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docx
- 文档编号:29978082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58.78KB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docx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答案】B
【解析】【分析】A.从小到大依次是:
垂髫(童年)、束发(男子十五岁)、而立(三十),知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
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辛弃疾。
B项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有人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
B.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称呼上很是讲究,“君”“足下”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 古人会以籍贯称呼对方,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D.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
豆蔻、始龀、弱冠、不惑、知命、耳顺等。
【答案】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始龀”指六七岁,“豆蔻”指十二三岁的女孩子,“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不惑、知命、耳顺”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故这句话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的“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B.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
如《西游记》《镜花缘》《水浒传》等。
C. 古代的很多诗文都是作者遭贬谪时所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给侄儿孙湘以示勉励之意的一首诗;《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被贬谪巴陵郡时写给朋友藤子京的一篇文章。
虽是被贬,他们却是共同表达出一种对理想、志节的执着和持守。
D. 句子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这是并列复句。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4.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答案】B
【解析】【分析】A.这两句诗写的是清明节。
B.没有写传统节日。
C.这两句诗写的是重阳节。
D.这两句诗写的是春节。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5.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
A. 张孝祥
B. 辛弃疾
C. 苏轼
D. 柳永
【答案】D
【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B. 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郭沫若称赞他的著作《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D. 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大师。
他在《变色龙》中,用夸张手法使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C
【解析】【分析】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7.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中的“书”“说”“铭”“记”“序”“表”都是古代的文体。
B.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小满之后是芒种,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 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如: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D.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而闻名)、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答案】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由此可知, “立秋之后是处暑, 大雪之后是冬至”。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谦辞:
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 法国:
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
C. 小说:
《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 律诗:
《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答案】A
【解析】【分析】A.分类恰当。
B.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不是小说。
D.“木兰诗”不是律诗,属于汉乐府诗。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只能用一种说明顺序。
B.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两位,他们是韩愈、杜牧。
C. “岩石在最初形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
”该句的主干是:
书页平卧。
D. “诗经六义”中的“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时间、空间和逻辑。
有时候会综合运用以上三种说明顺序。
B项,唐宋八大家里面有两位是唐代的,他们是韩愈和柳宗元。
C项,该句的主干是:
岩石平卧。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0.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称自己时一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C.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 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
——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
C.“绿色生活,美丽家因 ”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不能用书名号,可以改为引号,表述强调。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合的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判断标点符合使用是否恰当。
解答此题,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唯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
例如“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代指“史册”。
C. 我们学过的《范进中举》节选自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书中运用对比和讽刺手法,刻画了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范进,同时也刻画了极富个性特征的市侩小人胡屠户。
D.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1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衣,古代借指穿廉价衣服的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 普希金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发展影响很大。
C.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 《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答案】D
【解析】【分析】 ABC说法正确。
D.《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
故答案为:
D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B. 左迁.贬官,降职。
犹言下迁。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后世沿用之。
C. 春社,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先祖,祈求丰收。
D.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有误;春社,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灶神,祈求丰收。
D.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
“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
苏轼、陆游、辛弃疾。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A.错误。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故答案为:
A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B.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C.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答案】B
【解析】【分析】《战国策》是按国别编次。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1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平民为“布衣”。
B. 有人将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上联: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C. “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
D.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写的是端午节的风俗。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错误,这幅挽联中出现的《野草》不是小说,是杂文集。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17.下列称谓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司:
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
(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B. 妻子:
古代指老婆。
C. 寡人:
古代国君、诸侯及大臣称自己的谦词。
D. 夫子:
古时对丈夫、老师和年长者的称呼。
【答案】A
【解析】【分析】A.说法正确。
B.妻子:
古代指妻子和儿女。
C.寡人:
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王侯夫人的自称。
D.夫子:
古时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等相关知识,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18.汤姆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①古稀;②垂髫;③不惑;④花甲;⑤弱冠;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古诗领报酬】汤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
汤姆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
已领金额:
________元。
(3)【读美文理语序】正确顺序是( )
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汤姆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通过文字的传承,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女郎中、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一览众山小的志向、石壕村中的夜啼,因为你而谱写成振聋发聩的诗史
④西湖饮酒的通判、承天夜游的闲人,因为你而塑造出洒脱豪迈的形象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4)【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汤姆参加,汤姆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
【答案】
(1)①;④;③;⑥;⑤;②
(2)壹佰玖拾陆
(3)C
(4)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年龄的词语的掌握。
古稀是七十岁,花甲是六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而立是三十岁,弱冠是二十岁,垂髫是七八岁。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数字大写的掌握。
七言绝句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共有28个字。
数字的大写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
⑶本题考查学生排列顺序的能力。
认真观察这四个句子可知,这四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第一句是晋朝。
第二句是清朝。
第三句是唐朝。
第四句是春秋。
据此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时,上下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词性相同。
围绕“走进传统文化”主题,可拟写为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故答案为:
⑴①;④;③;⑥;⑤;②;
⑵壹佰玖拾陆;
⑶C;
⑷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年龄的词语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平时就要注意辨析掌握。
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弱冠之年:
男子20岁;而立之年:
男子30岁;不惑之年:
男子40岁;知命之年:
男子50岁;花甲之年:
男子60岁;古稀之年:
男子70岁。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数字大写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贰、伍、陆、拾、佰”易混淆,“壹、贰、叁、肆、柒、玖”易写错,平时要注意辨析掌握。
⑶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①句,东晋陶渊明《饮酒》;③句,唐朝杜甫《望岳》、《石壕吏》;④句,宋朝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记承天寺夜游》;②句,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⑷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汤姆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紧扣“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比如“学习汉语,传承文化”等。
19.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2)【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
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
(3)【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
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
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
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答案】
(1)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诗文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
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
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
答案不唯一。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
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1)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或我从“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 中考 语文 文化 常识 训练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