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9974593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05.64KB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练习.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练习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1.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
答案:
A
2.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3.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
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
绫绸之聚亦见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
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
上述材料表明( )
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
B.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
C.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
D.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材料信息“嘉靖”、“乾隆”表明所反映的时期为明清时期。
从“盛泽镇,……以绫绸为业”、“此类……江南不止一地”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故答案为D。
答案:
D
4.《新全球史》写道: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A.井田制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析:
考查点为均田制。
结合题干材料实施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其做法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承担一定的徭役负担,可知其反映的是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
答案:
B
5.“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
A.重农抑商政策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君主专制制度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动,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
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2)新特点:
工商业市镇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性城市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7.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8.《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以古代登州经济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中古文的含义。
从纺织品自用、男妇皆从事纺织可以看出此时登州仍属于小农经济,手工业以家庭生产的方式出现,但生产出剩余的产品则可以拿到乡市出卖,而由布贾再贩到城市去。
由此可见②③正确的反映了当时登州情况;①明显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区域分工的情况。
答案:
B
9.《隋都城图》题记:
“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
解答本题要理解两点:
一是《隋都城图》;二是材料的含义。
由《隋都城图》可知这是发生在隋朝的事情,A项出现于宋代,故排除;材料主要说明隋朝时都城中坊市界限分明,官府对城市管理严格,不利于商业活动,故D项错误,C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C
10.《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的含义,司马光认为农、工、商贾都是“公家”(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商业流通对公家有利,故B项正确。
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
B
11.《汉书·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12.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 )
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
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中探究主题“大唐长安商业”,结合所学唐代城市商业特点:
市坊分开,晚唐夜市繁荣等,A、B、C皆符合题意;D草市是指离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商业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不符合探究课“长安”城的主题要求,故选D。
13.宋人吕陶说:
“村落细民,间日而集,有无相易,苟营朝晡(早晚)之费(消耗)。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 )
A.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城乡奢侈之风盛行D.农村集贸市场兴旺
解析:
选D 材料中的“间日而集”,说明宋代农村集市贸易活动频繁,A不符合题意;B错误,自然经济瓦解于鸦片战争后;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
14.清《续通典·食货》记载:
交子(右图)……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
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
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
解析:
选C 交子最初是为解决铁钱等笨重而产生的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在专制时代,地方并无货币发行权,排除A。
“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可知是在政府许可之下的,并非垄断,排除B。
材料中提到宋仁宗时发行“官交子”成为官方货币,但没有“彻底避免民间纠纷”的信息,排除D。
综合材料,可知交子由民间纸券到政府发行为货币,反映了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故C正确。
15.下图甲乙两件文物分别是1907年和1980年在新疆考古发现的元代广告包装纸,其中乙件印有“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不误主顾使用”等广告内容。
这两件文物反映了元代( )
①商品流通渠道通畅 ②印刷业有了发展 ③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 ④杭州金箔制作行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B 采用排除法。
第一,时间“元代”排除含④选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第二,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雇佣生产关系的出现,而广告词都不能反映出当时出现雇佣关系。
16.《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铜币进行交易。
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
由此可推论( )
①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②《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 ③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 ④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选D 由“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直接推论出③项;海外贸易中大量金属货币的使用,给经济贸易带来不便,有利于纸币使用,再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可知《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故②③④项正确,①项“世界贸易中心”说法是错误的。
17.“徽商”在明清时期的商业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其经营行业之多、范围之广、积累财富之巨,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徽商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
即便在路途中也时时忘不了读书。
爱读书给徽商带来的影响有( )
①便于提高文化素养,汲取历史上的商业经验智慧 ②使徽州人经商形成风气,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徽商势力的强大,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④增强了其经商的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C 读书对徽商的影响主要是使他们成为儒商。
故排除②。
18.对右图中所蕴含信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
