市的一幢小楼上,有一扇小窗开着,对着星星闪烁的夜空。
小音符们感到很好奇,就钻了进去。
哦,里面有个孤独的白头发的老奶奶。
她的老伴去世了,她在思念老爷爷。
突然,她听到了从窗外飞进来的小音符们的歌。
啊,多么熟悉的歌,这是老爷爷在年轻时就爱哼唱的歌。
在老爷爷和老奶奶初次相识时,老爷爷就为老奶奶哼过这支快乐的歌。
后来这歌(伴侣 陪伴)老爷爷和老奶奶生活了很长的岁月……
如今歌声又飞进来了,就像当年老爷爷在轻柔的月光下,轻轻地哼唱着。
老奶奶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泪花,终于笑了。
不知为什么,小音符们再也不想跑了。
它们手拉手地钻进了老奶奶的心里,它们愿意留在那里。
(1)选择短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搞不________(清晰 清楚) (轻快 轻松)________的口哨 (伴侣 陪伴)________老爷
(2)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下面各题。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另外再续写一句:
也许是________。
(3)不愿停留的小音符们,最终留在了孤独的老奶奶身边的原因是( )
A. 老奶奶喜欢听它们的歌 B. 老奶奶懂得欣赏它们 C. 它们能给老奶奶带来安慰和快乐
(4)读了小音符的故事,你有哪些话想对这些小音符说呢?
8.【答案】
(1)和煦
;雪白
;轻盈
(2)美丽、可怜。
你看,那白茸茸的……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
(3)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4)B
(5)它表现出的是寻求者非凡的勇气。
作者要赞美它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
(1)和煦;雪白;轻盈
(2)美丽、可怜。
你看,那白茸茸的……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
(3)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4)B
(5)它表现出的是寻求者非凡的勇气。
作者要赞美它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
【点评】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心思想的能力。
9.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你看天空——
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
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这个语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
________
A. 太阳
B. 云彩
C. 雨点
D. 水洼
E. 余晖
F. 群星
(2)这个语段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突出了天空的奇妙。
A.颜色 B.形状 C.尺寸 D.体积
(3)仔细读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一下,那会是什么形状?
讲述的又是什么故事呢?
(4)语段中打比方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
用“________”画出来,并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
(1)A,B,E,F
(2)A;B
(3)略
(4)略
【解析】【分析】
(1)、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发挥个人的想像,言子有理即可。
(4)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
(1)ABEF
(2)AB(3)略(4)略
【点评】
(1)、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课文内容和想像。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0.类文阅读。
花的授粉
花有雌雄两种花蕊。
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
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
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
说是这样结成果实种子,要比较强健些呢。
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着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都找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
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
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
在昆虫媒人当中,顶顶受花欢迎、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
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
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
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荚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
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
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1)花朵怎样才能结成比较强健的果实种子?
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自动落粉
B. 靠外界的力量传粉
C. 请昆虫传粉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花朵可以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帮助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绍的媒介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
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去掉,显得啰唆
B. 不可以去掉,因为作者也不知道详情
C. 不可以去掉,因为下面的内容只是作者的推测,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
(4)短文把昆虫比成了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做了哪些努力?
【答案】
(1)B
(2)风;水;昆虫;昆虫
(3)C
(4)媒人;这样写让昆虫的作用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让语言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篇部编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下册 内外 阅读 理解 专项 训练 完整版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