①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 ②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 ③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 ④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选B 从图中反映内地远销至江浙一带,说明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以及从整体国内市场路线可知,②项正确;明代是大一统,为国内统一市场提供政治保障,③项正确;④项“主流”说法错误。
19.《左转》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
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
“________”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解析:
选B 由材料中“争田”“夺田”反映出春秋时期,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日渐私有化。
A是政治方面,排除;C出现在封建生产关系中,D不能体现。
20.据历史记载,明政府曾多次丈量土地,并编制成册,由于各田块栉比排列,看似鱼鳞,故称鱼鳞图册,如右图所示。
关于“鱼鳞图册”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土地证,主要规定了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B.它成为古代封建政府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C.它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鱼鳞图册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
选B 明政府曾多次丈量土地,并编制成册,这些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以此方式来确认人们对土地所有权,并非规定最高限额,也未对拥有的土地亩数或赋税多少作调整,故A、D理解有误。
C明显错误。
故B符合题意。
21.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的30000余居民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被废除。
对这一做法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效加强了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C.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D.有限地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解析:
选D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是指明初实行的“海禁”政策。
强迫海岛居民迁回大陆,使岛屿荒废,反而使其成为海盗与走私的聚集地,故选项A错误。
当时中国与外国仍有交往,故选项B错误。
这一政策的推行没有具体的中心,可排除C。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外国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朝的统治,故答案是D。
22.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
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解析:
选C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都是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如,西汉初年,政府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23.明朝曾有官员指出: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海禁加剧了寇患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解析:
选C 关键信息“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即是说禁商越严寇就越多,结合明朝对外商业政策,故选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24.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史料记载:
唐朝王处存的父亲王宗历任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宗善兴利,乘时贸易,由是富拟王者。
”唐高宗时,安州人彭志筠,献出绢布三万段助军费,被赐奉议郎名号。
到唐代中期,“富商豪买,尽居缨冕之流”。
宋初丞相赵普,“广殖资产,邸店之多、甲于京师”。
商人加官势,赚钱更容易。
然而,这种与官府勾结的商人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在古代中国大官僚、大商人、大地主三位一体最稳妥,自由独立的大商人是站不住脚的。
材料二 清乾隆《嘉定县志》记:
“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
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
据统计,明清江南地区有蚕桑与丝织专业市镇25个;有棉花与棉纺织专业市镇52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还有以冶铁著称的嘉兴炉镇、吴江村市,以陶业著称的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
明嘉兴濮院镇“日出锦布千计,远方大贾携囊群至”,至清代,“镇上业丝者无不兼业绸,而业绸虽不业丝,亦必购买新丝以贷于机户而收绸。
”
清代有“天下四大镇”:
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
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
这四大镇实际上已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或手工业城市了。
(1)结合材料一中现象及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
(8分)
(2)材料二体现了明清商业中的哪些特点?
(4分)
(3)结合所学概括宋元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8分)
解析:
第一问首先根据材料反映的官商合流、商人出资得官的现象,指出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只是针对百姓而言。
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抑商政策的危害。
第二问从清乾隆《嘉定县志》记载可以获得商品种类繁多,商人云集;从明清江南地区有蚕桑与丝织专业市镇25个;有棉花与棉纺织专业市镇52个……可以获得生产区域化、专门化;从清代“镇上业丝者无不兼业绸,而业绸虽不业丝,亦必购买新丝以贷于机户而收绸。
”可以获得有资本主义萌芽;从清代有“天下四大镇”可以获得一批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
第三问原因从商品经济发展、交通、农业手工业发展等角度回答。
答案:
(1)材料一揭示了官商合流、商人出资得官入仕途的现象。
中国古代主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严加管理,以对百姓加以控制。
官商合流谋取利益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
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窒息商品经济的活力,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不利于中国的社会转型。
(2)具有区域性、专门化;商品种类繁多,商人云集;有资本主义萌芽;在东南地区相对集中;一批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
(每点一分)
(3)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得到发展,商品经济水平提高,政府对商业的有效管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
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
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
(8分)
(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逻辑关系。
(4分)
(3)材料三提出了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这一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8分)
解析:
第
(1)问据材料关键信息,从生产关系角度归纳生产方式的特点;时代特征从当时社会发展趋势角度归纳。
第
(2)问据材料二从清政府抑商说明社会现象及关系。
第(3)问提取材料观点从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角度论证;原因从经济基础、经济政策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角度分析归纳。
答案:
(1)以使用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并存。
反映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
(2)清政府广设关卡,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
因果关系。
(3)观点:
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依据:
商人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复习 14 讲古 中国 商业 经济政策 练习